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淺談與解析企業文化在中職學校專業教學的滲透

職場 閱讀(2.11W)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強調畢業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是中職辦學的重要特色。但當前,相當大比例的中職畢業生在工作初期不能立即適應崗位,並由此產生了很多苦惱與困惑;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單位也認為應屆畢業生難以很快融入企業,更願意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經歷的人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中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陌生與不認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淺談與解析企業文化在中職學校專業教學的滲透

中職學生在畢業之前一般已度過了12年左右的校園生活。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存在諸多的不同,長期在校園文化薰陶中長大的中職學生,對於企業文化產生陌生感也就成為了一種客觀現象。因此,對於為企業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而言,如何提高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知與熟悉程度,縮短畢業生適應崗位的時間,是需要重視的問題。而在專業教學中加強企業文化的滲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專業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在專業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但據調查,中職在校生普遍認為,他們瞭解企業的主要途徑是書刊、網路和打工等。這說明當前的教學工作並沒有為學生認識和了解企業文化發揮應有的作用。雖然學校有職業道德課、就業指導等各種教育環節,但是若離開企業生產實際來講企業文化,未免會顯得空洞。而企業文化在專業教學中的滲透,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企業文化的薰陶,並自覺培養起敬業精神、質量意識、團隊意識等適應企業要求的職業素質。

其次,在專業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有利於學生理解企業文化與專業技術之間的重要關係。在過去的專業教學中,我們在強調裝置更新、技術進步對於生產的重要意義時,卻往往忽略了文化的因素。由於文化和經濟發展是相連的,一方面的變化反過來就會影響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學生很難理解各工序之間有效配合與銜接,以及工作責任心與產品質量之間的關係。而若在教學中將企業文化與專業技術結合起來,使學生能深入理解兩者之間的重要關係,有利於中職畢業生更有效地發揮專業技能。

再次,在專業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還將激發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企業文化在專業教學中的滲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手段。一方面,通過對企業文化的瞭解,學生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從而提高學習專業技術的興趣;另一方面,在對企業文化的認識理解過程中,學生充分體驗到企業的競爭壓力與職業責任,激發起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內在動機。

  二、在中職專業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的可行性

中職教育辦學特色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性,一是應用性,二是開放性。這兩個特性都為企業文化在專業教學中的滲透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中職辦學的應用性強調專業教學與生產實際的密切聯絡,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中等職業學校在教學計劃的編制上,實訓環節佔全部學時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專業課教學中採用模擬工作實踐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案例教學、模擬訓練、現場教學等;實訓設施建設則儘可能接近實際工作環境,將教學環境與企業環境融為一體。因此,中職的專業教學必須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才有利於企業文化在其中的滲透。

開放性是中職辦學的另一特色。中等職業學校可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並聘請企業人員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等職業學校還可以通過“學、產、研”結合,讓學生參與企業生產實踐,體驗企業的生產運作過程。實際上,企業的雕塑、標語、光榮榜都是企業文化的縮影。企業員工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也是愛崗敬業精神的具體體現,企業兼職教師的言傳身教則使學生對企業文化有更深切的體驗。這樣的實訓環節,不僅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技能,而且讓學生沉浸在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中,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三、企業文化在中職學校專業教學中滲透的幾個重要方面

由於各類學校的校園文化特點及專業特色不盡相同,中職學校可結合自身特點確定企業文化在專業教學中滲透的具體方案和措施。根據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之間存在的普遍性差異,中等職業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企業文化在專業教學中的滲透。

  1、重構教學人際關係,培養溝通協作能力

對於現代企業而言,任何一個比較大的任務都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多學科的專門人才積極參與配合。因此,現代企業文化特別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重視員工的溝通協作" 能力。但對於學校而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多的成為一種個體行為,而忽視了溝通與協作。一個在課堂中從不發言、從不與同學交流的學生,不一定考不出好的成績,但我們卻無法想像他將來會成為一名好的員工。由於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課堂上,因此,重新構建教學活動中的人際關係,創設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交流與協作的平臺,是培養學生溝通與協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現代企業有不少鼓勵員工提出大膽創意的活動,如 “頭腦風暴”、“金點子”活動等。在專業課的教學活動中,同樣需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如採用“groupmeeting”(小組會議)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積極研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發起者、組織者,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由單獨的個體學習轉變為集體研討,課堂的人際關係得以重構,學生的表現慾望獲得滿足,溝通協作能力得以提高,並使學生養成“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只惟實”的良好學風,而這種風氣也正是現代企業文化所推崇的。在學生實訓的組織中,也應當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協作的.機會,如將學生分為若干工作小組,數名學生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小組之間開展競賽,鼓勵他們密切配合,力爭取得最好成績。在這一教學情境中,同學關係暫時轉變為同事關係,有助於其溝通協作能力的培養。

  2、改變按部就班的學習方式,培養工作主動意識

目前,中職學生在校的學習活動基本上是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下,以一種按部就班的方式進行。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有利於學校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與學校這種模式不同的是,企業通常只會給員工一個崗位,並提出工作的目標要求,至於通過何種方式去達到這一目標,則不會作具體的安排。這也是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差異之一。因此,不少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時感到無所適從;而企業卻經常反映學生的工作主動性不夠,“總是在等待領導安排任務”。

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在中職的專業教學中,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由空間和自主決策的機會。我們可以根據實訓的具體情況,在學生初步掌握實訓操作方法的基礎上,只提出工作目標以及安全要求,而完成任務的具體過程與方式交給學生自行安排,從而培養他們的主動意識,消除依賴性。一些專業課程的作業也應儘可能設計為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市場調研、情報檢索、調查分析等多種方法,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尋找答案。

  3、消除“6O分萬歲”思想,培養“零缺陷”意識

企業文化中常有一句口號“質量即是生命”,“零缺陷”管理是現代企業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有效方法。因為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都與質量密不可分,一個細微的差錯,就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中職教育是為企業一線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其工作性質也決定了他們必須具有牢固的“零缺陷”意識,追求工作質量的精益求精。

然而,與企業追求“零缺陷”相反的是,不少中職學生卻在崇尚“60分萬歲”。雖然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的錯誤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我們在鼓勵學生髮展個性、培養創新思維的同時,應努力消除學生“60分萬歲”的錯誤思想,培養“零缺陷”意識,否則學生必然難以適應未來崗位的要求。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本專業實際,通過一個個生動現實的企業例項,使學生切實體會到細小差錯在實際生產中產生的嚴重後果。在學生思想中不斷強化“零缺陷”的意識。

  4、減少理想主義色彩,培養求真務實精神

“求實”可以說是企業精神的表述中最常出現的詞彙之一。確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務實的作風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雖然這兩個字也常出現在一些學校的校訓中,但在校學生對它卻很難有切身的體會。他們精力旺盛、思維活躍,又與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相對隔絕,充滿著理想主義色彩和浪漫情懷。

這種理想主義卻常常演變為脫離企業實際的孤芳自賞的思維方式。如設計的產品雖然看似完美,但卻因成本太高,市場無法接受;又如制定的工藝方案完全從個人主觀意願出發,忽視了企業實際運作實施的可行性。這種理想主義的思維方式顯然不能適應崗位的要求。因此我們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在傳授技術、訓練技能的同時,還應想方設法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參與企業的具體經營運作,多給學生提供接觸生產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減少理想主義色彩,才能使中職畢業生真正適應崗位的要求。

參考文獻: [2]高長梅,吳玉紅.校園文化建設全書[M].廣州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

[3]馬樹超.新世紀職業教育走向決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任鋒,王平堯.試論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互滲和結合[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