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政治大學聯考必備的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3.28W)

準備政治大學聯考,首先要熟悉考試模式、性質、形式、特點及要求,然後再根據考綱,將所學的知識點逐個複習鞏固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治大學聯考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政治大學聯考必備的知識點總結

  政治大學聯考知識重點

一、文化傳播與交流

1、為什麼

(1)對文化本身意義:

A.展示傳播本民族文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B.吸收、借鑑外來文化,促進本民族文化的發展和進步C.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2)對經濟、政治、民族、綜合國力的意義(見一)

(3)對個人的意義(見一)

2、怎樣做

(1)熱情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P37

(2)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認同本民族文化。P32

(3)積極吸收、借鑑外來文化的優點,以我為主,為我所用P54

(4)反對錯誤傾向(守舊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P55

(5)充分發揮大眾傳媒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關於大眾傳媒

①是什麼?傳媒真正開始向大眾傳遞資訊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誌的。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多種形式,被稱為大眾傳媒。

②地位: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③特點: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④作用P87:(即文化生活的“喜”與“憂” )

積極作用:滿足文化需求,充實精神生活,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消極作用:傳播落後腐朽文化。

二、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

1、傳統文化的特點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作為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傳統

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2、為什麼

①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②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國家和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③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傳統文化與文化創新的關係P53)

④文化對人、對社會的作用(見一)

3、怎麼做

①辯證認識傳統文化的現實作用,分清精華和糟粕。

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把握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在繼承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④革故鼎新,推陳出新,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政治大學聯考基礎知識

一、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

1、商品

①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②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貨幣的含義及本質

①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所以說貨幣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②本質:一般等價物

含義:貨幣具有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3、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①含義:指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②價格:用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示出來的商品價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決

定價格,價格反映價值。

③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

①含義: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②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公式:W-G-W

③需要現實中的貨幣。

(3)貨幣的其他三種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貨幣流通規律——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

①其內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次數成反比

5、紙幣

①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國家能決定紙幣的發行量、紙幣的面值,但不能決定紙幣的購買力或者紙幣代表的價值)

②優點:製作成本低,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磨損減少貴金屬的無形流失

③限度:發行量要以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過多易導致通貨膨脹,過少易導致通貨緊縮

6、電子貨幣: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貯存、轉賬、購買、支付的

7、貨幣的發展:金屬貨幣(金銀條塊——鑄幣)——紙幣——電子貨幣

  政治大學聯考知識歸納

關於核心的說法:

1.綠色消費的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

2.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

3.“三個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

4.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5.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矛盾的觀點(也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關於(產生)生存和發展的說法:

人類社會產生和存在(或說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文化多樣性

關於關鍵的說法:

監督政府權力的行使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們解決矛盾(問題)的關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於屬性的說法:

1.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可說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還可以說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共有屬性、特有屬性、社會屬性)

2.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鬥爭性。

3.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區別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關於特點的說法: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鮮明的特點——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特點——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

關於前提、基礎的說法:

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係的基礎和前提——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寬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是——公民享有對涉及公眾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

我國政黨制度的前提是——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

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文化多樣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