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弟子規》觀後感

校園 閱讀(2.22W)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弟子規》觀後感

《弟子規》觀後感1

現在在教育中提倡讓學生學習背誦《弟子規》,在教學中我們也讓學生開始練習背誦。通過假期的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在學校的學習,我對《弟子規》又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弟子規》是我們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它對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行為都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都能按照《弟子規》的教誨去做,那麼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就能更加和諧。

有人說《弟子規》是給小孩學的,這話不完全正確。《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課本,孩子應該學,但我們成年人也一樣應該學習。因為《弟子規》講的是前賢的教誨,是生活的規範,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種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應明白,所以每個人都應學習《弟子規》。通過《弟子規》的學習,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規》的第一篇“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入則孝”的意思是說在家裡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孝是道德的根本。

我們的身體受之父母,沒有父母的養育,就沒有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應無條件的孝敬父母。那麼怎樣做才是對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規》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話,從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說父母的呼喚,要馬上應承;父母的命令,有馬上執行;父母的教誨,要恭恭敬敬的聽取;父母的責備,要虛心的接受,這些都是孝心的體現。俗話說“孝順孝順,孝就是順,順就是孝”我們應順應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們的要求是錯誤的,我們做子女的也不能頂撞他們,我們應做到“諫使更”並且要“怡吾色,柔吾聲”;如果父母的責備是錯誤的,我們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小到大,父母為我們的成長可謂是嘔心瀝血,但他們不圖我們的回報,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裡面唱的那樣,他們就圖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可是看看我們現在做的,雖然能給父母一些物質享受,使他們不愁吃穿,但每天為自己找各種藉口,搪塞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對父母的呼喚、命令、教誨、責備都不能做到“應勿緩,行勿懶,須敬聽,須順承”。 通過《弟子規》的學習,我認識到了自己對父母做的還很不夠,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要像《弟子規》裡說的那樣去做,常回家看看,抽時間多陪陪父母,使他們過的更幸福,更開心快樂。

《弟子規》觀後感2

放假後不久,偶然發現中央10套科教頻道每天中午開播的《百家講壇》在播放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弟子規》的節目。看了幾集後覺得不錯,便日日堅持,越看越覺得講得好。好在哪呢?

一是因為《弟子規》本身內容好。它是繼《三字經》之後對弟子進行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一個讀本,雖說是中國 傳統的啟蒙教材,但它對現代青少年從小明白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修身養性,同樣有重要作用。它要求弟子所遵循的規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到早起洗漱、便後洗手,從怎樣穿衣戴帽、吃飯夾菜,到如何坐立行走、言語應答等等,非常細緻。它語言簡練,通俗易懂,易記易誦,是對青少年進行品德品性教育的一本極好的讀本。如果眾“弟子”能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一定能成為一名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

二是錢文忠教授解讀得好。他不是簡單地講解意思,而是幾乎每講一句都有一個小故事,通過故事闡明道理,生動形象,特別適合年齡小的“弟子”們聽。如他在解讀《弟子規》“泛愛眾”之一時通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來說明“人所能 勿輕訾”的道理。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公孫龍的人,很有學問。他有很多弟子,都各有特殊才能。有一天,一個相貌平平的'人過來也想做公孫龍的弟子。公孫龍就問他有什麼才能。他說“我嗓門大,很多人都比不過我。”公孫龍就問眾弟子誰有大嗓門,弟子們都說有,公孫龍就讓眾弟子和那個人比一比。於是他們跑到500米開外的一座小山後,朝著公孫龍大聲喊。()可是弟子們的叫聲一句也聽不見,那個人卻聲音洪亮,聽得清清楚楚,公孫龍就收他為弟子。其他弟子見比不贏,就經常欺負他、嘲笑他,說嗓門大算什麼才能呢,我們老師可是個斯文人,他要你這個嗓門大的人有什麼用呢?有一天,公孫龍去拜見燕王,要過一條河,河面很寬,可是河邊一條船也沒有,對岸倒是有一條小漁船,怎麼辦呢?如果不能及時過河可是要耽誤拜見燕王啊。公孫龍就叫那個嗓門大的人叫,對岸的船伕聽見了,就過來載他們過了河。通過這個故事,錢文忠教授指出那種“笑人無,恨人有”的心態是不對的,告誡弟子們要尊重別人的才能,哪怕這個才能表面看起來是多麼微不足道,它有時也能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些是歷史故事,聽著這些故事,讓人強烈地感到我國是一個文明之邦、禮儀之國。每天聽他解讀《弟子規》,不但可以增長曆史知識,也可以感受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當然更可以通過這些故事明白生活中應遵循的規範,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

《弟子規》觀後感3

我第一次學了三個字“弟子規”,顧名思義:教育弟子要有規矩。現在我明白了,《弟子規》和《三紫晶》和《論語》一樣,用儒家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在我看來,《弟子規》是最受歡迎、最實用的啟蒙經典,因為與《聖紫晶》和《論語》相比,它缺乏很多“關心他人”的原則。

從幼兒園到中學,老師讓我們單獨記憶《弟子規》幾十遍。從純粹的交易開始,瞭解本質,直到這個時候看了《弟子規》的解讀視訊,也感覺相當深刻。

在《弟子規》的總序中,整章的主旨是涵蓋人民。首先,一個人應該孝敬長輩。弟弟,團結哥哥;說到信用,我願意相信;……

在每一次“孝道第一”的背誦中,我每天對父母的言行都會浮現在腦海中。我對一些社會現象深有感觸。

目前,社會上有一些“啃老族”。父母為撫養孩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反過來,他們不允許父母享受一些快樂,而是繼續花父母的錢,增加他們的負擔。這些人,更別說做《弟子規》所說的:“父母喊,不應該慢下來;父母的命令,不要懶惰。父母應該尊重並傾聽他們的教導。父母的債務必須被接受,但即使是他們的基本道德也下降了。

什麼使“NEET”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原因是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浪費了父母辛苦掙來的錢,沒有努力學習。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

在清代《弟子規》作者李毓秀看來,“不讀書”可能是不合理的,也沒有包括在內。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而且要像《弟子規》中所說的那樣“冬暖夏涼”,並對父母表現出良好的孝心。

還有“年輕時不要喝酒”和“忙碌時不要靠近”等詞,以及“需要時借用角色並向他們求助”等詞。如果你不問,那就是偷竊,”這句話也深深打動了我。

前兩句是我想了很久的。在反叛時期,它對我們有約束力。我們被要求不要做那些堅持世界精神的事情,而是要專注於我們的學習。抽菸喝酒的問題學生是這12個單詞的反面例子。

“借用角色”這三個詞激勵我們從小就開始談論信用。這是一個老話題,但仍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首先,每年都有數千萬的產品質量問題,從乳製品到肉製品,甚至是膳食精油。人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顯然,我們沒有能力阻止別人。我們只能鞭策自己。根據《弟子規》,從淺到深,從道德到信用,從信用到自律,從自律到勤奮,最後歸結為“一切美德孝為先”。

抓住機會看《弟子規》的視訊,剋制自己,這樣我們就能創造一個沒有非法生意、沒有“嬰兒潮一代”、沒有不還債的“吳英”、沒有在街上死去的“小嶽越月”的未來。也不會有人像魯迅一樣呼籲“救救孩子!”

《弟子規》觀後感4

今天早上和同事們一起學習觀看臺灣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第一集《幸福人生講座》蔡禮旭老師通過講解許多事例和道理,教會人們如何經營幸福人生。

講座剛開始,老師就問大家有沒有做夢笑到醒的,有做夢笑到醒的都是幸福的;當時我就笑了,因為我有做夢笑到醒的,而且好多次。雖然我也不記得夢裡是因為什麼才笑了,因為我的身邊有一大群的好人,善良的人,所以我連做夢都是在笑,都是幸福的。而那些成天認為身邊都是壞人,都是不安好心的人,也許你做夢就不會經常笑到醒了吧!在講座中老師講到我們普通人都是對別人要求太多,對自己要求太少,“嚴以待人,寬以待己”,我想現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尋找真誠時,自己沒有對別人付出真誠,卻希望別人對自己真誠,只有主動的去付出人生才會幸福,幸福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只有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會在你身邊。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幸福的理由。

人最重要的是德行和做人做事的態度,在沒有接觸弟子規以前,一直都覺得自己做人已經能算得上是很不錯的了,為人處事也處理的非常得當,但是,自從2年前接觸了傳統文化,接觸到弟子規之後才明白,原來自己所謂的做人做事算很不錯,只不過是自己給自己定的一個標準;接觸弟子規之後才明白其實自己還沒有真正的做到弟子規中的要求。只有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會在你身邊。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幸福的理由。

當我們真正能到達修養身心這個境界,就能夠對家庭、社會產生很大的力量;百善孝為先,其實要對社會有貢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困難,就是要好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首孝悌”,做一個真正有孝心,面對所有長輩他都會恭敬。施比受更有福,只要真正的去幫助他人,愛護他人,繼而重視自己的德行,整個社會就會呈現祥和之氣,這就是你的福氣、這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注重物質享受,不懂的去吃苦,等到花錢習慣了,就很難改。那麼這個人的努力目標就不是為了孝順父母,不是為了照顧妻兒,而是滿足他的物質慾望,讓自己賺更多的錢、讓生活過得更好;試問這樣的人和自私還有什麼區別。因此人從小要有仁愛之心,要替他人著想,他將來一定會為社會造福,自己也就會過得幸福。

《弟子規》觀後感5

最近我看了一段叫做《弟子規》的視訊,使我漸漸感悟到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看後的感受吧!

看完《弟子規》,我以為今天的我們最需要奠基的為人處世之本,敦厚純良之性,其原因有一:一是由於改革開放浪潮的湧入,人們不分青紅皁白地接受西方國家的思潮,造成國人的榮辱觀、善惡觀、自我意識判斷等觀念的混亂,一時之間,以任性為個性,以無情為瀟灑,以刁蠻為可愛,形成了一個不良的社會環境,不利於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二是獨生子女現象導致家庭對子女的期望過高、溺愛有加,幾乎達到“眾星拱月”的地步,這同樣不利於文明習慣的形成。三是影視作品對文明禮儀缺失的漠視,鏡頭裡充斥了子女大呼小叫、哭鬧糾纏的情景,耳畔也充滿了成年男女臉紅脖子粗的罵街叫陣場面。()我想,韓劇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廣受青睞,大概也與其傳統文化有關吧。因為韓劇的情景畫面總是令人感到溫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風。當今社會,倡導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從小處著眼,從小兒著手,《弟子規》不失為一本好教材。如果有人能根據時代的特點,對《弟子規》進行再版修訂,摒棄其中不合時宜的章節,增加當時當代所應秉承的德行操守,其必功德無量。

陽光灑在公路上,公車緩緩的靠站停下。被華麗的服飾裹著的人們,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擁上車。可憐的老奶奶卻被擠得離車門一點一點遠去。美麗的大眼睛不服的瞪著捷足先登的窮阿姨。窮阿姨抱著自己的錢包恰似抱黃金。埋頭走進車廂後坐。高高瘦瘦的男子靠著強壯的體魄為他的女朋友開出了一條陽光“大道”。其女朋友皺著眉頭看著擁擠的人。終於跟著那男子上了車,踩著高高的跟佇立在靠下車的後門處,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態。男子摟著她的肩膀,炫耀著。接踵而來的大叔,滿臉淌著汗水,略喘息著。行李沒有空位放,無奈的一聲輕嘆。抱著孩子的媽媽靠著座位,身體伴隨車的慣性傾斜著,然而抱著孩子的雙手姿勢還保持著,寶寶依舊在手中靜靜的睡著。車門正要關閉,最後上來的是那位可憐的老奶奶,佝僂的身體,伸出一隻乾癟了的手拍著車門。門始終沒有再次開啟,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門的階梯處。端詳了一下雙鬢,一直凝視著玻璃外面的世界~~~~~

車上座無虛席,連談笑聲也只存在過去。車開了,是那麼緩慢而顯得沉重。

冰涼的空氣縈繞在我們的身邊,是金錢矇蔽了雙眼,是欺騙歷練出冰冷的心,還是社會的風氣籠罩了灰濛濛的世界?

但我相信,這一切的一切,終究會隨著《弟子規》到來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