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赴蔣巷村考察學習心得

職場 閱讀(1.58W)

12月6日,黨支部組織我們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企業骨幹,參觀考察了:全國文明村——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並拜訪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蔣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同志。我們此行的目的,在於考察學習以常德盛同志為代表的蔣巷村黨員幹部、村民員工,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從中體現出來的黨員幹部的先進模範帶頭作用。

赴蔣巷村考察學習心得

走進蔣巷村,風景優美、綠樹環繞、綠油油的田野,整潔的別墅群,寬敞氣派的工業園,生機昂然的生態園,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村前宅後像果園、公墓像陵園、全村像個天然大公園。我們先後參觀了蔣巷新村—村民的別墅住宅小區、老年公寓、生態種植園、村史展覽館、民俗館、村辦公樓、蔣巷賓館等地方,觀看了介紹蔣巷村近四十年發展奮鬥歷程的資料片。

40年前的蔣巷村,還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窮土惡水、血吸蟲流行而且偏僻閉塞的苦地方,河溝坑窪、土地破碎,糧食產量級底,村民決大多數住的是泥牆草房。但是,蔣巷人不甘心貧窮、不甘心落後,他們在村委書記常德盛同志的帶領下,憑著“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窮不會生根、富不會天生”的信念,與惡劣的自然條件展開了鬥爭。他們挖溝渠、填窪地,首先從提高糧食產量入手,很快甩掉了窮帽子。

進入改革開放以後,在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蔣巷人開始大力發展主體工業、扶持民營經濟、吸引外資、擴大聯營,在工業發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蔣巷村增加村民收入、增加社會事業建設和社會保障投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等各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地發展。2005年蔣巷村地社會總產值達11億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45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持續超過2萬美元。這對於一個人口只有760人、轄地只有3平方公里的村,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蔣巷村由當初哪個窮鄉僻壤發展成為如今這樣一個現代化的農村,它的發展過程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

蔣巷村的脫貧至富、快速發展,靠的是有一個良好的領導班子。有道是:“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直接決定了一個集體的發展。

在以常德勝為首的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努力生產。作為帶頭人,常德勝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為了這個村的發展,他日夜操勞,走南闖北,一心想著自己的集體,自己的村民。也就是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村民,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參觀蔣巷後,我知道了常德勝的“奇”,就在於他“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改”的精神,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他敬業奉獻,艱苦奮鬥的高尚品質。常德盛無私奉獻,有所作為,不圖名利,一心為民的事蹟使所有在場的黨員接受了一次生動的先進性教育。大家認為,做一件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所有黨員都應該在先進性教育中,對照先進性標準,比較自己和優秀黨員之間的差距,進而有力地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發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蔣巷村之行確實給大家很大感觸。參觀結束後,同志們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常德盛同志始終保持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忠誠黨的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協調、科學發展的執著追求;學習常德盛同志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負責精神和情繫百姓、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優良作風,為加快推進“兩個率先”目標的實現作出自己更大的貢獻。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都要在學校教育教學的不同崗位上發光發熱,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赴蔣巷村考察學習心得 [篇2]

2017年6月中旬,在省委組織部的組織下,我們一行201人,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神往已久的“天下第一村”——江蘇省華西村進行參觀學習。通過觀看華西村的生產生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面貌和新農村建設經驗介紹,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成就有了切身感受,對華西村支兩委謀劃發展思路、制定發展目標、調整經濟結構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膽識氣魄和遠見深為折服。通過考察學習,使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學到了經驗,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加了發展的動力,獲益很多,感觸很大。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學習考察的主要收穫

本次考察學習,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農村工作的重視和對基層幹部的關懷與厚愛。這次考察學習目的明確,安排緊湊,收穫很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這次學習考察中,華西村所具有的先進觀念和爭創一流的精神風貌讓我感受很深。相比之下,在我們欠發達地區,更應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更積極更開放的姿態,從實際出發,不斷開拓發展方向,大膽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大興““敢想敢幹、會想會幹、說幹就幹、幹就幹成”之風,帶領大家共同致富。二是看到了自身差距,增強了加速發展的緊迫感。通過這次學習考察, 1

《赴蔣巷村考察學習心得》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