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職場新人的職場高情商養成技巧

職場 閱讀(2.67W)

職場上新人需要知道一些職場技巧以此提升自己的職場情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職場新人的職場高情商養成技巧,一起了解下職場新人怎麼提升職場情商吧。

職場新人的職場高情商養成技巧

  職場新人的職場高情商養成技巧

(一)工作情商,簡單定義之,是你我在職場運用情緒的能力。管理學研究發現,組織要有高效生產力,員工的個人工作情商,與組織的團隊情商力(group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皆有著顯著影響.有些企業員工個人情商不錯,但團隊情商力不佳,也很難發揮高效產能。情緒生產力,是新世紀的關鍵能力。

(二)從一位成功完成自我夢想者那兒,聽到一個道理,打算開始實施:每天早上列出今天應做的六件事,然後充滿動力地完成之。只要每天如此,就一定能如願成功。成功其實很簡單,不拖延不分心,滿懷動力及執行力向目標前進。

(三)很多人問,那麼多心理學生,能受人尊敬還能不擔心柴米油鹽的到底有多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呵,完全理解。正因世事難料,所以你我才要做熱愛的工作。因為熱愛,所以才會努力。所以才可能有亮眼結果;就算運氣不佳沒有大成就,因為熱愛,也會因收穫滿心快樂而成為生命贏家。

(四)你習慣拖拉事情嗎?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劍及履及?心理學家Piers Steel 有答案——不拖延方程式:事情成功概率 * 成功帶來的好處之價值 ÷ 當下分心的衝動 * 截止時間之遠近。也就是說,相信自己能完成,認為完成事情的好處很有價值,並且能剋制分心,時間有緊迫感,就會大幅提升你的做事動機,而不再拖拉。

  職場新人提高職場情商的方法

第一:擺正自己的職場位置

擺正自己的位置,也是會計人提高職場情商能力的一種表現,作為一個會計,如果在公司中,把自己的位置放的過高,事事都要管一下,很容易會遭到領導或者同事的反感,作為公司的一名會計人,你需要將整個公司的賬務整理清楚,增強自己在業務方面的能力,在職場中,要分清職場等級關係,不要自高、自大、自滿,要努力的平衡所有的關係。

第二:會說,而不是能說

作為一名會計,無論你是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工作,你都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明確責任後,認真履行職責。有人會說,作為會計,只需要做好賬就行,其他的不需要管,其實不然,做會計也需要對上級進行彙報工作,彙報工作時,能說與會說就體現出會計的情商高低了,能說,主要是向領導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會說則是在表達自己意見後,考慮領導的感受,這二者的區別,則會影響會計人在領導面前的形象,所以,在職場中,一定要說領導關心的問題,站在領導的位置上想問題。

第三:隱藏與化解負面情緒

會計每天與各部門的人打交道,處理各種報表,做各種財務分析,有時候,難免會有負面情緒的出現,當出現負面情緒時,情商低的會計則將負面情緒盡情發洩,所有的不開心都表現在臉上,而情商高的會計則隱藏這種因工作帶來的負面情緒,努力的化解負面情緒,不讓負面情緒影響到正常的工作,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應該是情商管理重最重要的一點。

第四:讀懂各種暗示

想要做一名同事和領導都喜歡的會計,一定要時刻學會觀察,通過觀察領導以及同事的言行,讀懂各種暗示,讀懂暗示,也是會計在職場中需掌握的一種能力,暗示分為肢體暗示和語言暗示兩種。

比如,肢體交叉暗示反對、不認可,這種手勢暗示對方沒有在聽你說,或者對你的觀點持有懷疑態度;手託下巴,暗示這個人正在思考或者做決定,此時不宜與其交談或者去打擾;腳尖衝門,表示要離開或者想從事件中抽身。

暗示性語言分為深度和淺度兩種,淺度的暗示性語言是說話者性格和願望的流露,深度暗示性語言是說話者有計劃,有目的行為能力,所以,會計人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明白這兩種語言帶來的暗示,明白說話者的`意圖,以便更好的處理工作中以及同事間的事宜。

  新人職場情商提升的法則

1.不要輕易動怒

我們容易憤怒,但憤怒是一種不誠實。因為憤怒意味著我們要求身邊的人和事都達到完美,而這顯然不符合現實。在各種層面上都努力誠實,是成功的開端。當不完美髮生時,要平和坦然地地接受“事情已然至此”的結果,別急著去尋找責任人,更重要的是探求解決之道。

除了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憤怒還來自於人類的一種認知缺陷——“對人嚴厲,對己仁慈”。心理學家把這種傾向成為自利的偏誤(Self-serving bias):當別人遭遇不幸時,我們常將問題歸咎於對方個人的因素,而自己遭遇不幸時,我們就將問題歸咎於外在因素。

在職場中,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當別人搞砸了一項工作時,我們認為他們事先沒有思考清楚或者做事不認真;當我們搞砸一件事時,我們常常辯解自己承受壓力過大從而導致發揮失常。

因此,我們需要讓憤怒儘量遠離自身。如果無法做到不憤怒,那麼,有兩點小技巧非常管用:

1.當感知到自己的憤怒時,別做出任何衝動的決定,別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

2.深呼吸十次,結束之後,你會感受到憤怒的毒素正從大腦中慢慢流走,兩分鐘以前讓你覺得罪不可赦的錯誤,如今看來也有發生的緣由。

2. 不抱怨,別讓愛抱怨的人影響你

有一本書叫做《不抱怨的世界》,因為這個雞湯的書名,我很排斥它,一直沒有閱讀。但是當有一天,因為各種不順讓自己心生煩怒時,有那麼一剎,突然意識到它說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抱怨不解決任何問題,所以不要抱怨。

憤怒常常產生於一時,由突發事件引起;而抱怨一般由許許多多的小事積累,蔓延的時間也比較長。正因為抱怨輕微而緩慢,所以許多人常常低估了它的危害。人類是一種“自我實現”的動物,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會真切改變未來的走向。如果我們每天抱怨所做的工作,抱怨所處的環境,它會潛移默化地讓自己覺得這一切都不值得,因此做事越來越不認真,導致結果越來越差,從而引發新的抱怨。這就是一個“負迴圈”的形成。

因此,每當想抱怨的時候,都可以默唸糙理不糙的九字箴言:要麼狠,要麼忍,要麼滾。與其期期艾艾心有不甘,不如換個視角看待周遭,沒有完美的工作,但我們可以通過日拱一卒讓境遇一天天變好。當你能做到不抱怨之後,需要提醒自己儘量別被周圍愛抱怨的人所影響。如何做到呢?遠離他們就是了,因為我們改變不了其他人。

3. 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向老闆說不

當我們在校園時,經常被老師鼓勵在課堂上說出不同看法。學霸們因此養成了與老師同學“論辯”的習慣,對於求知求真來說,這是一個必備技能。但工作的目標不是為了“求真”,而是“Getting things done”,在時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好。要想使團隊高效,管理者對下屬的“信任”至關重要,而要使管理者“信任”下屬,下屬對管理者的“尊重”就非常重要。

地球上有70億人,至少有69.999億的人渴望被他人尊重,他們不喜歡被他人當面反駁。在公眾場合中,直截了當對老闆Say No,是一件情商極低的行為,因為你讓他在眾人面前失去了面子。很多學霸習慣了與老師爭論得面紅耳赤,因此把“爭辯”當做一件他人理所應當能夠接受的事。但有兩個事實常常被忽視:

1.在學校時,你付出了學費,老師是服務者;在職場中,老闆為你付工資,你是服務者。

2.老師有義務教育好學生;老闆沒有義務輔導下屬。(好老闆會傾心培養下屬,但這可遇不可求)

因此,當你與老闆的想法有重大分歧時,別憋在心裡,但也別當眾表達,可選擇在合適的私人時間,以有邏輯、有建設性的方式闡釋你的看法,既能體現出尊重,也能表現出你對工作的熱忱。

4.不要做最聰明的的那個,尤其不要假裝你是

學霸們把“聰明”這件事看得很重要,因為老師常常當眾表揚聰明的學生。其他的同學可能會因此產生嫉妒,但他們的嫉妒沒法傷害到你——因為在學校中,唯一的評價體系來自於老師,而學霸想要取得好成績,不太需要其他同學的協助。

職場中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同事們的態度很重要。每個人的工作常常需要他人的支援幫助,如果他人對我們態度不友好,不願給予支援,我們難免會處於寸步難行的境地。

因此,當你試圖表現出比別人更聰明時,你讓他人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羞辱,而這種羞辱會成為一個個釘子,散落在你的前進之路上,給你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儘管你可能確實是智商最高的那一個,但請收起驕傲的自尊,去看待每一個人身上的優點,這不僅是予人方便,更是予已方便。

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可以讓我們徹底忘掉“聰明”這回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可分為兩種:“表現型”和“進取型”。表現型的人喜歡被誇讚先天聰明,因此想不斷地證明自己的聰明,這會導致他為避免失敗而放棄挑戰,或者使他在遭遇挫折後輕易懷疑自身價值。

進取型的人更看重後天進步,他願意從一點一滴的日常中獲得反饋,儘管這反饋並不總是正面,他也能從中收穫能量讓自己更加踏實前行。要想取得長遠而重大的成就,“進取型”比“表現型”的概率更大,因為我們總是要面對新的挑戰,總要面對一次次失敗,但只要能從失敗中學習,勝利的曙光就終將降臨。

5. 不要專注於你無法改變的事

西哲有言:

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去分辨二者的區別。

大多數人的問題在於,常常把本應用於改變某件事的時間,浪費在討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許多人常常幻想——如果我是CEO,要如何如何,公司就會怎樣。但說話易,做事難。只有成為技能優秀的員工,才有可能成為經理,規劃實踐專案;只有成為優秀的經理,才有可能管理部門,決定業務走向;只有成為優秀的部門總監,才有可能管理公司,確定戰略並全力以赴。

成為能做那事的人。在此之前,把嘴巴閉上。

自我精進,以當下為禪修

6. 無論發生什麼,請保持冷靜

每一天,我們都在遭遇各種意外。事情常常出乎控制,我們會著急、焦慮、感到無助,甚至想要放棄。但是,沒有一件事重要到如果搞砸了就會天崩地裂的程度。當壞情況發生時,別忙著“追責”,那會讓自己陷入到不良情緒之中,先想想如何“建設”,怎樣可以讓情況變得沒那麼糟。當局面轉好之後,你的心情也會漸漸平靜。

在職場中,那些不論發生什麼情況,總能心平氣和,條分縷析,照顧他人情緒,找出解決之道的人,會漸漸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他們做到了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事,他們也值得獲得大多數難以想象的犒賞。

7. 任何時候都要講邏輯

邏輯自有千鈞之力。中國的教育制度,最缺的就是培養人的邏輯能力,背後的原因是因為這種教育制度希望培養”盲從“的學生。但是,一個沒有邏輯能力的成年人,在精神上將永遠是嬰孩。只有學會使用邏輯,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好壞,在一團亂麻中找出重點,為困在漫長隧道中的人們找到出口。

邏輯雖然很虛空,但也能清晰地體現出來。要考察一個人的邏輯能力,簡便的方法是讓他描述一個涉及多方的複雜局面。如果他能找到主次,按照時間、空間、利害關係等維度來一一講述,那他就是有邏輯的人,反之亦然。沒有邏輯的人,短期內做不好當下工作,中期內難以提升績效,長期來看進步緩慢。

如何培養邏輯能力?分為三步:

1.瞭解形式邏輯並實踐之。可讀《如何提問》、《金字塔原理》等書。

2.瞭解非形式邏輯並實踐之。可搜尋維基百科的條目:Informal logic。

3.瞭解人類與生俱來的認知偏誤,並努力克服。可讀《思考,快與慢》等書,可讀維基百科的條目:List of Cognitive Bias。

8. 讓別人覺得舒服

如果把所有與人際關係中相關的知識凝聚為一句話,那就是:所有人都希望被重視,都渴望獲得認可。因此,當別人犯錯時,別急著橫加指責,私下裡討論會更合適;當別人遇到難關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會讓人心生感激。但別因此走向極端——試圖去討好任何人。30%的人喜歡我們,30%憎惡我們,剩下的人對我們無感,這是生活的常態。試圖討好所有人,不僅會讓自己疲勞,更是一件沒有盡頭的苦差事。

9. 你和你的觀點並不等同

在職場中,意見不同經常發生,不論是開頭腦風暴會,或是決定一件事的方向,每個人因為學識、經驗、文化背景的不同,常常會產生觀點上的分歧。不幸地是,這種觀點上的分歧很容易演變成相互之間的攻擊。許多人的自尊太過敏感,敏感到像是玉石一樣需要被小心呵護。此時,如果每個人能夠意識到這一事實,世界一定會更加清淨安寧: 每個人與他持有的觀點並不等同,因此,別人反對你的觀點,並不一定是討厭你。

10. 勇敢去表達

儘管我們需要學會照顧他人的感受,但永遠不能成為“順從”的人。當你有不同建議時,要有勇氣有藝術性地表達出來。一個公司的發展,正是建立在不同意見的碰撞、交鋒的基礎之上,只有當每個人都充分貢獻出自己的才智,一個集體才有可能成為有智慧的生命體,才能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無往而不勝。也許有些人的工作環境非常壓抑,不允許不同意見的表達,那麼該如何做呢?別想著改造環境了,趕緊逃離吧。生命有限,時間不等人,別和不值得的事情死扛。

在職場中,資歷不等於經驗,經歷過,總結過,改進過,才是走向成熟的開始。儘早把坑都踏平了,才會更快迎來一馬平川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