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一些相關的物理知識點

校園 閱讀(7.9K)

國中物理電學知識點總結之滑動變阻器

一些相關的物理知識點

【—國中總結之滑動變阻器】對於滑動變阻器的知識,同學們還熟悉嗎,下面我們來學習。

滑動變阻器

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阻值大小可以改變的器件。

①原理:滑動滑片(P)改變電阻線連入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連入電路中的阻值。(注:沒改變它自身的總阻值)

②作用:a.保護電路;b.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或者各個電阻之間的電壓分配關係。

③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 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④正確使用:

a、應串聯在被控制電路中使用(即要控制誰則與誰串聯;反之,與誰串聯則表示控制誰的電流);

b、接線柱要“一上一下”; c、閉合開關前應把滑片調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相信通過上面的學習之後,同學們對於滑動變阻器的知識點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學們很好的備戰考試。

國中物理電磁波知識輔導筆記

【—電磁波總結】電磁波要領:電與磁可說是一體兩面,變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即電流會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則會產生電場。

電磁波

電磁波頻率低時,主要藉由有形的導電體才能傳遞。原因是在低頻的電振盪中,磁電之間的相互變化比較緩慢,其能量幾乎全部返回原電路而沒有能量輻射出去;電磁波頻率高時即可以在自由空間內傳遞,也可以束縛在有形的導電體內傳遞。在自由空間內傳遞的原因是在高頻率的電振盪中,磁電互變甚快 國中歷史,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盪電路,於是電能、磁能隨著電場與磁場的週期變化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出去,不需要介質也能向外傳遞能量,這就是一種輻射。舉例來說,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但在戶外時,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陽光的光與熱,這就好比是“電磁輻射藉由輻射現象傳遞能量”的原理一樣。

電磁波為橫波。電磁波的磁場、電場及其行進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傳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週期性交變,其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帶動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與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於光速c(3×10^8m/s)。在空間傳播的電磁波,距離最近的電場(磁場)強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電磁波的波長λ,電磁每秒鐘變動的次數便是頻率f。三者之間的關係可通過公式c=λf。

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同頻率的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不同。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時,頻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且電磁波只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才能沿直線傳播,若同一種介質是不均勻的,電磁波在其中的折射率是不一樣的,在這樣的介質中是沿曲線傳播的。通過不同介質時,會發生折射、反射、繞射、散射及吸收等等。電磁波的傳播有沿地面傳播的地面波,還有從空中傳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長越長其衰減也越少,電磁波的波長越長也越容易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 機械波與電磁波都能發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因為所有的波都具有波動性。衍射屬於粒子性;折射、反射 、干涉為波動性。

知識總結: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

淺談“題目、公式、條件”解國中物理計算題

題記:面對素質教育即在不搞題海戰術的情況下如何使物理的計算題不失分。

關鍵詞:

1、素質教育 2、題海戰術 3、題目 4、公式 5、條件。

代了一年的物理,忽然回頭發現大部分學生遇到物理計算題就放棄。面對素質教育即在不搞題海戰術的情況下,如何使學生不再放棄物理計算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 要正確的面對物理計算題

大部分學生面對物理計算題看也不看就說我不會,因為在他們的的心裡認為題目越長就越難。這就要求我們在平常要學會正確面對物理計算題。那麼怎樣才算正確的面對物理計算題呢?我認為要做好物理計算題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從心裡產生恐懼,要用一顆平和的心態將題目通讀一遍,如果沒有讀懂就再讀一遍,直到讀懂為止。

二、 根據題目所求蒐集公式

在題目讀懂的基礎上我們就要根據題目的所求蒐集適應此類題目的公式,這一環節就要求我們平常總結計算某一類題型的所有計算公式。比如我在講到浮力計算時給學生總結了求浮力的幾種方法。比如壓差法、測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二力平衡法等等。那麼具體要用那一個公式就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條件進分析進而確定要用的具體的公式。

三、 怎樣確定公式中的物理量

當公式確定以後我們就要確定公式中的物理量。對於物理量給的很明顯的題目來說, 學生計算起來很容易。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題目都把想要的物理給的那麼明顯也就是說有些題目所給的物理量隱含的很深,我們該怎麼下手。我認為我們應將題目中每一句話所隱含的條件都中挖掘出來。比如題目中給出了物體的重力我們就能挖出物體的質量(利用G=mg);再比如題目中給出了水的.體積我們就可以挖出水的質量和重力(利用p=m/v和G=mg);還如題目中告訴物體浮在流體中那麼我們就能挖出物體的體積或被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物或V排液);還有當告訴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那就隱含了物體受力平衡等等,而要挖出這些隱含條件就要我們知道公式與公式之間的聯絡。比如重力和密度(G=mg,P=m/v)等等。

總之,要學好物理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學。要為理解而學。這就要求學生要把平常所學的知識結構化、整使化。而不是要求學生死記零碎的、片面的。

新課標下的國中物理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對物理教學的要求是:從生活中來,走到社會中去。對學生來講,就是讓他們體會到:生活處處有物理,仔細觀察皆學問。終極目標就是學物理有用。這裡有用決不只是為了考試。更多的是為了培養科學嚴謹的思維過程,觀察能力,甚至是生活技能。如何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學要求,本人有一些教學設想。

設想之一:新聞釋出會

在每節課佔用3至5分鐘的時間舉辦新聞釋出會,若30個學生,每個學生每學期會參與2次。新聞釋出會用意在於激發學生蒐集,篩選,分類,總結與物理有關的科技新聞。擴充套件學生的科技視野,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關注科技資訊,喜歡科學的好習慣。請看範例:

摘自2006年7月5日《北京科技報》科學青少年板塊:題目為“三個小孩發現塗改液致癌真相”。起因:北京市豐臺區東鐵匠營第一國小的五年級學生劉凱倫在使用塗改液後,感覺總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而且在教室裡呆的時間太償還會經常感覺到頭痛。起初還以為是自身的原因,後來也常常聽到有同學和自己有相同的症狀,有的同學甚至還肚子痛。劉凱倫百思不得其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調查:塗改液的使用率高達85%,大部分同學不知道塗改液的危害,他上網查閱,發現網上對塗改液的危害的說明已經有了很多,但很多同學並不瞭解。實驗:他對螞蟻、飛蟲、草皮分別進行了試驗。首先將12支健康的螞蟻平均裝在兩個相同的被子裡,假如相同的水和塗改液,1分鐘後加入塗改液的6只螞蟻都死了。飛蟲的試驗和螞蟻的實驗類似,只是飛蟲存活了3分鐘。再換用草皮每12個鐘頭觀察一次,第一次交了塗改液的草皮莖部發黃,第二次發黃範圍擴大,第三次葉片枯萎,第四次草皮死亡。結論:長期使用塗改液,其中含有的二甲苯會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慢性傷害,對五官也有傷害。成果:小實驗讓班裡塗改液的使用率為0%。

設想之二:擂臺大比拼

在物理的教材中有動手動腦學物理的教學板塊,既然教材中有要求,就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來。選取參與性高的小實驗可讓學生動手製作,甚至現場比拼。至於難度稍大或可改進的實驗,也可讓家長參與進來。請看範例:

雞蛋摔不碎。在10米的高度(大約4層)讓生雞蛋在一些保護裝置下落下,看誰做的摔不碎。所謂保護裝置可以是海綿,可以是紙殼,但不管是什麼,要有兩個標準來測評。第一:看誰設計的裝置質量最輕。第二:看誰設計的裝置體積最小。

這樣的比賽既可以讓學生和家長全面參與體會比賽的樂趣,同時由於要兼顧到質量和體積的矛盾性,可以反覆設計,反覆實驗,總結經驗。思路不一樣或採取某個靈光的想法,都有可能使實驗有突破性進展。學生互相學習,比較,交流。不服氣可以回家再設計,再思考,再動手。寓教寓樂,其樂融融。

設想之三:我愛物理

教材中還有一些教學板塊如想想議議、你還想知道什麼、科技小論文等等。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同時,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科體現的學習方法。正如物理書上所寫:我不知道世界會怎樣看待我,然而我認為自己不過像在海灘上玩耍的男孩,不時地尋找比較光滑的卵石或比較漂亮的貝殼,以此為樂,而我面前,則是一片尚待發現的真理的大海。這段話是牛頓說的,他是對所有熱愛物理的孩子說的。反映的是牛頓的成長經歷:沙灘上,和煦的陽光下,一個孩子在無憂無慮的玩耍。他時而凝望大海,時而低下頭去在沙灘上撿著什麼。忽然他向旁邊跑去,使起了一塊光滑的卵石;忽然他又向另一處跑去,建起了一枚漂亮的貝殼……孩子在沙灘上跳著、跑著,一會兒為發現了美麗的貝殼而欣喜若狂,一會兒又為拾到的石子不那麼奇特而懊惱、沮喪。沙灘上留下了孩子一串串腳印。孩子捧著五顏六色的卵石和漂亮的貝殼,向遠處的大海望去,心裡在想,這波濤洶湧的大海里蘊藏著怎樣一個世界呢?也許海底的石子更漂亮,也許……

這是多美的意境,希望通過這些教學設想,能使學生體會到發現了美麗的貝殼而欣喜若狂。從拾到的石子不那麼奇特而懊惱、沮喪中,能再探索。

國中物理平拋運動的知識點分析

一個物理知識的出現並不是必然的,而是大家通過日積月累的分析驗證證明出來的。

平拋運動的分析

平拋運動實際上是以下兩個運動的合運動:

(1)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為平拋運動的初速度

(2)在豎直方向上,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做自由落體運動。

這兩個分運動各自獨立,又是同時進行,具有分運動的獨立性和等時性。

(3) 平拋運動的運動軌跡: ∵x=v0t,H=1/2gt2

∴ X2=H(2V02)/g 為二次方程

∴其運動軌跡為拋物線。

上述的內容就是全部的關於平拋運動知識的分析輔導,聰明的大家都已經掌握了吧。

比熱容測試題(附答案)

比熱容的概念;利用比熱容鑑別物質、解釋自然現象;熱量的計算.

一、填空題

1.質量相等的同種物質,溫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熱量_________;同一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時,_________越大的物體吸收的熱量越多;質量相等的兩種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升高相同溫度時,_______小的吸收熱量少.

2.沿海地區的晝夜氣溫變化不大,而內陸沙漠地區的晝夜氣溫變化較大,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用兩個相同的“熱得快”分別給盛在兩個相同杯子裡的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熱,問:(1)在相同的時間內,哪個溫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溫度,哪個需要的時間長些_______;(3)從這個實驗可得出什麼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質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兩個金屬球甲和乙,加熱到相同的溫度,然後分別投入兩杯初溫相同、質量也相同的水中,最後發現投入乙球的杯內水溫較高,那麼可以斷定甲、乙兩種金屬的比熱容c甲_________c乙.(填“>”“=”或“<”)

5.一個物體由於溫度的變化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少,決定於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已知鋁的比熱容是0.88×103 J/(kg℃),質量是100 g的鋁塊,升高30 ℃需要吸收_____ J的熱量,降低30 ℃放出_______ J的熱量.

6.甲、乙兩金屬球的質量之比是5∶3,吸收相同的熱量後,升高的溫度之比為1∶5,則它們的比熱容之比為_______.

二、選擇題

7.小明同學了比熱容後,聯想到熱水袋,設計了一種水暖背心,冬天將袋內灌滿熱水,穿在身上可暖胸背,他設計的原理是

A.水的比熱容大,吸熱本領強

B.水的比熱容大,降溫時放熱多

C.水資源比較豐富

D.水的流動性強,穿起來柔軟舒適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沒有吸熱過程和放熱過程,說熱量是毫無意義的

B.物質的比熱容與物體吸收的熱量、物體的質量及物體溫度的變化有關

C.兩個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也一定相同

D.熱總是從含有熱量多的物體傳遞給熱量少的物體

9.甲、乙兩種物質,質量之比是2∶5 會考,比熱容之比是3∶2,升高相同的溫度,則吸收的熱量之比是

A.5∶3 B.3∶5 C.15∶4 D.4∶15

10.根據表1和表2的,可以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表1 幾種晶體的熔點

晶體 熔點(℃)

固態酒精 -117

固態水銀 -39

冰 0

表2 幾種物質的比熱容

物質 比熱容(J/kg℃)

水 4.2×103

冰 2.1×103

沙石 0.92×103

A.沿海地區晝夜氣溫差異較大,而沙漠地區晝夜氣溫差異不大

B.南極的最低氣溫達-89.2 ℃,要測量南極的氣溫應選用水銀溫度計

C.汽車發動機裡常用水來幫助散熱

D.水達到0 ℃就會結冰

三、簡答與計算題

11.現有某種液體60 kg,溫度從18 ℃升高到28 ℃時,吸收了2.52×106 J的熱量,這種液體的比熱容是多大?這種液體是什麼物質?

12.夏日,半天內一臺太陽能熱水器的晒水箱受到的太陽光的輻射熱可達1.05×107 J,如果這些熱量被箱內質量為50 kg的水吸收,這些水的溫度可升高多少?

13.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目前最大的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建成後,三峽水庫區的氣溫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夏天氣溫將比原來下降2 ℃左右,而冬天氣溫將比原來升高2 ℃左右,請你解釋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

九年級物理教案:路程和時間的計算

教學目標

目標: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4.常識性瞭解回聲和利用回聲可以加強原聲、測量距離.

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的,體會從實驗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本節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2)發聲體在振動;(3)聲音靠介質傳播;(4)回聲.

教材從聲音是我們瞭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出發,提出聲音是怎樣發生和傳播的問題,點明瞭這節知識的中心.為闡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彈起泡沫塑料球用來說明“發聲體在振動”的實驗,同時安排了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由實驗得出結論後,又列舉了人、鳥等發聲器官發聲時都在振動的事例,既加深對實驗結論的印象,又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

教材中通過課本圖3-2音叉的實驗說明聲音靠空氣可以傳播,為了解釋此現象,教材類比石塊激起水波講了振動在空氣中激起聲波,讓學生對波動這種運動形式有個初步印象.而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來講解液體、固體能夠傳聲,告訴學生“真空不能傳聲”,教材中沒有選用真空鈴的實驗.

對聲音的發聲和傳播有了基本認識之後,簡介了回聲現象,教材最後通過“想想議議”再次激發出學生探索的慾望.

教法建議

1.本節為聲現象的第一節課,簡要簡述聲音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從聲音是我們瞭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和聲現象在技術聲的應用(如超聲波探傷等)兩個方面加以闡述.也可簡介幾個奇妙的聲現象(如回聲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2.本節是典型的現象教學,應以實驗為主.

聲音是最常見,最普遍的現象.對聲音,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仍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同時還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實驗,能動手時儘量讓他們動手.

3.對物理現象的觀察要分層次進行.

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應分層次進行,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最常見、最簡單的發聲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不常見的物理實驗,最後引導學生思考平時熟悉但又不曾認真觀察過的發聲物體是否在振動並用實驗加以驗證,從而概括出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這樣既能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4.利用回聲現象及應用,既調動學生情趣又鞏固前一章簡單運動的知識.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教學難點: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如何滲透物理學的研究,如何開發非因素,在啟蒙的物理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工具:音叉、共鳴箱、鐵架臺、塑料小球、彩紙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先用收音機播放一段音樂,大家聽到了美妙動聽的音樂聲.

師:聲音與我們生活和生產勞動有密切的聯絡,本節課學習聲音是怎樣發生的?又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裡的?

新課教學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教學方法:由學生對發聲現象的觀察,概括出上述結論.

供參考選擇的實驗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圖3-1-1,將沒有敲響的音叉靠近並接觸乒乓球,球不彈起.敲響音叉,緩慢移近並接觸乒乓球,叉股將懸吊在鐵架臺上的乒乓球彈開,如圖3-1-2.同時我們的耳朵聽見音叉發出的聲音.通過前後實驗對比,引導學生思考乒乓球在什麼情況下彈起?總結結論.

用紙人和少先隊隊鼓演示

用彩紙做成高約10cm的紙人,放在少先隊隊鼓上,敲響隊鼓,觀察彩色紙人在跳動,猶如少女翩翩起舞.紙人的跳動是敲鼓時,鼓皮振動,鼓皮由於振動發出聲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動,紙人停止跳動,聲音也沒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視範圍小,若有實物投影儀則可選用)

分別觀察不敲擊和敲擊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時,是否濺起水花.

注意:每個實驗都應對比觀察,由學生總結得出結論: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簡介:鳥、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蟲發聲也是由於振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

教學方法:由實驗現象概括歸納得出結論.

可共選擇的實驗:

演示:如圖3-1-3所示,

解釋此實驗:用石塊激起水波類比振動在空氣中激發聲波.(可看書圖3-4解釋,也可做成課件)

叉股振動——壓縮周圍空氣振動——空氣發生疏密變化——形成聲波——向遠處傳播.

敲擊一次音叉,將叉股放入水中,跟沒有放入水中時比較聲音有什麼不同.表明: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學生隨堂實驗:兩人一組,一位同學把耳朵貼在桌上 國中語文,另一位同學在同一張桌子離耳朵較遠的地方輕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聽見敲桌聲,然後兩人互換.

“土電話”表明:固體也能傳播聲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簡介:月球上宇航員用無線電裝置通話

結論:氣體、液體、固體物質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

引導學生回憶電視電影中看過的情景,講解“伏地聽聲”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聽到遠處的馬啼聲,人耳可伏在鐵軌上聽到遠處的火車轟鳴聲.問題: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引入聲速的概念,並能表明在不同介質中聲速不同.

固體物質中的聲速最大,其次是液體,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空氣中:(15°C)340m/s

回聲

引導學生展現已有感性認識:對著高山喊話,在大禮堂中大聲講話等出現回聲現象.

提出問題:

為什麼有時能聽見回聲,有時又聽不見呢?

聽到回聲的條件是什麼?離障礙物至少要多遠?

為什麼在屋裡講話比在操場上講話聽起來響亮?

回聲是否能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你知道哪些?

結論:聽到回聲的條件是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

回聲可以加強原聲,可以測量距離.

通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思考物力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簡介:迴音壁、三音石、圓丘等建築,擴充套件知識,激發興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總結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利用回聲可以加強原聲、測量距離

探究活動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有關聲音的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展至今,聲學已是非常活躍的學科,它廣泛涉及到建築、音樂、、醫學、地球、大氣、海洋、工程技術等很多領域,形成的交叉學科多達二十幾個.通過調查,瞭解其中的幾個方面.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與其他組交流.

【備註】

1、網上查詢的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