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觀看訪談節目的觀後感

校園 閱讀(2.12W)

訪談節目一般由主持人與世界知名人士,以訪談的形式,進行廣泛深刻的探討,內容往往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當下流行的熱門話題。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訪談節目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觀看訪談節目的觀後感

  訪談節目觀後感篇一:周杰倫訪談

今天中午休息的時候,看了一會兒電視,江蘇臺周舟主持的人間訪談,正好訪談的是周杰倫。我也算是半個杰倫迷吧,喜歡聽他的歌,喜歡看的舞臺表現,喜歡他的《不能說的祕密》,喜歡他歌的中國風,喜歡他彈鋼琴時候瀟灑、靈動和流淌的音符的暢然,喜歡他大腕的穩重的風度,喜歡他天然的對音樂的沉浸和忘我,喜歡他真、純和自然。

聽了他的訪談,我覺得他是那樣的真切、平常,就像生活在我們凡人的周圍,他說他的叛逆和被媽媽的責罰,那種情景,我經歷過,我也對兒子做過,好多人都經歷過。他說目前就對電影和音樂感興趣,將來可能做個好爸爸,教孩子們各種樂器,組個樂團什麼的,對孩子會嚴格管教。真是讓人感動。

言談之間,杰倫的談吐速度不快,一直在邊想邊說,臉上是冷靜鄭重的,有時會善意的迎合主持人微笑;有時說到他比較有的說的話題的時候,眼裡泛出閃亮的光芒。而主持人不知是緊張還是激動,大概都有吧,熱情表現得有點過分,笑容比較誇張,兩相對比,更顯現出大腕的處事不驚氣度和大家風度。令人敬佩。

聽說杰倫將在四月份再次來到南京開演唱會,祝願杰倫演唱會圓滿成功,並希望他有一個愉快的江南之行。

  訪談節目觀後感篇二:焦點訪談

11月9號晚,CCTV “ 焦點訪談 ” 節目的主題是關於網際網路上虛假資訊的傳播危害問題,節目的末尾,“ 焦點訪談 ” 節目號稱 “ 專家建議,網民對待網上的各種資訊一定要客觀冷靜,不要盲目追風傳播。” 還透露, “ 目前,有關部門和網際網路業內人士已經開始採取行動維護網際網路的公信力。我也同意上述專家的建議。我說同意而不是 “ 接受 ” ,為什麼?因為 “ 不要盲目追風傳播(虛假資訊) ” 並非我們過去不知道,現在才知道的東西,它是生活中的常識,是我們傳統道德中的起碼修養,是被法律禁止,一直在打擊的不法行為;我們早已接受,故現在不存在接受與不接受的問題。我說同意上述專家的建議,是因為這個建議雖然出自專家的口,但被中央電視臺說出來,它就不僅僅只是專家的意思了。我不完全認為[成熟的中國人]的表態是很好的事情,對於 “ 有關部門和網際網路業內人士已經開始採取行動維護網際網路的公信力 ” 這個說法,我持觀望態度,我覺得應該看看,先。為什麼?我想起了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的 “ 風聞言事 ” ,我還想起了雙韌利劍的說法。

網際網路是個好東西,網際網路又不完全是個十全十美的好東西,有的時候它甚至是個壞東西。例如昨晚 “焦點訪談 ” 節目中的例子: “ 曾有人在網上散佈某地交通銀行行長攜款潛逃的虛假訊息,結果不僅造成儲戶擠兌的後果,還使該行遭受了1250多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和2050萬元的間接損失 ”。 這樣看,網際網路就成了壞東西。但是,網際網路究竟是個好東西還是壞東西,我們不能以這樣的個別例子甚至多些例證來相互證明,只能看網際網路是否被關閉了,是否開放著。若依然還未關閉,它必然就是一個好東西,否則,必然關閉的!現在,網際網路還是開放著,這個事實本身已經雄辯地說明了網際網路是個好東西,不是壞東西。既然不是壞東西,就應該多多地利用它,鼓勵人們利用它。至於其中的虛假資訊散佈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只要我們制定了嚴厲的具體的打擊措施,我相信網路警察能夠3分鐘內破案;我相信打掃網際網路上的清潔衛生是很容易的事情,不是困難的事情。

那麼,CCTV “ 焦點訪談 ” 節目的用意和客觀效果是什麼呢? “ 我們要打擊在網路上散佈虛假資訊的行為了! “ 焦點訪談 ” 9號晚的節目若僅僅只是為此做宣傳,是否小題大做,是否在殺雞使用牛刀?而客觀效果,是否釋放了緊張空氣,渲染了緊張氣氛?網路上,例如今天,有無風聲鶴唳表現?有多少人被迫不得不想起了 “ 反右 ” 的那段歷史?不論有沒有,我想起了這幾天被網際網路特別關注的 “ 牛牛事件” ,拿 “ 牛牛事件 ” 作為例子,我們如何領會 “ 焦點訪談 ” 昨晚節目的精神,揣測它的用意?我們還可以談 “ 牛牛事件 ” 還是不可以?我們應該利用網際網路來多談一些 “ 牛牛現象 ” 還是不該談?所謂風聞言事,是古時御史等任監察職務的官員可以根據傳聞進諫或彈劾官吏。據宋人筆記《容齋四筆》卷11《御史風聞》,《寓簡》卷5等,允許風聞言事的制度大致起源於南朝。這是古人反腐的一項寶貴的.經驗,宋朝出現過,清康熙末年康熙使用過,甚至更早,秦的時候,呂布韋搞那個 “ 一字千金 ” 的時候,號稱只要能改,是否有事實依據不論,不也是風聞言事麼?縱觀中華數千年的歷史,老百姓什麼時候可以通暢無阻地奏聞、建議、批判、檢舉,什麼時候就會社會安寧,國富民強;中央或者說朝廷誰能夠敞開胸懷接受奏聞、建議、批判、檢舉,誰就有作為,就可能獲取榮譽稱號。

利用網際網路,在網路上散佈虛假資訊當然不好,當然有危害,必須打擊!但是,虛假資訊與風聞言事有區別,二者的目的完全不同。散步虛假資訊者主觀上有牟取私利的期望,有中傷他人的故意,客觀上是在製造各種混亂。而風聞言事必然出於公心,起碼要號稱出於公心,若無權利者的配合無法實質性地傷害到別人,客觀上則提倡了光明正大,實際上監督了政權、公眾人物。我們應該打擊前者,但不能打擊後者,甚至不能讓後者顧慮太多。更不能假借打擊虛假資訊的旗號,幹遏止風聞言事情的勾當,這就不好了,不是聖明的作為,不是盛世的表現!誠然,風聞言事,容易造成某些猜忌,有時會破壞和諧和睦,甚至不利團結穩定的政局,但是,我們現在是個民主時代,不是封建國家,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相信公、檢、法能夠秉公行事;況且大多數猜忌都可以在 “ 民主生活會上 ” 通過 “ 批評與自我批評 ” 去化解,中國共產黨有此傳統,這是個好的傳統,既然保留了就應該發揚。其它群體,只要交流的管道暢通,哪怕有幾個猜忌,也不會輕易致癌!中央電視臺利用 “ 焦點訪談 ” 節目現在談這個問題,我感覺上比較困惑。打擊利用網際網路傳播虛假資訊這是大快人心的,但同時,是否有潑髒水的同時也把孩子扔掉的嫌疑?虛假資訊必須打擊,但“ 諫官制度 ” 不能廢,風聞言事不能停!

  訪談節目觀後感篇三:易中天訪談

看了王志,楊瀾兩人分別對易中天的訪談!總結了這兩個節目對易先生的訪談,卻也不外乎三個角度:易先生的個人經歷、易先生對“品三國”當下招致非議的迴應或看法、易先生今後的打算。更簡單一些說也就是人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易先生的迴應也基本大同小異,其中也不乏完全一樣的回答。本來想從不同側面瞭解他的,倒成了相互印證了。

然而不同的節目卻也有著完全不同的節目風格,也體現了不同媒體和媒體制作人的不同心態和不同追求,王志早就把各種觀眾網友的反饋羅列起來,而楊瀾更是把事先看過的易中天的作品帶到了現場。而惟一不同的是訪談的氣氛——面對面緊張的多。或許這和主持人的性別有關係。王志剛開始就來了個下馬威,“為什麼你現在最火?易中天的訣竅在哪兒?”。接著便是咄咄逼人的輪番轟炸,不惜用上網友觀眾的置疑和反對聲音。直到後半部分談到易先生的經歷時才有所緩和,而最後卻又丟擲個重磅炸彈,讓易先生只好回答“私下裡告訴你”。整個節目觀眾看的有趣,卻也為易先生捏了一把汗。楊瀾訪談錄則完全不同,雖然主要內容並無多大出入,但卻沒有這麼咄咄逼人。楊瀾的問題更有“套”話的感覺。她的提問很順著被訪者的思路,不會讓被訪者無話可說。她的談話更具有女性談話的優雅和順暢。

我無意在此褒貶不同的節目、主持人或是電視臺。因為這種比較本身不具備可比性——電視臺級別不同,主持人年齡、性別不同,節目宗旨不同,製作、播出頻率不同。只是覺得這種對比很反映不同媒體和媒體制作人的節目製作理念。而楊瀾在創辦楊瀾訪談錄時肯定不是將自己的節目定位為純娛樂節目。楊瀾到底對自己的節目定位和觀眾的準確定位是什麼,恐怕得問她自己。不過,節目的經營理念倒是很清楚——雙贏。一方面我傳播你,提高你的知名度,給你個面對觀眾的機會,另一方面,你給我的節目帶來收視率。所以,我沒必要為難你,也不需要讓觀眾看笑話,只要我們順順利利談下來就可以了。而央視的面對面則完全不一樣。因為這是一個新聞評論或曰社會現象分析欄目。這種節目力求深度和敏銳。它需要人們去思考這麼一種社會現象,評價這樣一些公眾人物。

而作為被訪者,他在這些節目中的角色是不同的。楊瀾訪談錄中是聊天物件,面對面中是思考物件。或者可以這麼說,這些節目都是訪談節目,面對面為反思而訪談,楊瀾訪談錄為訪談而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