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杜郎口中學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職場 閱讀(1.67W)

2017年6月3日至6日,我十分榮幸的參加了由縣教育局和縣進修學校組織的杜郎口中學研修活動。在杜郎口中學我們深入課堂體味“杜郎口模式”的魅力,親身感受杜郎口對傳統課堂教學的“顛覆”所創造出“以學生為本”的“我的課堂,我是主角”的教學氛圍,實地察看了班級管理、校園文化建設,聽取了校領導和優秀老師的報告。雖然只有短短的一週時間,但我們的收穫很多很多。在敬佩杜郎口中學大膽的教改創新和鍥而不捨精神的同時,更感到汗顏和自愧不如。

杜郎口中學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走進杜郎口中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自主、自信、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創新、探究”的巨幅標語,進入校門便感受到了新課改所倡導的精神理念,如:“人的成長,並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積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靈魂的發育、成熟和提升”、“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提出問題,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分析與解決問題,任何創造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不可能創造。”、“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自主課堂,我參與,我快樂,自主學習,我自信,我成長”當時看到這些標語,我們的心靈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震撼!這裡的每一張標語,都是一面前進的旗幟,每一句妙語都是杜郎口學子奮進的號角,無不演繹著孩子們在激情澎湃的教改浪潮中自信向上的精彩篇章。杜郎口校園文化的獨特魅力就在於,潤物無聲,把自信的雨露澆灌入學生的心靈。極大關注學生的存在與成長,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體,學校的主人。孩子們自己的勵志豪言似乎比校園裡經常能讀到的偉人之言或名人名言更讓人振奮,更催人奮進。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真正做到了讓每一面牆說話,讓每一個臺階說話。

但同時我也在想,這裡的學生能真正動起來嗎?我們的學生提出問題都沒人回答,他們是不是提前準備好了課,讓我們看錶演?帶著懷疑的態度我們走進了教室,深入課堂進行實地考察,結果和我想象中的課堂截然不同。具體表現在: 1

首先,課堂教學環境的變化:無任何現代化教學設施。教室的前後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間是縱向排成的三排課桌,學生分組排位,對面而坐;教室前面的講臺沒有了,師生同在一方空間,同處於一個平面。其次,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是同時開放的,2 4個班無論哪節課你可以隨便出入教室進行聽課,這說明人家並不是因為有人聽課的而刻意準備的,排除了做秀的可能性,而且課堂形式多種多樣,甚至五花八門,“臺上”學生或表演、或辯論、或歌唱、或講解、或郎誦,辯論、小品、課本劇、詩歌、快板、歌曲、繪畫、小組展示等多種形式交相輝映;“臺下”學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課桌上、板凳上擠成一團,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如果不是身臨其境,真是難以置信。課堂的氣氛熱烈而不失和諧,杜郎口中學的課堂發言幾乎不用舉手,學生站起來就說,說完自己坐下另一個接著說,但是由於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常常會遇到兩個人甚至幾個人同時站起來發言的時候,這時老師也不調解,學生同時說上一句半句的,就會有人讓出來。這樣的課堂:沒有老師的呵斥、沒有老師的監督,沒有老師的“諄諄教導”,這裡的課堂完全是學生的舞臺,老師混雜於學生中間,常常很難辨認。這裡的課堂完全是學生自覺的激情投入,他們愛課堂、愛知識、愛學習!在展示環節中,幾乎全部學生都有板演的機會;教室內的黑板不夠,連地板、走廊都利用起來。“學生是課堂的主宰,是學習的主體”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從2002年秋季開始,杜郎口中學對課堂時間作出的“10+35”硬性規定,即教師所講時間等於或小於10分鐘,儘量減少知識性語言,或者說完全不涉及對教材內容的陳述。學生自主活動不少於35分鐘。教師只要在一節課上講解超過10分鐘,即被判定為失敗課。這樣的課,學校責令其立即整改,整改不力的,停課思考。從形式上看,“10+35”只是把一節課的時間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學理念卻有了一個質的變化。這就逼著老師們在課上少講,精講,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杜郎口中學逐步形成“三三六”的課堂教學模式。即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三大模組:預習—展示—反饋;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 2

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這種模式的每個環節無不體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主體要求。“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學是為了自己會學”,“要無限相信孩子的潛能”,這一理論在“杜郎口中學”得到了詮釋。在這裡學生是學習主體,把課堂歸還給了學生,真正地把“講堂”變成了“學堂”。具體表現如下:

《杜郎口中學考察學習心得體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