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詩二首》教案

校園 閱讀(2.83W)

教學目標

《詩二首》教案

1、瞭解兩首古詩的意境,以及意境與作者的閱歷、情趣、心境的關係。

2、通過閱讀、比較、分析,瞭解意與境二者的關係。

3、把握鬆、菊兩個意象在古詩文中的涵義。

說明:要讀懂詩歌,首先應該從意境入手,從詩歌所選擇的意象出發,去探究詩歌所蘊涵

的深層含義。而意境的表現又與作家的閱歷、情趣和心境等因素密不可分,所以,學習、評價

和鑑賞詩歌必須要做到“知人論世”,要考察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和志趣,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反覆比較、分析,掌握作者筆下景物的特點,最後做出對詩歌意境的品析

和評價。比如,“鬆”、“菊”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在學習這兩首詩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對這兩

個意象的分析,聯絡作者的創作情況,才能正確理解它在詩歌中的涵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瞭解兩首詩歌所表現的意境。

2、通過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情趣、遭遇等因素,準確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在詩歌所表現出的`思想感情。

說明:王國維認為意境分為“寫境”和“造境”兩個層次,寫境是表現的是生活真實,造境表現的是藝術真實。無論是寫境還是造境,從詩歌生成的角度看,它都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主觀印象的外化,都打上了作者深深的印記。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作者的身份、家庭、經歷、個性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作一番考察和了解,然後,結合詩歌中一些典故知識形成對詩歌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從而把握詩歌所表現的意境和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匯入新課①讓學生說說“鬆”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形特徵,以及松樹的象徵意義,從而匯入新課學習。

②回顧國中課文《桃花源記》的創作風格,匯入陶淵明飲酒詩的學習。①學生髮言,說出松樹的特徵,比如一年常青,枝幹筆直,亭亭如蓋等。

②通過對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的回顧,瞭解陶淵明嚮往自由,厭惡世俗的思想。①瞭解松樹的特徵,能夠自然而然地聯絡到松樹的象徵意義,對左思詩歌的創作意圖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把握。

②初步瞭解陶淵明的創作風格,為新課學習做鋪墊。

閱讀思考

從整體上把握全詩①通過閱讀,思考全詩的主要寫作手法和作者的創作意圖。

全詩採用對比的寫法(如鬆與苗、世胄與英俊、金張與馮公)揭露和抨擊了門閥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對人才的壓抑。

②領會作者創作風格和情感。

(提示)整首詩是比較典型的田園風格,充分表現了作者在歸隱田園後的舒適心情。①參照課文註解,通過自讀、個別朗讀、齊讀的形式,初步形成觀點,回答問題。②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問題,通過課文裡的註釋,學生討論以及對陶淵明創作風格的瞭解,形成觀點。①寫作手法是品析詩歌的一把鑰匙,而且對比的寫作方法,學生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理解創作手法的基礎上來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也就水到渠成了。

②通過詩歌中出現的情境,可以比較容易的理解這首詩歌的風格,也能領會到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即情感。

意境的把握①松樹在這首詩歌中有何特徵?它的象徵意義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找出詩歌中能體現作者超脫塵世、悠閒自得心情的詞句,進一步領會這首詩所表現出的意境。①在閱讀的基礎上,分小組討論。

②朗讀、思考。

發言:說出作者歸隱後的心境。①本部分是兩首詩歌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②在學生反覆的閱讀過程中思考和發言,既能夠讓學生形成對詩歌的正確分析和理解,也能夠比較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

抒情方式的探究①左思詩歌中以鬆為抒情的意象,分析這一意象與作者的情感之間的關係。

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所體現出的“無我之境”的分析。思考、發言。這一部分是屬於詩歌鑑賞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佈置作業朗讀、背誦兩首詩歌。朗讀、背誦。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詩歌的意境。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思路點撥

這兩首詩歌的學習都可以從時代背景出發,通過介紹作者的身世、經歷、個性和情趣入手去閱讀、賞析。選擇一個切合的角度展開教學,比如《詠史》詩可以從寫作特點入手,先理解詩句的含義,再探討詩歌意境。《飲酒》詩則可以從“此中有真意”這一詩句的研讀為切入點,先理解“此”所指代的內容,然後分析這些內容所表現的“意”在何處。

練習舉隅

1、從“意”與“境”的關係這個角度,說說這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2、聯絡《飲酒》詩的意境,體會下列詩句的含義,並回答問題。

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②“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畫面與前兩句詩所表現的志趣是怎樣和諧地統一起來的?

3、請舉出你所看到的有關“鬆”的、詩歌或繪畫作品,比較、分析與左思筆下的“鬆”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