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7七年級語文上冊蘇教版第五單元測試題

校園 閱讀(4.18K)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同學們在平時學習中需要用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七年級語文上冊蘇教版第五單元測試題,大家可以參考練習,更多習題練習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七年級語文上冊蘇教版第五單元測試題

一、積累運用(30分)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3分)

脈搏( ) 對稱( ) 沮喪( ) 粗獷( )

灼熱( ) 寬慰( ) 閃爍( ) 舷窗( )

2.下列詞語的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篝火 俯瞰 芒無涯際 一如即往

B.壓榨 溶解 契而不捨 足不出戶

C.點綴 妊娠 行之有效 喜出望外

D.枯躁 攝氏 一覽無餘 亙古不變

3.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這些小傢伙們一般都成群結隊,並且經常大面積覆蓋在礁表面。

B.幾周前,一場驚心動魄、破吉尼斯紀錄的走鋼絲表演在此舉行。

C.晚會結束已經大半天了,同學們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D.開百萬跑車、名下擁有多處房產的林先生竟然將別人的手機偷走,這種行為真是不言而喻。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臨近考試,為了讓自己浮躁的心沉靜下來,我總喜歡在皎潔的月光下,仰望滿天繁星。(把“滿天繁星”改為“蒼穹”)

B.在這次學校舉辦的“五四”文藝晚會上,同學們表演的節目大多以舞蹈為主,充分展示了他們青春的風采。(把“大多”刪掉)

C.我們之所以要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原因,是因為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把“的原因”刪去)

D.予人玫瑰,不僅今天手留餘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別人回贈一個玫瑰園。(把“不僅……但是……”改為“雖然……但是……”)

5.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連線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發射定在凌晨。______________。火箭________________,如同一條噴吐著烈焰的蛟龍,映紅了整個山谷。______________,將塔架導流槽內的蓄水化作一團濃霧,天女散花般四處散開。短短几秒鐘,火箭精靈般地鑽入老人云層。________________……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聲轟鳴突然驚醒

②以雷霆萬鈞之勢,拔地而起

③噴射的火焰

④我的眼睛追隨著箭尾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6.填空。(3分)

(1)《梵天寺木塔》選自《____________》,作者是北宋的________。

(2)出門東向看,____________。(《十五從軍徵》)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運用擬人手法,表達思友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紀錄片是指選擇真實的人物和事件,以現場拍攝為主要手段,經過整理、剪輯、加工而成的影視片。閱讀下列圖表,提取能反映近年來中國紀錄片發展狀況的主要資訊。(3分)

8.科學技術是人類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開了一個個自然之謎,把古人美好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班上開展“科海泛舟”的語文實踐活動,請你參與。(8分)

(1)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你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嗎?(2分)

(2)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它既造福於人類,又給人類帶來災難。你能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2分)

(3)在人類科學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許許多多令人敬仰的科學家,你最敬仰哪位呢?說說你敬仰他(她)的理由。(2分)

(4)假如你所敬仰的這位科學家現在就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對他(她)說些什麼呢?(2分)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13分)

【甲】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A.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 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沈括《夢溪筆談梵天寺木塔》)

【乙】陵雲臺①樓觀②極精巧。先稱平眾材,輕重當宜,然後造構。乃無錙銖③相負揭④。臺雖高峻,恆隨風搖動,而終無崩隕。魏明帝登臺,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頹壞。B.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

【註釋】 ①陵雲臺:樓臺名,在洛陽。②樓觀(ɡuàn):樓臺。③錙銖:指微小的數量。錙和銖都是重量單位,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④負揭:秤桿的下垂與翹起。

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2分)

(1)錢氏據兩浙時 ________________

(2)人皆伏其精練 ________________

(3)輕重當宜 ________________

(4)別以大材扶持之 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B.人/皆伏/其精練

C.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D.陵雲臺樓觀/極精巧

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語句。(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匠師如其言,塔遂定”的原因是什麼?【乙】文“臺雖高峻,恆隨風搖動,而終無崩隕”的原因又是什麼?用文中原話回答。(3分)

13.【甲】【乙】兩文所表達的主題有什麼相同之處?(2分)

(二)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文後各題。(13分)

科學是美麗的

方舟子

科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從簡單的事物中發現複雜的奧妙,從複雜的事情中發現簡單的規律,從雜亂無章、形形色色的事物中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歷史或現實的關係。科學之美在細節之中,在龐大之中,在嚴密的邏輯和確鑿的證據之中,在廣袤的空間和悠久的時間之中。有什麼童話會比生物的發育更美妙,有什麼神話會比生物的進化更神奇,有什麼史詩會比宇宙的演化更巨集偉呢?再多的“先知”、詩人、藝術家、哲學家也想象、描繪不出如此絢麗輝煌的圖景:從一個奇點的大爆炸開始,歷經一百多億年誕生了800億個星系、500萬億顆恆星;從簡單的化學分子開始,歷經幾十億年的進化誕生了今天地球上的千萬個獨特的物種。只有科學才能譜寫這首最為壯麗的、永遠寫不完的史詩。

科學也打破了人類自古以來就抱有的許多美妙、神奇的幻想:點石成金、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天神拯救……但是科學也賦予了人類更多美妙、神奇的東西。它讓我們合成了無數比金子更寶貴的材料,讓我們發現了生命的奧祕,讓我們走向了浩瀚的太空……好夢雖然被科學攪壞,美妙和神奇卻不會因此就不存在。現實雖然殘酷,卻也有美好的一面,有時甚至比美夢更美妙、神奇。但是科學的美妙、神奇與虛妄的美妙、神奇不同,是可以分析、驗證和實現的。科學的美是深刻而真實的。宗教、迷信、偽科學有時候也看上去很美,卻是一種經不起分析驗證的膚淺、虛妄之“美”。人們常常被這些虛假的美所迷惑,而科學的一個任務就是澄清假象。在假象背後的真相,並非就是醜陋的。真理是赤裸裸的,但它是美麗的裸體。

與科學真理一樣美麗的是科學的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假說,然後設計新的觀察或實驗對假說加以嚴格的檢驗。抱著懷疑的態度,在實證的基礎上,以邏輯為工具,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一個個謎團,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而且是人類所有知識中最為可靠的、客觀的知識。科學不怕懷疑,歡迎檢驗,而結論又是牢靠的,可以被獨立地、反覆地證實。科學告訴我們為什麼天是藍的,為什麼雷有回聲,為什麼夢是假的,為什麼死無報應……你可以不相信,但是科學的事實不會由於主觀的意願而改變。不要抱怨科學束縛了你的想象,科學能夠提供的想象空間要比任何人能夠擁有的都寬廣得多。

科學之美豐富多彩、無窮無盡,永遠不必擔心出現審美疲勞。對科學瞭解得越多,就越能發現、越容易欣賞科學的美麗。但是科學就像一個冷豔的美人,只有主動去親近她,才能感受到她的美麗。你需要掌握她的方法,需要擁有必備的知識,但是最根本的是,你是否願意放棄對科學的偏見,準備全身心地愛她,熱情地擁抱她。

14.科學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

15.請舉一個事例來證明第一段畫線句所說明的道理。(3分)

16.第二段將科學之美與宗教、迷信等虛妄之“美”作對比有什麼作用?(3分)

17.你喜歡科學嗎?你覺得怎樣才能愛上科學?(3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王松石

①美國中學生頭腦奧林匹克比賽中有一道競賽題,要求參賽學生設計一種水上運載工具,但要打破常規造型,強調求異思維,體現創新精神。許多學生絞盡腦汁,設計了各種造型的運載工具,可總擺脫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狀和結構,惟獨有一位學生構思奇特,他設計的作品像一隻碩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樣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樣在水面上“爬行”。這件作品在所有參賽作品中獨樹一幟,引人注目。雖然這一設計最後在實際操作中失敗了,但幾乎所有的評委都給他亮了最高分。

②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個例項。社會進入資訊時代,新技術革命風起雲湧,各國都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到了異常突出的地位。因為創造活動是人類生存與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人類知識進化的源泉。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③那麼,怎樣培養創造力呢?

④科學巨匠牛頓說,他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巨人”可以理解為無數前人所創造的知識的化身。積累知識是基礎,融通知識更重要。現代科學技術正朝著既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的方向發展,新知識的生長點往往出現在學科的邊緣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處。學文科的學生應懂一些理科知識,學理科的學生也應涉獵文學藝術。法國化學家利希騰貝格說過:“一個只知道化學的化學家,他未必真懂化學。”廣泛涉獵,博學多識,學貫古今,觸類旁通,應該成為當代有志中學生共同的追求。

⑤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就越容易產生新的聯想、新的見解、新的創造;但我們對某一事物的傳統意義知之太多,又會阻礙思維的靈活性,使我們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牽著鼻子走,從而形成智力屏障,導致創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奮刻苦,但終其一生,有積累而無創造,為知識所累,為知識所困。同學們要學會把心智的“杯子”空出來,為思路的開拓變化留有充分的餘地,使知識能靈活地聚合、置換、跳躍、碰撞,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⑥善於捕捉熱線,隨時記錄靈感。“熱線”就是醞釀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熱線閃爍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當然也要善於抓住轉瞬即逝的“一閃之念”,對於那些突然闖入腦際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隨時摘記,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發創造。化學家諾貝爾就是受到筆記本中“硝甘油掉在沙地上隨即凝結起來”這句話的啟發,成功地解決了硝甘油的運輸問題。每一位學生都要為自己準備一本思想記錄本,當新的思想、新的靈感在頭腦中閃現的時候,及時把它記下來,長期堅持,養成習慣,敏捷的思維品質和出眾的創造才能就能逐漸培養出來。

18.第①段中寫美國中學生頭腦奧林匹克比賽的情況有什麼作用?(3分)

19.作者認為應該怎樣培養創造力?(3分)

20.第④段中畫線句引用了法國化學家利希滕貝格的名言,其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4分)

21.讀了本文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後,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4分)

三、作文(5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約2300年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約莫400年前,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並不因為亞里士多德說過了什麼就輕易相信,他通過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伽利略有如此創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並發現了拋體運動規律、擺振運動規律等。

英國文藝復興巨人莎士比亞說:“美是生活,美是創新。”請以“創新”為話題寫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答案】

1.mài chèn jǔ ɡuǎnɡ zhuó wèi shuò xián 2.C 3.D 4.D(解析:D項應把“不僅……但是……”改為“不僅……而且……”。) 5.B 6.(1)夢溪筆談 沈括 (2)淚落沾我衣 (3)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7.示例:近年來中國紀錄片首播時長和總投資都逐年遞增。 8.(1)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2)示例:農藥的使用,它既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同時又嚴重危害了人類的身體健康。 (3)示例:愛因斯坦在國際科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但他為人謙虛、淳樸,對人和藹可親,並過著儉樸的生活,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4)示例:愛因斯坦爺爺,您的精神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我要以您為榜樣努力學習、爭取以後能像您一樣成為一名科學家。 9.(1)統治 (2)同“服”,佩服、折服 (3)適當 (4)用 10.C(提示:正確節奏劃分為: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11.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 當時人們評論這件事說:這是輕重力量失去平衡的緣故啊! 12.“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 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先稱平眾材,輕重當宜,然後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 13.反映了我國古代在建築理論和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附乙文參考譯文】

陵雲臺樓臺精巧。建造之前先稱過所有木材的輕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後才築臺,因此四面重量相等。樓臺雖然高峻,常隨風搖擺,可是始終沒有倒塌。魏明帝登上陵雲臺,害怕樓臺危險,另外用大木頭支撐著它。樓臺隨即就倒塌了,輿論認為是重心偏向一邊的緣故。

14.①科學能發現事物的規律;②科學真理是赤裸裸的、美麗的;③科學的方法是美麗的;④科學之美豐富多彩不會出現審美疲勞。 15.示例:伽利略從吊燈的擺動中,發現了自然的節奏原則。 16.有力地突出了科學的“美”是可以分析、驗證和實現的,是真實而深刻的。 17.示例:喜歡。走進科學,瞭解科學,掌握科學知識,才能愛上科學。 18.引出下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19.加強知識學習,進行知識積累;學會把心智的杯子空出來;善於捕捉熱線,隨時記錄靈感。 20.含義:化學家要廣泛涉獵,掌握多領域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研究化學。作用:引用名人名言,充分證明了作者“廣泛涉獵,博學多識,學貫古今,觸類旁通,應該成為當代有志中學生共同的追求”的觀點。 21.示例:要培養自己的創造力,就必須學會思考;學習與思考緊密結合才能掌握知識,同時在思考中不斷質疑,才能提升自己。 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