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自己怎樣給孩子補課有什麼方法

校園 閱讀(7.6K)

其實很多家長都時不想把孩子們放在補課班的,而是想自己給孩子補課卻找不到方法。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自己給孩子補課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自己怎樣給孩子補課有什麼方法

  自己給孩子補課的方法

可以在網上搜,選擇自己需要的。

用關鍵字找,比如線上補課,數理化線上輔導等。

在搜出的商家裡選,網上補課靈活 性大,可先付一節課的錢,如果你覺得這個老師講的不好,可以換一家。

可以和補課老師商量一下,就是你有時間,他給你補,可以用QQ等。

還能用YY.

這裡還有IS

  補課注意事項

1. 補課也要揚長補短

補課一定要有度,要揚長補短。揚長,在孩子有天賦,樂此不疲的興趣方向,跟隨良師鑽研下去,爭取培養為孩子突出的特長;補短,在孩子學業爬坡上坎遇到暫時性困難時,通過階段性輔導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扶上馬送一程,步入正軌就把輔導的外力及時停下來。

2. 補課也得分年齡

年齡太小的話,比如小升中階段,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和休息時間,也沒有機會和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對身心健康不利,甚至容易讓孩子厭倦學習,影響今後的發展。

當然,父母應該在平時生活中多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待人接物和生活常識,這些比單純的課本知識更重要。

從根本上說,補課不如補習慣

在日常生活,我們經常會發現這麼個現象:

第一次知道孩子成績不好,家長第一反映是“補課!”;

第二次知道成績不好,開始犯愁;

第三次家長會,直抒疑慮:孩子補課了呀!怎麼不見有進步呢?

如今“校內差、校外補”的現象屢見不鮮。補課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把希望寄託於“補課”,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他們學習習慣上的差距。補課,不如補習慣。

1. 補一下閱讀習慣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還會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要是考試就在眼前,這肯定來不及。但是在平時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無論是對孩子的智力還是心靈成長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2. 補一下聽課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當老師講到每一步時,學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學習效果更好。如果學生感覺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怎麼思考呢?學生要努力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老師。不然只能越來越差。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3. 補一下做作業習慣

首先是端正態度

作業不是負擔,而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

其次是細心審題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再次是練後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如: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最後是收集錯題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弄錯的地方隨手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型別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考試時複習錯題效果也很好。

4. 補一下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徹底崩潰。不僅制約學生的行為,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各方面難以達到其理想的效果。

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三是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

當孩子成績考不好時,家長們得看看是孩子真的知識沒掌握嗎?還是一些平時積累的壞習慣拖了後腿?如果是後者,補課又能補到什麼呢?

  補課六大理由

1. 競爭太激烈,不報能行嗎

“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孩子從小不抓緊怎麼能行,總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這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心聲吧?

楊先生給上三年級的兒子報了英語、書法和跆拳道三個班,每門課一年的學費都在3000元左右,一年一萬元的費用對於工薪階層的他來說並不是個小數目,但為了給兒子“打個好基礎”,他寧可在吃、用上省一些。

賀女士的兒子今年剛上國中,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和建議要做的同步練習外,週末還要上英語和數學補習班。“從國小開始,我看到其他孩子上《新概念英語》,也讓兒子學了。每週六上3節課3個小時,一個學期20多節課上完一本書。奧數也是老師推薦的,週日上一個半天。”

2. 基礎得打好,被逼難免俗

孩子所報的補習班中,“英語”總是第一大科目。儘管不同的學生參加的培訓班各有不同,但一般都不會落下“英語”一項。主要是因為在家長們眼中,現在社會上不管幹什麼都少不了英語,小的時候不給孩子打好基礎,長大以後哪來的競爭力?

張先生正帶著4歲半的女兒上聲樂輔導課。張先生說,他並不反對給孩子們報藝術特長班,但是“特別痛恨”那些在國小時就給孩子報英語班的家長們。“假如班上有一半的同學通過輔導班掌握了所學的內容,老師在課堂上便不會盡全力去教,進度也會加快,沒報班的孩子就會吃虧。”張先生希望這個怪圈能早日結束,但同時又坦言,他也不能免俗地留意哪個英語輔導班教得好。

3. 人家都報班,不報“不正常”

學生中,已經形成你爭我搶報補習班氛圍,很多家長不得不“隨大流”,不給孩子報班的家長還顯得是異類。

“我兒子才上七年級,每到考試前都看書到晚上11點多,本來就夠累了,再報個班怎麼受得了?”沒有給孩子報輔導班的家長並不多見,戴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在她看來,不報班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小,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她認為學何種特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也能培養孩子的主見。

“跟家長們聊天的時候,一聽我家孩子不上培訓班,人們就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好像不報班就不正常一樣。”儘管對社會上的報班風氣有些反感,但看著兒子班上大多數孩子都有“班”上,戴女士也感覺到了些壓力。

4. 課程不夠,怕應對不來

應試類補習班需求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一些學校的課程沒有滿足學生對應試成績的需求。

一方面,教育改革要求學校對授課方式作出改變,把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然而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這種改變可能給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減了負,卻反過來讓家長擔憂“萬一孩子的成績不夠上好學校怎麼辦”,從而開始給孩子報班。

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學校的課堂質量都是高水平。可能孩子因為一次“失誤”,沒上好的學校,但這並不能阻止他們下一次升學想往高處走。學校的課程水平不夠他們考取更高的分數,不上補習班很有可能應對不來下一次的升學考試。

5. 孩子自己想多學一點

不只是不愛學習的、成績差的學生在上補習班,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在上。而且他們往往都還是自己要求家長給自己報班。即使老師不推薦,也會主動打聽哪位老師或者哪個補習班比較好。

孩子自己感受到了來自周圍同學學業上的競爭壓力和對升入更好學校的渴望,害怕別人學了的自己沒學,渴望得到更多的進步。

6. 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麼

除了應試類補習班,藝術特長類補習班也是一大熱門。然而不少家長其實並不想讓孩子走藝術這條路,只是抱著“多學一點是一點”的心態來為孩子選擇培訓班。真正想讓孩子學什麼,家長並不清楚,於是便出現了一人報多項或頻繁換特長課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