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論文

校園 閱讀(10K)

一、長效化社會實踐機制構建現實意義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論文

(一)延伸課堂,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至的構建,既要做到校內校外教育的有效結合,還要做到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效結合,要利於引導高校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基層。從理論角度而言,高校教育體系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分別為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社會實踐教育是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與課堂教育的間接性、理論性知識習得相比,社會實踐能夠讓大學生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實現抽象理論的具體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讓理論從實踐中來,在實踐的過程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認識與解決問題能力。

(二)拓寬陣地,加快完善高校育人體制機制

構建高校團委社會實踐的長效化機制有利於為高校學生提供與素質教育向對應的具有穩定性與長期性的情境要素與現實環境,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高校學生對於社會的深刻認識。高校學生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創新思辨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一方面培養了其服務社會的奉獻意識,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除此之外,長效化的社會實踐機制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以及集體主體觀念。由於長效社會實踐機制自身的可持續性與穩定性,社會實踐活動也必然是具有生命力的動態系統,在拓寬學生的學習陣地,完善高校育人體制機制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服務基層,為基層建設提供動力與支援

高校學生擁有著相對較高的文化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儲備量大,綜合素質優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走出校園,走進基層,服務基層是大學生結合自身優勢,發揮專業特長的有效形式。例如,開展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活動,以及科教、衛生、文體、法律“四進社群”活動,學生能夠深入基層,宣傳和普及相關的科學知識;開展“普法宣講團”等活動,解讀百姓身邊的問題,瞭解百姓生活,聆聽百姓心聲;開展“志願者服務”、“三農宣講團”等活動,幫助百姓解決生產生活中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為基層的發展貢獻大學生自己的力量,提供經濟以及社會發展方面的精神動力以及技術支援。

二、高校團委社會實踐長效化機制構建思路與策略

(一)完善社會實踐長效化機制的組織保障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長效化機制的構建首先應有完善的組織保障作為支撐。科學有效的高校社會實踐組織體系應當包括領導體系、組織實施體系以及經費體系等。高校應成立由校分管領導掛帥,由相關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校團委在指導高校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當重點負責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工作,仔細研究實踐方案,在組織上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管理提供保障。一方面,高校的黨委團委要深入學習黨中央以及團中央的相關檔案精神,認識社會實踐在高校大學生髮展進步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提起高度重視,將社會實踐納入教育教學改革大綱中、另一方面,作為高校社會實踐活動具體指導部門的校團委要深入理解實踐活動的實質與內涵,理清思路,對社會實踐的內容與途徑進行科學設計,選派優秀教師進行指導,確保社會實踐的良性發展。另外,要進一步宣傳高校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為社會實踐探索新的方式與途徑,增強社會實踐效果。

(二)科學規劃社會實踐活動具體內容形式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有效構建與科學的'社會實踐活動規劃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團委應當做好這一總體規劃。第一,要將社會實踐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重要體系,深入系統思考大學生實踐活動。第二,以學生需求為中心,圍繞目標,研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外條件,創新社會實踐的內容形式,做到周密部署,逐一落實。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工作主要包括科學設計實踐內容以及豐富實踐活動形式兩方面,特別要注重加大教學課程的實踐化力度,進一步拓寬社會實踐的渠道與空間。例如,探索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立項,大學低年級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開展社會調查,高年級學生進行專業化生產實習,專業教師與優秀學生和企業“結對子”等形式。總體規劃和活動設計要緊緊圍繞“實踐育人”這一主題,發揮社會實踐對於大學生的促進作用。

(三)完善長效化社會實踐的管理考評機制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的長效化機制要求完善社會實踐的管理考評機制。在管理機制的健全方面,第一,要加大經費投入,完善實踐專案的審批制度與資金申報稽核制度,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與強大的資金保障。第二,要建立實踐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協調機制,有效化解兩種教學方式之間的矛盾,將實踐活動經常化、制度化,拓寬實踐範圍,拓展實踐空間,延伸實踐效用。第三,完善高校學生安全保障機制,加強指導與教育,傳授安全知識,提升學生緊急避險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考評機制對於評價實踐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評價標準的建立上,首先要關注社會實踐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其次要關注實踐活動對於高校教學改革提供的促進作用,最後要關注社會實踐活動給大學生本人帶來的積極影響。在考核過程中,高校應當將社會實踐活動考核納入學生的學分檔案,成立相應的專門機構對學生的實踐過程、實踐績效以及實踐成果進行考核,對優秀學生進行表彰,並向有關單位推薦,形成長效化的激勵機制調動高校學生的實踐積極性。

(四)建立穩定的高校團委社會實踐基地

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是高校團委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實踐基地建設對於長效化社會實踐機制的構建意義深遠。通常,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建立在社群、鄉鎮、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等。高校應進一步拓展社會資源,依據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對社會實踐基地的選擇與建設進行長遠的規劃,為實踐單位提供智力支援與技術服務,加強雙方合作。要防止重建設、輕利用的現象,將工作落到實處。發揮重點實踐基地的模範作用,逐步建成多層次的社會實踐基地網路,為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構建高校團委社會實踐的長效化機制。綜上所述,指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升人才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團委應當發揮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實施中的重要作用,紮實有效的組織實踐活動的開展,著力構建長效化的社會實踐機制,為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載體。長效化的高校社會實踐機制要以學生需要為中心,建立有效的組織保障,豐富實踐活動形式,完善管理考評體系,建立穩定優質的社會實踐基地,做到全方位、多角度與多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