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談談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

職場 閱讀(1.72W)

知識經濟的蓬勃興起帶來了會計理論開發的巨大突破,由此產生了人力資源會計這一新型的會計分支。人力資源會計自20世紀6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幾十年了,中外學者對此作了許多有益的研究與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與成果。然而,步入90年代,學者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卻停滯不前,至今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科學體系。

談談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

一、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未突破傳統會計的範圍

從人力資源成本的內涵看,對“人力資源”的歸集和分配,只是原有會計核算程式的改革,賬面上人力資產的價值並不代表人所(能)創造出的價值。以現時重置成本計價,有重置標準和不同企業的可比性問題,與財務會計的結合問題也沒有很好解決。

(二)未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

由於人力資源的確認與計量不是以實際成本為基礎,其中涉及到許多主觀因素和假定條件,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的模型大相徑庭且過於繁瑣。因此,只能作為管理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來提供資訊。

(三)未能明確界定勞動者權益

企業因取得開發和使用人力資源付出一些代價,特別是將人力資源上的支出資本化為一項單獨的資產,從投資者立場看似應屬於企業所有者,但人力資產上的那部分支出並不足以說明所有權的歸屬。勞動者權益和確定是人力資源會計的核心和本質所在。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內容

(一)人力資源成本會計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較早提出的比較成熟的人力資源會計模式。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會計學者弗蘭霍爾茨就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定義為:“為取得開發和重置作為組織資源的人所引起成本的計量和報告。”這種開始意義的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模式所做的探索,為人力資源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相融合創造了條件。通過增設一些相應的會計科目,使人力資源成本會計資訊能夠在遵循公認會計原則的前提下通過傳統會計程式變通取得。對人力資源投資形成人力資源成本,這部分內容已經論證得較為全面,並且理論界基本達成共識。歸納人力資源成本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項:(1)原始成本;(2)追加成本;(3)使用成本;(4)安置成本;(5)流動成本;(6)機會成本;(7)沉沒成本;(8)重置成本。

人力資源成本具有侷限性。首先,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只是管理會計的簡單擴充套件;修正的模式也只是對原有會計核算程式的改良,即依據人力資源會計所反映的人力資源價值,只是將傳統會計中列入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有關人力資源開發取得的費用,按一定的方式歸類並予以資本化計量為人力資產價值,未有所突破。其次,人力資源歷史成本會計並沒有對人的能力和產出價值進行計量,不能體現出人力資源的真實經濟價值。最後,人力資源成本沒能明確人力資源所有權的歸屬。

(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

人力資源價值是蘊含於人體內的能帶來經濟利益的潛在勞動能力,人在運用這種勞動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創造出新的價值。人內在勞動能力的價值只能推測、判斷而無法準確計量,但它創造出的外在價值卻是可以計量。常見的計量方法有經濟價值法、商譽評價法、工資報酬折現法、拍賣價格法、隨機報償價值法等。

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能夠避免傳統會計因無視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而低估企業整體價值的弊端。它通過對人力資源價值已創造的或未來能夠創造的價值進行計量,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人力資源潛在或現實價值數量化,從而向企業管理當局和投資者以及其他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了較為完整的企業資源資訊。同時它也能促進企業管理當局更注重與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投資,充分挖掘企業人力資源個人價值以及組織價值對企業價值增值的潛能,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本新聞共3頁,當前在第1頁??1??2??3??

(三)勞動者權益會計

勞動者權益會計是在繼承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並對人力資源價值會計進行改造的.基礎上提出的。勞動者權益會計通過對傳統會計等式的重構,實現了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相融合。它在承認人力資源是有價值的經濟資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人以勞動者的身份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對企業的貢獻高於其他任何物質資源,所以他們應該同物質資源的所有者一樣享有對企業新價值的分配權。這種權益包含兩項內容:一是法定的勞動者權益,指國家為保障勞動者個人或集體利益而以法規形式明確從成本與費用中計提的補償性勞動者權益,按勞動力市場機制和當時的生活資料的價格確定。二是實現的價值增值部分,按留存的勞動者權益以及勞動者的實際貢獻,進行資產性收益分配和勞動者權益的收益分配後,劃歸勞動者權益部分。人力資本參與企業分配的形式可以是貨幣形式(如效益工資),也可以是非貨幣形式。明確人力資源的產權歸屬,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勞動者權益會計為實現對傳統會計等式的重構,提出了人力資源投資、人力資產、人力資本和勞動者權益這四個概念。人力資產是指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業流入未來經濟利益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本與人力資產相對應,它代表勞動力的所有權投入企業形成的資金來源,性質上近似於實收資本。勞動者權益概念的確立則是勞動者權益會計的關鍵。勞動者權益是勞動者作為人力資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應權益,其包括:一是人力資本;二是新產出價值中屬於勞動者的部分。在把前四個概念引入會計等式後,勞動者權益會計就將傳統會計等式重構為:

物力資產+人力資產=負債+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

這一公式表明,在人力資源會計管理體系內,人力資源已成為企業組織的一項首要經濟資源,並視同一項最重要的特殊資產進行價值核算與控制,勞動者不但獲得自身價值的補償,人力資源產權權益的體現,還將以知識性人力資源產權所有者的身份參與企業最終剩餘價值的分配。

三、如何推進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的應用

(一)降低企業人才流失的損失,保障投資收益

現行會計制度規定的職工教育經費計提比例過低(僅佔工資總額的1.5%),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並且培訓費用不能作為人力資源投資成本資本化,直接計入企業的當期損益,勢必影響企業的短期經濟利益。這使得企業開發人力資源,提高人才素質受到嚴重阻力。與國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資企業的用人策略。外企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他們一方面向員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資、福利、醫療等待遇;一方面有為員工提供進修,培訓,升職的機會,為員工創造發揮潛力的條件。據統計,外資企業中高階技術、管理人員的70%來自國有企業。

(二)加大人力資源投資力度,提高員工素質

人力資源是21世紀的戰略資源,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建設基金嚴重短缺,物質資源相對不足,唯有人力資源數量豐富而其潛力有待開發。我國經濟建設中人、財、物三大資源的特定格局決定了資源開發既不能以物質資源開發為中心,也不能以資源開發為中心,而只能揚長避短,走大力強化人力資源開發的路子,使巨大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資源優勢,這是我國資源開發戰略中最為明智的選擇。

(三)明確勞動者權益,共同分享剩餘利潤

現行會計制度中只有物化資產,沒有人力資產,將決定知識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排除在外,顯然是不合理的。況且因為沒有體現人力資本,勞動者與所有者的產權結構不能明晰,勞動者失去了分配剩餘價值的資格。

總之,人力資源會計尤其是勞動者權益會計模式的推選,促使人們從單純的人事關係組織,轉為全方位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把人力作為組織的一項重要經濟資源,視同一項重要的特殊資產進行價值核算與控制。其理論是會計的一種創新,必將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參 考 文 獻]

[1]易庭源 怎樣開創人力資源價值會計[J] 會計研究,2004,(1)。

[2]袁振興 論勞動者權益的性質[J] 會計研究,2003,(10)。

[3]羅春豔 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賬戶體系[J] 財務與會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