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最新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

校園 閱讀(1.78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

最新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1

《瓦爾登湖》是梭羅的作品。梭羅竭力描述了瓦爾登湖不同於世俗的美麗,歌頌那一種與世隔絕的安寧。他試圖讓大家相信,瓦爾登湖正是他想要的寧靜和溫暖。實驗開始了,我們先不急動手,因為如果別的小組成功了,我們就有經驗了。男生們都很“讓”著女生,女生也“讓”著男生,只聽見:“成功了!”原來有一組試驗成功了,緊接著就聽到“砰”的一聲,只見那組同學被嚇得跳了起來,我們僅有的勇氣又在爆炸中消失了。

然而,我作為一個讀者,卻明顯地感覺到文字背面的另一種真實,那就是:他的心靈並沒有真正安放在這片深邃的藍色裡。這兒不是他的家,而是一個躲風避雨的涼亭。瓦爾登湖的水融化了潔白的雪花和金色的陽光,卻並沒有化開這顆對現實世界充滿了憤怒和失望的心。

梭羅和他的思想,是瓦爾登湖來自遠方的真摯的朋友。瓦爾登湖於梭羅而言,是一種深刻的思索,無奈的超脫。正如一個企業家從高空跌落時,離開家而躲進了月亮湖。睡不著覺的時候,躺在草地上數星星,一顆,兩顆……而梭羅則數著第一塊冰下面的氣泡,一個,兩個。

雖然瓦爾登湖的每一滴水,都被梭羅細細地研究過了。但,我看見的,卻依然是一個沒有家的孩子,他試圖儘自己的全力皈依瓦爾登湖。只有瓦爾登湖的兒子,才能融入瓦爾登湖的心。無論什麼,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長的樂土。那寧靜、歡暢和自在的水,一滴滴,如同流淌在自己身體裡的血液。發自內心的愛,是大自然音樂

最新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2

蘇東坡有言: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梭羅在《瓦爾登湖》寫道:我想飲更深的水,想去繁星鋪底的天河垂釣。《瓦爾登湖》以思想的斧鑿打穿現實的銅牆鐵壁,為我們的生活開啟一扇窗,他無心勸導他人,只真誠地給我們讀者丟擲一個憑窗遙望的。

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壓縮了地理和疆域,喧譁浮躁的風沙早已彌蓋了心靈的沉靜。梭羅掙脫時空的藩籬,將身心遠離塵囂,追求在自然的安謐中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找尋一種更詩意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在長達兩年的裡,他以自然為友,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他崇尚自然,樂於湖水、和飛鳥,閒來或在船上吹笛,或在湖邊垂釣。

《瓦爾登湖》已出版一百六十多年,而今時代鉅變,社會發展迅速,人類世界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繁華髮達無所不在。然而,瓦爾登湖在仍未被人們所遺忘。初讀時不知其中詩意的添補,正如徐遲所說,在繁忙的白晝讀它,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漸漸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梭羅是一棵,超脫人世,卻在瓦爾登湖的夕陽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都要去找尋並堅守內心深處所熱愛的生活,終有一天,你歷遍的山河會全然化作塵埃,當塵埃已鋪滿你的目光之外,再也看不見海,願你也停不下來,心裡那泓湖水還在,那裡風清月朗,湖光十色,那裡日暮溫柔。

最新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3

《瓦爾登湖》裡有一句話:“假如可以證明生活的卑微,那麼就要把生活中所有卑微的.地方弄明白,昭示一切人;假如生活是崇高的,那麼去體驗、瞭解它,這樣在下一次遠遊時,把它如實記錄下來。”

覺得生活是矛盾的,它的確很卑微,但我卻不知道哪些地方卑微。小時侯,生活的卑微就是困苦的家庭還有父母勞累的雙肩,但這種日復一日的卑微卻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兒女長成、又添了新房,這是一種崇高吧!

體驗、瞭解崇高的生活,就必須以卑微的方式去進行,也就是說,沒有卑微就沒有崇高。

《瓦爾登湖》裡有一句話:“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或者說,指明瞭他最終的歸宿。”

生活中有這麼一部分人,可悲的是對自己沒有什麼看法,就象一片樹葉,任憑風將它吹向哪裡,一度的我也是這樣的一片樹葉,孤零零隨風飄落,有時我想回到溫暖堅實的大地,但風卻不止。越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走,越被傷害的嚴重。我想做一棵樹,這就是我對自己的看法,寧可做樹而不願做樹葉。

做為女人我如此悲傷,生活對於我是卑微的。做為妻子我是卑微的,做為母親我也是卑微的。在家庭裡、在工作單位,我就如一隻卑微的螞蟻,忙忙碌碌毫不引人注意,這就是我的生活,但螞蟻的崇高在於,它在不停地思想、不停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