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管理學考研常考的管理定律有哪些

校園 閱讀(2.07W)

管理學中有許多的管理定律,它們都是管理學常考的知識點,我們需要抓住重點來複習。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管理學考研常考的管理定律指南攻略,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管理學考研常考的管理定律有哪些

  管理學考研酒與汙水定律

管理學上一個有趣的定律叫“酒與汙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裡,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顯而易見,汙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汙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汙水。酒與汙水定律說明對於壞的組員或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1.案例分析

“酒與汙水定律”的現象,生活中不乏其例: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各方面混亂的單位,儘管他始終  保持“英雄本色”,但終究會被其周圍的環境所吞沒,起碼會被那些“汙水”染上些“雜色”。相反,如果一個無德無才的多事者,他能將一個團結、高效的單位很快地變成一盤散沙。

2.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兩方面

一是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名利心理,工作中當集體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發生衝撞時,當自己的願望未得到滿足時,當與別人相比較無論在仕途的提拔、職稱的晉升、榮譽的表彰和福利的待遇等方面得失不當而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時,難免要發洩,要向領導討個說法,要鬧個天翻地覆、甚至魚死網破。

二是我們的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我們的組織原則是建立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能進不能出,不能用也得用”的基礎上的。即使明知他是“害群之馬”,也無法將之分離“馬群”之外,即使明知“這條魚腥了一鍋湯”,也沒辦法撈出這條“魚”去保持“湯鮮”。處理解決這類現象的辦法只能是相互理解、相互妥協和最終容忍。因此,原有的那種理性的凝聚力、團結、向上進取的工作作風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被腐蝕,最終被瓦解。

3.應用

企業管理上,通常把最多的希望寄託在能審時度勢又具有戰略眼光的個別人才身上,毫無疑問,因為他們會做人;把那些巨集偉規劃形成之後剩下的輔助性事情去交給庸才做,因為他們會很本分的做事;而小人夾在這兩者中間,他們是富有濃烈的傳奇色彩的那類人。如果加以正確的適當的引導,他們既可做人又可做事;如果放任自流擱淺一邊,那他們既敗人也敗事。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警覺和危機感,那麼剩下來的一堆爛攤子足以讓你焦頭爛額苦不堪言。

  管理學考研零和博弈定律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稱零和遊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也可以說: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雙方都想盡一切辦法以實現“損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結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個社會的利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一分。

零和遊戲源於博弈論(game theory)。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而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 早在2000多年前這種零和遊戲就廣泛用於有贏家必有輸家的競爭與對抗。“零和遊戲規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人類社會中有許多與“零和遊戲”相類似的局面。與“零和”對應,“雙贏”的基本理論就是“利己”不“損人”,通過談判、合作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

零和遊戲的原理如下:兩人對弈,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為-1分。則若A獲勝次數為N,B的失敗次數必然也為N。若A失敗的次數為M,則B獲勝的次數必然為M。這樣,A的總分為(N-M),B的總分為(M-N),顯然(N-M)+(M-N)=0,這就是零和遊戲的數學表示式。

意義

對於非合作、純競爭型博弈,諾伊曼所解決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兩個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個人贏一著則另一個人必輸一著,淨獲利為零。在這裡抽象化後的博弈問題是,已知參與者集合(兩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著)

零和博弈,和盈利集合(贏子輸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個理論上的“解”或“平衡“,也就是對參與雙方來說都最”合理“、最優的具體策略?怎樣才是合理?應用傳統決定論中的“最小最大”準則,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設對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並據此最優化自己的對策,諾伊曼從數學上證明,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對於每一個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夠找到一個“最小最大解”。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競爭雙方以概率分佈的形式隨機使用某套最優策略中的各個步驟,就可以最終達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當。當然,其隱含的意義在於,這套最優策略並不依賴於對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話說,這個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體現的基本“理性”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雖然零和博弈理論的解決具有重大的意義,但作為一個理論來說,它應用於實踐的範圍是有限的。零和博弈主要的侷限性有二,一是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常常有多方參與而不是隻有兩方;二是參與各方相互作用的結果並不一定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整個群體可能具有大於零或小於零的淨獲利。對於後者,歷史上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問題中,參與者仍是兩名(兩個盜竊犯),但這不再是一個零和的博弈,人受損並不等於我收益。兩個小偷可能一共被判20年,或一共只被判2年。

  管理學考研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達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如何避免“不值得”觀念產生: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觀念變則態度變、態度變則行為變、行為變則結果變,只要我們樹立良好的世界觀與人生價值觀,客觀地看待事情,我們就能比較理性地看待值得與不值得這個問題,不會凡事先想到個人利益與得失,會想到公平、正義、他人與社會,只有這樣你才會覺得有很多事都值得做。

二、豐富自已的人生閱歷,不斷補充知識,增強辨識能力。

論語中說:“十五而上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就是說人生是不斷學習不斷豐富不斷提高的過程,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與辨識能力也會越來越高,越來越能正確分辨哪些事情是值得做哪些事是不值得做。

三、換位思考。

俗語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往往自已置身其中很難看清楚是非曲直,只有跳出來以他人的眼光來看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與對方或他人調換位置與角度來看問題,站在他們的立埸看會多一些理解與包容,看問題更全面、考慮更周到,這樣你就會對一些當初認為不值得的事情產生改觀。

四、善於聽取他人意見,多聽、多看、多想,三思而後行。

每個人都有自已看不到、想不到的盲點,所以我們平時要多聽、多看、多想,參考他人意見,使對某一事物的判斷更準確,減少失誤,避免過份不值得現象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