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校園 閱讀(1.19W)

地理知識的記憶除用口訣外,還可用其他的方法如:諧音、歌訣、對聯等。只要靈活掌握,運用得當,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方法對快速提高地理學習成績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方法

  一、基本技能訓練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地理技能的含義

技能是運用知識作用於客觀世界以取得期望成果的活動能力。也就是人們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的順利完成任務的一種動作方式。

地理技能是人們進行地理實踐時採用的一種使其活動程式和方法符合客觀規律的活動方式。簡言之,地理技能主要是地理實踐操作能力。

(二)地理教學中基本技能訓練的內容

《中學地理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中學地理技能是學生從事地理學習所必須具備的技能。一般認為地理基本技能可歸納為:地圖技能;地理綜合分析、歸納推理技能;地理圖表技能;地理觀察與社會調查技能,地理統計與計算技能。

(三)基本技能訓練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是中學地理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任務之一。概括起來,基本技能訓練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技能訓練是現代社會對教育的新要求

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對教育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研究,提出了教育應發展學生三方面的能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這三種能力,正是創造力的基本要素。縱觀這三種能力,全方位的、多層次的、系統的滲透在整個地理知識領域,換句話說,地理教學的每一環節都是以這三種能力為基點的,完成培養和發展這三種能力,則是地理教學的中心任務。

時值今日,人類社會進入了電腦時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愈來愈要求勞動者手腦並用,要求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同時具備認識技能、操作技能和社會技能的現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當今世界上不少國家的教育,都很重視對學生社會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我國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對基本技能的訓練也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充分顯示出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是學習地理的必要條件

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不僅是獲取和運用地理知識的必備的條件,而且還是培養學生地理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就可以獨立地,隨時隨地吸取地理新知識。因為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堂內的學習更是無法將所有的知識全部學到手,所以,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採用多種方法和途徑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今天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獲取的知識,那麼明天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也可以獨立獲取新知識。學生掌握了這個金鑰匙,就會覺得經常有新的知識可學,他們就會不斷的尋求知識,發現知識,向更深更廣的知識領域進軍。

3.基本技能的訓練能夠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中,發展思維能力是最為重要的,思維是智力的核心。

地理思維能力,也就是人們在對地理事實材料,即地理事象的名稱、資料、分佈、演變、景象、景觀等表象進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歸納、綜合、演繹等手段,對地理規律和成因進行的抽象認識過程。

地理思維能力的形成,必須要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必備條件,然後聯絡周圍事物和現象作一些觀察,經過大腦思維,進行邏輯推理,加以綜合概括,這樣就能獲得比較全面的完整的知識。

例如學習地圖技能,學生如果掌握了識讀地圖的技能,對教師所講授的地理現象,不僅容易理解、容易記憶,而且思維能力也得到相應的發展。因為光靠語言和文字很難說清地理事物的位置間的相互關係,對於中國小生來講,空間地域概念的形成更不是一、兩次課堂教學就能夠實現的。在運用地圖教學時,一定要啟發學生認識並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間的辯證關係。比如,講授長江,我們就不能把地圖上表示長江的曲線僅僅看作是一種符號,而應該引導學生認識長江的流向怎樣受地形影響?為什麼在中上游形成了

W形狀?雅魯藏布江在西藏東南部為什麼會發生90的大轉折?學習城市地理,就不僅僅是在地圖上確定城市的位置,而要聯絡城市的發展條件,認識它們的分佈規律。如: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城市為什麼多沿江分佈?我國鋼鐵工業為什麼一般多分佈在煤鐵產地?學生通過識讀地圖上所反映出來的簡單地理事物,經過進一步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之後,從地圖上獲得的知識就可以轉變為能力,一旦學生掌握了這種能力,他們就可以在識讀地圖的過程中獨立地獲取地理知識。

4.培養基本技能,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地理基本技能的培養,是地理知識的實踐性所決定的。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實際上就是要在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也就是強調要注意知識的應用和培養學生將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因為我們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出能夠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人材。現行中學地理教學大綱也充分體現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精神,從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基礎知識、規定基本技能訓練,並指出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際中是怎樣應用的。

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工農業生產實踐活動,都需要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需要對自然環境分析的知識,需要生產佈局的知識,需要人類活動與環境如何協調的知識,這不僅需要有閱讀地圖的能力,還要用到繪製地圖的能力。例如:搞農業要懂得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和保護地理環境的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知識,就要會編繪農業規劃地圖;搞工業就要懂得揚長避短,合理佈局,防止汙染等等。總之,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都不能離開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鑑於以上所述,基本技能訓練在地理教學中他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們的教學形式則不該拘泥於以教師講授為主,而應大力提倡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筆、進行競賽遊戲等活動,使他們從中獲得基本技能。

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四個現代化迫切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材,基本技能的培養與訓練,顯然不僅僅是教學方法問題,而是一個教育思想問題,這對於教師來說,要求是大大提高了,既要有本門學科的足夠廣博的知識和深入淺出、趣味橫生的教學藝術,還要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最新成就,並能善於組織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形成勤於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

  二、各種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方法

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對各部分內容都提出了較為明確的基本技能訓練要求。可歸納為兩類:一是必練的,二是供學生選練的。從整體看,基本技能訓練要求形成有層次的循序漸進的較為合理的體系,且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由單項到多項逐級提高。

關於基本技能的訓練方法,廣大地理教師在實踐中模索出不少的教學新法,其經驗不可勝數且各具特色。我們將從地圖、示意圖、圖表、地理觀察和調查等方面逐一介紹如何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

(一)地圖技能

地圖技能是各種基本技能的核心。由於地理事物的地域空間廣闊,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狀況都要通過地圖表示出來。

地理區域的劃分,自然環境的地帶性研究,學習世界地理知識,瞭解國際形勢,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旅行等等,都離不開地圖。所以地理教學在傳授地理基礎知識的同時結合對學生進行地圖技能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歸納起來,可從以下兒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地圖技能。

1.識讀地圖

可以說,學習地理知識要掌握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地圖。而識讀地圖又是學習地圖知識的基礎。學生在接觸地理知識的最初階段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地圖知識。

國中地理教材中,每節內容除文字敘述外,都有地圖、地理插圖和圖表等緊密配合。可見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這一說法的真實性。

怎樣指導學生識讀地圖呢?教師應把握這樣兩點:在指導學生識讀地圖前,必須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地圖知識和地理基礎知識,然後輔之以一定的練習,通過訓練,讓學生掌握正確閱讀地圖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識讀一幅地形圖,學生必備的知識應該是:地圖的方向、經緯網的概念、比例尺的意義,等高線的知識以及圖例和註記,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準確地判定該圖所表示的區域在地球的哪一方位,範圍大小以及圖上所反映出來的地理事物。

另一點教師應該注意的是:在指導學生識讀地圖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思維能力。認識始於觀察。沒有觀察就不能有豐富的想象、理論的概括和創造性的思維。應該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靜到動,先易後難有計劃、有步驟地隨著所學知識的深入,相應地設計出觀察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國中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充分適用教學掛圖,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帶著這些問題親自體驗觀察的全過程,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程式、方法和規律。讀圖訓練有各種方法和途徑。在學習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的名稱、簡稱和省會所在地等,可採用分片識讀的方法、編成順口溜的方法、順時針識讀法等,容易引起興趣,名稱好記,但不要離開地圖,以掌握具體位置。此外,還有比喻法,有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將一些省、自治區的輪廓給予形象的比喻,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山西近似一個平行四邊行;湖南、江西好象是兩位少數民族人物頭像;甘肅象啞鈴、兩邊大、中部細小;臺灣象香蕉;寧夏似橄欖;湖北象一隻伏於洞庭湖之濱的青蛙。以上都是學生容易掌握的方法,學生從地圖上獲得的地理知識,形象直觀,就比較鞏固。

閱讀地圖要有計劃、經常訓練,使學生在地圖上找地名,確定經緯度位置、定方向等等,能做到準確、熟練、好中求快。

閱讀地圖要注意多角度的分析和綜合。如閱讀我國的地理位置,首先對整體有個一般的瞭解,這就是對我國的輪廓、範圍有一個初步的整體認識,然後再從各個角度進行細緻的觀察,即從緯度、海陸分佈、與其他國家接壤等幾方面進行觀察,然後將其綜合,得出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完整認識。在讀分割槽地圖時,要注意與全國地圖相對照,以加深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

指導學生閱讀地圖,為使獲得的印象鮮明、完整,一目瞭解,可讓學生在圖上用紅藍鉛筆把所觀察的內容勾畫出來,按走向勾畫山脈,順流向和起止點勾畫河流和交通線,對物產分佈的記號等等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2.填繪地圖

填繪地圖既是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又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學生通過思考、眼看、手繪、進一步熟悉地圖上有關的地理事物的分佈,不僅記住了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理解它們的相互關係,又培養了繪製地圖的技能技巧。

填繪地圖的練習,要求學生嚴肅認真、力求準確、整潔、美觀。課堂填繪時,要適當指導,依次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填繪地圖與註記要注意兩點:一是所填繪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空間位置要準確。二是使用的圖例的形狀和顏色應儘量與常用圖例一致。註記的字型也要與一般地圖上常用字型一致。如註記河流使用水形體、註記山脈用山形體,且要和它的伸展方向平行、註記城市用仿宋體使之醒目,一般要與緯線相平行,且字要端正,講究科學性、藝術性、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

填繪的方法可以師生結合、視聽結合、講練結合、圖文結合、手腦並用,也可採用邊講、邊看、邊填、邊畫的方式,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當堂消化。

3.分析地圖

在地圖上分析地理特徵,就是運用有關地理原理對地圖上反映的地理事實材料作出分析歸納。這是讀圖技能的較高層次。識讀地圖主要是弄清楚地圖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麼,有什麼,在哪裡等的簡單判讀,但分析地圖就不能只是對單調地羅列地理事象,要深入到去認識地理事物的本質、規律和內在聯絡。主要解決該地理事物是什麼樣的、什麼關係、為什麼的問題。凡是能從地圖上獲得的地理知識,都要儘可能啟發學生從圖上去索取,從圖上找答案,逐步養成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

訓練學生根據地圖分析地理事物,要由簡到繁,從易到難,由單幅到多幅地圖的複合。例如:講我國河流分佈及流向時,提出為什麼許多大河滾滾東流?讓學生閱讀中國地形圖,學生可以從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形象地看出我國大陸三級階梯的地形大勢,從而認識地形與河流流向的因果關係。又如,對於歐洲氣候的認識,從氣溫和降水這兩個最基本的氣候要素的年變化中得出,歐洲與同緯度的亞洲大陸東岸氣候截然不同,通過用圖思考,讓學生回答為什麼?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驅動力影響下,才有興趣有信心去觀察地圖,探究這一規律的成因,通過進一步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得出歐洲大部分位於西風帶內,西臨大西洋,又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加之歐洲地勢低平,山脈多東西走向,有利於暖溼的西風長驅直入;而半島眾多,海岸曲折,使得歐洲各地距海都比較近,容易受到海洋的調節。因此得出與同緯度的其他大陸相比,歐洲降水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氣溫的年較差較小,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的'氣候特徵。

如果在地圖上認識兩個區域地理特徵的差異,可以用兩幅地圖進行對比分析。如將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地形圖,一月,七月氣溫分佈圖,年降水量分佈圖,氣候型別分佈圖等進行對照,就可以看出兩大洲海陸輪廓、海岸、地形、氣候等方面的特徵差異。根據圖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歸納,就可以對南北美洲的特徵明確的認識。又如:在學習《世界氣候型別》一章時,對照世界氣候型別圖及世界一、七月氣壓和風分佈圖,找出世界上共有多少種氣候型別,哪些洲、哪些地區和國家氣候型別相同或相似。

為什麼緯度相近的上海和巴勒斯坦的海法,前者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而後者卻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呢?氣候形成因素是什麼?通過讀圖可以發現:我國的上海位於亞熱帶亞洲大陸的東岸,太平洋西岸,它是在東亞季風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而海法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其特徵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這種氣候的形成是因海法位於亞洲大陸西岸北緯3040的地中海沿岸,由於太陽直射點回歸移動,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隨之交替控制地中海沿岸所決定的;而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的範圍,是緯度3040的地區,至此又可得出:凡是緯度在3040之間的大陸兩岸,都可能有與地中海沿岸相似的氣候,這就把非洲南端,澳大利亞南部沿海,北美加利福尼亞地區和南美智利中部的氣候也聯絡起來,統稱為地中海式氣候,這一規律的得出,對於全球地中海式氣候的分佈,就毋庸逐一記憶了。這樣富有直觀性、啟發性的觀察比較,大大有助於提高學生運用地圖學知識的自覺性。

如果認識某個區域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係和聯絡,認識有關地理事物的成因,可將該區域有關地理要素的幾幅地圖重疊起來觀察,如將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一月氣溫分佈圖與水系圖重疊,就可以認識到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河流水文特徵,具有水量北少南多,冬季北有結冰期,南無結冰期,從而弄清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

通過閱讀、填繪、分析地圖的訓練,學生逐步熟悉了運用地圖學地理知識的方法,附著在地圖上的知識通過符號、顏色、輪廓、線段、資料等在頭腦中再現,這種再現越明顯、越具體、越準確、越經常,知識就越鞏固、地理能力就越能得到發揮。

(二)閱讀和繪製地理圖表、示意圖的技能

培養學生閱讀和繪製地理圖表的技能是地理教學的任務之一,主要包括分析景觀圖、分析與繪製示意圖及地理統計圖表。利用示意圖及統計圖表解釋地理事象的成因。

1.分析景觀圖

景觀圖是表示各種自然、人文或經濟景物的照片或畫面,它能把學生難以見到的地理景象生動形象地顯現在眼前。如課本插圖《北歐北部的極晝現象》《仰光大金塔》《莫斯科紅場》《水上城市威尼斯》和封面彩圖《北美洲尼亞加拉瀑布》等。

在教學中恰當的使用景觀圖,與有關課本相互配合,從圖到文、或從文到圖,以加深對有關地理事物的印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指導閱讀景觀圖時,有的可作為一般閱讀,有的則要分導學生深入細緻地分析、揭示圖上所反映出的景觀說明什麼地理現象。如在講到我國冬季氣溫分佈概況的時候,就要指導學生先看兩幅插圖,一幅是黑龍江省北部山區冰天雪地,在雪地上行駛扒犁的景觀,另一幅是濃綠闊葉的椰子樹呈現出熱帶風光的海南島景觀,老師提問:冬季我國北部和南部在氣溫上有什麼差別?學生會很快得出結論:冬季我國北冷南熱、差別很大。又如觀察浙江山村和塔里木盆地兩種房屋的屋頂有何不同,反映兩地的降水情況有什麼差異等等。

這樣,提出問題,輔之以插圖的教學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2.分析與繪製示意圖

示意圖是用較簡單的圖形來表示和說明某些地理事物或地理事物形成發展過程等內容,一般都是象徵性的。

指導學生閱讀示意圖時,應先讓學生看清圖的題意,在對圖有了一般瞭解的基礎上,抓住其所表示的要點,進行簡要的分析,得出結論。例如:閱讀珊瑚島的形成示意圖,讓學生明白這幅圖是表示珊瑚島的形成過的。

由於珊瑚礁與下沉島嶼相對位置的不同,形成岸礁、堡礁和環礁等。教材中示意圖種類繁多,有的需要結合地圖閱讀分析,有的則需要與其他圖示重疊起來,使各地理要素有機地聯絡,這樣有助於分析地理成因。總之,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具體內容,區別對待、選擇適宜的方法。

3.分析地理統計圖表

地理統計圖表是根據地理資料製作的。其形式可分為統計圖和統計表格。教材中的統計圖,有扇形圖、曲線圖和柱狀圖;統計表格有比較表和一覽表。

分析地理統計圖表,應先讓學生知道該圖是怎樣製作出來的,明白了製作方法,有助於對該圖表的閱讀。

在閱讀比較地理物件所佔的百分比的扇形統計圖時,就要讓學生知道圓內各扇面佔整個圓的百分比,就是該扇面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在整個圓面所表示的地理事物中所佔的百分比,同時,要對照相應的地圖,如在閱讀《陸地和海洋麵積比較圖》時與《東西兩半球圖》相對照,這樣,使數量觀念與空間分佈觀念結合起來,就能加深印象。

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主要反映某種地理事物和要素的動態和依存關係。閱讀時應在對該圖一般瞭解的基礎上配合地圖冊中相應的圖幅,分析比較其共同點和不同點,然後作出判斷和結論。如《世界各種氣候型別的降水量和氣溫月份分配圖》,即是一組柱狀、曲線綜合圖表,該圖的實質是氣溫和降水隨時間(月)的變化情況,座標系由一個橫座標(時間)和兩個縱座標(氣溫、降水)構成。閱讀時,應先在世界政區圖中找出十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明確圖上縱座標及橫座標所表示的氣溫、降水量及月份的含義,可以

比較各種氣候型別的氣溫高低、氣溫年變化特點,年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量的季節分配特點,進而得出各地氣候特徵。

閱讀比較表,要在明確其題意的基礎上,根據表格中所列的關鍵性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歸納、得出結論。

(三)地理觀察和社會調查的技能

主要包括對地理標本、模型的觀察;地理野外觀察;常用地理儀器的使用、觀測以及社會調查。

地理觀察、觀測及社會調查是學生對地理事物與現象進行直接的接觸。通過這方面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一些地理基本技能,把課本里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學生掌握一些地理觀察和觀測的技能,對以後學習其他科學知識和參加四化建設大有好處。所以,培養學生地理觀察和調查的技能是地理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地理基本技能訓練的內容。

1.對地理標本、模型的觀察

可由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課程的進度出示給學生觀察,或講授告一段落後將標本分發給學生輪流觀察。如在講授山東丘陵的花崗岩、片麻岩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出示有關岩石標本,講授礦生資源時,出示有關礦石標本,讓學生觀察辨認。講授氣候時,可指導學生進行氣象觀測或到學校附近的氣象臺站觀測,還可收看電視廣播、天氣預報等等;講天文知識,可指導學生夜晚觀測星空、識別星座等等,培養學生精細觀察、系統觀察、持久觀察的能力。

2.地理野外觀察

就是對各種地理現象進行實地考察。其內容主要包括觀察地質、地貌、水文、土壤、氣象、物候,植被等,當然要根據學校附近地理環境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和能力,選定觀測的專案。例如:位於山區的學校,則可以進行地質礦產、地形的考察和生物資源的調查;如果學校位於濱海地區,則可觀察潮汐現象和海岸地貌,或對海洋生物資源進行調查。中學可進行的野外觀察,內容豐富多樣,教師可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期組織學生到校外觀察。總之,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特點,因地制宜,讓學生走出校門廣泛接觸大自然,實踐證明,這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完美的補充和延伸。

3.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主要是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調查當地的歷史沿革、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商品流通、文化設施、名勝古蹟,風土民情、旅遊場所、環境保護等情況。

教師可在教學中結合有關訓練要求,組織學生到附近農村、工廠、車站、旅館、商業網點等進行參觀訪問,積累有關社會經濟活動的感性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人文地理調查的基本方法。如運用具體材料,說明學校所在地人口數量的變化情況,觀察本地的大氣、河水是否被汙染,汙染物主要來自何處,提出幾條防治汙染的建議等,加深有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能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社會、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

社會調查的步驟一般為:首先確定地理調查的物件及課題,擬訂調查提綱,查閱有關文獻、資料、親自走訪、開座談會、做好調查記錄、整理調查所得的材料,最後寫出調查報告。

  三、地理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的地理技能、技巧和能力主要是通過練習和實習等活動而獲得的,但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為了培養學生各種地理技能、技巧和能力,教師必須設計和佈置不同種類的練習。通過選擇訓練內容,設計訓練形式,作示範、教方法、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幫助以及檢查和評價學生實際操作情況等具體工作,保證學生的練習順利進行,達到提高練習效果,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為此,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在教學中要注意地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地理基礎知識是培養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是在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掌握地理知識過程中發展的。顯而易見,在學生尚未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時,是不可能正確解答地理問題和順利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例如:沒有地圖知識,就無法進行識讀地圖、分析地圖和填繪地圖的實踐活動。如果學生對地球球狀體、經線、緯度的概念不清,對地球自轉的方向和週期不明,就難以進行時區和日界線的計算。當學生不知道地球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的內涵時,那麼對有關地球上的晝夜更替、時刻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隨緯度、季節的變化、晝夜長短和四季的變化,以及五帶的劃分等問題就無從下手。可見,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地理基本技能的培養、不能脫離知識系統另搞一套。

(二)激發興趣,明確目的,使學生渴望達到較高的技能

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應使學生明確目的,把學習地理知識和培養技能同遠大理想、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聯絡起來。這樣在訓練中就能夠不斷增長能力,發展地理思維和智慧,將來就能勝任實際工作,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應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內在積極性,這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考慮的。地理課所講述的內容都有很深刻的社會意義,如果忽略這一點,教學中不聯絡社會實際,單純羅列事實,學生對它缺乏親切感,就很難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過程中遵循啟發性原則,提出一些結合課本的有趣問題,列舉一些有趣的地理現象,講地理故事,提供一些記述地理實況的文學作品、錄音、錄影和進行實地考察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他們積極的探討過程中,教師給予引導和講解,能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每個人對某種事物都有其特殊的愛好和興趣,因此,對某種事物的觀察、思考、記憶、理解、聯想以及再發現都會有一種超於對其他事物的偏愛,這種特殊的愛好和興趣往往會導致較大的成功和新的創見。通過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慾,那麼它將會對學生地理技能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一種催化劑的作用,是自覺練習的直接動力。因此,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在於引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也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三)訓練要經常,形式要多樣

基本技能的訓練不是孤立進行的,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裡要學習掌握人類千百年積累的知識、方法、技能和基本觀點,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在基本技能訓練中,教師必須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持之以恆,且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做到正確示範、認真指導檢查。使他們能廣泛、靈活、正確地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儘快掌握地理基本技能。

綜上所述,要做好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工作,教師必須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從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培養人才著眼,根據中學地理教學的目的要求和中學地理教學規律,不斷總結經驗,並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