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日本的企業文化特點包括什麼

職場 閱讀(3.06W)

日本的企業文化和中國的企業文化不太意義,具體有哪些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日本的企業文化特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日本的企業文化特點包括什麼
  日本的企業文化特點

1.恥感文化

日本文化不同於中國的“仁道文化”,或者歐美“罪感文化”,它屬於“恥感文化”。“恥”是因外力而被動感受到的,是人前的抱負和炫耀。因此日本的武士道在無形中讓它自大,偏執和狂妄,此外日本又是一個島國,地理上相對封閉和渺小的格局,構成了日本文化人格中的自卑、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獨。這種二次元的性格特徵,強化了員工個體對企業整體的歸屬感,因此終生僱傭制在日本才成為可能。

2.集體主義

日本是一個虛擬的血緣社會,中國所推崇的“血濃於水”的觀念在日本並不受用。比如在日本,只要雙方願意就通過契約構成父子關係。正是這種觀念,促使日本在企業執行中,經常是集體做決策,集體承擔責任。日本公司就是一個共同體,它像一個家庭一樣通過個體的作用而發揮其功能。這樣的共同體中員工加入後只要不被開除就會終生留在公司中,這也是終生僱傭制產生的根源。

3.“忠”“孝”觀

與中國忠孝觀不同的是,日本的“忠孝觀”沒有以“仁”作為基礎。因此中國可能存在因為針對罪惡不仁之舉而大義滅親的現狀,但,在日本則是無法想象的。因此,日本的忠孝觀更加絕對化、無條件化。在過去“忠”的含義是絕對效忠天皇,現在則是效忠於所屬的單位、公司或團體。

4.自我防護意識強

日本人的自我防護意識很強,因此,這個民族天生就有一種對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不信任。這一點,在日本公司高階經理人的聘用中,就很能體現。通過對在華日企的調查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很少有其他國家的經理人可以進入到日企的高階管理崗位中,大多數人只是停留在中層管理的位置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應該就是日本人對其他民族的不信任,自我防護意識強烈。

  日本企業文化的精神特質

企業文化精神既是企業文化的凝聚和靈魂,也是企業文化的實質和核心。以我們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的理解為根據,可以發現,貫穿於日本企業文化的精神特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是家族本位的集體主義精神。由於日本民族在日本列島上自始至終都是唯一的民族,因而不僅形成了單一的民族文化,而且培育了日本人對民族、國家的強烈認同感和強烈的歸屬意識。而這種認同感和歸屬意識體現在對待企業的態度和行為上,就是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意識,從而形成了日本企業文化中特有的集體主義精神。正如“索尼大家庭”的公司總裁盛田昭夫曾說:“索尼是個親密無間的大家庭,每個家庭成員的幸福都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當你的生命結束的時候,你不會因為在索尼度過的時光而感到遺憾。”

其二是團結奮鬥的獻身精神。以集體主義精神為基礎,日本企業文化的精神特質,同時體現為企業員工為企業目標的實現而團結奮鬥的獻身精神。在不利於民族生存、發展的.外部自然環境中,把個人融入團體,憑藉團體的智慧和力量來贏得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所以,團結、協作、同甘共苦,甘願為團隊、民族、國家不計個人得失,勇於奉獻和勇於犧牲,便成為了以民族精神為主導的日本企業的文化精神特質。

其三是相容幷包的創新精神。日本企業文化很重視實用性。正因如此,他們不僅重視先進經驗和技術的學習和引進,而且更重視與自身的條件和需要相結合,在認真比較、選擇、吸收、消化的基礎上,努力做到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而這恰恰也正是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的奧祕所在。

  日本企業文化建設的啟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無疑為我國企業的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啟示。但於中日兩國制度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對日本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不能照抄照搬,而必須結合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實際,有選擇的借鑑,在此基礎上,通過創新,努力形成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的中國企業文化。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對我國企業的文化建設的啟示,概括起來,我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必須從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企業文化在企業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企業文化建設真正成為我國企業的自覺的行動和追求。其二是必須從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實際出發,科學定位,紮實推進,形成特色,努力使企業文化建設真正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核心競爭力。其三是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明確和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以保證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從而為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其四是必須將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創新相結合,努力使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創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其五是必須樹立經營文化的新觀念,做到建設文化與經營文化有機統一,不斷開創企業文化建設的新局面。第六是必須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找準傳統與現代的對接點,使企業的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