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鄉土中國》閱讀體會優秀範文

校園 閱讀(1.3W)

《鄉土中國》閱讀體會優秀範文1

當我用費老的視角觀察世界和思考某些問題時,一些難懂的問題頓時就有了解答。當中感觸最深的便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

《鄉土中國》閱讀體會優秀範文

如果沒有費老的點撥,也許我會認為初心是根本而非目的,是起點也是終點。一個人不是為了目的而活,而是為了追求幸福和美滿而有了目的。不忘初心,不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起了偏執之意,而是要我們始終記得出發的目的是這份初心。

當然這也沒有錯。但當我問起自己為什麼一定要堅守一份初心的時候,我有了新的解答。那是因為,我生來就紮根在這個歷史上乃至當今社會仍有面朝黃土背朝天下地耕種插秧的鄉下人的土地。是因為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在中國人眼裡,就是土地,那就是家。國家,在中國人眼裡不是一個country這麼簡單,那是因為中國人覺得有家才有國。這時候初心一個詞變得巨集闊起來。它撐起來的是一個民族愛國的精神,紮下去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深根。這是第一個點。

同時,初心也是我們的源。書中說,歸根結底,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中國》這本書始終在將鄉土社會和後現代社會作比較。春節晚會中有一小品,講的是城裡人看不起鄉下人的軼事,其中一句話打動了我——“誰從前還不是個鄉下人”。沒有錯的。現代社會中的城市無疑是從鄉村發展而來,多少人外出打拼為了家裡人能過上好日子,反倒在過上好日子時忘了自己最初的樣子,忘了源頭,忘了出發時的初心。反觀鄉土社會中的人們,保持著那種不抬頭就能走到目的地、不指名道姓只聽聲音就能知道是誰的熟悉感,他們有著自然而然的信任感,有規矩,無需法律框定,是有機的結合。相比現代社會更多發生的是陌生人的聚集,我們反而需要一部部法律去保持秩序,需要一張張契約去建立信任,是機械的結合。這說明鄉土社會是自然的、基礎的,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必然存在於一個環境中,而這個環境的根就是鄉土社會。鄉土就是根本,這便是我們要保持初心的理由。

有了鄉土,自然就有了鄉情。想通了這個,也就能明白四川的朋友吃著火鍋激動到流淚,漯河的朋友愛吃雙匯火腿腸,東北的朋友看到冬日的大雪想念親人……書裡說,治水土不服要用家鄉的一捧土煮湯喝;余光中的《鄉愁》,句句道著鄉情的重量。中國人自始至終是心向家的,不論年少時是想飛多遠多高,最終著陸的地方都是原來那個家。

如今,我等西交學子紮根大西北,在這西北地區教育之高峰埋頭苦學、精益求精,便是堅守我們懷中的一份初心。《鄉土中國》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面對人生問題的新解答,也是看待世界的一份寬容和堅定。

前路漫漫,我將懷揣西交學子的那份青春的熱忱與赤誠,答好人生中的每一份答卷。

《鄉土中國》閱讀體會優秀範文2

初次接觸《鄉土中國》這本書是於高三備考階段。語文老師在分析以該書為背景的`題目時聯想到了過去的鄉下生活,在他描述的那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童年環境中,我對《鄉土中國》這本書產生了巨大的好奇,奈何時間原因,至此才得以讀畢。

我自小就知道中國人存在自我主義,我還知道中國人克己尚禮講求交情,我知道中國人崇尚傳統……讀完此書,我終於明白了這些問題的根源所在。

中國人存在自我主義,與“差序格局”密切相關。在差序格局下,團體的界限並不清晰,無論是在親屬關係還是地緣關係中,團體以個人為中心,其覆蓋的範圍是任意的。作者在原文中提到“一說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說大家可以佔一點便宜的意思,有權力而沒有義務了。”這說的就很恰當,不然人民公社“大包乾”最後是怎麼失敗的,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又是怎麼成功的?一個是降低了人民幹活的積極性:當人們知道幹多幹少都有政府給的同樣飯碗時,那干與不幹就沒有質的區別,故索性選擇後者;另一個則提高了人民幹活的積極性:當明白了幹得多自己就得的利潤多,自己獲利大時,有誰不想多幹呢。

說明中國人從“私”的角度出發的還有一點:古人崇尚克己、慎獨等這樣的修身準則。這些準則的出發點是自身而不是別人,主要是強調對自己的約束,通過完善自身的品質品德來影響教化他人。說到教化,那還要提到中國的“尚禮”。禮既不等於道德,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對人的約束;更不等於法律,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於個人的。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於傳統的習慣”。

作為一種傳統,禮並不是簡簡單單用文字傳承,而是祖祖輩輩通過講話、行為甚至是一些特殊的表情傳達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中國依然很多鄉下人還是文盲。“生於斯,死於斯”,很多人生活的社會是“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他們彼此都很熟,不需要什麼特定的文字進行資訊傳遞,文字只是傳情達意的一種工具,並非唯一的工具,其本身也是存在缺陷的,能傳達的情意也是有限的。所以改善文盲率還是很困難的,這也就造成了文盲率始終不能降至為零的原因。

最後我想說,作者以深厚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濃濃的鄉土氣息,在我讀罷頓感一份瞭然在胸的豁然開朗。我體會到了鄉土所造成的對我們民族的“束縛”:當人與人發現同為老鄉時,我們之間沒有了距離感;當人與人交往過程中,我們始終秉持著作為中國人的獨特品質;當人與人交流過程中,可能一個動作就心領神會……這就是我們的鄉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