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

校園 閱讀(1.99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1

記得,歌德曾說過:“讀書,就像是和很多高尚的人在說話。”誠然,讀上一本好書比一座燈塔,指引人們在汪洋大海中安全飄過驚濤駭浪。

現在每日的繁忙生活讓我們忘記了思考的重要性,夜晚,在臺燈下面,靜靜地讀《瓦爾登湖》這本靜靜的書,一切的喧囂都變成了過眼雲煙。心中只有美麗、純潔……

《瓦爾登湖》是美國19世紀超驗主義先驅梭羅的作品。梭羅於1817年生於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就是因為茶葉事件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的那個小鎮,他亦是人類不抵抗運動的先驅,現代環保主義的鼻祖。梭羅認為人除了必需的物品,其他一無所有也能在大自然中愉快地生活。他在19世紀(1848年)幹了一件罕見的事情,就是拿了一把斧頭,到康科德郊外的林中自己搭建了一座小木屋,然後每年勞動6周,其餘時間用來閱讀和思考。他的一切所需均依靠自己動手獲取,這樣在湖畔生活了兩年,之後將湖畔生活寫成了被稱作超驗主義聖經的《瓦爾登湖》一書。

《瓦爾登湖》是19世紀美國作家梭羅的一部文學名作,在梭羅生前,它的名氣並非很大,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其聲譽與日俱增,被譽為美國環境運動的思想先驅。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迴歸自然的生活實驗中所發現的人生真諦--如果一個人能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實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據說,詩人海子去山海關自殺時帶著4本書,其中有一本就是梭羅的《瓦爾登湖》,這和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頗為相似。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書,讓許多人至死仍然極為痴迷。

在我還未接觸梭羅的《瓦爾登湖》之前,我從有關書刊上了解到這本書作為綠色經典文庫的範本,不管從思想上還是文字上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價值。一個人到了生命的某個階段,習慣於把每個地點視為可能安家落戶的處所,瓦爾登湖給了梭羅一個儘可能的去處。梭羅找到了瓦爾登湖,他在那裡生活、閱讀、傾聽,種豆、生火、做飯。梭羅在湖邊完成了他對自身深度的"衡量"。面對湖,生命是美好的,思想也會美好。梭羅面對著湖、眺望著湖,他更會思考、沉思。

現在,彷彿我就站在瓦爾登湖清澈的湖畔,看湖上微起的.波紋,湖岸的釣者,四周搖曳的楓樹,思緒停滯了,沉醉於瓦爾登湖的意象中。我的目光開始明亮,目光的作用是相對於明亮而言的,是瓦爾登湖那幽藍的湖水把我的眼睛擦亮了,只要明亮了才能顯示出目光的力量,所謂的目擊,正是因為如此,才具有威懾力。而對於幽暗,目光的力量猶如利箭遇到了柔軟的藤盾,無聲息地被彈了回來,力量銳減了不少,我對梭羅的看法也許正如此,所以我內心的愧疚和難為情漸次增多。在幽暗中閱讀這個世界,將失去許多能夠感人的東西,也不知會發生怎樣的曲解和變異。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2

這是一個愉快的早晨,我還依稀記得昨晚的那個夢,彷彿一個人漫步在瓦爾登湖畔,“沿著硬石的湖岸走”,“全身只有一個感覺,每一個毛孔中都浸潤著喜悅。我在大自然裡以奇異的自由姿態來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

在這偌大的空間裡,只有我一個人,是的,只有我一個。這地方是寧靜的,卻又不那樣絕對。伴隨著風而來的是森林守護者的呼吸聲,沐浴在大自然之中,嘴角似乎也不自覺得微微上揚。人們常以為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生活是寂寞的。然而,他卻從不覺得寂寞,也一點也不受寂寞之感的壓迫。相反地,他卻因為這一份寂寞,享受著陶醉於大自然的樂趣,獲得了誠懇的生活態度,並滿足了他對於思想的熱愛,當然,也在這寂寞的生活中寫下了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瓦爾登湖》,為世人留下了純淨的精神禮物。我欣賞他,因為,寂寞,在人們眼中似乎並不是件好事,似乎沒有人不怕寂寞,但在梭羅的心裡,一個人的生活卻是種享受,在這種享受中達到精神和心靈的昇華。他的生活信條是人們應當儘可能的降低物質慾望,而將精神追求作為第一要義。甚至人們因此將他奉為“隱者”,然而,我不認為稱他為“隱者”是恰當的,因為他僅僅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罷了,而這恰恰又是人們所做不到的,也便成了“稀奇”。難道這種坦然不羈的生活態度不值得被稱為幸福的寂寞嗎?

我不禁要問:有人讚揚過“寂寞”嗎?有人欣賞過“寂寞”嗎?我曾經站在人群中,不知道要上哪兒去,也不知該跟誰走,無限的迷惘,然而因為周圍的人們無時不刻地以肢體動作提醒我往前走,又不得不隨波逐流,心中倍感寂寞。我想,一定有人和我一樣曾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眼中的寂寞不都是與傷感相伴而來的嗎?

然而梭羅卻說:“什麼也不能正當地使單純而勇敢的人產生庸俗的傷感。”我愣了愣,卻想到自己並不單純,也不勇敢。儘管自己並沒有那般高尚,但只要浸潤在大自然的恩澤下,眼中心中全是美的享受,即使一個人,又怎樣?寂寞也是種幸福啊!想象同梭羅一樣,自己的地平線全給森林包圍起來,專供自己享受,擁有自己的太陽、月亮和星星,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我的世界。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活在都市裡的我們,不正是日夜想著能有一方屬於自己的田地嗎?我們在這充滿是非的社會裡摸爬滾打,不就是為了追尋那個心中的理想世界嗎?我羨慕梭羅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且可以那樣地確信自己對這種生活的熱愛。我向往他的這一份寂寞。彷彿是人類中的第一個或最後一個人,從沒有一個人在夜裡叩響他的門,難道這是可悲的嗎,我不以為然,就好像這世界的開端或終結,多麼神聖啊,而我就彷彿正是這個幸運的人,見證著這一切,這份寂寞對於我來說就是種幸福。而梭羅,應當就是那個敢於選擇生活的第一人,他的寂寞孤獨,我不能想象,但我想當他得知因為自己而有更多人敢於面對自己的生活時,他應當是倍感幸福的吧!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3

一百多年前,一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並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瓦爾登湖》深深影響了一代人,許多偉人也拜讀了此書,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此書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這本書寫成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樣特立獨行,懷著一顆質樸純真之心踏上了這樣一段非同尋常的旅程,這種勇氣和魄力令人無比欽佩,而在梭羅心中能存有這樣的不帶有一絲一毫受世俗之氣汙染的純淨思想更是讓我肅然!這澄明的思想如同一陣清新長風掠過所有讀過此書之人的心際,不禁讓人為之精神一振,他要讓人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質生活外還有另外一種生活,就是可以帶來無比快樂的簡樸生活!物質生活確實很誘人,有了錢財便好象可以為所欲為,有華麗的別墅,有高階的私家車,有豐盛的飯菜,有奪目的衣裳和珠寶等等等等,於是人們都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著財富,有了可觀的錢財後還想得到的更多,永無止境,直到他老之將至之時,他才會意識到在他的一生當中他充當的到底是一個什麼角色。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個漁夫整日以打漁為生,每天只打很少的夠吃一天的魚便在海邊悠閒地晒太陽,一天一個有錢人見到他在懶洋洋地晒太陽便過去批評漁夫好吃懶做,有錢人說:“你怎麼不去搞水產養殖?過幾年那可以賺多少錢啊!”漁夫說:“賺那麼多錢幹什麼?”有錢人說:“這樣的話就可以不用每天出海打漁了!”漁夫問:“不出海打漁了那我每天干什麼?”有錢人顯得很驕傲的說:“你就可以整天很悠閒的晒太陽了!”漁夫說:“我現在不就在很悠閒的晒太陽麼?”有錢人語塞。

一般而言,我認為能願意這樣過隱逸生活的只能是東方人,而且現在我甚至懷疑現在的東方還有沒有這樣的隱士存在,彷彿這樣的人物只能活在遙遠的古代,時常的我就這樣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我願意過那種山林生活,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群山蔥蔥,幽徑模糊,山湖靜寂,紫霧騰騰,孤舟寒江,冰雪淅淅,想想就讓人心醉!可是,能無憂無慮地過這種生活的人真能存在麼?古代那些隱士大多是在官場不得志的士大夫,尋常百姓哪會有這份閒心,家有老小,能夠拋開他們由著自己的性情去遊歷江湖嗎!顯然是不能的,所以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今要想過不問世事的隱逸生活還真是不切實際的,《瓦爾登湖》的作者大衛梭羅也只是過了三年的山林生活便又重新入世,即便是如此這段經歷也是彌足珍貴,試問有誰能花三年的光陰來嘗試這種簡樸生活並能夠富有情趣地刻錄下來自己的心跡?

哈丁曾說過《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