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五年級數學期末考試總結:試卷分析和考試情況分析

校園 閱讀(1.22W)

一、本班的考試成績

五年級數學期末考試總結:試卷分析和考試情況分析

全班40人,90分以上36人,80分—90分4人,其中滿分5人,平均數94。2,中位數95.5,眾數98。

二、我對試卷的認識

1、以基礎知識為主,知識覆蓋面力求寬泛。

本試卷涉及的內容很廣泛,考查了數學概念(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因數和倍數的有關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軸對稱、平移等),數學運算(包括整數、小數、分數的口算、筆算、簡算、解方程等),量的計量(單位換算、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等)、動手操作(畫軸對稱圖形、旋轉圖形等)、統計圖表(對圖的分析、對錶的研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等)知識可說是點多面廣。

2、以能力立意來命題,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

基本技能是“雙基”的一個重要支點,也是當今提倡創新能力必須具備的基礎,它影響到學生的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本卷體現了以能力立意來命題,促使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如填空題的第9題“在1—10各自然數中,是奇數不是合數,是偶數又是質數”。它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對一些資料根據概念作出判斷,而是要求學生對1—10這10個自然數進行分析,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畫圖題一方面考察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考察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我會用中的統計圖表題考察了學生整合資訊、綜合分析的能力。

3、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因此數學學習不是空中樓閣,應依附於常見的現實問題中,引領學生髮展自身靈性,尋求數學知識與現實問題的本質聯絡。在此試卷中,關於石塊體積的測量、書的合理分配、工程中水泥的運用、製作賀卡、銷售冰箱等無一不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這樣的數學命題就可以跳出“應試教育”和“題型教育”的框框,把數學知識的檢測放置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在數學能力、數學意識和對問題的適應性等持續性發展品質的培養上作出引領,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同時也讓數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4、注重人文關懷,滲透三維目標。

統計圖表中,“比較普通賀卡和電子賀卡的數量變化,你能得到哪些結論?”“你認為用哪一個資料來表示銷售人員的銷售水平比較合適呢?”這些問題的'設定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數學命題放在學生人格發展的高度,結合鮮活的數學材料,觸動學生道德的碰撞,在一定程度上給原本單一、冷漠的試題注入人文的血液,讓人文素養的提高在“潤物細無聲”般的過程中逐步實現。

5、適度引入開放題,體現新課標精神。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開放教學內容,開放解題手段都是重要的培養途徑。在本卷注意了開放意識的浸潤,適當地設定了開放題。如填空題第4題“45÷15= ”,此題既可以從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上去考慮,也可以根據從分數的基本性質上去理解。解題策略的多樣也使得答案是多樣的。又如統計圖表題中“比較普通賀卡和電子賀卡的數量變化,你能得到哪些結論?”“你認為用哪一個資料來表示銷售人員的銷售水平比較合適呢?”由於每個學生知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感受去寫出自己的想法。

過去,我們的數學命題大都只具有甄別、診斷功能,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調動自身的“記憶體”釋放自身的“能量”,解題後常感身心疲憊而鮮有輕鬆的、愉悅的體驗。現在的命題似乎可以昭示:試題也是一種資訊源,解題的過程其實也應是一種蓄積“能量”的過程,是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完善認知結構,提升認識境界,增長人生智慧的過程。雖然這份試卷,給了我們很多,但是我還是想說說自己的想法:一是關於語言組織形式上的:語言表述上在簡潔的基礎上能否更具生活氣息?一是關於內容上的:數學廣角的內容完全沒有涉及,是否對我們以後的教學起到誤導呢?最後一題只要求學生說“用哪一個資料來表示銷售人員的銷售水平比較合適”,沒有要求學生說理由,我覺得不太合適,學生答哪一個我們都得判他對,無法理解學生的想法,這樣的考查有用嗎?

三、考試情況分析

試卷發下來後,我對我們班此次的考試情況從卷面上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整個試卷,學生的計算能力,對於複雜問題的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問題最大的是最後一題:

下面是某商場20XX年6月電冰箱的銷售情況統計表

(1)這組資料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

(2)如果商場規定6月份銷售9臺才算完成任務,則該商場6月份有幾個員工沒有完成銷售任務?

(3)你認為用哪一個資料來表示銷售人員的銷售水平比較合適呢?

問題出在求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時,學生不能把統計表還原成一組資料進行分析,有幾個人甚至把人員數的這一組資料當作需要的資料進行了分析和計算。

從我們班在本校同年級的地位來看,我們班的整體水平處於中等水平,80分~90分段的人數最多達4人,其它班只有2人,但是95分~100分段的人數我們班反而比其他班要多幾人。反思了一下,如果說客觀原因的話就是我們班是由一個最開始擁有十幾個人的班級逐步發展成擁有四十個人的班級,後來的學生是沒有經過篩選直接插進來的,這樣的學生來源,使得學生的基礎不太好。隨時有學生插進來,也使得學生的學習習慣也不好。如果說主觀原因的話應該就是我這個人平時的工作中,不太注意幫助後進生,使得班級學生的成績每次都是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