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通用11篇)

校園 閱讀(9.3K)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通用11篇)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2.讓學生了解押韻及其作用,朗讀、背誦全文。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

1.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2.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教學難點 :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二、 課文字詞(分發,不然教學進度來不及)(按其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板書出字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在:在於。 名:著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則:就。 靈:靈異,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這。 是:判斷動詞。 惟:只,只是。吾:陋室主人。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上:長到。 入:映入。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正常語序應為:苔痕綠上階,草色青入簾。

談笑有鴻儒。 鴻:大。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可以調素琴:彈奏。素:不加修飾的。

閱金經:這裡指佛經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裡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卻因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們的敬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 雲:說。 之:賓語前置的標誌,無義。“何陋”是“有”的賓語,前置了。正常語序應為:有何陋?有什麼簡陋的呢?

三、 課文朗讀:

四、 課文導語:

五、 常識(分發)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如:墓誌銘、座右銘等。銘文一般都是押韻的,又講究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

介紹:表現文體的字有說、記、序、銘……。

本文選自《全唐文》。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當年劉禹錫被貶到安徽和州當通判,受到和州知縣的百般刁難,讓他在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劉禹錫因此起筆寫了《陋室銘》一文,並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以此明志。

六、 課內問題--串講:(含語言分析)(板書出題目)

1、這裡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這裡,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這種方法叫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意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於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來“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採。

3、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環境的清幽、雅緻。——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這是寫陋室的環境,用的是對偶、擬人的修辭方法。

對偶還用了什麼方法呢? 回答:。

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朋友的賢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情懷。除了對偶,還有襯托。作者沒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們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C、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縈懷的心態。有正面描寫即實寫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也有反面描寫即虛寫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對應,“閱金經”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對應。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來,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運用類比,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

床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

5.提問:文章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麼含義?

教師點撥: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後一句,那是因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類的君子,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尾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6、賞析誦讀——欣賞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駢文。字數相同、意思相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駢句。駢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句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

文中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韻。駢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於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7、“託物言志”:

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如“鬆、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8、仿寫: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遊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心,自習說閒話,講課聽不進。心裡說,混張文憑。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小說傳的快,漫畫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尋思看電影。可以睡大覺,作鼾聲。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籃球場,好似遊戲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七、 中心思想:

這篇銘文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八、 課文引申:——名言等

九、 擴充套件資料(分發)——課外閱讀

劉禹錫的詩《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附近,為東晉王導、謝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處。

夕陽斜矣,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中,野草撒野地開花,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疏,荒草沒徑了。詩人一點靈感,借一隻燕子閱盡世事滄桑。它奇思獨具地以一隻燕子的飛翔,把王謝巨族聚居之處,及唐朝已變成平常百姓雜居之處,進行了雙時空的疊印,從而對如此名門望族的煙消雲散發出了充滿命運感和廢墟感的深長嘆息。

十、 習題講解:

十一、 作業設計:

1、 抄寫解釋字詞及摘句(造句)

2、背誦《陋室銘》。

3、文意理解:

A、 能概括《陋室銘》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描寫陋室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表現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E、文章寫“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麼?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F、作者的 “德馨”可以在他的詩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找出見證: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十二、 文章總結:(有考內容總結)(知識點)

託物言志、押韻、駢文、類比、正面描寫、反面描寫、對偶,襯托、擬人、比喻。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識記重點文言實詞,背誦並翻譯課文;

2、能正確掌握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能明確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確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設計理念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

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學習,在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正音、釋詞,理解全文內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並默寫全文。

3.明確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字方法

導讀法(通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爭取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之美

《愛蓮說》中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人各有志,人各有愛,在世人都愛豪宅名車的今天,如果誰告訴你他愛陋室的話,你準定認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為他的陋室寫了一篇文章來讚美,一間簡陋的居室,究竟美在何處呢?他就是劉禹錫。今天咱們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美文精品——《陋室銘》。

二、作家作品之美

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瞭解作者和“銘”的特點。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任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於“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誦讀感知美

1、文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們就從朗讀入手解讀它。老師先拋磚引玉,範讀全文。請大家在難讀難寫的字標註一下,注意聽準字音,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

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2、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基礎知識是學習的重點之一。(由學生提出問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字詞的目的)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有龍則靈:靈異。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草色入簾青:映人。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裡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麼簡陋的呢?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四、品讀欣賞美

我們不僅能通過閱讀感知到陋室的形象之美,還能通過品讀欣賞出陋室的意象之美。有哲人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課文就是我們用眼睛、用耳朵、用心靈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視窗。本文的美可以概括為語言美、形象美、品格美。(板書三美 )

1、探尋語言之美

同學們發言的內容可能有:簡潔、生動、形象,充滿情感之類。

點撥:文章的語言之美:

一表現在句子的節奏美。

二表現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長句,或短句,或獨詞句,既凝練流暢,又錯落有致。

三表現在句子的表達方式美。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於一爐,一個“美”字連綴全文,文筆簡潔,情感豐富。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裡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古人讀書拉長了聲調,像唱歌一樣的。(請你給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②搖頭晃腦的。(也請你給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如舒緩一些讀。(生讀課文)

2、.欣賞形象之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採。

陋室內外是何顏色?景色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鴻儒"可否換成"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請同學們讀出作者對最喜愛的“陋室形象”進行描畫的句子:

請同學們談談,能從中看出、讀出、悟出多少個“美”來?

討論、點撥:可以看出陪襯美、畫面美、環境美、人物美、生活美;可以讀出描寫美、語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氣質美、高潔美、正直美、風度美、清高美、質樸美……

順勢點示:寫陋室就是寫人,詠陋室就是詠志向。作者在這裡通過對陋室的描繪與讚美,賦予陋室一種高潔的品格,不僅寫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廣闊更深遠的天地伸展

3、品味意蘊之美。

作者寫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一是對“陋室”的襯托,在反覆的襯托之中既突出“陋室”的不陋,又表達自己的情懷;二是由古代名賢的居室引出評價和比較,名為寫室,實際寫人,寫出人們對生活理想的選擇,突現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對胸懷磊落、行為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等高潔品德的崇尚。

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作者好像是在寫陋室,而實際上是託物寄意,弦外有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蘊”。

五、吟讀歌頌美

同學們帶著對“陋室”的讚美之情讀課文。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各讀一遍)

全班競背(學生自由背,小組中相互背,全班競背)

六、審讀判斷美

1、看材料(教室銘),思考問題。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小說傳得快,漫畫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尋思看電影。可以睡大覺,作鼾聲。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藍球場,好似遊戲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3、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稱頌:人品高尚。

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

小結: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七、激勵傳承美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山水 比興 引 陋室

對偶 擬人 描環境

襯托 對仗 誇朋友

虛實 對比 話生活

類比 暗含 立志向

引經 據典 表態度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2、學習比興、對偶等修辭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樣的?

2、劉禹錫被貶謫時,受到排擠欺壓,居住於一間陋室,他的心態可能是怎樣的呢?

二、朗讀指導、落實字詞

1、教師範讀、學生朗讀

2、圈劃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落實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整體把握

1、陋室“陋”還是”不陋”?評判的依據是什麼?

物質——陋

精神——不陋

作者的態度——不陋

作者評價的依據——主人品格的高下

2、朗讀課文,作者是分幾個層次表現陋室因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

為課文劃分層次

四、逐層理清

1、作者是怎樣開篇的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為了說山道水嗎?

重點在於“仙”“龍”

(2)“仙”“龍”有暗指什麼?體現作者怎樣的心理?

暗指作者自己,對自己品德高於庸俗常人的自信

精神志向不因為現實而受侷限

(3)用怎樣的情緒朗讀這一句?

(4)通過類比引入主題

2、作者是怎樣承接主題展開表現的。

環境幽雅:

(1)展開想象,說說這是怎樣的環境?

(2)“上”“入”兩字是什麼用法,這樣用給人怎樣的感受?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可能暗示什麼?

交往風雅:(1)“鴻儒”指什麼?“白丁”指什麼?

(2)“談笑有鴻儒”與“苔痕上階綠”是否矛盾?

(3)想象作者寫這兩句話的時候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情趣高雅:(1)什麼叫“素琴”?什麼叫“金經”?

(2)“素琴”“金經”意在說明什麼?

(3)“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否矛盾?

(4)“無案牘之勞形”表現作者追求怎樣的生活狀態?

3、作者宕開一筆的突轉效果

(1)、寫自己的陋室、表現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卻為何宕開一筆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話題扯遠了,偏題了?

(2)寫諸葛亮、揚雄的兩句話刪去對作者的思想的表達有沒有影響?

總結全文呼應開頭

(1)引用孔子的話的作用僅僅是再次強調陋室不陋嗎?

(2)“孔子云”只是一個巧合嗎?

小結:

本文雖然短小,但結構層次鮮明,體現了中國寫文章強調“起承轉合”的特點。

用清晰的思路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五、拓展練習

這是一篇韻文,要反覆朗讀,感受體會音韻之美

朗讀指導:找出對偶句,中國人喜愛的對稱美

句式整散結合,和諧靈動

圈劃押韻的字詞,感受音韻美

情趣高雅、自得其樂的語調

《陋室銘》教學反思

劉禹錫的《陋室銘》流傳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練工整的語言表達出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如何讓八年級孩子透過文字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進行了深入的文字分析之後,將朗讀作為了這節課教學的一個抓手,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並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品質。

朗讀是我這節課的一個重要抓手,朗讀和課文理解是互為補充的,朗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課文理解之後,朗讀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一次讓學生朗讀都必須問一個“為什麼”?這次朗讀是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對學生提哪些要求?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的朗讀能力才會提高,自然也就滲入了對課文的理解。

匯入之後,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感知。首先是散讀,對學生的要求是大聲,意在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學習文言文的氛圍。但我還是忽略了一點,應該讓學生上黑板寫一寫“馨”、“鴻”等字,對於中學生來說,寫字的基礎還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詞之後我又讓一個聲音洪亮的學生帶領全班齊讀了課文,並進一步提出“整齊、準確、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讀,三次要求,完成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在重點讀析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文的大問題“陋室為什麼會被稱為陋室?你認為它陋還是不陋?”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並在文中圈畫相關詞句。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基於“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我又要求學生讀課文,並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動,有感情”。學生的朗讀較整體感知時有了提高。重點讀析部分用時二十分鐘左右,通過一個大問題的設計基本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較清晰,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落實了“德馨”、“上”、“鴻儒”、“白丁”、“勞”等詞的意思。在這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不少問題,重點字詞的落實還只是浮在表面,沒有反覆推敲;在分析課文時雖然有朗讀,但對一些重點句的朗讀還缺乏細緻的指導以及示範朗讀。

在拓展遷移部分,我讓學生談讀了此文得到的啟示是什麼?並寫成敘議結合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將課文中學到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文以載道,對整節課的學習內容也是一個內化。

以有感情的背誦課文作為整節課的結尾,達到鞏固的目的。

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節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課也是圍繞著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字詞的敲打落實上。

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註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言為我所用。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篇銘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在積累鞏固古文言文的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傾向,結合個人的認知體驗闡發閱讀體悟,汲取精神營養。

知識與技能

一、讀懂課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結構,深入瞭解文章內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發表自己的感悟,

五、瞭解“銘”的特點和託物言志的特點,以及瞭解“興”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一、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瞭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三、師生互動,深入分析,

四、探究討論,拓展延伸,聯絡生活,發表意見。

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學習並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教學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考試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廳。心裡雲:混張文憑。”

看得出大家很開心,不光是因為這位同學讀得好,也因為它的內容確實引人發笑,這首“考試銘”只是一種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詩的?(生答)雖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沒有什麼價值。只有劉禹錫,有真情實感,才寫出流傳於世的佳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那篇傳誦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絕唱——《陋室銘》。

二、聽錄音

現在請大家先聽錄音,在聽錄音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錄音裡的停頓、字音。好了,來聽!

聽完錄音,大家肯定對題目有些不解。“陋室”當然就不用說了,那“銘”呢?誰來說說什麼是“銘”。(生述)

對,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三、錄音朗讀非常優美,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那我們也試著來讀一下課文。(生齊讀)

四、個別讀

大家讀得很好,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在他讀的時候,大家仔細聽。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頓、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畫出來。

(讀完之後)評價賞識:他讀得字音都很標準,就是停頓出了錯。大家知道是哪處麼?同學們來指出,總體來說,他讀得很好。大家給他鼓鼓掌。

五、討論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我相信大家一定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請大家暢所欲言,分小組討論,疏通文意。(巡視)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我,一會我再考察大家討論的結果。

在大家的合作過程中,老師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現在讓我們共同瞭解並掌握它們。

第一、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擾亂,勞,使……勞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釋下這句。注意絲竹,這裡代指音樂。

第二、古今異義

無案牘之勞形形,身,今常用為:樣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為:芳香。

談笑有鴻儒鴻,大,淵博。今指鴻雁,書信。

無絲竹之亂耳絲竹,指管絃樂,這裡指聲音。今指絲綢和竹子。

第三、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五、韻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這篇課文已經明朗化了,為了更深入得了解課文,讓我們充滿感情的再讀一次課文。

同學們讀的是越來越好了,那麼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發現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麼規律嗎?

有些字很押韻。能具體找出是哪些字嗎?名、靈、馨、青、丁、經、形、亭。稍微細心一點的學生應該還注意到,這些字都在第幾句的後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說都在偶句的韻腳上押韻,這也是前面我們所講到的“銘”這種文體的特徵,一般都是要用韻的。

六、分析課文

我們再來細細分析下課文,我問大家一些問題。

大家說說,這篇銘文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呢?

那大家可以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表達作者寫作目的的語言麼?是怎麼樣引出德馨的呢?前兩句是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又從哪些方面體現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經從那三方面說明了陋室不陋,又為什麼寫“南陽……,西蜀……”?有什麼作用?

最後一句孔子的話是什麼意思?會不會重複?與早自習預習過的作者情況相結合考慮。

板書(多媒體顯示)

七、小結

作者先用比興、對偶,引出“陋室不陋”,又從自然環境的優美,往來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襯托陋室不陋,表明“惟吾德馨”,又以“諸葛廬”“子云亭”做類比,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這篇銘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

八、拓展

那麼,大家是否同意作者這種獨善其身、安貧樂道的做法呢?可以各抒己見,如果你是劉禹錫,你在當時被排擠的情況下會怎麼做?

九、總結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時代不同,處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態度,生活態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樹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態度。

十、作業

討論題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設計:

臺痕上……環境之雅

山仙

水龍德馨談笑有……交往之雅南陽、西蜀

(起興、比喻、對偶)(類比)

可以調……情趣之雅、安貧樂道、不慕榮利

(託物言志)何陋之有?

前後相呼應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

目標

1.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讀罷此文,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能力

目標

3、認識“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表現方法。

情感

目標

瞭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習本文重點,讀完本文後,從中獲得的啟示。

教學用具

教學程式

備註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語

我們現在生活在城市中,極目遠眺,所見皆是高樓大廈,我們也是所居者之一,如果這時給你一間茅草屋我想恐怕沒有哪個同學願意去居住,可是我們唐朝偉大的文學家劉禹錫卻不僅住著陋室,還提出“陋室不陋”的觀點,為何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

二、教學過程:

(一)介紹相關背景

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唐順宗時,熱心幫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郎州司馬,後又任連州、郎州、何州等州刺史。在何州有一陋室,此篇《陋室銘》便就此所作。

(二)在學習《馬說》時我們瞭解了“說”這種文體,今天我們再來認識認識“銘”這種文體。“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記不忘,後來便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體。常常在金屬器物或碑石上刻寫文字,用來記敘生平、事業、功德,表示紀念,或是記物寓意,表示勉勵或警戒之意。

(三)析文

1.師: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麼?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這句話先說由“山”、“水”,然後引出“德馨”的。

2.師: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

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

3.師:(課外拓展)老師這裡有一句話,看看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什麼地方?

(投影)透過窗戶看天空,透過天空歷史,透過歷史看人生。

生: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人生”,它是通過“窗戶”、“天空”“歷史”而引出的。

4.師:陋室陋嗎?

生:不陋。

5.師:那麼,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生髮言)

6.師:大家的發言非常踴躍。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於它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儘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

(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氣韻)下面請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環境。(創設情境)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一點一點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駁的石階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的?(生髮言)

師: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請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內有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他們在談些什麼,這些人在一起,又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讓學生分別把自己想像成劉禹錫、王叔文、柳宗元等。)(生髮言)

師: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畫面啊!哪裡還有什麼為那昏庸皇帝當差去

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勞形”與痛苦!

師:再看室內的陳設,文章重點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產生怎樣的聯想?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生髮言)

3.討論今天我們讀了這篇文章,從中獲得哪些有益的啟示?

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遊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心,自習說閒話,講課聽不進。心裡說,混帳文憑。

這則材料是針對我們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言的?

生: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透徹。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生髮言)

師: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生髮言)

師:(小結)短短的一節課,我們只是初步瞭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

這並不奇怪,因為至今老師也不敢說已經讀懂了它,進入劉禹錫的精神境界裡,並把這種精神帶入我們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讀它。

同學們,一年以後,你還會再讀《陋室銘》嗎?十年以後呢?若干年以後呢?

師:(引導)美文,是要我們的一生去解讀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進行長期的孜孜不倦的研習,每當我們精進了一步,我們的學識、做人的涵養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為精神的影響是可以超越時空的。

(四)總結:

這篇銘文通過讚揚陋室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作業:背誦課文,課後練習二。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陋室————德馨————不陋

自然環境(優美)

主人情趣(優雅)雅緻澹泊、豁

教學後記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二、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假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還有一間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個呢?

(學生回答:選擇後者,因為……)

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說到劉禹錫,那我們當然就要來了解作者及其相關的資料。

1、學生自主介紹作者及作品。

點撥: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的背景。

2、解題: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瞭解“銘”的特點: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頂針提問,研讀課文

第一組提問:

1、學生齊讀課文,提問: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為什麼“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這八個字中哪兩個字最為關鍵?(德馨)

第二組提問:

4、作者的“德馨”表現在何處?(“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五句)

5、(講析“苔痕”兩句的環境,兩個用得好的動詞、寫景的順序之後)到這裡來的人多嗎?(不多。從“苔痕上階綠”可以看出)

6、到陋室來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麼人呢?(鴻儒)

7、作者為什麼要寫自己的朋友是些什麼呢?(寫自己的朋友是博學之士、高雅之士,以顯現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後做些什麼呢?(調素琴、閱金經)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學中順勢板書:景、友、趣)

第三組提問:

10、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幹出一番事業)

12、那麼,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有遠大的抱負)

13、由此看來,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還是更進一層?(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結局照應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結:作者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和讚頌,抒發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節操。

(三)拓展延伸

賞析劉禹錫的另一首詩《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提示: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附近,為東晉王導、謝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處。)請你聯絡劉禹錫的背景來談談讀過此詩後的感受。

點撥:夕陽斜矣,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中,野草撒野地開花,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疏,荒草沒徑了。詩人一點靈感,借一隻燕子閱盡世事滄桑。它奇思獨具地以一隻燕子的飛翔,把王謝巨族聚居之處,及唐朝已變成平常百姓雜居之處,進行了雙時空的疊印,從而對如此名門望族的煙消雲散發出了充滿命運感和廢墟感的深長嘆息。

(四)作業佈置

表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詩文,在中國古代有許許多多。請同學們在課外閱讀中注意收集,把它們抄寫在本子上,比較一下看看哪一些詩文寫得最精彩。

板書設計:

陋室銘劉禹錫

景:優美的自然環境“上”、“入”——以靜為動

德馨友:學問淵博的來客主人:具有高雅脫俗的情懷“陋室不陋”

趣:恬然自適的生活主人:安貧樂道的情趣、 的原因

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自己不貪戀榮華富貴、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藉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法,瞭解銘文的特點。

2.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3.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設想

1.疏通文意與對內容、寫作的分析結合進行。

2.可由《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課上儘量多給學生朗讀時間,爭取當堂背誦。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內容,點撥寫法。

2.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解題

1.引入 提問:我們曾經讀過莫泊桑寫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福樓拜的宿舍和劉禹錫的陋室,有什麼相類似的地方? 歸納:都很簡陋:福樓拜的“屋子很簡陋,牆上空空的,傢俱也很少。”劉禹錫住的“斯是陋室”。他們都有很多高尚博學的客人:那一篇寫了幾位大文學家;這一篇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者表達了相近的情趣,但寫法不盡相同。前一篇描寫細膩,是寫人的散文,後一篇是記物的銘文。

2.體裁:銘。 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銘,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時用於自我規戒或激勉。銘文,在語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對偶句,格調不同於一般散文。一般押韻。請找出本文的韻腳。 歸納:韻腳共八個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其中“馨”字因語音變化,現在已不夠協韻了。

3.作者:劉禹錫。 請同學看《閱讀提示》有關部分和註釋①,瞭解作者情況及出處。

二、分析課文。

1.範讀全文,同學參照註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2.提問: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歸納: 之①、②,結構助詞,都是提賓標誌,不譯。 名①,形容詞,著名;名②,動詞,命名。 鴻①,形容詞,大;鴻②,名詞,大雁。 是①,判斷動詞,是;是②,指示代詞,這。

3.討論、講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至“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層(“南陽諸葛廬”到結尾)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1)請學生看註解,將第一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於德馨。 指名背誦第一層。全體背誦第一層。

(2)請學生看註解,將第二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內。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讀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麼內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一“入”字將內外融合。虛實結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指名背誦第二層。全體背誦第二層。

(3)請學生將第三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於說明陋室不陋,還含蓄的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提問:結尾引用的孔子的話,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後一半,總結全文,有什麼好處?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迴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誦全文,全體反覆背誦全文。

三、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背誦。

2.將本課字、詞記入積累本。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

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後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師:陋室陋嗎?生:不陋。

5、師:那麼,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1)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對仗誇朋友——雅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2)小結寫法: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投影:“託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體背誦。學生互相背誦師生競賽學生齊背

六、總結(略)

七、贈言和練習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A層: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

B層: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C層:理解課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誦讀要求

A層: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B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層:背誦課文

二、教學設想:

1、學習文質兼美的古文,不宜瑣碎地串講字詞,以破壞其美感。可通過聽說讀等多種方式,利用實物投影錄音機電腦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及深入學習。

2、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註解讀通課文內容,並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畫一幅畫。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國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例如,他們借梅花來表現自己純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出自己堅守節操,借蓮來表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樣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請大家翻開書P176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問題設計:⑴、從課題可看出作者寫的物件是什麼?(陋室。)

⑵、“銘”是什麼?(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都是用韻的。)

2、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讓我們齊聲朗讀,共同感受。

3、全班朗讀課文。

教師點評並過渡:若要讀出其中的情味,還要靠我們深入學習,請大家看我們的學習任務。

4、[電腦螢幕:教學目標]

(三)整體把握課文,檢查A層目標的達成情況

1、問題設計:⑴、在這篇文章裡作者主要寫的是什麼?(陋室。)

⑵、什麼是陋室呢?(室名,簡陋的房子。)

⑶、是誰給它起的名字?(劉禹錫。)

⑷、他是何許人也?(唐朝的詩人哲學家。)

⑸、古代文人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起一些優雅的名字,如“瀟湘館”“含芳閣”等,那作者為什麼要給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難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簡陋嗎?請大家閱讀課文,將與陋室有關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讓學生朗讀描寫陋室的句子。

3、過渡語:剛才我們朗讀了劉禹錫先生描寫他的陋室的語句,我想,每個同學的頭腦裡都會浮現出了不同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給大家描繪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繪時可用上這樣的句式

4、[板書:陋室的很,你看。]

5、過渡語:陋室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經過這些同學的一番描繪,大家頭腦裡的畫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覺得介紹陋室單靠嘴巴來說不夠形象也不夠生動,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該多好啊。幸好我們的同學已經在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畫下來了,讓我們來欣賞欣賞。

(四)深入品味課文,達到B層目標

1、[投影:五幅學生的繪畫作品]

2、分層要求:A層:

觀察並指出畫面上的內容

B層:描繪畫面內容並指出其繪畫所依據的課文上的語句。

C層:指出畫面中較有創意的地方,點評繪畫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針對每一幅畫,教師可提供思考的問題:

⑴、請仔細觀察,畫面上的東西哪些是課文裡提到的,哪些是通過想象加上去的?

⑵、畫中桌上放的是什麼?架上擺的是什麼?是公府文案嗎?

⑶、這幅畫的主色調是什麼?它給人一種什麼感覺?作者為什麼不把陋室畫在繁華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裡?

⑷、這畫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裡?畫上的人是劉禹錫本人還是他的農民朋友?

⑸、畫裡的人都挺高興的,他們的身份是什麼?在幹什麼?

4、小結並過渡:通過作者的描繪和大家的圖畫,我們可清晰地看到這麼一幅畫面:青苔使陋室的臺階生綠,碧綠的草由於光的映照透過陋室的簾籠使屋內呈現青色,這真使人悅目;室主人或邀客談笑,或窗下撫琴,或展卷讀經,可以樂而忘憂,舒胸吐臆,尋求那超凡脫世的真諦,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悅目的美景,又有許多可以暢懷的知音與爽心的雅事,這真讓人喜愛呀。

如果你是劉禹錫先生,你將以怎樣的口吻來向別人介紹你的陋室呢?(懷得意喜愛之情)請大家聽錄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錄音:陋室銘]

6、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提高,達到C層目標

1、問題設計:⑴、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人物室中事)

⑵、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他的房子是“陋”還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這樣的房子在達官貴人的眼裡是“陋”還是“不陋”?(當然“陋”。)

⑸、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

⑹、課文開頭的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作者這麼寫有什麼作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說明陋室不陋。)

2、總結: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顧所學,背誦課文

1、[電腦螢幕:課文板書]

2、讓各層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學習要點。

3、指導學生依照板書的提示背誦課文。

4、先齊背,後抽背。

(七)佈置作業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4、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掌握銘文的特點,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瞭解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連結:

同學們:當我們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時,親人與朋友常常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激勵我們要力爭上游、百折不撓。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於誰的妙筆?(學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劉禹錫)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劉禹錫的佳作《陋室銘》。

二、走近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國憂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當朝權貴,被一貶再貶,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

四、釋“銘”解題:

提問:同學們,你能告訴我們大家,你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麼?

這裡的銘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書“銘”)那麼,“銘”字還有什麼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常用排比、對偶句。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劉禹錫是如何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銘”。(板書“陋室”二字,完善課題,板書作者)

五、明確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初步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六、指導朗讀:

(一)、聽錄音朗讀課文。請學生進一步擴充、加深預習成果。

檢查預習:讀準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鴻儒 rú 案牘 dú 西蜀shǔ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這是一篇銘文。銘文很重視音韻,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麼?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母:ing

(四)、再次齊讀課文(男、女生分開進行)

七、翻譯古文:

(一)、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討論)。

1、著重強調下列詞語:

德馨: 品德高尚。

鴻儒: 學識淵博的人。

白丁: 沒有學問的人。

案牘: 官府的公文

勞: 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 使動用法,使……擾亂

(二)、翻譯全文:(力求嚴密、準確)

如: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的呢?

八、小試牛刀:

1、 解釋下列詞語:

名:著名。 馨 :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鴻儒:學識淵博的人。 勞形:使身體勞累

2、翻譯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練一練

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有仙則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

B.惟吾德馨 如蘭之馨

C.拍案而起 無案牘之勞形

D.無案牘之勞形 我們在勞動

九、佈置作業:

上網查閱劉禹錫的其他作品,進一步瞭解其創作特色。

七年級《陋室銘》優秀教案 篇11

總體分析:

《陋室銘》是七年級下學期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複習目標:

(1)知識目標:背誦並理解性默寫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與會考題目作無縫連結,正確完成相關題目;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舉一反三。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相關文言實詞,及在不同文段中的不同含義。

(2)教學難點:對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理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複習目標:

1.熟練背誦,準確默寫課文。

2.積累文言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主旨、手法。

4.反覆練習,提升能力。

二,總體分析:

(1)作者回顧:劉禹錫,唐代散文家、詩人

(2)文體複習:銘是一種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背誦默寫

出示全文,讓全班同學默唸一次,然後聯絡國中學過的劉禹錫的其他兩首詩歌,作默寫拓展訓練。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劉禹錫(唐)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2)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四,詞語複習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有名靈:靈驗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這,是: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到,入:映入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鴻儒:學識淵博的人。白丁:沒有學問的人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調:彈奏。 金經:佛經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絲竹:低俗吵鬧的音樂聲,亂: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

勞形:使身體勞累

會考連結:

(1),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

A、斯是陋室、天將降大任於是人B、無案牘之勞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龍則靈、學而不思則罔D、可以調素琴、皆以美於徐公

【解析】A:判斷詞是/這。 B:助詞,的/到。C:就。 D:可以/以為

(2).下而哪組句子中,紅色詞的意義相同?(B)

A:有仙則名/名之者誰? B: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誰與歸

C:苔痕上階綠/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D:可以調素琴/吳廣素愛人

【解析】A:一為“出名”一為“取名” B:“斯”都是“這”

C:“上”一為“映入”一為“上等” D:“素”一為“不加裝飾”一為“平時”

五,重點句譯註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裡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雙耳,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來使身體勞累。

六,中心分析:

(1)開頭以兩個類比起興,以虛襯實,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上”“入”二字,化靜為動,生動傳神;“綠”“青”二字襯托出“陋室”環境的清新、優雅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交往之雅,襯托出主人才學高,品德高尚,也從日常交往方面寫出“陋室不陋”。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日常生活。從正反兩面寫主人的情趣之雅,表明“惟吾德馨”,從側面寫“陋室”不“陋”。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以古代賢人自況,表明“陋室”主人和古賢人有相同的志趣和抱負。

練習:會考默寫訓練: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寫出“陋室”環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4.表明了主人不熱衷於名利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作者用來自況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七,全文中心小結:

本文通過簡要而生動地描述“陋室”內外的情景,並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八,會考真題分析:

(1)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2014,湖南郴州)

A.結尾引用孔子的話來收束全文,突出自己就是和孔子同一類的君子。

B.作者從環境幽雅、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來表現陋室不陋。

C.“銘”是用於述功或勸勉的古代文體,作者為陋室作銘,顯然是為了表述自己對那些沉迷官場者的勸勉。

D.“何陋之有”巧妙迴應開頭“惟吾德馨”,不將孔子原話全部引用,顯得含蓄無窮,引人深思。

【解析】提示:“銘”是用於述功或警戒自己的古代文體,作者為陋室作銘,是為了表達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警示自己保持高尚品德。

(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文首以山水類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與“靈”;後文又以“諸葛廬”“子云亭”類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顯名。

B.“調素琴”與“無絲竹”,前者悅耳,暗示自得其樂的陋室生活;後者是作樂俗音,從正反兩面描寫的是同一情操,並不矛盾。

C.本文以兩個知名歷史人物的名室來類比陋室,說明陋室不陋是因為主人品德高尚,日後也能像諸葛亮一樣為國效力、建功立業

D.選文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解析】文章沒有抒發作者“日後也能像諸葛亮一樣為國效力、建功立業”的希望。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作者用“山有仙為名山,水有龍成勝水”的觀點,自然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這個核心。

B.本文通過對“陋室”內外情景簡要而生動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C.本文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諧美,讀起來抑揚頓挫,體現了一種整齊與錯綜相結合的和諧美。

D.全文議論起筆,推出“陋室”一語統攝全篇;次寫恬靜氣氛、往來人物、平常生活:無一“德”字,卻處處言“德”。

【解析】應是“德馨”一語統攝全篇。

九:作業:課後作業:完成《南方新會考》P80-81頁相關文段

十:結尾寄語: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幾簸自天涯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