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鬯姓的起源和歷史名人介紹

校園 閱讀(2.2W)

一、簡介

鬯姓的起源和歷史名人介紹

鬯姓是一個西周初期源於姬姓的姓;是一個春秋時期源於職業鬯弓匠的姓;是一個戰國時期源於狄族的姓。弘揚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並將實現永恆的萬家姓文化。

二、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所設鬯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典籍《易·震卦》所指:鬯,香酒,奉宗廟之盛也。鬯,是一種香草,在釀製酒的過程中,以黑黍曰秬,釀以鬯草,其酒具有十分香洌之味,多在周王朝及整個春秋及戰國初期王朝或各諸侯國用來祭祀,這種酒就稱作鬯酒,是王室專用的釀酒工藝。專門釀鬯酒的坊工及其管理者,稱鬯人,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鬯氏、暢氏。

在古代,鬯字與暢字通假,因此有稱暢氏者,實與鬯氏同宗同源。

第二個淵源

源於職業,出自春秋戰國時期鬯弓匠,屬於以職業稱號為氏。鬯弓,即弢弓,也就是裝弓、弩的套子,亦稱弓匣、弩匣。古代鬯弓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要依據不同的弓型、弩式進行量器而制,有精巧輕便的皮製鬯弓、美觀大方的木製鬯弓、簡潔實用的柳或竹編制鬯弓,甚至還有帝王將相專用的精美金銀雕制鬯弓,以及密縫納制裝飾堂皇的絲綢鬯弓等。鬯弓既要保護弓體和弓弦不受雨淋及損傷,還要裝載至少十支箭並便於攜帶,因此工藝要求很高。專門製作弓匣的工匠,就稱鬯弓匠,歷朝歷代皆有專門的司職衙門負責管理,其後裔子孫及弟子中,有以職業稱號為姓氏者,稱鬯弓氏、弢弓氏,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鬯氏、弢氏。另外,在中國歷史上的一些隱世高士之後裔子孫中,有取隱弓於鬯之義,稱為鬯氏者,孕意為寶劍總有出鞘日,良弓必有離鬯時,秦漢之際助劉邦奪得楚漢之爭最後勝利的著名謀士韓公子張良,以及在東漢後期助劉備奪得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就都曾自稱鬯人,後史書記載嫌筆畫繁瑣,就寫作弢人,其意相同。

至於另外的那些隱士之後在以後其弓是否出鬯,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個淵源

源於狄族,出自戰國時期北狄民族中的鬯工,屬於以職業稱號漢化為氏。在典籍《說文解字》中註釋:鬯,匕,所以扱之。<易>曰:‘不喪匕鬯。’鬯,是一種小型的匕首,直身,無槽、單刃,多為女子或王族貴胄佩帶,做以取食、防身之用。扱,就是非常容易插入的意思。鬯工,是戰國時期的`北狄、後來的匈奴民族中專門製作小型匕首的工匠,今西北少數民族保安族中仍保留有其傳統的製做工藝,為純手工製作,所制小刀就是著名的保安刀,其本民族語稱波日吉,漢名就是鬯匕。保安族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王朝在今青海省同仁縣保安城的西山建立保安堡,以鎮西陲,保安之稱是由地名演變為族名的。保安族製做的鬯匕古樸大方、簡潔實用,鋼度優良,決不花裡胡哨。鬯匕(保安刀)與維吾爾族的英吉沙刀、蒙古族的蒙古刀齊名,號稱北方少數民族三大名刀之一。

鬯工的手藝世襲相傳,清朝晚期以後也逐漸開始收徒,在其後裔子孫及弟子中,多有以職業稱號為姓氏者,漢化稱鬯氏,世代相傳至今。

 三、歷史名人

鬯鎧吉:(公元1933~今),保安族;甘肅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人。著名保安刀製作師傅。鬯鎧吉的保安刀製作方法是傳統的世襲工藝,他從十二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製作保安刀,每一把保安刀都要親手從鍛坯開始,勘稱千錘百煉,決不偷減一丁點工序,其所製作的保安刀往往優於其它保安刀。鬯鎧吉稱其制刀工藝為祖傳,具有上古的技術成分,因此,即使將其製作的保安刀浸泡在水裡一年以上,也不生鏽。本書筆者曾死氣白賴地討教其工藝特點,老漢只是笑而不答。不過,倒是贈送了一套他父親時製作的保安雙刀。筆者曾試驗過,其所贈的保安雙刀,每把皆可一次剁開四枚摞在一起的乾隆通寶銅錢,其刃絲毫無損,甚是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