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校園 閱讀(2.66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並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什麼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麼是正方體的稜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並說出長方體的`特徵。指出正方體的稜長,並說出正方體的特徵。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複習長方形的特徵。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稜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然後師生共同複習正方體的特徵。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稜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觀察後,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麼?(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後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後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麼?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集體交流演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並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板書設計: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例4和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會歸納總結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2、能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係進行驗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養成良好的計算、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你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演算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並說出為什麼?

(複習乘除法之間的.關係,為下面學習驗算做好準備)

3、列豎式計算(生板演)

(1)7。44÷4(2)7。44÷8

(3)102÷24(4)4。551÷5

四道逐漸變難

二、探究新知

1、在評價學生的計算結果中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解題,你能說出小數除以整數是怎麼除的嗎?

學情預設:學生有的會把步驟在說一遍,有的會講出前面“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和“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有餘數”兩種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演算法,教師一一給與肯定。

師:做小數除以整數還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組討論並歸納

學情預設:生根據小數乘法經驗說出轉化乘整數除法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哪一位不夠商1就商0,然後繼續除。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然有餘數,要添0後再除。

課件出示補充。

2、在暴露計算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驗算。

(1)師:為了保證我們的計算正確,怎麼辦?——驗算

驗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怎樣驗算黑板上面的小數除法呢?

學情預設:生根據整數除法經驗能說出用乘法驗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數除以商等。

師:四人小組,一人選一道進行驗算,算完在組內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2)門診臺

課件出示。

小結:用估算能知道計算有沒有錯;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證計算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小馬虎也做了兩道題,請同學們看看他做對了嗎?如果不對應該怎麼訂正?

37。8÷6=63 7。4÷5=1。4……4

2、計算並驗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書第20頁:7、8題

四、課堂小結

說說小數除以整數的計演算法則,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如果告訴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2.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怎樣求?

3.一個長4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它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一隻無蓋的長方形魚缸,長0.4米,寬0.25米,深0.3米,做這隻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二、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26頁第11~13題。

1.第11題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麼?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482.4元。

2.第12題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裡。

分析:前後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解:塗黃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塗紅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塗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m2,塗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m2。

3.第13題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後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生變化。

小結:截完後,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於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四、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 ×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課型:

新授

教學內容:

教材P7及練習二第3、5、6、7、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正確地運用這一知識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理解倍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學會解答有關倍數是小數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認真計算與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教學難點:

正確點出積的小數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1小時,積都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都比被乘數大。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學生口算,然後集體訂正。

2、思考並回答。(1)做小數乘法時,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如果積的小數位數不夠,你知道該怎麼辦嗎?如:0.02×0.4。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乘法。(板書課題)

二、情景引入

1、教學例5。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鴕鳥嗎?知道鴕鳥是一種跑得比較快的動物嗎?有一隻鴕鳥正在幫助2個小朋友解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鴕鳥正馱著小朋友向前奔跑,後面一隻凶猛的非洲野狗緊緊追上來了!小朋友說:“哎呀,它追上來了!”鴕鳥說:“別擔心,它追不上我!”

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取資訊:

所求問題:(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所需條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時,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導學生理解小數倍數的含義:誰來說一說“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麼意思?(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鴕鳥的速度除了有一個非洲野狗那麼快,還要快。)

(2)追問提高學習新知的興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們嗎?(非洲野狗追不上鴕鳥。)

②“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該怎樣列式計算呢?(生回答:56×1.3)

③為什麼這樣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小結:倍數關係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

讓學生獨立計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並集體訂正。

(4)指導學生用估算進行驗算:請同學們看這個算式及結果,你認為對嗎?你是怎麼驗證的?(板書驗算,完善課題)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驗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計算一遍。

②把這個算式的因數交換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對與否。

③觀察法:觀察小數位數或第二個因數比1大還是比1小。

④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師小結: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來檢驗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喜歡用那一種就用那一種來驗算。

(5)師:請同學們開啟書,看一看書上的小朋友算得對嗎?為什麼?

生:因為兩個因數中,56是整數,因數1.3中只有1個小數,所以積中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應該點在2與8之間,即積應為72.8。

師:很好!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每個小朋友都要養成認真做題、仔細檢查的好習慣。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計算、驗算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時,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麼樣?非洲野狗能追上鴕鳥嗎?說明剛才我們的想法怎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由代表發言,教師點評。)

2、看乘數,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剛才有同學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個因數比l大,所以積就比被乘數大,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先讓學生觀察兩道算式中的因數和積,進行判斷,說出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並用自己喜歡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最後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題錯在什麼地方。

四、課堂小結。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這種關係初步判斷小數乘法的正誤。

作業:5、6、7

課外作業:教材第9頁練習二第10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數是多少及驗算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用於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算理,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絡,發展運算、分析、推理能力,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3.加強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本節課關鍵性問題:

1、如何引導學生髮現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2、如何引導學生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聯絡溝通。

教學準備:

課件、學習單、實物投影

過程設計教學過程:

一.錯題引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學什麼?(出示課題)

師: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所以昨天我做了一次課前調查,這是同學們列的兩道豎式:

師:你認為哪道是對的?

師追問:為什麼這個2不與5相加,而要與6相加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錯例引入,激發孩子的求知慾,為自主探究作好鋪墊。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關鍵問題1】如何引導學生髮現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出示學習單

小組合作要求:

(1)組長合理分工,在最短時間內讓組員將討論結果內記錄在學習單上。

(2)小組彙報時按順序依次發言。

(3)其他組員可以進行補充和評價。

(預設生):百分位與百分位加,十分位與十分位加,個位與個位加。

(預設生):用計數器來表示演算法的。

(預設生):2個一加3個一,6個0.1加2個0.1,5個0.01加0個0.01。

(預設生):用格子圖來解釋。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這個2不與這個5相加,而要與6相加了嗎?

(預設生):2表示2個0.1,5表示5個0.01.(同時板書)他們的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師追問: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這個2不與5相加,而要與6相加嗎?

小結:是的,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也就是計算小數加法的時候我們要做到相同數位對齊。(板書)

練習:判斷一下下面哪道豎式是正確的?

師:你怎麼這麼快就判斷出來啊!

(預設生):看看小數點對齊了沒有。

小結:在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師:那麼以後再算小數加法時我們要做到什麼?

(預設生):計算小數加法時,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自主發現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體驗自主探究學習的快樂。

與整數加法進行比較

1.【關鍵問題2】如何引導學生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聯絡溝通。

師:相同數位對齊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在哪裡聽過。

出示課件

小結:在做整數加減法的時候就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減。原來小數加減法與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2.回到課前調查引出小數減法

師:看來同學們,小數加法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請再來看看課前調查中的那一道算式:

師:現在你知道哪道是正確的嗎?為什麼?

師:百分位上沒有數怎麼減?

師:計算小數減法時有什麼好竅門?

小結:所以以後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相同數位對齊了,就與整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把舊的知識經驗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讓學生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計算問題。

練習鞏固

1.校對時藉助課件用計數器演示退位過程。

設計意圖:藉助開小卡車,調節學習氛圍,同時讓學生鞏固小數點對齊的重要性,通過演示計數器讓學生形象地感知退位過程。

2.你覺得生活中有沒有用到小數加減的地方?

師:這是小馬虎的媽媽去超市購物的清單,可是清單的右下角被油漬弄髒了看不清了,你們能幫忙算一算嗎?先估一估大約是幾元?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小數加減法問題,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在方框上填上運算子號,然後添上小數點,使豎式成立。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感知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讓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

三、課堂總結

談談你的收穫?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藉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義,並在分類的基礎上充分感受、認識什麼是方程。

2、會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

3、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難點:方程的意義抽象的過程。

課前談話:滲透平衡和等量(談體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出示天平,(見過天平嗎?在那裡見過?有什麼作用啊?)根據天平的狀態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讓學生想辦法得出讓天平兩邊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對不同的式子進行分類(不要有任何要求)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彙報分類的想法。小組之間在傾聽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本組的想法。

讓小組的代表說說自己組是怎樣分類的`?為什麼這樣分類?

3.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分類進行小結:像這樣的用等號連線左右兩邊的叫做等式。像這樣的這一類叫方程。板書課題。(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

4.小組探究“什麼是方程?”(先觀察式子,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

5.小組彙報各組的想法。在各組傾聽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師在學生小組彙報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7.生舉例。

8、師舉例,讓學生說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並說明理由。

9、通過剛才的幾道算式,讓學生說說對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0、判斷兩句話: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畫圖表示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三、應用練習

1.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圖列方程。

3.根據題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談談自己在知識和情感上的收穫。

2、送給同學們一個方程:天才+X=成功。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第七單元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第2課時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不含括號的三步計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72頁

教學目標:

1、學生聯絡現實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理解和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學生在按順序進行計算和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策略意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中國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再問:想一想,要求李老師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麼?請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並與同學交流。

指名板演,並組織講評。

提問:如果列綜合算式解答這道題,可以怎麼列?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2×3+15×4。

2、揭示課題,並板書課題。

二、展開教學

1、教學例1。

啟發:你會算這樣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嗎?請同學們先根據例題中的填空想一想,這道算式可以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再試著算一算。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並指名板演。

追問:你覺得按這樣的順序計算正確嗎?能聯絡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來說說為什麼可以這樣算嗎?

比較分別計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兩種情況。提問:誰的計算過程更簡略一些?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

談話:這裡還有一道三步混合運算的算式,你能試一試嗎?先算出結果,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

(2)反饋,說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3、引導歸納。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都是不含括號的算式。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在小組裡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

2、做練習十一第2題。

(1)出示左邊一組題,比較一下,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學生練習後,試著解釋兩道題得數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邊一組題,讓學生先按順序計算,再和小組裡的同學說說這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交流。

3、做練習十一第4題。

出示題目,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的問題是什麼?要求合唱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麼?要求書法組和美術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個組的人數?

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並組織反饋。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教學反思:

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包括附錄部分)

第七單元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包括附錄部分)

1、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⒈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⒉通過適當的練習,使學生及時鞏固新學的運算順序,並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進一步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進行正確的計算。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例題插圖教學過程:一、複習⒈口答列式:

⑴28與32的和是多少?⑵60減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積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筆記本5元,買3本這樣的筆記本要多少錢?學生在本子上列式。集體訂下,說一說這題要求什麼?需要知道什麼?

二、教學新課⒈教學例題1。

⑴出示例題圖:提問: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

⑵出示問題: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錢?請同學們試著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問:你們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提問:15+20中的15表示什麼?是怎樣得出來的?20呢?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麼?

⑷請同學們試著將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綜合算式。

⒉教學例2。

⑴出示問題:小紅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⑵請同學們列出綜合算式,並想一想綜合算式應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

集體訂正。提問:算式中50、18、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應先算什麼?為什麼?

⒊總結運算順序。

⑴比較算式。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解答時,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⑵提問:如果題目中同時出現了乘法和加、減法,你應先算什麼?

⑶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

三、組織練習⒈完成練一練108頁,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五、佈置作業

2、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並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

2、通過對比、估計等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有關混合運算的順序。

3、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多樣性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學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多樣性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學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今天我們將學習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1、出示109頁習題插圖和問題,明題意嘗試列出算式

(1)先讓學生說說場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標價是知道的,圖中營業員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知道什麼?

(2)根據大家對題意的理解,那麼要求一支鋼筆和一個訂書機總共多少元該我們可以怎樣運算?你有幾種方法進行運算?

【讓學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計算結果,然後和同桌討論有什麼不同的方法,最後交流總結方法,並板書出各種方法。】

2、交流探究結果,並讓學生明白每一種算式的數量關係是什麼,說說自己列式時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進行計算,最後交流計算結果。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兩步混合運算算式在計算時要先算什麼?根據數量關係為什麼要先算?【通過該教學點讓學生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4、教學“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1)學生列式計算;

(2)組織交流,在交流中明確運算的順序。

5、總結運算順序: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除法。

(1)讓學生先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2)加以歸納形成清晰的認識。

三、鞏固提高1、完成書本練一練

讓學生明確題意然後指導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靈活地選擇資訊,然後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兩步計算的問題,集體交流。

四、適當總結,完成作業“想想做做”第2題剩餘習題和第6題(自己提出的問題也要完成)

3、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對問題中數量關係的把握,引導學生自己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2。在學生產生疑問時使學生體會小括號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通過計算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小括號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理解用小括號的必要性和作用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引入課題

同學們,昨天我到百潤髮大賣場買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帶了100元,你們幫老師算算剩下的錢我還可以買5元一雙的襪子幾雙?學生計算,然後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根據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進行靈活的引入,並板書課題。

例:【如果學生情況全部是:100-80=20(元)20÷5=4(雙)分步驟做那麼可以這樣引入:同學們都是用分步驟的方法進行計算的,那麼我們能否用一個算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將學習新的知識—『課題』】

二、探究新知,明確演算法

1、確定計算方法可能一:在學生自己探索引入題的時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還有“100-80÷5”這樣的算式,這時要組織學生充分感受。

組織學生討論:解決例題中問應該先算什麼?列成這樣的綜合算式對不對?那麼我們有什麼辦法才能解決哪一步必須先算的問題?

學生自學課本第34頁。

可能二:在學生自己探索引入題的時候,也有可能有“(100-80)÷5”這樣的算式,這時要讓學生說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說明為什麼要在“100-80”加一組括號,用意是什麼?學生說明後,立即表揚這樣的學生,並讓學生開始自學課本第34頁。

2、讓學生充分感受需要改變這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組織討論:在自學過程中你明白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

3、組織學生感知明確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知道先算什麼後算什麼,並讓學生完成“試一試”,可以指名2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完成在書上,最後校對結果並再一次明確運算順序。

三、鞏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說說每題應該先算什麼?

(2)、任意選擇2題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後集體校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讓學生分組完成每組算式,並讓3位學生到黑板上完成3組題;

(2)引導學生觀察每組題,說說運算順序的不同,並校對結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讀題,嘗試自己列綜合算式進行解答,指名2位學生進行計算【可以選擇性地選擇學生板演,一差一優有利於發現問題】;

(2)就板演結果進行校對結果,口頭統計學生錯誤情況,並指出錯誤同學的錯誤,明確為什麼要用小括號的理由;

四、簡單總結,完成作業P35“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4、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步混合運算(包括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進一步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根據一些常見的.基本數量關係式進行分析、列式。

教學過程:

一、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複習:

1、學生練習:(841-41)÷25×4講評學生容易有的錯誤:=800÷100=8強調混合運算的三個等級:(1)小括號;(2)乘或除;(3)加或減。

指出:這題含有小括號,那第一步就應該算小括號裡的;其他的步驟還輪不到算,只能把它們移下來。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平級的,應該按順序來計算。

2、添上括號,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240÷40+20×2=890-30÷3×5=400

90-30÷3×5=100建議學生:(1)按現在的運算順序算一算結果;(2)自己嘗試新增括號;(3)交流。在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有一定的推理過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試。

小結:混合運算一定要先觀察算式的特點,考慮它的運算順序,然後再開始計算。

二、解決實際問題:

1、編題組練習:

(1)週六的數學興趣小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個什麼問題?(一共有多少人?)指出:這是我們一年級學習的解決實際問題,它只要一步就能解決。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想到了哪個基本的數量關係式?板書:男生+女生=總人數

(2)現在我們要改遍這題,“週六的數學興趣小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這兩句不變,把“女生有15人”這句資訊不直接告訴,可以怎麼說?(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這樣題目就變成了兩步計算的問題了。

比較兩題:什麼沒變?(基本的數量關係式沒變)在列式的時候還是要“對號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來的的時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數的“25-10”加個小括號,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現在繼續改編,要把這題改成三步計算的問題,資訊“男生有25人”可以怎麼改?(比如:男生的人數比女生的2倍少5人)

這句資訊是變了,基本的數量關係變了嗎?要求學生“對號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兩部分合起來。

比較小結:解決實際問題從一步發展到三步,其實很多題的基本的數量關係式是不變的,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清楚這題的基本數量關係式,再做到“對號入座”。

2、書上的第8題,學生讀題,說說這題所涉及的數量關係式:邊長×邊長=面積小面積×塊數=大面積

介紹:鋪磚時,這間房子的面積是不變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鋪的方磚面積比較小的時候,需要的塊數就會比較多;反之,方磚的面積比較大,需要的塊數就比較少。“小面積×塊數=大面積”,這裡的小面積指的是方磚的面積,大面積指的是房間的面積。這個關係式還可以反過來說“大面積÷小面積=塊數”、“大面積÷塊數=小面積”。學生列式解答該題。

3、書上第9題,學生讀題,說說該題的基本數量關係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書上的兩個問題。

交流: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老師要注意學生提的問題是否都合適。

練習十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逐步形成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檢查口算本練習情況、佈置今天的口算作業。

一、完成書上的練習:

1、第1題:(1)學生看題後,把每個算式的第一步先劃線,再交流。(注意第1小題可以同時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這四題做在作業本上。

(3)補充75×12、280÷35的簡便演算法:75×12=(25×4)×(3×3)=100×9=900280÷35=280÷7÷5=40÷5=8做完後交流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1)沒有括號的,先乘除後加減;(2)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裡面的;(3)有中括號的,先算小括號裡的再算中括號裡的。

2、第2題:你能直接在每組得數大的算式後面畫“√”嗎?審題:要“直接”比,不是在計算之後。

先請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交流判斷的依據。

3、第3題: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各算式的特點(如左邊兩題是連加,右邊的是連乘),可以如何簡便?各是運用了學過的哪些運算規律?

指出:不能隨意改變運算順序,而是要依據一定的運算規律。交流後,把這4題寫在作業本上。注意小括號的運用。

4、第4題:學生看懂題意,先說說這題要用的基本關係式是:單價×數量=總價

再讀第一個問題,說說在估算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把單價看成某個接近的整百數)說說最後估計的結果是多少?

算一算:學生在本子上完成這題的計算。

比一比:把估算的結果和列式算得的結果比較,說說估算和筆算價值分別在哪裡。

二、佈置回家思考p。42的思考題要求用脫式計算在自己的本子上。(能做幾題算幾題)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評昨天的回家作業(p。42的思考題,要求學生填寫符號後,用脫式計算):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1、(3+3)÷(3-3)=6÷0=6指出:除數不能為0,“6÷0”這個算式沒有意義;2、(3×3+3)÷3=9+3÷3=12÷3=4

指出:括號裡有2步,先算乘,加沒算,移的時候要把括號也移下來。3、(3+3)+3÷3=6+3÷3=9÷3=3

指出:看計算的過程,先算加,再算加,最後算除;但開始的算式應先算加,再算除,最後算加。所以還應加上“[]”,變成“[(3+3)+3]÷3”4、[3×3-3]÷3=[9-3]÷3=6÷3=2

指出:在小括號的基礎上,才有中括號,不能直接寫中括號。5、補充:3+3-3+3=6-6=0或3×3÷3×3=9÷9=1

請學生說說上面兩題對嗎?正確的結果應該是多少?算式怎麼改得數就對了?通過上面的練習,你有什麼收穫?

二、學生練習:

,請學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再一一交流。提醒:第1題除和乘可以同時算。

三、佈置作業:第6、7、8題

其中第7、8題要求學生寫出基本的數量關係式。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識中括號,理解並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讓學生經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絡。

3、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檢查回家做的計算作業。

一、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讓學生看圖後說說圖的意思,老師整理成:合唱組:84人

航模組:男生8人,女生6人美術組:是航模組的2倍

看資訊,分別讓學生說說“航模組”、“美術組”的人數應怎麼列式。板書問題: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問:解決這個問題用到哪個基本關係式?板書:合÷美=幾倍

2、“對號入座”,對照關係式分別寫上“84”、“(8+6)×2”。問:在它們中間添上“÷”行嗎?為什麼?(結合黑板上的算式,讓學生說說它的運算順序,發現最後算的算式沒有意義,不是我們想要的。)那我們想要的運算順序是怎麼樣的呢?要實現這個想法,得請中括號來幫忙。老師添上中括號,說清楚它的寫法。指導讀:84÷[(8+6)×2]

3、說一說:昨天我們講到混合運算的三個等級,一是括號、二是乘除、三是加減,今天我們學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號,運算順序又該是怎樣的呢?

先指名結合每一步算式的意義說,再指出:同樣是括號,先算小括號裡的,再算中括號裡的,其他不變。4、學生練習,完成書上的例題

二、鞏固練習:

1、在自備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指名板演,結合講評發現問題,強調正確的運算順序。

2、第3題。

看圖後,請學生說清楚該題的資訊,並說說列式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三、學生自己閱讀,瞭解“你知道嗎?”

四、學生作業:完成p。40剩下的練習。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材說明

綜合應用“量一量找規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單元“簡易方程”的教學之後安排的,旨在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統計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動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規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量一量找規律”活動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1.自制實驗工具。

學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義的基礎上,利用皮筋、木棒、盤子和細繩等材料小組合作製作一個簡易秤。具體的做法是用細繩將盤子拴住做成一個托盤,然後用皮筋分別將托盤和木棒拴住。

2.收集實驗資料。

學生利用自制的簡易秤,依次稱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數量的課本,在統計表中記錄稱量的課本數和相應的皮筋總長度,並計算出每增加一本書皮筋伸長的長度。

3.分析資料。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中的資訊,並根據表中的資料繪製折線統計圖,啟發學生討論從統計圖表中能夠獲得哪些資訊。

4.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

根據統計圖表的結果小組合作探究皮筋長度和課本數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及此規律適用的範圍。

整個活動不僅使學生經歷從收集實驗資料、資料、製成統計圖表到根據統計結果推理事物之間內在本質關係的全過程,而且促使學生進一步體驗運用所學知識探究未知事物的樂趣。

教學建議

1. 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

2. 這個活動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活動,教學時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嘗試,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教師只在關鍵處予以一定的引導和點撥。

3.在製作實驗工具部分,教師可提前佈置學生準備製作材料,並引導學生思考:對製作簡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麼具體要求,啟發學生選擇彈性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稱量6本數學書時不會超出彈性限度或發生永久變形;選擇的木棒要儘量做到長度適中、粗細均勻,在稱量時不會彎曲、變形。此外,拴盤子時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繩的長度,使托盤在稱量時保持水平、穩定。當然,教師也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如可用彈簧來代替橡皮筋,在製作時用鐵鉤等代替木棒達到稱量的目的。

4.在收集實驗資料部分,教師可在實驗之前要求學生先明確書本第77頁中統計表中要求採集的資訊,並引導學生討論測量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例如,要明確測量的起點和終點;測量皮筋長度時要等橡皮筋和秤盤均處於穩定狀態時再測;稱量時要設法使木棒保持水平……這樣得到的資料誤差較小。具體實驗的實施可採取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分析資料部分,教師根據統計表繪製出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統計圖表,想一想統計圖表呈現的特點,並討論它們傳達出的資訊。然後,對應統計圖表,請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如果要稱量7本書,皮筋會伸長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部分,老師引導學生思考皮筋長度和課本數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向學生初步滲透函式的。如果有的小組實驗資料與理論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長,b代表每增加一本書皮筋伸張的長度)的關係存在一定誤差,老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學生客觀說明。

7.在學生出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後,老師還可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如果要稱量的課本越來越多的話,皮筋會發生什麼變化”,幫助學生理解上述二者的關係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彈性限度之內的,反之,二者的關係不存在。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單元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生產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2、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能正確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的互化。

3、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4、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

5、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單元重難點】

1、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因數與公倍數、約分與通分、比較分數大小等知識;難點:體會在不同整體下,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樣的道理及分數的基本性質。關鍵:聯絡實際情境、藉助直觀,弄清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因數與公倍數、約分與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

3、學生善於形象思維,不善於抽象思維,對分數有一些現成的經驗,對於分數的認識系統的認知。

【課時安排】

共22課時

分數的再認識(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重點難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具準備】

課件兩盒鉛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教學新課。

現場組織活動:請兩位同學到臺前,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枝。

師:這裡有兩盒鉛筆,你能從每盒鉛筆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師:你準備怎麼拿呢?

生1: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學生活動,一位學生拿出3枝筆,另一個學生拿出4枝筆。

師:你發現了什麼現象,你有什麼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他們拿出的枝數不一樣多,一個是3枝,一個是4枝,這是為什麼呢?

師:他們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麼呢?請想一想,然後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再全班反饋。

生:我們認識兩盒鉛筆的總枝數不一樣多。

生:有可能數錯了。

師: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總枝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嗎?

師:告訴大家總枝數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鉛筆是6枝,1/2是3枝。

師:真的是不一樣多,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的數量也就不一樣。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二、練一練

1.看數學書說一說,小林和小明一樣多嗎?笑笑和小紅一樣多嗎?說說理由。

2.畫一畫,說說畫法對嗎?為什麼?還有別的畫法嗎?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1、2、3,然後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2.第4題讓學生充分說說自己的想法,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第5、6題獨立完成,然後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四、思考題。放學後獨立完成,課後講評。

五、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分數的認識

8支鉛筆裝1盒1/2盒=4支

6支鉛筆裝1盒1/2盒=3支

教學反思:

本節課注重結合實際展開教學。從這節課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本節課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拿水性筆,畫一畫,分數小遊戲,辯一辯等活動,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平時教學中還要多舉些例子,可以培養學生對整體“1”的認識,為較難的分數應用題做好鋪墊。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目標:

1.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結合實際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2.通過練習、操作發展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求知慾

教學重點:

能根據生活實際,對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進行正確的判斷。

教學難點: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並且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請大家試著解決下面的兩個問題。(出示課件)

1.做一個長8釐米,寬6釐米,高5釐米的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

2.一個稜長和為180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師: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就是計算出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但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只需要計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積之和,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思考了。

二、新課講授

1.教材25頁第5題

(1)一個長方體的餅乾盒,長10 cm、寬6 cm、高12 cm。如果圍著它貼一圈商標紙(上下面不貼),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多少平方釐米?

(2)學生讀題,看圖,理解題意。

(3) “上下面不貼”說明什麼?(說明只需要計算4個面的面積,上下兩個面不計算)

(4)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5)集體交流反饋。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384平方釐米。

2.教材26頁第8題

(1)課件出示教材26頁第8題圖片及文字:一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稜長3 dm,製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魚缸的上面沒有蓋)

(2)學生讀題,看圖,理解題意。

(3)提問“魚缸的上面沒有蓋”說明什麼?(說明只需計算正方體5個面的面積之和)

(4)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製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26頁練習六第9、10題。

四、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一個長方體的餅乾盒,長10cm、寬6cm、高12cm。如果圍著它貼一圈商標紙(上下面不貼),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多少平方釐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 (cm2)答: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384平方釐米。

一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稜長3 dm,製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5

=9×5

=45 (dm2)答:製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靈活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演算法。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演算法。

教學準備:

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5× = × = 125×= ×= ×= ×80= ×20= 250×= ×=

2、簡便計算:

32×25×125 79×21+21×21

二、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怎麼表示呢?

2、出示:觀察並計算,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

×○× (×)×○×(×)

×+×○(+)× 3、通過觀察、計算、討論,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4、揭題: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5、你能用這些運算定律來巧算嗎? ×× ×+× (+)×4

a. 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 讓學生彙報:你應用哪條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

三、分層練習:

1、將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的積或兩個數的差:

=8× ( ) =0.8× ( ) =× ( ) =10- ( ) =100- ( ) =1- ( )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5×125 ×99+ 64× 3、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並說說理由。(書P17—練一練)

4、你認為怎樣算簡便?×

四、課堂總結:

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五、思考題: 判斷是否正確(機動)

× + ×38 = ×( + ) = ×10 = 83

六、板書: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例1、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例項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徵。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絡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麼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麼原理製造的嗎?

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 (板書)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麼特徵?(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線)

能說說什麼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說明什麼?(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彙報。

板書: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麼?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麼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麼嗎?(方程)

說說什麼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裡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係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後彙報方法。

讓學生說一說,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儘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後說說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為什麼這樣列?你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說說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說說數量關係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並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50+50=100  x+50>100   x+50=150

方程X+50<200  x+x=200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麼數學資訊?

2、根據圖上的數學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11.5÷5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知識先自己想一想,並且嘗試計算,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想法。

2、學生交流討論,老師巡視指導。

3、請小組選派代表彙報討論結果,指名學生板演。

4、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彙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學生可能會將11.5元轉換為115角進行計算,老師應追問:為什麼要化成115角進行計算?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將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學生直接運用豎式進行計算,老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匯出“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5、理解算理:師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數點為什麼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再進行引導。將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將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還剩1元,再將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單位是角,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時,3應該寫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數點在3的前面,正好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或個位上的1是10個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總共是15個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個十分之一,因而小數點應在3的前面。教師視學生回答角度進行引導闡釋。

6、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7、學生嘗試計算乙商店牛奶價格,注意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小數除以兩位數與除以一位數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四、總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呢?小數除法在豎式計算中有什麼要注意的?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一 教學內容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練習課

教材第114 一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 一13 題。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練進行計算。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3 .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習慣。

三 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靈活地應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進行計算。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誰還記得?你能說一說嗎?

學生回憶並口答。

提問:為什麼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

強調: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

(二)教學實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並驗算。

集體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根據等式的什麼性質來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6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發現規律,然後在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找到下面的規律。

( l )這些分數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數。(2 )每道算式中的兩個分數的分母是互質的。(3 )計算時,只需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母相加(減)的結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數。

指出:今後遇到這樣的題目,可以利用規律口算出結果。

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你能直接說出結果嗎?

學生舉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7 題。

請學生先根據已有資訊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然後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8 題。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出題,另一人回答,然後交換過來。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數不要超出本單元分數的範圍。

5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9 題。

讓學生先讀題,弄懂題意後再動手畫。講評時,請學生說一說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0 題。

老師先介紹"楊輝三角",再讓學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橫行各數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麼規律。

出示"楊輝三角"圖:

再將表中的'1"都換成" ",看看這個規律還存在嗎?換成" "呢?

(學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發現規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1 題。

學生利用課前調查的資料填表並計算,然後製成條形統計圖。

8 .完成教材第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2 題。

學生先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然後用分數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可以這樣操作:先將4 個蘋果平均分給8 個孩子,每人得到4÷8= (個);再將剩下的2 個蘋果,平均分給8 個孩子,每人得到2 ÷8 = (個),所以,每個孩子可分得 + = (個)。

9 .完成教材第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 題。

讓學生先觀察圖的特點,想想按什麼順序思考比較簡便,請學生先說出思路,再進行計算。

(四)思維訓練

1 .在O 裡填上適當的數,使三角形每一條邊上的三個數相加的和都等於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寫出兩個不同的最簡分數,使它們的和是 。你能寫出幾組?

(五)課堂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我們進一步鞏固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們還探索發現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一些特殊情況的計算規律,這個規律是:當兩個分數的分子為1 ,分母互質時,它們的結果是用這兩個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兩個分母的乘積作分母。以後,

我們在計算這樣的題目時,就可以直接得出結果了。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係,並列式計算,並獨立嘗試畫線段圖。

指名板演後說一說為什麼用減法計算。

總結:要求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就要從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中去掉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而要求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就要從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去掉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

請觀察以上兩道問題與之前第(1)題有什麼聯絡?

總結:第(1)題實際是已知兩個數,求它們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題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做減法。

想一想:減法是一種怎樣的'運算。

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其中的一個加數叫做減數,所求的另一個加數叫做差。

2、探究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你能說一說加法和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嗎?

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教師並板書。

你覺得加法和減法之間有什麼關係?用一句話來概括。

教師總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三、鞏固發散

1、根據加、減法之間的關係,寫出下面算式對應的兩道減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獨立完成P3做一做,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

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和=加數+加數差=被減數—減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數學教案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複習四則運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複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做題習慣和檢查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複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複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巡視學生練習情況,集體校對。

做口算練習第一頁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學習有關奧運的知識。

(出示賀年卡)談話:這是老師在假期收到的賀年卡,你認識它嗎?(福娃)

說說有關“福娃”的知識

三、四則運算練習

1、提問:

你想了解更多奧運知識嗎?

正確計算結果就有答案了!

學生同桌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1。沒有括號的計算題。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覺複習

2。有括號的計算題。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檢查的方法。

3。小結計算順序並練習。

組織學生集體校對答案。

齊讀奧運知識

2、將答案填入書本第一頁,全班一起朗讀有關奧運知識。

3、你們還想了解嗎?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組織學生集體校對答案。

學生同桌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做完自覺複習

交流自己檢查的方法。

齊讀奧運知識

將答案填入書本第一頁,全班一起朗讀有關奧運知識。

四、課堂總結

歸納:四則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我們要注意什麼?

指名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