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海底撈、西貝的管理經歷:好員工都不是“管”出

職場 閱讀(6.95K)

柳傳志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在企業界幾乎人盡皆知。

海底撈、西貝的管理經歷:好員工都不是“管”出

一家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離不開管理,餐飲行業同樣不例外。

但是好團隊,從來都不是靠“管”出來的,結合喜家德、海底撈和西貝的成功經驗,我們發現餐飲管理其實並不難。

1、358合夥人機制,讓員工有歸屬感

首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有著共同理想的人很重要,畢竟,人是組成一家企業的根基。對餐飲行業來說,志同道合的夥伴通常包括合夥人也包括最一線的服務人員。

喜家德的創始人高德福常說:“你能取得多大成功,取決於多少人相信並跟著你走。”他建立了“358合夥人機制”,對於工作中有突出表現的員工給予3%的乾股獎勵,5%和8%的入股資格。

實際上,“358”只是一個名詞,它背後想體現出來的是合夥人的概念。早在去年,這一模式就引起了許多餐飲老闆的興趣,按照他們的'話說,“培養員工10年,為了不出現他們到第十一年走掉的情況,合夥人機制是非常必須的。”

企業的執行基於一個穩固的“舞臺班子”,要想“演得好”,必須人要選得好、留得住。很多職業經理人在一個企業內一定是有天花板的,他必須通過跳槽來解決職位晉升問題。但如果作為合夥人就沒有必要跳槽了,因為這個企業就是他的。

▲喜家德的員工正在培訓

2、制定合理的規則,KPI不必過於細化

海底撈的張勇說:“很多企業制定了一些愚蠢的流程和規定,扼殺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現象海底撈有,每個公司都會有。如果你和同類企業或競爭對手相比,愚蠢的流程和規定少一點,就能脫穎而出。”

海底撈的人性化管理機制也是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出來的,早期海底撈在KPI上也走過不少彎路。

(1)KPI不必過於細化

海底撈曾經嘗試將KPI細化:杯子裡的水不能低於多少,客人戴眼鏡一定要給眼鏡布,否則扣0.05分。但這麼一弄,來的每個戴眼鏡的客人都給眼鏡布;客戶說豆漿我不喝了,不用加了,不行,必須給加上;客人說我不用套手機套,不行,必須抓過來給套上。

為什麼呢?因為不這麼幹會扣分。可你看,這麼嚴肅的KPI指標不但會增加你不必要的成本,還可能會招致顧客的反感。

▲過度細化的KPI容易適得其反

(2)柔性指標是關鍵

顧客滿意度可能沒辦法用指標去描述,但可以被感知,人的努力程度也是一樣 。你可能沒有辦法用指標去證明,但顧客、同事、包括去檢查的人,都可以感知到。

海底撈就把所有的店分成ABC三級, A級是要表彰的,B級是過得去的,C級是需要輔導的。海底撈會給C級一定的輔導期,超過這個輔導期依然幹不好,店長就要被淘汰。

在業內,有很多企業都是這麼做的,比如西貝的“裁判制”,王品的“幼獅計劃”,都是通過這種同級監督、不斷“回爐再造”的培訓來管理底下的每一個店。

▲西貝優秀員工表彰大會

海底撈招聘介紹臺灣是“國外“ 稱是製作手冊出錯

海底撈張勇:23年建火鍋帝國 趕跑合夥人過關老鼠門

在海底撈與西貝當一線員工 究竟是什麼感受?

“老鼠門”兩家海底撈重新開業 後廚開放能解決問題嗎?

海底撈、麥當勞、肯德基等被食藥監總局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