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當“創業”與學業產生衝突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職場 閱讀(2.68W)

導讀:“大學裡需要有人腳踏實地,也需要有人仰望星空。”王利平說,經歷大學階段的學習過程,能夠讓人具有更加完善的價值觀,視野也會更加開闊,這些人文積累和科學沉澱,是很難在離開校園之後獲得的。……

當“創業”與學業產生衝突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現在我每天只有上課、看店、休息這三件事了。”廈門理工學院2013級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郭濰童告訴記者,與周圍同學教室、宿舍、圖書館的生活不一樣,她每天都要奔走在教室、店鋪與出租屋之間。

郭濰童從大一開始就在淘寶上經營化妝品代購,積累了足夠的資本後,大三時和兩位同學一起投資開了一家居酒屋,經營日本料理。居酒屋午後開門,3位合夥人來自不同專業,按照課程空閒時間輪流值班。

在創業潮的大背景下,淘寶店、料理店、咖啡吧、奶茶店,這類不同於簡單兼職但又投入不高的“實業”,成為很多追求“錢途”或想要鍛鍊自我的大學生的不二選擇。

“收穫”是創業的源動力

郭濰童告訴記者,她並喜歡自己在大學所學的專業,因此她想在其他領域積累些經驗,順便賺點零花錢。在她看來,在學校周邊經營店鋪風險較低,很適合“試水”,如果在校園階段的經營能夠成功,畢業後也能成為就業的緩衝。

廈門理工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謝佳芳與同學合資經營著一家咖啡吧,“因為喜歡才會去鑽研咖啡,因為鑽研才想到開店的”,對於她來說,開咖啡館,能夠讓她體驗到生活的味道。

“創業讓我更早地接觸社會,學會獨立。”謝佳芳的家人並不在意她經營咖啡店獲得的經濟收益,但是她“在自己經營店鋪後,才開始意識到賺錢的.艱辛,從而慢慢學會體諒父母”。

莆田學院2014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李靖威(化名)在大一時就自己開了家網店。現在,他的網店已經發展到要用4臺電腦同時操作的程度。

李靖威告訴記者,“不盲目追求金錢,在複雜的社會保持自己獨立清醒的思維”,是他在開網店的過程裡得到的最大收穫。

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抽樣調查顯示,大約有84%的在校大學生認為創業能夠讓自己收穫更多,其中有大約66%的在校大學生產生過創業的念頭。而所有接受調查的已經創業的在校大學生,在創業之前都認為自己將在創業經歷中得到“收穫”。

“創業”不能完全忽視學業

儘管創業對大學生接觸社會、鍛鍊自我有積極作用,但在不少同學的眼中,有些學生把“創業”等同於“做生意”,完全忽視專業學習,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有次課上到一半,我看到濰童把書包往窗外一扔,然後從後門溜出去撿起書包走了。”郭濰童的同班同學劉巧慶(化名)告訴記者,平時郭濰童是在校外租房子住,偶爾才回一次寢室,一下課人就沒影了,甚至還會不時缺席半堂課。

李靖威的淘寶店現在雖然發展得很好,但他也認為“做淘寶其實也是在做客服”,他告訴記者,他投入的時間成本非常高,回覆、接單、進貨與發貨,每一項都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

李靖威說,有時候由於供貨商發貨沒有規律,導致他進貨接貨也沒有規律,有時候晚上1點多,供貨商打電話說東西到了,他只能起床讓貨“入倉”。不規律的作息讓他經常很晚睡,有時候會直接睡到中午以至於錯過上午的課。

此外,刷單是他必須面臨的問題。“一有時間就要看一下有沒有新的訂單或者留言,及時反應才能留住顧客。”儘管李靖威很希望不要耽誤學業,但他在大一那年還是有三科需要補考。

福建農林大學的大二學生曾思毅,和兩名同學在該校學生街開了家奶茶店。他告訴記者,在開店前考慮店面的事情,租到店面之後,又開始考慮裝修和原料問題。“開店使我變得很忙碌,甚至有點累。”曾思毅說。

曾思毅說,他的父母雖然希望他能在學業上更加努力,但得知他想嘗試創業也很支援。他的父母認為,學業成績好壞並非判定人才水平高低的唯一標準,在創業的過程中,他鍛鍊了自己跟陌生人的交流能力,積累了不少社會經驗。

創業不能只為“錢途”

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抽樣調查顯示,有32%的被調查者認為創業與學業沒有太大的關係;有37%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應該先完成自己的學業然後再嘗試創業;但是也有33%的被調查者認為,只要創業展現出了發展的勢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學業。

“忽視學業的創業,不值得提倡。”福建農林大學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劉聃認為,作為大學生,不管將來是選擇創業還是工作,都要不斷學習。 “創業中需要考慮的很多東西,都在考驗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積累。”劉聃說,最理想的創業方式應該是結合自己的專業,通過構建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再結合專業角度去了解社會,發現新的機會。

福建農林大學2015屆畢業生肖春龍也認為,為創業犧牲學業是一件愚蠢的事。

“創業不能只為‘錢途’考慮。”肖春龍告訴記者,他本科學習的是動物科學,並且在學校的一家創業團隊進行涉農創業。在創業的過程中,他的很多業務問題都需要依靠專業知識,有時甚至超出了課堂的界限,需要自己找老師、查資料。但這些功夫最後都沒有白費,由於本科在學校創業的積累,使他畢業離開孵化基地之後的涉農創業更加順暢。

福建省委黨校副教授王利平認為,不能將大學生存在的學業和創業之間的矛盾簡單地對立起來,事實上學業是創業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創好業。此外,大學生要正確看待創業中可能出現的失敗。雖然大學生的突出特徵是思維活躍,具有創新潛力,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並不意味著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去創業,都適合創業,更不是提倡大學生把學業放在一邊,提前開始掙錢。

“大學裡需要有人腳踏實地,也需要有人仰望星空。”王利平說,經歷大學階段的學習過程,能夠讓人具有更加完善的價值觀,視野也會更加開闊,這些人文積累和科學沉澱,是很難在離開校園之後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