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語文實驗課題相關資訊

校園 閱讀(5.49K)

從1991年秋季開始,我市根據山東省教研室的指導意見,進行國中語文實用能力培養教改實驗。這項實驗包括七年級寫字、八年級說話、九年級應用文寫作三項訓練內容,參加實驗的學生每個年級約兩萬名。實驗效果顯著,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歡迎。今年6月,山東省中學語文實用能力培養教改實驗現場會在我市召開,與會同志對實驗成果一致給予充分肯定。

關於語文實驗課題相關資訊

一、實驗課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脫離實際的偏向。教學中過多的架空分析和為應付考試而進行的五花八門的練習,擠佔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大部分時間,而寫字、說話、應用文寫作等最基本的語文實用能力卻往往被忽視。漢字書寫基本功差,口語表達能力差,應用文寫作不過關等問題,在初高中畢業生中都表現得相當普遍。當今時代,市場經濟日益發展,資訊交流日趨頻繁,寫字、說話、應用文寫作等語文實用能力幾乎隨時隨地都要應用,而我們培養的學生卻恰恰在這些方面捉襟見肘。

我們深切感到,儘快糾正上述偏向,加強語文實用能力培養,提高語文教學的社會效益,造就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相適應的新型人才,應該作為一個重要課題去研究。1990年10月,山東省教研室在《關於改進中學語文教學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寫字、口語、應用文等實用性語文能力的訓練,力爭在國中階段達到基本過關的要求,並提出了每週用一課時,七年級進行寫字訓練,八年級進行說話訓練,九年級進行應用文寫作訓練的初步設想。在學習討論省教研室的意見時,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以下兩點:第一,國中是義務教育的最後階段,其畢業生除少部分升學外,大部分將直接進入社會,在國中階段使學生的寫字、說話、應用文寫作達到基本過關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二,國中學生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以國小訓練為基礎,在國中各年級每週用一課時分項進行集中訓練,既不至於加重學生的負擔,又有利於學生系統掌握相關知識,既可行又容易見效。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於1991年上半年建立了實驗組織,印發了實驗方案,下半年已將這項實驗在全市推開。

二、基本做法

1.保證課時,落實實驗教師。我們首先強調,語文實用能力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課程方案中活動課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求各校從各年級的語文課或活動課中每週拿出一節,分別為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安排寫字、說話、應用文寫作訓練課,列入課程表中,以保證時間落實。實驗教師儘量由各班語文教師兼任,有些學校語文教師寫字、說話基本功參差不齊,我們便要求他們依據專長挑選勝任者為專職教師,以保證訓練質量。

2.設計訓練程式,用好訓練材料。任何能力的形成與訓練,都應有個序列,這個序列應該體現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由單一到複合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從實驗一開始,我們便著力研究和解決訓練程式問題。通過廣泛摸底調查,分析學生的基礎狀況和能力形成的因素與過程,在多次會商之後,為三項訓練確定了以下程式:

寫字,先進行硬筆書法訓練,再進行軟筆書法訓練,以硬筆為主。在訓練過程中,先進行用筆要領的指導,再摹寫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然後再臨寫基本筆順、基本結構,最後集中一段時間進行背帖練習,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書寫個性。

說話,先以排除學生懼怕當眾開口講話的心理障礙為重點,鼓起勇氣,激起興趣;然後在說的練習中依次突出發音、吐字、語速、語調、把握中心、分清條理、表意準確、禮貌得體等說話基本功訓練;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掌握口頭答問、複述、解說、即席發言、交談採訪、討論、辯論等各種說話形式的基本要求。

應用文寫作,先練習那些在國中教材中已有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格式和內容較為簡單的文體,再練習學生較陌生但社會生活中又經常用到的、內容較為複雜的文體。每種文體按先研究格式結構,再研究內容語言的順序,以後者為重點進行訓練。

我們選用的訓練材料是山東省教研室組織編寫的《國中寫字訓練指導》、《國中說話訓練指導》、《國中應用文訓練指導》,在使用時根據已確定的訓練程式進行了適當的調整補充,這樣既保證了訓練有據,又突出了訓練重點。

3.堅持以練為主,改進教學方法。能力培養必須突出一個練字。從實驗一開始,我們就特別強調訓練課要以練為主,要儘量讓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切忌上成單純的知識傳授課。為提高課堂訓練效率,我們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了很大功夫。

總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如寫字課上的講解示範與定量練習相結合、小組矯正與板演評析相結合、寫字訓練與課文字詞教學相結合;說話課上的放開說與放開評、閱讀吸收即知即傳、設定情境競賽發言;應用文寫作的掌握格式,規範訓練,聯絡實際,用於生活等。在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從1993年春季開始,我們便著重探索寫字、說話、應用文寫作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以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寫字課我們總結推廣的基本模式是:講解示範--領寫練習--自練自悟--講評矯正;說話課的基本模式是:朗讀課文--講解要領--組織練說--評價指導;應用文寫作的基本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試寫--講評--矯正--成型,另一種是集中講解--分項突破--組合成文,前者適用於學生較熟悉的文體,後者適用於學生較生疏的文體。根據教學有路,教無定法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靈活變通,把課上得生動活潑。

4.將訓練向課外延伸。學生寫字、說話、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單靠每週一課時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開通多種渠道,儘量向課外延伸。

一是向各科教學延伸。要求各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說話能力的檢查指導,在作業批改與講評中注重寫字的規範要求與評價。二是向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延伸。如在寫字課後開展每天練百字,一週一展評活動;在說話課後開展每天三分鐘,同桌講新聞活動。有些實驗教師還採取讓學生自願報名、自由結合的方法,開展出報刊、辦專欄、輪流主持校廣播室組稿、編稿和播音等競賽活動。有的班級還與車站、商場、展覽館建立了聯絡,利用星期天、節假日開展語文實用能力觀摩實習活動。此外,學校和市裡還經常組織書法比賽展覽、口頭作文和專題演講比賽、設定情境變換角色寫應用文競賽等大型活動。

5.以鼓勵為主,搞好教與學的評價。為鼓勵教師積極搞好實驗,我們設立了國中語文實用能力培養獎勵基金,每年用本人總結、學校推薦、教研室現場考核的辦法,評出一大批成績優秀者給予表彰獎勵,並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採取評議與考試相結合的辦法,每學期搞兩次。評議包括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意見三部分,重在評價努力程度和提高幅度;考試包括單獨安排的寫字、說話技能測試和納入語文命題中的應用文寫作測試,主要評價這三項能力達到的實際水平。評議與考試結果綜合考慮,劃出等次,填入成績單。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各校也給予專門獎勵。

  三、實驗效果

通過三年的實驗,我市國中語文實用能力培養實驗取得了明顯成效。

從教師方面看,一是語文教學思想進一步端正,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抓好素質教育的意識進一步加強,寫字、說話、應用文寫作訓練被放到了語文教學的應有位置上。二是促使廣大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自覺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學習普通話、大練三筆字,在各校已蔚然成風。三是實用能力培養所採取的'一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了良好的影響,許多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較前已明顯地活了起來。

從學生方面看,第一,實用能力培養使學生有了切實的收穫,他們已明顯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因而學語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第二,經過訓練,學生的語文實用能力均有顯著提高。多次測驗結果表明,經過寫字訓練的學生,每分鐘可寫45個字,而且大都規範美觀;而未經訓練的學生,寫工整的字每分鐘都達不到30字,若再加快速度,字跡便潦草不堪了。從書法比賽情況看,今年我市各中學的送展作品共386件,其中除17件是高中生作品外,其餘均出自國中生手筆。在獲一等獎作品中,國中佔了90%以上。經過說話訓練,絕大多數學生能神態自如地登臺講話,並能達到發音準確、吐字清晰、有中心、有條理和文明得體的要求。至於應用文寫作,經過訓練的九年級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國中應用文訓練指導》中的四十種一般應用文格式,大都達到了基本過關的要求。第三,語文實用能力培養還帶來了深層次的輻射效應。寫字訓練使學生養成了靜心、專注、一絲不苟的文雅之風;說話訓練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應用文寫作訓練則增強了學生參與生活的意識和為社會服務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