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精選19篇)

校園 閱讀(7.77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精選19篇)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1

一、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在做做玩玩中學念兒歌。

2、鼓勵幼兒大膽地朗誦兒歌,感受手指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幼兒學過玩手指遊戲《石頭剪刀布》

三、活動過程:

1、以手指遊戲匯入課題。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手心手背》。

(2)老師和幼兒一起復習手指遊戲《乒板兒》。

2、引導幼兒學習新的手指變化。

(1)引導幼兒先伸出一個手指頭,想一想可以變成什麼?

師:“我們先伸出一個手指,動一動,想一想,象什麼?”

啟發幼兒伸出食指一彎一伸,變成“毛毛蟲”,然後學說:1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

(2)引導幼兒依次伸出2個、3個、4個、5個手指頭,玩一玩,做一做,分別變成“小白兔、小花貓、花蝴蝶、大老虎”。

(3)指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3、完整學念兒歌。

(1)鼓勵幼兒能跟著老師一起大聲地朗誦,並能較正確地做手指動作。

(2)引導幼兒在朗誦最後一句的時候,做大老虎嚇人的動作,體驗兒歌的有趣。

4、創編兒歌。

(1)師:“一個手指頭還能變成什麼?”(請幼兒想、說)

(2)以此方法創編2個、3個、4個、5個手指頭的兒歌句子。

(3)老師根據幼兒創編的內容來跟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5、結束活動。

師:“我們的手指還可以變很多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編編、玩玩。”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2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2.發揮想象大膽用手指頭變魔術,感受手指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理解兒歌內容,能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二、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

三、活動過程

①以手指變魔術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教師握緊拳頭):“你們知道我手裡藏著什麼嗎?這裡頭藏著我的一家。(教師帶幼兒一起做手指遊戲)

師:有幾個手指呀?一起數一數,12345。

師:這5個手指,它們還會變魔術呢,你們想不想看看?

(分析:組織幼兒做一做,說一說,數一數,有效激發了幼兒觀看手指頭變魔術的興趣。)

②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兒歌

師:魔術表演開始,媽媽的手指伸出來,(教師伸出一個手指)想一想一個手指頭可以變什麼?(引導幼兒拓展思維想象)

師:會變出什麼呢?一起看看)

師:一個手指頭變成什麼了呀?我們也來學唸咒語變魔術,五個手指全躺下,媽媽伸出來:(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師:二個手指頭又可以變成什麼?師:看看到底會變出什麼?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師:三根手指頭又可以變成什麼?(引導幼兒拓展思維想象,學說語句三根手指頭變成XX)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分析:第二環節分段學習兒歌,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結合多媒體課件,先引導幼兒拓展思維想象,再讓幼兒觀察動畫說一說手指變成什麼,並動手學一學,念一念,讓幼兒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輕鬆掌握這則手指遊戲。)

師:四根手指頭又會變成什麼呢?(引導幼兒拓展思維想象)

師:看看到底會變出什麼?

師:四個手指頭變成什麼了呀?看它身上有很多顏色,四個手指頭變成花蝴蝶,咒語怎麼念?(引導幼兒仿編)

師:咒語對不對,一起聽一聽。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小結前四段

師:那五個手指頭會變成什麼呢?

師:看看到底會變出什麼?(引導幼兒仿編)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分析:經過前三句的練習下,幼兒對句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以後兩句請幼兒看畫面嘗試仿編。這樣先讓孩子自己探索動作,有助於幼兒理解和感受手指遊戲內容,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③完整欣賞學習兒歌《手指兒歌》

師:手指頭伸出來,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吧。兒歌《手指兒歌》……(帶幼兒邊做動作邊完整的念兒歌1-2遍)

(分析:此環節讓幼兒對整首兒歌有個完整的感受,並以讓幼兒變魔術的方式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完整學念,較好的完成了預定目標1。)

④延伸:

1個手指頭還可以變成什麼?

2個手指頭還可以變成什麼?你們也可以把它們遍成兒歌。

(分析:最後引導幼兒創編手指兒歌及動作,不僅能激發孩子的活動興趣,還能讓孩子們牢牢記住自己的發現,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

四、案例反思

兒歌是幼兒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形式。它以短小活潑、語言單純簡明、韻律響亮而被幼兒接受。《手指兒歌》這首兒歌充分讓幼兒體驗了手指頭變魔術的趣味性,並有效提高幼兒的觀察、想象、表述、表現能力。

小班幼兒意志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活動一開始,我就以手指頭變魔術的方式匯入,帶領幼兒做一做,說一說,數一數,激發幼兒觀看手指頭變魔術的興趣。

第二環節,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兒歌,體驗手變魔術的樂趣。這一環節中,教師藉助現代多媒體手段,引導幼兒猜猜、說說,使幼兒對老師變出的小動物新奇不已。為了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我引導他們自己動手邊做動作,邊學習兒歌,使本來外在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學習動機。這樣,孩子們體驗到了共同遊戲的快樂。

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學習兒歌《手指兒歌》,讓幼兒對整首兒歌有個完整的感受,並以讓幼兒變魔術的方式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完整學念,較好的完成了預定目標1。

最後環節,仿編部分,我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探索手還可以變出什麼。在探索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來發現問題,不僅能激發孩子的興趣,還能讓孩子們牢牢記住自己的發現,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同時也使他們獲得更直接的表演經驗,滿足孩子的表現慾望。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3

活動目標:

1、會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2、能大聲的朗誦兒歌,感受手指遊戲的樂趣。

3、讓幼兒知道什麼是手影。

活動準備:

1、圖片,手影DV。

2、《手指兒歌》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一樣東西人人有,一隻左來一隻右,吃飯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這是什麼呀?

幼:手。

二、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有幾個手指頭?左手有幾個?右手有幾個?一共有幾個?

三、引導幼兒說說手可以做什麼。

幼兒討論。

目的是讓幼兒說出手可以變魔術。

四、讓幼兒知道手指頭會變魔術,引起幼兒學兒歌的興趣——觀看手影DV,讓幼兒感知手指頭變魔術的樂趣。

五、教師朗誦兒歌,一邊朗誦,一邊出示圖片。

提問:

1個手指頭呀,1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2個手指頭呀,2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3個手指頭呀,3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4個手指頭呀,4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5個手指頭呀,5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引導幼兒用兒歌的內容回答,並用動作表示。

六、幼兒學念兒歌:鼓勵幼兒大聲的朗誦,並能較正確地做手指動作。

提問:

小動物是怎麼變出來的?幾個手指頭變的?

引導幼兒在朗誦最後一句時,做大老虎嚇人的動作,體驗兒歌的樂趣。

七、讓幼兒在螢幕上表演手指魔術,體驗手指在螢幕上留下各種影子的樂趣。

延伸:鼓勵幼兒討論手還可以變什麼。

附:兒歌1個手指頭呀,1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

2個手指頭呀,2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呀。

3個手指頭呀,3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花貓呀。

4個手指頭呀,4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花蝴蝶呀。

5個手指頭呀,5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老虎呀。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4

活動目標

1、會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2、能大聲的朗誦兒歌,感受手指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手指兒歌》。

活動重點

活動難點

重點:會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難點:能大聲的朗誦兒歌,感受手指遊戲的快樂。

教學方法與手段

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一、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有幾個指頭。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我們的小手有幾個手指頭。

二、知道小手指頭也會變魔術,引起幼兒學兒歌的興趣。

1、師:老師的手指頭還能變魔術呢?想不想看一看?

2、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並組織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出示課件(毛毛蟲,小兔,小貓,蝴蝶,老虎)

1個手指頭呀,変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2個手指頭呀,変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3個手指頭呀,変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4個手指頭呀,変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5個手指頭呢?

引導幼兒用兒歌的內容回答,並加動作表示。

3、幼兒學念兒歌。

(1)師:小朋友的手指頭會變魔術嗎?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2)鼓勵幼兒能大聲的朗誦,並能較正確的做手指動作。

(3)引導幼兒在最後一句時,做大老虎嚇人的動作,體驗兒歌的有趣。

(4)師:5個手指頭變成了什麼呀?大老虎張大嘴巴,露出鋒利的牙齒可真可怕!小朋友來學一學它的樣子!待會兒,我們唸到最後一句就把大老虎嚇人的動作做出來好嗎?)。

反思:我們經常與孩子一起開展手指遊戲,所以今天的手指兒歌內容對大家來說挑戰度不是很大,幼兒能夠很準確的記住從一個手指頭到五個手指頭的變法。幼兒的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其實在下一個可否請幼兒自己創編,這樣可以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幼兒的參與度也比較高。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5

【兒歌內容】:

《手指歌》

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敲)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捏)四個手指撓撓撓(伸出四個手指在寶寶身上撓一撓)五個手指拍拍拍(雙手對拍)

【教材分析】:

手指謠它是能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內容,可以鍛鍊孩子雙手的精細動作,同時也增強了動作的協調能力以及手的靈活性,從而開發了孩子的智慧。小班的孩子正是處於手部各技能發展的初期階段,《手指歌》這一個歌謠操作難度較淺,讓孩子們五個手指點點、敲敲,讓孩子們這樣的遊戲中發展手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感知每隻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遊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活動準備】:讓幼兒學會手指遊戲《小手拍拍》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認識自己的小手小朋友我們伸出你們的小手,我們來一起來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麼?小朋友把小手拿出來,看看我們的小手有幾個指頭!

師:對,我們的小手有五個手指,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二.學習兒歌並進行手指遊戲

(一).欣賞兒歌,理解內容

1.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手指遊戲

我們的手指可以跟我們做遊戲,今天老師又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手指的兒歌,聽聽看兒歌中的手指寶寶們在做什麼遊戲呢?(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點點點、敲敲敲、捏捏捏、撓撓撓、拍拍拍")

2.請小朋友們再來聽一遍,聽聽幾個手指點點點?幾個手指敲敲敲?幾個手指捏捏捏?幾個手指撓撓撓?幾個手指拍拍拍?

(二).學習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遊戲

1.嘗試跟著老師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遊戲 剛剛我們已經聽過了兒歌,也看了手指遊戲,我們再來聽一遍,會念的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一邊念兒歌一邊來做這個手指遊戲

2.幼兒表演兒歌

先集體後個別(教師做適當的幫助)

3.完整的朗誦兒歌並進行手指遊戲

三.小結提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新的手指遊戲《手指歌》,可以一邊念一邊拍,有空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裡也可找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還有很多有趣的手指遊戲呢,下次老師帶我們小朋友再來玩!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整個教學會處於混亂中,於是我以猜謎的形式匯入,吸引幼兒的眼球。接下來,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聽音樂邊學習兒歌,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動手動腦,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兒歌。

最後環節,仿編部分,我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探索手還可以變出什麼,創編兒歌。滿足孩子的表現慾望。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6

教案目標

1、學習,理解內容,並鼓勵幼兒根據大膽用手指頭變魔術。

2、感知漢字:毛毛蟲、小白兔、小花貓、螃蟹走、小鳥飛。

教案准備

1、詞卡、字卡。動物頭飾各式各一個、手圖片一張。

2、電腦課件製作一組。

3、錄音機、錄音帶。

教案過程

一、學習。

1、出示小手,引起幼兒的興趣。

(1)唱歌曲入場找位置。

(2)介紹小手。

老師作神祕地說:“今天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是什麼?”出示小手:“是什麼呀?對了這是小手!我們的小手可以幹什麼呀?小手真有用,而手指還可以變摩術。”

教師伸出一個手指頭問:“想一想一根手指頭可以變什麼??”出示手指頭漢字認讀。提問“二、三、四、五”根手指頭又可以變成什麼?並同時出示應的詞讓幼兒認讀。“小朋友真棒都變得很好!

2、引導幼兒觀看電腦課件。

老師:“現在我請小朋友們看手指頭變魔術,小朋友看的時候看清楚手指頭變成了什麼,看完後告訴老師!”“譁,手指頭真棒,都會變魔術”。

(1)一根手指頭變成了什麼?(毛毛蟲)出示字卡認讀。

(2)二根手指頭變成了什麼?(小白兔)出示字卡認讀。

(3)三根手指頭變成了什麼?(小花貓)出示字卡認讀

(4)四根手指頭變成了什麼?(螃蟹走)出示字卡認讀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7

手形想象畫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徵和功能,知道人人都有一雙手,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仔細觀察的習慣。豐富詞語:手掌、手心、手背、手指甲。

3、印製不同手形,通過自己的想象和不斷的嘗試,感受設計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的一隻手的手指上畫上娃娃、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來了5位小客人(出示一隻手)你們認識它們嗎?(對了,這叫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二、玩一玩、變一變。

1、幼兒玩手指遊戲:握一握,張一張,分一分,並一併,看看小手會變成什麼?

2、幼兒互動:看一看,說一說自己的小手變成了什麼?

3、展示手形一:

想一想,這個手形可以變成什麼?(先讓幼兒自由想象,師再相應添畫將它變成孔雀)

4、展示手形二:

這個手形添上幾筆變成什麼?(先讓幼兒討論,師再相應添畫將它變成大樹)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不斷變化手形,大膽表現自己所要表現的畫面。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邊相互欣賞與交流自己的手形畫。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8

活動目標:

1、說兒歌配動作,使幼兒手口協調。

2、認識手指,喜歡有一雙能幹的手。

3、促進幼兒小肌肉的發展

活動準備:

自制手指套若干(紙製)。頭飾“羊”“狗”。

活動過程:

1.認識手指:

“一隻手有幾個手指?”五個手指一樣嗎?”比一比手指的長短、粗細。

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請小朋友記住手指的名字。讓幼兒指著手指記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

出示手指套,每個幼兒一個指套,玩“手指戴帽遊戲。教師說指名,幼兒將指套套在該指上,或幼兒任意自套自報指名。

2.引起說兒歌的興趣:

“手指很能幹,能做各種動作。”教師演示兒歌中的手指動作。食指拇指碰碰,讓幼兒看看像什麼動物的嘴,(小雞)。做食指中指併攏分開(像剪刀)。捏個拳頭敲敲(像榔頭)。做翹起拇指(是讚揚)。

教師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後帶領幼兒學念兒歌,逐漸配上相應的動作,達到手口協調。

3.複習朗誦兒歌

“小羊買魚”,出示角色頭飾“羊”“狗”,分角色表演兒歌。

附兒歌:

手指謠

食指拇指碰碰,

做只小雞叫叫:

嘰,嘰,嘰!

食指中指併攏,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

五個手指捏捏,

做個鎯頭敲敲,

咚,咚,咚!

伸出拇指翹翹,

誇你戴上紅花:

好,好,好!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手的外部結構,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引導幼兒發現手可以做的動作。

2、培養幼兒關心自己身體,知道怎麼運用手和保護手

活動準備:

將手指裝飾成臉的樣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對手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猜個謎語,小朋友要仔細聽:五個兄弟,高矮不一樣,天天在一起,齊心把活感,猜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請幼兒猜猜

二、引導幼兒認識手

1、教師深處裝飾好的手:你們有手嗎?有幾隻手?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能幹的小手,讓我們來看看手是什麼樣的

2、啟發幼兒說出手指、手心、手指、指甲等名稱

我們是個手指:保護手指尖的是指甲,有手掌紋的是手心,轉過來是手指,讓我們手指可以彎曲的是手指關節

3、我們的手指是一樣長嗎?是一樣粗細嗎?

小結:我們都有兩隻小手,共是個手指頭,手指不僅不一樣長,不一樣粗,它們的名字也不一樣

三、認識手指的名稱

1、用手的口吻講述

你們發現了我們手指小兄弟長得不一樣,我們的名字也不一樣,我最愛最粗,但是我們最大,就叫大拇指。而我最瘦最小,所以就叫小拇指。我靠在老大的旁邊交食指。我是在最中間,就叫中指。最後一個我呢,既不是老大,也不是最小,又沒有在中間,不好取名字,所以大家叫我無名指。

四、手的用處引導討論:手有用嗎?你的小手可以做什麼?請小朋友自由說說。

小結:我們的小手會幫助大家做這麼多事情,小手真能幹。

五、保護小手

1、小手本領真大,如果沒有手會怎麼樣呢?引導孩子們相信沒有手給生活和學習帶來的不便

2、小朋友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小手嗎?

教師:尖銳的小刀、釘子等,如果去玩會怎麼樣?熱的東西能用手去摸嗎?

幼兒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讓幼兒說說手指的名稱。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大膽嘗試用手指印畫,通過欣賞、觀察範畫作品,瞭解在手指印上用記號筆進行添畫的方法。

2、在繪畫過程中能大膽想象和創造,並注意畫面的整潔。

活動準備:

範畫一張 在白紙上畫一個放大的橢圓形的手指羅紋 水粉顏料 記號筆 抹布 畫紙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興趣。

1、出示範畫,小朋友老師這裡有一張圖畫,你們看看上面有些什麼呀?(有毛毛蟲、小雞、葡萄、蘑菇、小兔、刺蝟、人等等)“小雞嘰嘰,小貓妙妙……”咦?這些畫與我們原來看到的圖畫一樣嗎?(不一樣)你們知道它是用什麼畫的嗎?(用手指印的)

2、小結:哦,原來它們全都是用手指印出來的。

3、出示手指羅紋

為了讓小朋友能清楚的看清我們手指的羅紋,老師這裡有一張放大的手指印,你們看看手指的羅紋是怎樣的?(一圈一圈的)

下面我們小朋友也來用手指試一試,看看能印出那些東西來?

二、引導幼兒嘗試手指印畫,初步瞭解印畫的基本方法。

1、在印畫之前小朋友首些要想好你要印什麼,然後用手指蘸上水粉顏料印在紙上,等稍幹後再用記號筆進行添畫。

2、提醒幼兒手指印不要印的太密,以免影響添畫,使畫面過於擁擠。

3、印好後將手指在抹布上擦乾淨。

4、教師在範例上進行添畫,變出一隻大公雞。

現在我們一起來變只大公雞好嗎?(好)請小朋友想一想印大公雞先印什麼(身體)那麼用哪隻手指印呢?(大拇指)為什麼要用大拇指印?(因為身體大)再印什麼(頭)用哪隻手指印(食指)為什麼要用食指印?(因為頭比身體小,食指比大拇指小)然後在用記號筆添上脖子、尾巴、腳、雞冠。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注意畫面的整潔。

下面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你們自己去試試看用手指能印出什麼來。

四、分享製作成功的快樂。

印好的小朋友可以下去看看別的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們印了些什麼。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梅花,注意花兒的大小、疏密。

2.培養幼兒養成保持畫面整潔乾淨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創意繪本,繪畫範例大圖。

區別年級差別,把握學生的審美特點進行引導,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注重點、面相結合,以點帶面,共同進步。

2.梅花的圖片若干。

3.調好的白色、黃色、粉紅色、紅色顏料每組幼兒一份,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1.展示梅花的圖片,提醒幼兒注意觀察梅花的形狀和顏色。教師對梅花進行簡單的介紹。

2.告訴幼兒,今天我們和小豬一起讓梅花盛開。教師在繪畫大圖上示範講解手指點畫梅花的方法。重點示範五個花瓣的畫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3.教師提出點畫要求。教師重點提示:蘸色要適當,把梅花點畫在樹枝上。注意先從上端樹梢點,再點下邊的。小心別把顏料弄到衣袖上,手指上的顏料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畫面乾淨。

採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作品展覽,互相欣賞講評。

小班語言教案:手指兒歌 篇12

活動目標:

1、能夠知道手指可以變化出許多東西,並能從中感受到變化的快樂。

2、通過親子游戲,培養幼兒與家長的感情。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牙刷、叉子(實物);兔子、小花貓、老虎(玩具)、小蘋果。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爸爸抱著寶寶坐在墊子上,媽媽坐在寶寶的對面,媽媽的身後藏著實物。

二、活動開展:

1、媽媽伸出手指,念著兒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牙刷,刷刷刷(媽媽從身後拿出小牙刷,做刷牙的動作;爸爸輕輕地抓著寶寶的手,用一根手指跟媽媽做同樣的動作)

2、媽媽伸出兩根手指念著兒歌:兩根手指兩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白兔,跳跳跳(媽媽從身後拿出玩具小兔子,爸爸抓著寶寶的手放在寶寶的頭上,做小兔子跳的動作)

3、依次內推:三根手指、四根手指、五根手指變化出小叉子、小花貓和大老虎。

4、媽媽把玩具放在寶寶的前面,媽媽念著兒歌讓寶寶選出相對應的物品(爸爸幫忙)

5、爸爸把玩具放在一旁爸爸媽媽和寶寶圍成圓圈,爸爸和媽媽念兒歌,爸爸媽媽寶寶做兒歌裡的動作。

三、活動結束:

1、媽媽說著兒歌,寶寶獨立完成兒歌裡面的動作。

2、寶寶做對動作,爸爸給寶寶一個小紅蘋果做為獎勵。爸爸和媽媽都把大拇指送給寶寶。手指遊戲兒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牙刷,刷刷刷;兩根手指兩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白兔,跳跳跳;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叉子,叉一叉;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花貓,喵喵喵;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大老虎,阿嗚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