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文綜地理複習技巧

校園 閱讀(2.09W)

目前,考生應該在以下方面進行大學聯考臨考的備考工作。

大學聯考文綜地理複習技巧

首先,瀏覽大學聯考試題。特別是近三年的新課標試題。瀏覽大學聯考試題主要注意幾個情況 高中歷史,一是關注大學聯考試題中的設問方式,如比較、評價、分析等關鍵詞,要掌握一定的答題模式。二是分析標準答案的評分標準。哪些是材料分析得出的,哪些是所學知識遷移的,知識之間是如何聯絡的。三是學習表述的地理語言,避免出現大白話。

其次,注意迴歸教材和考綱。建議考生閱讀考綱和必修三及選修教材部分,看考綱主要是找複習中的漏點。看教材的時候不要再關注細節知識,應站在一定高度去巨集觀把握知識體系和結構,特別是對教材中的黑體字要進行總結,大學聯考考查的知識遷移能力,答案往往來自於這些內容。

第三,回顧錯題本。錯題就是你的薄弱點,應注意及時回看,把知識漏點補上。如果沒有錯題本,可以看以前做過的練習題,找錯題進行分析。不要去借錯題本。

第四,做幾套模擬試題。一方面把握答題時間的安排和答題節奏,另一方面保持答題感覺。注意的是多關注答題方法的總結,答案設定的依據,不必在意得分的高低。

最後,關於熱點,地理熱點主要是世界和中國的區域開發、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油價、奧運會等。注意複習時不要停留於熱點本身,要從地理視角,分析熱點問題,關注與熱點地區有關的問題,特別是教材或考綱中涉及的典型問題。熱點中是出題的切入點,搞好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才是根本。

大學聯考地理簡答題解題思路---洪澇小專題

⑴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溼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高中生物。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洲: ①地形複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佈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②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③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 ①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佔總面積2/3;②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廣佈;

北美洲: 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佈;

南美洲: 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①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②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②大陸冰川廣佈,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⑺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山區面積廣大,岩石破碎,風化嚴重;②乾溼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人為原因:

④對植被的破壞。

⑴孟加拉國澇災嚴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風強盛,多暴雨,降水豐沛; ②地勢低窪,排水不暢;③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此交匯且同時進入汛期;

人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壞較多,水土流失嚴重。

⑵印度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西南季風強盛,或來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澇災;反之會造成旱災。

⑶亞馬孫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處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影響,多上升氣流,降水豐沛;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東敞開的地形地勢,利於大西洋水汽進入;③水汽進入內陸後,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流域面積廣,地表水從三面向亞馬孫河彙集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淺談

一、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中的自然(主要是上冊部分),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強調理解重於,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

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培養,輕鬆學習

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我們聯絡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關心發展,就能培養起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學習地理就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就一定能夠輕鬆地學好地理。

三、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ldquo 高三;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鐘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

四、知識聯絡,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一些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瀏覽一下國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佈、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割槽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國中知識時,及時查詢區域地圖或國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國中知識的有機聯絡,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地理生態問題答題模式解析

生態問題

1、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2)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的措施: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

治理的意義:

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模式,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2、荒漠化問題

我國典型的地區: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高中物理;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治理措施:

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髮菜等

治理意義:

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3、乾旱缺水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華北地區、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

華北地區:

產生原因:

(1)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2)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汙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調;修建水庫;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減少水汙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利用率;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國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鹽鹼化

我國典型地區: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產生原因:

(1)自然原因:頻繁的旱澇氣候(黃淮海平原);地形低窪;大氣降水少,以灌溉水源為主。

(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鹽;井排井灌;生物措施;農田覆蓋;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區鹽澤化

我國典型地區:北方廣大地區和南方城市

產生的原因:過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實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國典型地區: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氣溫高;靜水;靜風;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排入海洋的工業和生活汙水多;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的汙染了養殖水域。

高中地理高效學習的四個技能

一、縱向聯絡法:

從的縱向聯絡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向縱向延伸發展,從而掌握部分的聯絡。

按知識體系的先後順序來聯絡。如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在許多區域性知識範圍中,也有縱向思路的體現,如從上到下,從老到新的岩層變化等。

按時間發展演化有從舊到新或從古到今的知識聯絡,如人口再生產的型別: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

按地理事物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或層次有由淺入深或由初級到高階的聯絡。如工業的發展,從手工業——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誌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以電氣化為標誌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等,這些地理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縱向聯絡中,在每一階段或層次上又存在著多向或橫向聯絡。

按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逐步推進的前後聯絡。如空氣水平運動產生的根源: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氣或升或降的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水平運動。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點、線、面、體的空間分佈反映了由近及遠、由始至終的縱向聯絡,如工業分佈中的工業基地、工業地帶,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圖中抓住幾個中心城市,沿鐵路、或河流、或海岸線都可作縱向聯絡,使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絡沿一定線索發展,便於理解其空間分佈與空間聯絡,也加強了。

二、橫向聯絡法

從知識的橫向聯絡看,是指地理知識間的對比、相關、影響、制約等關係,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廣延性。

地理事物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係。如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就存在著這種橫向聯絡,因為它們都是由日光、空氣、水、礦物、、土壤、岩石等自然要素組成的,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相應變化,從而使它們緊密聯絡起來,成為自然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在人文地理知識中,類似的影響與制約的內容也很多,而以人類活動與氣候的關係最為典型,氣候影響人類活動,使農業、工業、城市規劃、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等受制於氣候;人類活動則通過改變區域性地區的地面狀況,來影響或改變區域性地區的氣候,象植樹造林、修水庫等就是通過人類活動來改善氣候的重要途徑;相反,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則會使氣候惡化,進而影響環境,使人類越來越難以在環境中生存下去,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了。所以,人類活動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從而造就更有利於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環境。

地理事物在空間分佈上的相互關係,可從多方面橫向聯絡。如水能的豐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決定的,我國水能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與我國地勢、降水特點緊密相關,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降水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導致水能在空間分佈上西南最多,華北最少。通過空間分佈上的橫向聯絡,可幫助我們全面思考問題,廣泛地聯絡各項地理事物,並按一定思維線索使知識形成網路

各地理事物間的對比,無論相同、相似、相反、相異,都屬橫向聯絡。區域差異可以對比,地理要素間也可進行對比,運用比較法是學好地理的一項重要。如冷鋒和暖鋒的比較,氣旋與反氣旋的比較,太陽日與恆星日的對比,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對比,天氣與氣候的對比,內、外力作用的對比,不同地域型別的農業生產特點、措施的對比,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影響的對比,良性迴圈與惡性迴圈的對比等等,地理的每一章節都蘊含著許多這樣的橫向聯絡。橫向聯絡的對比一般要列表說明要點、概括特徵、總結規律,並指出被比較事物的聯絡。

同一時間出現的不同自然現象或生產活動,在這些現象或活動之間,反映了同一時間地理事物的橫向聯絡。這種聯絡可解決一些覆蓋面廣、知識空間、時間跨度較大的問題。如地球在公轉時位置、太陽直射點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及季節狀況、氣團及氣壓帶、風帶勢力的強弱、氣候的變化等,可結合起來考慮,掌握地球運動的規律與氣候形成變化的原因。總之,要廣泛考慮在固定時間內的地理現象,才能適應這種橫向聯絡的有關問題。

從知識的多向聯絡看,這裡既包括地理知識與學科內各部分之間的聯絡,也包括與學科外各方面的聯絡,前者稱內部聯絡,如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資源、能源、農業、工業、城市、人口、環境等,都存在可以聯絡的線索;後者稱外部聯絡,如地理與、、、生物等的聯絡,特別是與、、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的聯絡,與社會熱點等問題聯絡,有助於知識的理解,的提高,也有助於在文綜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三、多向聯絡法

同一地理事物從多角度進行解釋,是運用發散思維進行知識的多向聯絡的方式之一。如太陽直射23°26′N,可以從下面幾點取得聯絡:(1)地球表面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4)地球公轉速度慢;(5)亞歐大陸受低氣壓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氣壓控制等。(6)氣壓帶移動與北半球氣候變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導,是進行多向聯絡的又一種方式。如因地理自轉產生地方時的變化、晝夜更替等。在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經常主動思考有關問題,有助於使知識的多向聯絡更為廣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進行多向聯絡的一種方式,它能幫助我們全面細微地考慮問題,加強對知識內在聯絡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溼氣流前進時受地形阻擋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溼熱氣流強烈受熱上升冷凝而成對流雨(3)冷暖氣流相遇,暖空氣沿鋒面爬升冷凝而成鋒面雨(4)暖溼空氣沿颱風中心旋轉上升冷凝而成颱風雨。

四、知識的逆向思維與假想性推測

逆向思維即打破習慣定勢,不按常規從正面去思考,而從反面來思考,這樣既可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養多向。如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體的條件,課本講了兩點:(1)有介乎0——100℃的溫度,這是液態水存在的溫度條件;(2)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為什麼會有水、大氣呢?我們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適當的體積、質量——吸住大氣生命物質存在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水

打破習慣定勢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也如數學上定理與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積岩,但沉積岩並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測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有效方法。如黃赤交角擴大或縮小引起的變化——陽光直射範圍、極晝、極夜範圍、五帶的劃分範圍亦隨之變化等。

總之,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學習中要取得,不能僅僅靠能力和勤奮,而且也要靠有效的,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培養主動學習的技能與習慣。

中國的自然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

1.自然資源的國情基本特徵:總量豐富、人均佔有量少

自然資源大國:領土世界第三;探明礦產資源儲量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

年徑流量世界第六;森林世界第六

人均資源量不足:人均土地世界1/3;人均礦產資源世界3/5;人均耕地世界1/3;

人均河川徑流量世界1/4;人均森林世界1/5

2.水資源和水能資源

水資源的空間和時間分佈

空間:南多北少,西北更少 耕地分佈:北多南少(小麥、棉花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約佔40%,水資源6%)

時間:夏季降水豐沛,冬季降水少

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

(1)跨流域調水: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2)興修水庫

(3)節約用水,防治水汙染

水能的開發

水能資源蘊藏量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佈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

3.土地資源

基本國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土地資源的分佈:

(1)耕地的分佈:半溼潤和溼潤的平原、盆地和低緩的丘陵地區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2)草地的分佈:北方乾旱和半乾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區

草地的型別和產草量,自東向西隨著降水量的減少而變化

(3)林地的分佈:東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區和邊疆地區,以及東南部的山地

林區

特點

東北林區

嶺闊谷寬,氣候冷溼,松林成海

西南林區

高山峽谷,氣候多樣,樹種繁多

東南林區

低山丘陵,氣候溼熱,經濟林盛

4.礦產資源

特點:分佈廣泛相對集中

煤、鐵、石油的產區,北方居多;有色金屬礦南方居多

煤:黑龍江(雞西、鶴崗) 內蒙古(霍林河、東勝) 遼寧(阜新) 河北(開灤、峰峰) 山西(大同、陽泉、西山) 陝西(神府) 河南(平頂山) 安徽(淮北) 江蘇(徐州) 貴州(六盤水) 四川(攀枝花)

油:黑龍江(大慶) 吉林(吉林) 遼寧(遼河) 河北(華北) 山東(勝利) 河南(中原、南陽) 湖北(江漢) 甘肅(玉門) 青海(冷湖) 新疆(克拉瑪依、塔北、塔中)

鐵:遼寧(鞍山、本溪) 河北(遷安、武安) 內蒙古(白雲鄂博) 安徽(馬鞍山) 湖北(大冶) 四川(攀枝花) 甘肅(鏡鐵山)

有色金屬:山東(招遠 金礦) 內蒙古(白雲鄂博 稀土) 甘肅(金昌 鎳礦) 江西(德興 銅礦;大餘 鎢礦) 湖南(錫礦山 銻礦;水口山 鉛鋅礦) 貴州(銅仁 貢) 四川(攀枝花 鈦礦) 雲南(箇舊 錫礦) 廣西(平果 鋁土)

能源礦產:煤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其次為石油和天然氣,石油產量和發電量皆居世界第四位

金屬礦產:

(1)鐵礦:河北、遼寧、四川三省儲量最多

(2)有色金屬礦:世界第一12種

稀土、石膏、鈦、鋰、鎢、膨潤土、錫、芒硝、重晶石、菱鎂礦、銻、石墨

有色金屬:稀土、鈦、鋰、鎢、錫、銻

5.海洋資源

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部沿海漁場、北部灣漁場

海鹽和海底石油:

(1)海鹽生產大國: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

長蘆鹽場

(2)海底石油的開採

海洋資源的保護

(1)禁止過度捕撈海洋生物資源

(2)防止海洋汙染:在各種海洋汙染中,石油汙染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危害最大

高中地理學習左右手的妙用

一、運用左右手,巧記地球自轉方向

伸出右手,大拇指向上,四指彎曲。我們將大拇指看作地軸,從大拇指上方觀看,四指彎曲方向即可表示從北極上空俯視的地球自轉方向。同理,可用左手四指彎曲方向表示從南極上空俯視的地球自轉方向。

二、運用左右手,巧記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

伸開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水平運動物體的初始方向,那麼大拇指伸展所指方向即可表示北半球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同樣,用左手可以表示南半球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

我們還可以運用左右手同時演示南北半球向高緯水平運動的物體向東偏,向低緯水平運動的物體向西偏;向東水平運動的物體向低緯偏,向西水平運動的物體向高緯偏。

反過來,我們還可以由風向判定其附近的高低氣壓的相對方位。其方法是:掌心向上伸展四指,四指指向風吹去的方向;然後伸展大拇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為高壓所在方位。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確定高空的風壓關係時,讓四指與大拇指垂直;確定近地面的風壓關係時,讓四指與大拇指成角小於45°即可。例如確定北半球高空東風附近的高低壓方位,讓四指指向西,那麼大拇指所指的北方即為高壓所在的方位。

三、運用左右手,熟記氣旋、反氣旋及大洋環流

北半球氣旋、反氣旋用右手錶示:大拇指向上,表示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氣旋東部吹偏南風,西部吹偏北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反氣旋東部吹偏北風,西部吹偏南風。

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用左手錶示:大拇指向上,表示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順時針方向流動;氣旋東部吹偏北風,西部吹偏南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反氣旋東部吹偏南風,西部吹偏北風。

因為中低緯大洋環流方向,北半球呈順時針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流動;所以,我們可以像記兩半球反氣旋那樣用左右手記住它們的環流方向。對於北半球中高緯環流,我們可以像記北半球氣旋那樣用右手記住它們的環流方向。對於北印度洋的季風環流,可以用右手來記:大拇指向下表示降水多的雨季,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此時大洋環流方向呈順時針;大拇指向上表示蒸發強烈的旱季,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此時大洋環流方向呈逆時針。

四、運用拳頭記住大小月份及高低氣壓帶

握緊拳頭,手背向上,四指末端關節處的凸凹可以幫助我們熟記一年中的大小月份。其方法是:從左向右數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然後再從左向右數8月、9月、10月、11月、12月。這樣正好凸起的關節對應的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等7個大月份,相鄰兩個凸起的關節中間凹處對應的是2月、4月、6月、9月、11月等5個小月份。這樣就簡便地記住了一年中的大小月份了。

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方法記住地球上的高低氣壓帶的分佈規律。方法是:從四指末端關節的左右兩端開始,向中間依次記為極地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赤道低壓帶。這樣凸起的關節可以表示高壓帶,相鄰兩個凸起的關節間的凹處可以表示低壓帶。這樣就很容易記住了高低氣壓帶的分佈規律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左右手演示日月食的形成過程和地球上極晝、極夜的產生及其範圍的大小變化等等。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善於運用左右手,便會給我們的學習帶來極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