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弟子規》讀後感【薦】

作文 閱讀(1.8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薦】

《弟子規》讀後感1

在暑假裡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在生活中首先要孝順父母,愛護兄弟姐妹。要想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講信用。以前媽媽說我做錯事的時候,我總是很不耐煩,現在我知了這樣是不對的。在暑假裡我幫媽媽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地,拖地,收拾自己的書桌。弟子規使我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孩子。

《弟子規》裡有這麼一句話:“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在書中的解釋是說:借了別人的東西,應當及時歸還。如果別人向你借東西,有的話就痛快的借給別人,不要小氣。我想起有一次我的水性筆沒墨了,問同桌借。她卻說::“不借!這是媽媽買給我的,可好寫了,我怕你會弄壞的!”我很生氣,一節課都沒有理她。在我苦苦哀求下,媽媽終於幫我買了一支有喜羊羊和美羊羊彩色圖案的水性筆,我可喜歡了,於是心想:要是同桌來借筆,我堅決不借!哼!誰叫她先前不借給我!機會來了,下午第一節寫字課,我拿出筆來,故意慢慢地寫,想象著同桌會怎樣來借筆。可左等右等等不到,卻感覺身後有人拿尺子戳我。回頭一看,原來是郭全。他用哀求的眼神對我說:“我筆沒墨了,借你的一支。”我本來不想借的,可他又不是同桌,好像應該借。但我這隻水性筆那麼漂亮,萬一他弄壞怎麼辦?

這可是我求了媽媽好久才買的呀。本來是要向同桌炫耀的,現在卻要借給其他人。借還是不借呢?猶豫中,同桌卻說話了:“他不會借的,要是我,我也不借!”我這時才發現同桌說的話有點對,一支新的筆,誰不愛?還真有點不想借。可是,如果不借給他,不就像我昨天沒借到筆那樣難受了嗎?哼!我才不像你這麼小氣呢!

想著,我趕緊把筆遞給郭全,還叮囑他:“要小心用啊。”他點點頭,充滿感激的說:“謝謝你!”從此,不管誰問我借東西,我都會借,因為我體會到了借不到東西時難受的心情。通過這件事我感悟到,問別人借東西時,如果別人不借,不要埋怨他們,或許他們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別人問我們借東西時,我們有的就一定大方借給他,否則別人會很難過的,可能下次我們再問別人東西別人就不借給我們了。如果沒有也明白告訴他,好讓他再問別人借。就像老師說的:“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弟子規》讀後感2

剛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我就認識了一位我喜愛的老師,每天早上我都會搖頭晃腦地讀著她的“弟子規,聖人訓”的話語,雖然,我還不明白她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喜歡!

時間長了,我對她的話有了一點理解,同時我也有了很多的變化。平時吃飯的時候,我總是不等家人一起吃飯,只要飯菜端到飯桌上,我拿起筷子,就去夾端上飯桌上自己歡吃菜,然後捧著飯菜去看電視。在家裡,我對家裡人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呼小叫,還亂摔東西;和外人接觸,我卻像只小綿羊,不敢大聲說話。自從讀了老師的話以後,我知道以前那樣做太沒有禮貌了,自那時起,我能大聲和別人說話了,還能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了。吃飯的時候,我靜靜地坐在飯桌前,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來,他們拿起筷子以後我才拿筷子吃飯。吃完飯後還主動說:“我吃好了”。有時,媽媽如果給我先盛飯,我就對媽媽說不應該先給我盛飯,應該先給爺爺奶奶盛,媽媽問我是誰教你這麼聽話,是不是老師教的?我就自豪地說:“除了老師教我之外,還有一位老師。”於是我就背起“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全家人聽了都笑著說;“寶寶懂事了。”從此,我就決定以後都要聽這位老師的話。

我漸漸長大了,也漸漸能夠讀懂老師的話了,我每做一些事情時都會想到老師的話。無論什麼時候出家門時,我都會告訴爸爸媽媽,因為我的老師告訴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車時,每當我看到老年人沒有座位時,我會主動給他讓座,因為老師對我說:“長者立,幼勿坐”;每當在學校時,每當我玩得很瘋狂時,她就會耳邊提醒我“幼不學,老何為”,使我明白了小時候要好好學習,否則,長大就不會有所作為。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著我的心靈,讓我變得懂事,變得慧智,她就是我喜愛的老師《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3

最近讀了《弟子規》,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再來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後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4

讀經誦典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本學期學校掀起了“誦讀中華傳統詩文”的高潮,並給每位學生髮了細講《弟子規簡說》這本書。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勞節約,什麼叫寬容大量……這一切一切,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在《弟子規簡說》這本書中,使我體會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句話。它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是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誤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一句看似普通的話,卻使我陷入了沉思,那是因為這剛好是我的弱點。一次,我又遇到了作業中的“攔路虎”,反覆思考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就去問爸爸。爸爸在給我講解的時候,我的心卻跑到正在播放的電視劇那裡去了,當爸爸講解完後,我把答案寫了下來,其實我還是沒有理解題意和解法,還是不會做。考試時,有一道題目剛好是一模一樣的,結果我怎麼想也想不起來。爸爸知道原由後,生氣極了,結果自然是被爸爸嚴厲地訓斥了一頓。我還有一點弱點就是父母讓我去做事,我都是拖拖拉拉的。記得上個星期六晚上,爸爸催我去洗澡,我嘴上雖然答應了,可是,手裡拿著衣服卻還是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不管爸爸怎樣說,我都是賴到電視節目播完才去洗澡的。現在,我讀了《弟子規》後,已經把我的'小毛病給糾正過來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啟迪實在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改正缺點。為我指明瞭追求的方向!啊!我終於知道老師叫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5

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記得有一次,媽媽在染頭,不小心染膏進眼睛裡了,喊我幫忙。我卻只顧玩,很久才慢吞吞地應答。害得媽媽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點滴。現在想起來,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要知道,媽媽頭上那一絲絲銀髮是因我而生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的寶貴時光。我們所知道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課桌上刻的“早”字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要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姐姐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姐姐。姐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這些以後,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我都會惦記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從不一個人享用。家裡人都我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一直以我為榮。在和表弟相處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寬容別人,學會了體諒父母。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裡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知道了這句話後,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每讀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規》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讀弟子規深有感,聖人指引我向前,尊老愛幼應在先,親情友情記心間,孝敬父母無怨言,兄妹和睦一家歡,家庭和諧國平安,為國為民做貢獻!

《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它教導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與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它不知不覺地影響了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規>?信?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話只要說得有理有據,不在於多;不切實際的花言巧語,反而令人討厭。尖刻挖苦和下流骯髒的話都不要講;粗俗的小市民習氣,都要堅決戒除。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事情,話說的很多,一點依據也沒有,讓我的同學很討厭,當別的同學和我吵架時,我也曾經說過很多髒話,不但沒解決我們之間的矛盾,還在其他同學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學完弟子規後,我嚴格按照弟子規的規範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樣遇事不冷靜,而是儘量想辦法和同學溝通交流,及時解決矛盾,同學們之間更加團結互助和睦相處了,也真正做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事諸兄,如事兄?。

使我感受深刻的還有學習篇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讀書要專注,專注才能夠深入領會文章的意思,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嘴讀啊讀,背啊背,就是背不過,就是因為我都沒用心去讀。學習<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自己是不懂得讀書的要領,所以考出來的成績不理想。從此,我學習時都是提前做好預習,做到心眼口合一,真正的用心去感受,去體會,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習的勁頭也更足了,成績明顯提高了,我變得比以前更自信了!

記得我原來讀書時,經常是囫圇吞棗,讀一篇文章,眼睛在那看著,讀了好幾遍不知道文章說的什麼,要不就是老師讓背誦的東西我在那弟子規,就像浩瀚海洋中一盞指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路,它移默化的影響著我,改變著我,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會一直踐行弟子規,讓文明時刻伴隨我成長!

《弟子規》讀後感7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青少年版《弟子規》讓我背誦,一開始我只能囫圇吞棗地背誦,在一遍遍地誦讀中我逐漸理解和領悟《弟子規》中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

“首孝悌”教育我首先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辛辛苦苦打工掙錢,自己省吃儉用,讓我吃好穿好。我怎能不感恩呢?怎能忘記這些舐犢之恩呢?

“父母教,須靜聽”父母就算是嘮嘮叨叨,我也要聽從他們的教誨,畢竟他們這樣做都是為我好,不管怎樣父母都是愛我的。

“身有傷,貽親憂。”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擔心。

記得有好幾次,我感冒打點滴,媽媽看到針管扎進我的身體時,媽媽眼淚都快滴下來了。媽媽這樣的愛我,我一定要做個,令父母驕傲的孩子。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他的意思是:不管吃什麼,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子一起,要請長輩先做,如果和長輩一起走,應讓長輩先走。

以前家裡無論有什麼好吃的,都是我最先品嚐,甚至都是我獨自享用。現在我家有什麼好吃的我會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先嚐,如果他們不肯嘗,我就說:“你們不吃,我也不吃了。”

以前家裡來客人,我就像沒看見一樣,現在我家來客人了,我會和父母一起端茶,搬凳子讓客人做。在學校碰到老師了出了問好外,我會主動讓老師先走。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告訴我書房裡物品要擺放整齊了,書桌要清潔乾淨,學習用品擺放工整。

以前我的書房總是媽媽幫我收拾,寫完作業後我的書文具也是媽媽收拾,現在這些都是我自來收拾了,媽媽現在誇我的書房比以前更整潔。

《弟子規》讓我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還不止這些,總之,我要感謝《弟子規》這本書,因為在他的引導鞭策下,我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養中的好女兒,叔叔阿姨們眼中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是教育我們每一個人的手冊,《弟子規》裡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牽連著我們的行為、習慣,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我們生活的典範。

這本書是根據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這學期一開始,我們學校就掀起了學《弟子規》、讀《弟子規》的熱潮,我們也把學到的內容運用於行動當中,得到了父母、老師、親戚的表揚。

《弟子規》中“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意思是父母親生病了,吃的藥要自己先嚐一嘗,看看會不會太苦、太燙,並且應該服侍在他們身邊,不離開。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家,便大聲喊:“媽媽,我回來了!”可是沒聽見媽媽回答,我很納悶,這時,奶奶從廚房走出來說:“別吵,你媽媽病了。”我飛快地衝進媽媽的房間,摸摸她的額頭,“呀!真燙!”我迅速拿來體溫計測體溫,呀!39度!“奶奶,快快熬藥!”隨著一聲“沒問題!”,奶奶就開始熬藥了。“好啦!好啦!”奶奶大聲說。我快速端起藥碗,來到媽媽身邊,輕輕呼喚著媽媽:“媽媽,藥好了,快喝吧!”媽媽坐起來喝了一口,又躺了下去,嘴裡喃喃地說:“太苦了,太苦了!”我嚐了一口,果真很苦,為了讓媽媽早點病除,我勸說她“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藥雖苦,但能治病呀!”媽媽好感動,連拉著我的手說:“我的女兒長大了,會關心體貼父母了,也會運用知識來說服我!”說完便端起藥碗“咕咚、咕咚”地喝完了藥。我望著媽媽,笑了,媽媽也笑了,直誇我越來越懂事了。其實這也是《弟子規》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的功勞呀!

《弟子規》是提高我們個人修養的好材料,它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讓世界更美好、和諧!

《弟子規》讀後感9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這是我讀了《弟子規》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這短短的一句話,卻是蘊涵了很大的人生處世哲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犯錯,有缺點,也會有一些隱私,別人也是如此。對於別人的錯誤,我們要用恰當的方式、在恰當的場合委婉地指出;對於別人的隱私,我們更不可以隨意張揚,因為這是很不道德的行為。

記得有一次,我宿舍有個同學新買了一套漂亮的裙子,幾個同學輪流搶來試穿,個個愛不釋手。第二天早上,那位同學卻發現裙子不見了,急忙去找老師,老師來到教室,眼神平靜的掃了一眼我們,隨即用平靜的口氣說道:“老師已經知道是誰拿了,但是老師相信,她不是壞學生,只是一時糊塗而已,只要改了,就是好學生。”說完,便走了。果不其然,第三天,那套裙子又回到了那個同學的床上。我想,當時老師從我們的神色中已經知道了真相,但是卻沒有揭穿,而是不動聲色地保留了那個同學的尊嚴,讓她主動改正錯誤。這樣做比當著所有人的面揭出那個同學,然後那個同學對所有的人心生恨意好得多。

還有一次,我班兩個關係不太好的男生,一個無意中知道了另一個男生家裡的境況。原來,男孩的母親因為貧窮離開了那個家,男孩的父親受不了這個打擊患了精神病,這事很多人都知道。跟他關係不好的男生知道了這事,不但沒有安慰,還當著男孩的面在眾人面前大肆宣揚,措詞還極其不雅。自尊受到踐踏的男孩實在是忍無可忍,揮手就給了那個男生一拳,接著兩人便廝打起來,旁觀的人都制止了,最後兩人都受了傷。可見,宣揚別人的隱私害人又害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只是小細節,卻藏著大道理。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弟子規》讀後感10

今天又到了我們每週二的師生閱讀日,同學們和老師都各自拿著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津津有味的讀著,我讀的是《弟子規》,它裡面每一個故事都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讀完讓我感觸多多。這本由大教育家孔子先生編寫而成的書,那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教育我們要如何做人,做一個會感恩的人。怎樣感恩為我們嘔心瀝血付出的爸爸、媽媽、老師、朋友。《弟子規》讓我從中吸收到了陽光雨露,讓我放飛自己的心緒。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些都是在說,從古代而得到的教導,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然後要謹慎約束自己,對人誠實守信,不失口,博愛民眾,只要做好了這些有餘力的事,就可以改變自身的毛病。書中不僅傳授了我們許多豐富的文學知識,還教會了我們怎樣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父母,人人都會”但未必人人都能讓父母感到欣慰,“感恩”要有著端正的態度。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父母教訓我們的時候,必須恭恭敬敬的傾聽著;當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必須從容接受;當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必須馬上回應,不得遲疑;當父母叫我們辦事的時候,應馬上行動,不可以拖延偷懶。以後在生活中我會謹記於心,儘自己的能力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最喜歡“王裒聞雷泣墓”,這個小故事,王裒從小就是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人,父親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他的母親非常怕雷聲,每當打雷時他立刻便到母親的房間裡安慰母親,後來母親去世了,作為兒子他十分傷心,雖然母親去世了,但只要一打雷他就跪拜在母親的墳前。

王裒這種行為,使我教育匪淺,深受感動。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卻一點都不知心。讀了《弟子規》以後,它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還使我可以穿越時空,縱橫古今中外的知識,也讓我懂得了怎麼去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後做一個感恩父母的人。

教師評語:孩子“閱讀點燃思想的火花,”希望讓喜歡閱讀的你一生與書相伴,不僅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還要做一個會感恩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11

我們已經學完了《弟子規·入則孝》,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先請大家聽一則我看到的小故事:

黃香,字文qiang,東漢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西北)人。黃香九歲喪母。因家境貧寒,請不起僕人,一切家務由他一人料理。他勤苦盡心,奉養父親。每當夏天烈日炎炎之時,黃香用扇子扇帳子,使枕蓆清涼無比,伺候父親安寢;冬天嚴寒之時,他則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溫暖枕蓆,使父親暖臥。後世流傳的“黃香溫席”的典故,指的就是這件孝親事蹟。

古代的孩子這麼孝順父母,真讓人感動。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最近,媽媽的腳崴骨折了,所有的家務幾乎都由爸爸一人承擔。有一天,爸爸急衝衝地回到家,對我們說:“下午我必須到鄭州一趟,我把晚飯做好,到時你們熱熱吃就行了。”爸爸做好飯就匆匆地走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該吃晚飯了。媽媽一瘸一拐地走向廚房,要去熱飯。看著媽媽艱難的樣子,我鼓足勇氣對媽媽說:“媽,讓我來吧!”媽媽沉思了一下,說:“好吧!你就試試吧,小心別燙著啊!”

“好的!”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廚房,來到電磁爐跟前,雙手端起湯鍋,放在電磁爐上,開啟電磁爐就熱起飯來。飯熱了以後,我把湯鍋端下來,又端起盛著菜的炒鍋,可是那炒鍋太沉了,我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才把炒鍋放在了電磁爐上。等飯菜都熱好後,我取出碗和盤子,擱在廚櫃上,把飯菜一勺一勺地盛滿碗和盤子,再一個一個地端到餐桌上。等把筷子和勺子、饅頭、豆醬等等都擺滿餐桌後,我已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可以吃飯了!

我心想,沒想到做家務這麼複雜、這麼難!以後我一定要尊重爸爸媽媽的勞動成果,並且要體貼他們,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孝順父母要從小事做起,凡事不要過於依賴父母。當看到父母疲倦時,給他們倒杯茶,或者講個故事給他們聽,這也是盡孝啊!

《弟子規》讀後感12

暑假裡,我又細細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又押韻,而且我漸漸感悟到了它的意思,基本上會背了。

《弟子規》的“弟子”就是指我們這些學生,“規”就是規範。聽說《弟子規》的作者是根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做人原來也有許多的規則。想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規矩。要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妍妍,吃飯了!”媽媽在叫我。我慢吞吞地應一聲:“哦……等一等……”然後又繼續看我的《喜羊羊》。每一回爸爸媽媽讓我做事,我都要讓他們等半天。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讀了《弟子規》中這兩句話,我知道了我真不應該!現在,如果媽媽叫我,我就會爽爽快快地答應:“哦,來了!”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讀這兩句話的時候,我又想到了自己。爸爸媽媽批評教育我時,我總顯得不耐煩,沒有開開心心地接受,有時還強詞奪理。想想真是不應該,父母肯定是為了我好啊!長輩的教導應該牢記在心裡。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讀到這裡,我知道了時間是有限的,而且一去不復返。有時候,我的時間就是在我的拖沓之中偷偷流走了;有時候是在電視的遙控器中慢慢溜走了;還有的時候是在電腦、手機的遊戲之中悄悄飛走了……珍惜時間吧!一寸光陰一寸金呢!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學會讀書的方法。讀書時,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樣讀書,才能讓我們真正讀懂文章,才能真正明白文章所講的道理。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我們生活的環境都要做到清潔。現在,我們和平國小正在進行“規範示範班級”的評比,其中清潔衛生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呢!我相信我們會把我們的校園、教室佈置得井井有條。

《弟子規》這本經典,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還讓我發現自己的缺點。讓我們一起誦讀《弟子規》,爭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吧!

《弟子規》讀後感13

今年暑假我們班主任張老師要求我們要讀一本好書,並要寫一篇讀後感。於是,我就選了《弟子規》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我認為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是“人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他們是我們最親的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而且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在《弟子規》裡面就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弟子規》的“總敘”篇為我們介紹了《弟子規》正文要講的主要內容:“孝”篇告訴我們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訴我們要尊敬長輩,與兄弟和睦相處;“謹”篇向我們端正了日常行為,要有一個好習慣;“信”篇教育我們要誠信待人;“泛愛眾”篇讓大家知道要愛護所有群眾,不分貧富;“親仁”篇告訴我們必須要仁義,否則人品不好;“學文”篇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要有好的學習計劃、態度—這就是古代學生的“日常守則”。

在這本書裡講了許多故事,在這這些故事裡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比如說背語文課文,我是先默讀兩遍,再大聲朗讀兩遍,再分段背誦,然後再反覆讀,最後整篇連背。

《弟子規》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你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這個暑假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以後的暑假我都要多讀這樣的好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弟子規》讀後感14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是我國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有人會問“何為孝?如何才是盡孝?”在我讀《弟子規》之前總是認為行孝應不拘小節,因我總覺得事無具細,但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感觸極深,也深深地感到羞愧,它使我懂得了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當我讀到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令我非常感動!一個九歲的孩子尚且知道從細小的事情著手去孝敬父母,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我或者說是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總是以工作忙為由而忽略了父母,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學有所成拼命的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補習班,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了培養孩子上面,而抽不出空來去陪父母。其實作為父母他們已經年邁,他們所想要的就是兒孫承歡膝下,子女能夠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他們不要求兒孫大富大貴,對於他們來說家人健康平安就是他們的願望,也是他們所期盼的幸福!但老人的這一點願望我們都難以滿足,更別說夏天為老人打扇,冬天暖被窩了,這些也是父母不敢想的。“常回家看看”這是父母的心聲,也是我們作為子女盡孝道的一種方式,且這種方式老人最喜歡,比給他們金山銀山都要好!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在我們向父母盡孝道的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使他們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尊老、敬老的良好習慣。

《弟子規》同時告訴我們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這些也都是我們盡孝的方式。

這就是我讀《弟子規》之後的感想,當然,《弟子規》中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會不斷地學習,細細地品味,從中受到啟發。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高尚的人談話,學習《弟子規》就要將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提高自身的修養,昇華自己的思想,做好孩子的第一老師。為了父母、為了孩子,我會努力!

《弟子規》讀後感15

今天爸爸又叫我讀《弟子規》。我可是讀了N遍了,曾經背都背得滾瓜爛熟,現在還讀,豈不是浪費時間?如果用來玩悠悠球該多好啊!因此我老大的不願意,可是又沒辦法,誰叫他是我老爸呢?!

於是我無奈地拿著書,有氣無力地哼著:"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哼著哼著,幾年前第一次學《弟子規》的情景又浮現出來:和藹可親的蔡禮旭老師笑眯眯地問我們,《弟子規》是用來幹什麼的呀?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讀的,也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背的……蔡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頭堅定地說《弟子規》是用來"做"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對照《弟子規》我發現我有不少地方還沒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有時只顧自己玩,對父母、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父母、老師沒有打我是對我的愛護,我應該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從現在起要認真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我趕緊坐好,認真的讀起來。"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爸媽叫我早點起床,要麼鍛鍊身體,要麼誦讀經典,因為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我有點懶散,有點拖拉,這其實是浪費時間,看來,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鐘,站如鬆,臥如弓,走如風!"又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會提高學習效率,爸爸說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現。

而"勿畏難勿輕略"則是鼓勵我在學習中要知難而上,不要輕易言放棄,要刻苦鑽研,在鑽研中獲得樂趣。

當讀到"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時,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我讀的就是聖賢的書,有些同學看一些不適合的書,讀這些書,不但蔽聰明,壞心志,而且浪費了讀好書的時間,損失可大了。

感謝爸爸又讓我讀《弟子規》,從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要把《弟子規》當作我的良師益友,讓它作為我生活學習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