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關於嫘祖養蠶的植物知識

愛好 閱讀(3.07W)

植物知識:嫘祖養蠶

關於嫘祖養蠶的植物知識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絹絲織物的國家,這是全世界各國早已公認的事實。然而養蠶取絲這一奧祕在遠古時代是怎樣被人們發現的?由於時代遙遠,以往還一直沒有確切的答案。古人曾對這一小小“吐絲蟲”為人們造福的豐功偉績寄予了無比的深情,從而構思了許多美妙的神話和傳說。

若問蠶神最早見之於何種文獻?當然殷代的甲骨卜辭要算是最早的了。甲骨卜辭中有這樣的記錄:“□牢□,蠶示三牢。”文中“□”表示看不清的字,“示”是祭祀,“三牢”指牛、豬、羊三牲,這就是說,用牛、豬、羊三牲祭祀蠶神。“三牢”禮,在殷代也算是很隆重的祭祀了。不過,在商、周時代,蠶神還是一種假託。就是說沒有一個固定的偶像,只是泛稱“蠶神”或“先蠶”。自陰陽五行盛行以來,天上、人間的神話傳說就多起來了,描繪也形象化了。不久前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非衣”帛畫中,我們見到了古人精心的描繪。這幅帛畫的天上部分,“伏羲”在畫的最上部正中,日、月在左右。兩條龍卻自日、月的下方昂頭側向“伏羲”,形成了一個三角形。這樣突出了“伏羲”作為神話的創始者(天上部分最主要角色的地位)……右方的扶桑樹穿過龍身向上發展,攜帶著幾個小太陽,烘托著一個大太陽(根據神話的內容,扶桑和太陽總是緊密聯絡的)。畫中的這些內容,都是我國古代許多神話的源頭。養蠶起源的神話毫不例外也是從這個“母胎”中孕育而來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有關扶桑的神話。“扶桑”按照先秦兩漢時代史籍上的描述是一株大神木。屈原在《離騷》、《九歌》篇章中,曾一再用“扶桑”來抒發詩情。《山海經·海外東經》描述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天文訓》則記,“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這二則古文的寓意分明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叫湯(暘)谷,那兒有茫茫大海和高聳入雲的扶桑樹,十個太陽升起之前,先在藍色的大海中沐浴,以後九個太陽在扶桑樹上部,一個太陽在扶桑樹下部,揩去水跡,於是光芒四射,給人類帶來了清新美麗的早晨。這裡所說的扶桑,是不是就是指能養蠶的桑樹呢?在漢以前的史籍中不僅沒有明確,也顯然並不是指“桑”樹。《說文》:“(桑),蠶所食葉木,從叒木”;“叒,日出東方湯十谷所登搏桑木也。象形。”徐錯釋:“叒音若,東方自然神木之名,……桑乃蠶食葉之神木,故加‘木’叒下以別之”。“扶桑”和“桑”是兩種不同科的植物,前者屬“錦葵科”,後者屬“桑科”。

古人把“扶桑”當成桑樹,這給神話輯述者們產生了諸多翩翩之想(但魏晉唐宋以來的古農書、古蠶書中,從未見錯把扶桑當桑之說):先蠶即是上天恩賜,說是“天駟星”,“天駟龍精”,這神物在天上吃的“桑葉”自然是伴隨天帝右側的神樹——扶桑樹上長的葉子了:蠶的由來不用說也是締造萬物的天帝的造化了。起初古人把養蠶的發明權加到了黃帝身上,這大概是出於秦漢以來,儒家推崇黃帝為華族的祖先,把一切文物制度的發明權都加到這位傳說人物的名下的緣故吧。可是養蠶歷來是由婦女擔當的,蠶神也應該是女的,於是在南北朝時代又有文人把養蠶的'發明權移到了黃帝的正妻西陵氏身上,從此史書上出現了“伏羲化蠶,西陵氏始蠶”的典故。蠶神從“神化”到“人化”,經過如此這般的一番變遷,終於由“天帝”——“伏羲”化為“人君”——“黃帝”,再從黃帝移到了他的正妻西陵氏名下,微妙地把天上人間揉合了起來。

大約距今1000年前,有一位名叫羅泌的文人,在他所著《路史》一書中,又把“西陵氏”寫成“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之妃”。這一人間最早的統治者——黃帝的正妻究竟名叫“西陵氏”還是叫做“嫘祖”,現在誰也說不清楚了。故近代書刊有關內容引用時,有人稱“西陵氏”,有人稱“西陵氏女嫘祖”,也有人就叫做“嫘祖”。據說就是這位“嫘祖”,秉至高無上的天帝(伏羲化身)的玉旨,在人間教民養蠶的。養蠶起源的傳說,從此流傳後世。的確,由於蠶桑自古以來,在古人心目中位置特別顯要,從神化到人化不斷髮展,不斷變異,在有關古書中,養蠶的傳說也特別多。諸如:天駟龍精、馬頭娘、菀窳婦人、寓氏公主等等,都曾一度作為養蠶的創始者——蠶神來供奉的。

當然,像養蠶這樣一個偉大的發明,是不可能也決不會是一個人在短期內創造出來的;這是勞動人民窮年累月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不過這些神話傳說也啟示我們意識到遠古先人們發現蠶繭利用這一祕密淵源極其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