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小議班級良好常規建立

心得體會 閱讀(1.95W)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裡所指的“規矩”、“方圓”就是指良好的常規和行為習慣。在幼兒園中,一個班級常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分散精力去維持各環節的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在遊戲中幼兒也無法自主地玩各項遊戲材料,影響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相反,一個班級常規好,能給孩子一個井然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孩子在這個環境中不斷的進步,同時也有利於老師開展教學活動。所以,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良好常規的建立非常重要。下面,簡單談談我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幼兒良好常規的一些做法。

小議班級良好常規建立

一、民主、尊重、信任的師幼關係式常規建立的基礎。

新《綱要》關注師幼間的情感交流。綱要在“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這一內容中也指出目前的師幼關係的內容分佈上表現較為明顯的是重規則性輕情感交流。教師對孩子的行為問題過於關注,而缺乏與幼兒進行積極、有效的情感交流,從而使教師與幼兒的關係處於消極、被動的關係。而積極的師幼關係能讓孩子的被動遵守規則行為變為自覺自願的行為。親密的師幼關係的建立,會使孩子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有了感情基礎,就為我們的常規管理打下了基礎。

1.建立親密、和諧的師幼關係。

我常利用晨會、飯後、離園前等時間和孩子們閒話家常,在談話中增進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建立親密、和諧的關係。在我一次次主動與孩子們談心,慢慢地變成一個個孩子圍著我說這說那,氣氛非常融洽、溫馨。記得在冬季某一天的飯後,陽光明媚,我聽從孩子們的建議:去大操場晒太陽。大家興高采烈的來到操場上,找一處無風的地方,圍圈坐了下來。我們唱唱歌、講講故事,不知不覺中,圓圈越來越小,最後好多孩子都坐到了我身邊,個別孩子甚至還為我捶背、捏肩膀。我從孩子們的動作、表情中讀懂了他們的意思:老師,我喜歡你!我也通過微笑、摸摸他們的頭等細小的動作告訴他們:老師也很喜歡你們!親密、和諧的師幼關係就這樣慢慢地形成了。

2.尊重、信任孩子,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在常規的培養方面,教師要充分表現出對孩子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自覺遵守規則,讓孩子感受老師對自己的信任,從而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如在一次午睡中,已經過去15分鐘,但還有很多孩子在講話,更別談自己脫下衣褲、整理好、安靜地入睡等常規了。遇到這樣一種狀況,我改變了以往的做法,如:不要講話了,快點做事情;看XXX已經睡好了,看誰也能跟他一樣;老師數到三,看誰的動作最快,能夠睡下去了……這次,我不再提醒他們,我用的方式是“將他們一軍”,我說:“我們是大班孩子了,我相信我們班的孩子都知道到午睡室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現在,老師要到辦公室做件事情,我相信,等老師做好回來的時候,大家肯定都已經安靜地睡好了!”說完我頭也不回地走了。(其實,我並沒回辦公室,只是在門外幼兒看不見的地方,正在觀察孩子們的表現)我的話效果非常好,原本吵鬧的午睡室馬上變得鴉雀無聲,大家動作迅速地脫好衣褲睡了下去。等到大家都睡好了,我慢慢地走了進去,孩子們個個臉上笑眯眯的,我馬上用驚訝的語氣說:“哇!都睡好啦!你們真棒!真不愧是大班的'小朋友!”在我的肯定中,孩子們得意地睡了。我這次的方式就是運用了信任孩子們能自覺遵守規則的方式,讓孩子們對各自的行為進行自

我約束,效果還真好!在信任孩子的同時,教師還應給孩子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特別是在中大班幼兒常規的培養中,老師應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師來規定。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到了中、大班,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如果老師一味的把成人對孩子的要求強加給他們,並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能由於孩子所處的叛逆期還會出現更差的表現。所以,在培養孩子常規上,對待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教師可以發揮孩子的自主權,由他們來制定一些班裡的常規要求。如在飯後的自主閱讀中,許多孩子都喜歡到閱讀區閱讀,使得本來就不寬敞的閱讀區更擁擠了,有些較調皮的孩子明知坐不下還非要擠進去,同伴間的矛盾就這樣一次次不斷地上演。雖然每次發現都及時提醒、教育,但收效不佳。又一次飯後,哭聲又從閱讀區傳了出來,當聽到哭聲,我內心真的覺得很無奈: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這次我將問題拋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來想辦法解決。沒想到孩子們的反響還很熱烈:規定人數、先到的先進去、飯後只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閱讀……許多規則就自然建立起來了。接下來的飯後,我只要提醒說:“你們自己定的是什麼規則?”孩子們就很自覺地安靜坐在自己座位上看書了,一個老大難問題,在給孩子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後,自然而然地解決了。

二、充實、有效的一日活動是常規培養的時機。

特級教師朱靜怡老師說過:“幼兒在園的一日就象是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鍊,一日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就是一顆珍珠,教師要讓每一顆珍珠都閃亮發光。”因此,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培養幼兒良好常規的時機。

1.趣味性強的學習活動。

很多教師在組織完某一個學習活動後都會有這樣的埋怨:孩子們坐不定,要求沒聽仔細,所以他們都不會操作;總有孩子發出不該有的聲音,影響了其他孩子的傾聽;孩子們不積極害得我越上越沒勁……在這些埋怨的同時,教師怎麼就不反思自己的活動設計得是否符合孩子的興趣需要呢?試問:在一堂非常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會不仔細傾聽、會不認真操作、會玩椅子發出噪音影響同伴嗎?肯定不會,孩子們在有趣的課堂教學中,肯定會聽清老師的要求、積極主動參與。所以,教師在抓課堂常規,效果不顯著的時候就得反思自己教學活動的設計,因為在趣味性強的學習活動中,幼兒的各項常規表現肯定都能得到鍛鍊與提高。

2.有錯誤控制的遊戲活動。

錯誤控制就是用一定的方法預防孩子的錯誤發生,讓孩子自主檢驗。在常規培養中也是一樣,有經驗的老師就會預測孩子可能出現的結果,並預設好方法來避免錯誤的發生。如區域活動中,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觸:每投放一種新遊戲、新材料,孩子們都會簇擁在那兒,商量半天都沒解決好,遊戲常規就出現了問題。我在投放新遊戲材料時,我們班的遊戲常規仍井然有序。我就是預測到了孩子們會出現的問題,通過遊戲場地合理的劃分來避免擁擠進新遊戲的現象發生。我一般會將新材料投放在班級角落、場地不大的地方,並把相應數量的椅子擺放在裡面。這麼做的原因就是方便幼兒找到座位坐下,沒坐到位置的幼兒也就知道人數已滿,不再擠在裡面不出去了。在趣味性強的學習活動中培養課堂常規;在有錯誤控制的遊戲活動中培養遊戲常規;在午睡、餐點中培養生活常規……幼兒的各項常規就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得到了培養。

三、正面教育的手段是常規鞏固的策略。

幼兒畢竟還小,有太多因素會誘惑、干擾到他們,要讓幼兒時刻都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各項學習、遊戲、生活活動是不太可能的。愛與尊重的心理環境有利於幼兒主動學習,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進行正面引導,幼兒更易接受規則。因此,“表揚、肯定”這一最平常但又最直接、最有效的正面教育手段不能不用。通過教師的表揚,不僅能使受表演的幼兒鞏固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能對其周圍孩子起到榜樣、示範作用,讓受表揚孩子的良好表現影響周圍的孩子,帶動全班一起建立良好的常規。

另外,在培養幼兒良好常規的同時,教師要有一顆平和、接納的心態,要承認孩子間的差異,允許個別孩子出錯。因為在一個集體中,往往有一些有個性的孩子。對這些幼兒來說,強硬的態度往往會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教師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兒的心理,用愛心去博得幼兒的信任,這樣就可以更好的進行常規的訓練及培養。幼兒各項良好常規的建立及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功,不能想著一時半會兒、一天半個月就能看到成效。常規培養要從點滴抓起,周而復始、循序漸進地進行。幼兒的各項行為方式在反覆的實踐中得到強化,進而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