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陋室銘》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0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陋室銘》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銘》讀書筆記

  《陋室銘》讀書筆記1

金錢,一個誘人的字眼。然而,大千世界,擁有它的人並不多。那麼,當它不屬於你的時候,你應當用一種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呢?《陋室銘》很清楚地告訴你了這一點。

人對物質的慾望是很難得到滿足的。難道你就願把這短暫的一生耗費在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上,最終沾的滿身的銅臭味,以致身心疲憊嗎?只有不貪慕虛榮,不奢求,安貧樂道,生活才會有恬適的心情。儘管只有“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種閒雅和怡然,正是金錢所難買的。因為那些在物質上十分富足的達官貴人,很難成為精神上的富有者,也很難有心安理得的快樂

記得曾經讀到一段話: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娛樂”,但買不到“愉快”;錢可以買到“諂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只相信金錢的“拜金者”,最終會成為“敗金者”。相反,金錢所買不動的人,別人永遠無法征服他。

透過這些,我看到了一種境界,看到一種我所推崇的精神——在現代這個商品經濟的世界裡所需要的精神——淡泊。

淡泊,並非沒有慾望。屬於你的,當仁不讓,否則你會失去良好的機遇;不屬於你的,不要刻意追求,否則你會付出太多的代價。千里馬若不珍惜與伯樂相遇的良機,那麼它永遠只會是一匹馱糧用的凡馬;《項鍊》一文中的女主角若不愛慕虛榮,就不會為了一條假項鍊而白白辛苦十多年。

淡泊,能讓置身於紛擾中的你開闢一方淨土,宛如一面明鏡。折射出人間永珍,令你保持清醒。花花世界中有太多的誘惑,因此有太多的慾望,也就有了因滿足不了慾望而產生的太多不滿。一個人若想從容處世,就必須以淡泊為條件。

淡泊,不是不思進取,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無所追求,而是以脫俗的心靈對待人生。有人說過:“唯有那些不在意物質缺憾的人,才可以集中力量去追求精神上更可貴的東西。”正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那麼,就讓我們帶著淡泊的心境,在大千世界中努力成就自己的一份事業吧!讓我們一起甩掉那誘人的`金錢吧!

  《陋室銘》讀書筆記2

說起《陋室銘》,是我兒時難忘的記憶。自記事起直到國小畢業,當時的國小生是不學古文的,不像現在的孩子,古文也已經納入正規的教育課本。但我童年時期就能夠背誦這篇當時讀起來很生澀的《陋室銘》,到現在都熟諳於心。當時家庭的貧困現在時無法想象的,兩間低矮的土坯房,說是兩間,也就有現在的一間稍大一點,整座房屋基本沒有什麼磚塊鑲嵌。兩邊鄰居全是高出1米以上的磚房,使得本就低矮窄小的房屋更顯得“破敗”,不過以當年兒時的眼光倒不覺得什麼,只是覺得不如別人家的房子好而已。父親母親和我們姊妹四人,六口人就生活在這樣絕對是名副其實的“斗室”內。一年春節,別人家都買紅裱(寫對聯用的紅紙)貼對聯,我們家別說沒有多餘的錢去買紅裱,即使有錢買來紅裱也沒有地方去張貼,連能貼對聯的大門都沒有。母親就跟父親說“別人家都貼對聯了,咱們家連副對聯都沒處貼”。於是父親就拿出一張一開大的白紙,潑墨揮毫,寫下了這首《陋室銘》。父親的毛筆字是遠近聞名的,寫完後就貼在屋內牆上,並教我誦讀。白紙薄而脆,時間一長就裂開了,而且土坯牆上也粘不牢固,這時候,父親就會重新寫一張。所以這幅《陋室銘》就迴圈著一直掛在了陋室的牆上,讀的多了慢慢就背過了。

我給兒子講這些的時候,兒子一句話也不說,靜靜地聽著。我跟兒子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另一種解釋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老婆說“你給他講他也聽不懂”。我說“現在不懂,聽多了會懂得,這就叫‘薰陶’”。希望他以後能明白。

等我上國中的時候,我們家在所有人的驚異的目光中進行了第一次搬遷,而且是比別人家一點都不差的10間磚房。沒有一個人會相信如此貧困的家庭竟然能一次建起10間磚房。從此我們家告別那間生活多年的破舊祖屋,新房子寬敞明亮,對我們來說就像宮殿一樣輝煌。當然我們不知道也想象不出這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父母是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省吃儉用積攢出來的。20xx年我們家進行了第二次搬遷,住房條件更好了,我們都已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那個家也被稱作“老家”了。

父母的安貧樂道永遠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即使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因貧困而自卑,沒有仇富攀比之心。母親的樸素與堅韌,父親隱忍淡泊、樂觀而豁達的生活態度深深的遺傳在兒女的血脈之中。父母操勞一生,本該享受兒女盡孝,清享晚年的時候,卻雙雙疾病纏身,去年就在二人金婚即將到來的時候攜手而去。正如兩顆星,在此間墜落,卻在那方升起,永遠微笑著注視著我們,璀璨而持久的光輝照耀我們一生。

  《陋室銘》讀書筆記3

劉禹錫的《陋室銘》篇幅短小,語言優美,音韻鏗鏘有力,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這是劉禹錫被和州策知縣逼迫後憤然提筆寫下的文章。”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縱然是一間陋室,可仍然因劉禹錫如蕙如芷的品德所需陶,成為一方清幽寧靜的淨土,徹底把“陋”字翻轉過來,達到了"不陋"的完美境界。其實這陋室雖比不上雕樑畫棟的皇宮,比不上巧奪天工的瓊樓玉宇,可它沒有人間的嘈雜。亦沒有紅塵的喧譁。心在這間陋室自然會得到解脫,性情也能得到修養。作者在陋室裡安貧樂道,也不會覺得這間屋舍簡陋。君子的豁達樂觀不同於小人的狹隘思維,正是這種高風亮節使得陋室不"陋"。

還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卻不改快樂的顏回,隨遇而安,從不曾有怨言,從不追逐名利,從不改變志趣,這樣的“貧賤不能移"的堅定意志,讓後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他們不與世俗的小人同流合汙,高遠鴻大,潔身自好,這正是君子的風度,正是君子的德行。

劉禹錫其實也是一位頗有抱負的文學家、政治家,曾寫下”種桃道士何處歸,前度劉郎今又來”這樣的詩句,其堅韌不拔,百折不撓赫然而現。唐順宗時,他同柳宗元一起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後遭多次降職,可這仍然改不了他的決心,幾度重來。也正是高潔傲岸的節操,才有《陋室銘》這樣的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