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試讀這三本書緩解你學習壓力大怎麼辦的煩惱

職場 閱讀(2.87W)

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一篇有關學習壓力大怎麼辦的相關內容,以供大家閱讀,更多資訊請關注學習方法網!

試讀這三本書緩解你學習壓力大怎麼辦的煩惱

中學習壓力大,課餘時間少,廣泛閱讀難度較大,讀書在精不在多,薦書三本,主要解決下面三類常見卻令人痛心的現象:

No.1想努力學習,卻不瞭解甚至濫用意志力,經常內心矛盾、失控,陷入自我否定的惡性迴圈;

No.2平時學習努力成績優異,但卻不會管理壓力、調整心態,臨場發揮嚴重失常;

No.3高中學習較為辛苦,但卻找不到堅持動力和意義,最終放棄遺憾終生。

No.1想努力學習,卻不瞭解甚至濫用意志力,致使經常失控,陷入自我否定的惡性迴圈。

推薦《自控力: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作者是斯坦福大學心凱利·麥格尼格爾(Kelly McGonigal)博士,這本書值得反覆觀看,如果有條件和興趣建議參閱英文版本。

可以說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意志力打交道,但在意志力挑戰面前,我們往往會潰不成軍,也因此我們一直自我懷疑、自我貶低,認為自己是一個意志力薄弱,甚至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真的如此嗎?意志力新科學表明,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不知不覺陷入意志力的陷阱,直覺及傳統意志力觀恰恰是我們失控的根源,瞭解最新的意志力科學,不僅可以打破自我否定的惡性迴圈,還能為有效自控、愉悅學習指明方向。

No.2平時學習努力成績優異,但卻不會管理壓力、調整心態,臨場發揮嚴重失常。

推薦《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作者還是斯坦福大學心凱利·麥格尼格爾(Kelly McGonigal)博士。

壓力新科學的很多內容與直覺相反,很多我們自認為的壓力管理只會適得其反,以下是書中部分內容的提煉:

先認識下壓力管理悖論:典型壓力管理強調減壓、放鬆的重要性,這其實進一步肯定了擔心的事實,即壓力、焦慮是表現不好的訊號,告訴緊張的人要平靜下來,這強化了他們覺得自己不行的信念,提高對未來焦慮的擔心!此外,現實中,很多事情其實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壓力避無可避,壓力及壓力帶來的焦慮就會形成疊加效應,陷入惡性迴圈。

再來看一下壓力新科學的最新研究,下面是一個著名的壓力干預實驗:

實驗:“我很冷靜”VS“我很興奮”,把壓力、焦慮轉化成幫助其更好表現的能量!

羅切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賈米森對學生考前干預,鼓勵一組學生採用傳統的壓力管理策略,即通過放鬆、呼吸、鼓勵等方式緩解緊張;干預組中,鼓勵學生擁抱焦慮,對自己說“我很興奮”,壓力反應是身體幫助你更好地表現;控制組什麼也不做。

通過收集學生考試前後的唾液樣本分析壓力荷爾蒙發現,思維干預並沒有減輕壓力反應,但在接受過思維干預的學生,更強的壓力反應伴隨著更高的考試分數,壓力提升了表現,而傳統壓力管理組及控制組,壓力荷爾蒙與成績沒有關係!

實驗表明:選擇視焦慮、壓力為興奮、能量或者動力,並不會降低壓力反應,與直覺相反,壓力越大,成績提高卻越顯著,這是因為壓力反應本身就是進化出來幫助我們整合身心資源的!當感覺緊張時,告訴自己這是興奮,是身體幫助我更好表現,這確實簡單、管用!重大事件之前,焦慮和興奮之間,僅僅一線之隔!

還有一個關於壓力的研究表明,如果人們被簡單告知“你是那種在壓力下表現更好的人”,他們實際表現會提高33%,即使這種只是隨便說說也無妨,重要的.是資訊改變了焦慮訊號的意義,不再是“你會搞砸的”,而是你會更好發揮的證據。

打破傳統錯誤的壓力觀,臨場壓力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如果能夠視壓力為資源,臨場考試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焦躁不安了,相反壓力越大,超常發揮的概率就越大!

不禁想起會考、大學聯考,越是試圖放鬆下來,越是期望雲淡風輕,內心深處越是緊張的要死,那時候特意學過不少的放鬆減壓技巧,聽別人講的頭頭是道,但怎麼到我這就沒卵用,尤其大學聯考兩天晚上都失眠,一直以為自己學藝不精,原來都是坑!

No.3高中學習較為辛苦,但卻找不到堅持動力和意義,最終放棄遺憾終生。

推薦《馬斯洛人本哲學》,這本書是馬斯洛人本哲學的精華,書中介紹的“需求層次理論”已耳熟能詳,馬斯洛對人性美好描述及高度肯定讓人如沐春風,每個人的可塑性都極強,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是一種本能,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沉睡者這種本能,一旦挖掘出來,我們就會自然而然找到堅持的意義,學習的意義,乃至生命的意義,如何在痛苦中堅持,如何挖掘痛苦的意義,這是我們轉變的關鍵。具體應用參見:怎樣判斷出自己的興趣所在,從而發自內心地從事相關工作?-高太爺的回答

最後推薦一篇論文譯文:英文題目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譯文題目為《刻意練習:成就天才表現》,暢銷書《異類》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以該論文為原型,論文中的觀點越來越讓我認同。簡言之,即使是天才,也是拿時間砸出來的,但僅僅用時間是否就能夠砸出天才,回答是不夠,還需要“刻意訓練”。刻意練習指有有監督訓練(理想條件),尋找正確、高效的訓練方法,不斷挑戰“學習區”,並獲得即時反饋和即時糾正,不斷延伸現有能力水平。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