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2017

語錄名言 閱讀(2.07W)

孔子和老子都是哲學家,也是教育家。他們留下的名言是很多的。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2017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熱門篇】

1.有殺身以成仁。——摘孔子《論語》

2.(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論語》

4.(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摘孔子《論語》

6.(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摘孔子《論語》

8.(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9.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摘孔子《論語》

10.(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11.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摘孔子《論語》

12.(自己不願乾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13.小不忍,則亂大謀。——摘孔子《論語》

14.(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1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摘孔子《論語》

16.(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17.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摘孔子《論語》

18.(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19.當仁,不讓於師。——摘孔子《論語》

20.(面對著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21.有教無類。——摘孔子《論語》

22.(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類。)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最新篇】

1.道不同,不相為謀。——摘孔子《論語》

2.(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摘孔子《論語》

4.(不必擔憂財富不多,只須擔憂財富不平均,不必擔憂人口稀少,只須擔憂境內不安寧。……既來了,要使他們安家樂業。)

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摘孔子《論語》

6.(不該說話的時候卻搶著去說,這叫急躁;到該說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7.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論語》

8.(君子有三種事應該加以警戒:年輕的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力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力戒逞強好鬥;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衰弱,力戒貪得無厭。)

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摘孔子《論語》

10.(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學習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11.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摘孔子《論語》

12.(君子有九種事情需要考慮到:看,要考慮是否清楚;聽,要考慮是否明確;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語,要考慮是否忠實;做事,要考慮是否認真;疑惑,要考慮是否求教;憤怒,要考慮是否有後患;利益當前,要考慮是否該伸手。)

13.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摘孔子《論語》

14.(人的性情本來是近似的,只是由於環境習俗的薰陶,便相距得遠了。)

15.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摘孔子《論語》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精選篇】

1.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5.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6.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7.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8.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9.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0.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11.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12.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3.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14.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15.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16.八佾舞於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7.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18.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19.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2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