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3.21W)

我們學生學習歷史不僅僅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增長知識,拓寬知識面。那麼必修一的歷史知識你掌握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前2070—前1600):中國第一個國家政權,出現凌駕於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出現了王位繼承的傳子制度。

2、商朝(前1600—前1046):成湯滅夏。(1)內服外服:內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統治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地區,商王控制著支配內外服的實際權力。但控制力非常有限。

(2)神權色彩:壟斷神權,強化王權。

二、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封邦建國。

1、分封制

(1)概念:保證王室強大的條件下,將親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建諸侯國。

(2)方法:A、周王:最高統治,王都鎬京,都城王畿,直接駐地B、同姓親族:分封主體,富庶之處,戰略要地,土地人口 C、異姓諸候:(姻親、功臣、先代貴族)待遇不同

(3)影響:周王通過授土授民,勢力範圍不斷擴大;確立天下共主地位,鞏固了統治。但是後來逐漸導致諸侯割據稱雄和國家分裂局面。

2、宗法制

(1)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權力、財產和土地的繼承矛盾

(2)特點:血緣紐帶和政治關係結合起來

(3)核心:嫡長子繼承製

(4)體系:大宗、小宗;大宗和小宗的關係是相對的。

(5)影響:既是家庭等級關係,也是政治隸屬關係;有利於凝聚宗族力量,強化王權,保證“世卿世祿”。

3、禮樂制:成為政治生活準則,維護宗法分封的工具。

三、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帶有濃厚的血緣色彩和上古部落聯盟體制的遺存。

  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樞權力機構(中央行政體制)的變化——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1、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高權重。

2、漢武帝:中朝制度,與“三公”相制衡。東漢時期的尚書檯取代了三公的權力。

3、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確立。

A、即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長官皆宰相。尚書省下設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處理日常政務。

B、影響:三省之間相互牽制,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效率,分割相權,加強皇權;標誌著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發生深刻變化,對後世的國家體制產生深遠影響。

4、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長官不參與政事,另設“中書門下”,作為辦公機構,只保留行政權。軍政歸樞密院,財政歸三司(度支、鹽鐵、戶部)

5、元朝:廢除三省,只設中書省。宰相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也歸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

6、明朝(1)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權分六部,皇帝親掌六部。(解決了皇權和相權的矛盾),設殿閣大學士,品秩較低,僅備顧問,協理奏章,不參與決策。

(2)明成祖時設立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內閣地位逐漸上升,有了專門衙署屬官,閣臣權力越來越大。起草對大臣奏章的批覆意見,稱“票擬”,皇帝硃筆裁定,稱“批紅”。

7、清朝:設軍機處

(1)、背景:清朝建立,承襲明制,設立內閣,處理日常事務。軍國大事,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理。

(2)、設立: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軍務而設。軍機大臣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但本身品級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輪渡值班,完全聽命於皇帝,只能跪奏筆錄。

(3)、影響:提高行政效率;標誌著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

  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一、西漢時期:

1、漢朝初年,劉邦推行郡國並行制,以鞏固皇權,穩定天下。但結果是地方諸侯國權力膨脹,在公元前154年,發生“七國之亂”(實質:中央與地方矛盾激化)

2、漢武帝劉徹:實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設刺史加強監督;強幹弱枝。

二、唐末五代:節度使權力膨脹,造成藩鎮割據(實質:中央與地方矛盾),國家分裂。

三、北宋時期:中央集權強化

1、背景: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袍加身,建立宋朝,為宋太祖。

2、措施:宋太祖採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從權、錢、兵著手,加強中央集權。

(1)收精兵:

A、中央:將實力最強的禁軍劃歸互不統屬的三衙——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統領(統兵權),發兵權歸樞密院。使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利於皇帝控制軍隊。

B、地方:強幹弱枝、守內虛外

(2)削實權:

A、中央:削奪宰相和武將的權力,實行二府三司制度。

B、地方:削奪節度使權力,所有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州郡長官之下設通判監督,有權向朝廷直接奏報,。

(3)制錢谷:州郡財賦,除自留小部分,其餘運往京師或指定地點,由中央掌握,消除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

3、影響:

A、改變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B、中央集權日益加強,中央與地方分權的鬥爭已處絕對上風。

C、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費和積貧積弱的局面,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

D、皇權與相權矛盾變得突出起來。

四、如何看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積極: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有利於抵禦外來侵略;有效組織大規模經濟活動,奠定中華文明長期領先世界的基礎;有利於各地區、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