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新課標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1.17W)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

新課標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

(一)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於牛耕普及。2瞭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3、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都江堰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二)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

瞭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後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闢。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徵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佈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後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後有瓷

(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瞭解“市”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特點:逐漸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四)“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開始於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於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闢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一)開闢新航路

1、開闢新航路的背景:

A、必要性(原因):

(1)經濟根源: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會根源:歐洲人的“尋金熱”(開闢新航路的動機)

(3)宗教根源:傳播天主教

(4)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傳統商路(直接原因)

(5)宗教因素:傳播天主教的熱情

B、可能性(條件):

西歐生產力的發展、航海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發展、地理知識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援

2、15世紀中葉之前的長時期內,壟斷傳統商路的是: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3、最早探詢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第一個進行新航路開闢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援下,其航線是——開闢了由非洲海岸由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路,發現了好望角。

5、直達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達·伽馬

6、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是哥倫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援下遠航的。

7、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路線是:從西班牙出發,到達南美洲,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橫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繞過非洲,回到歐洲。

新航路的開闢的經過

8、新航路開闢的影響:

(1)對世界:

①引起了“商業革命”(商品種類--增多,貿易範圍--擴大,貿易中心--轉移)和“價格革命”(貨幣貶值,社會分化)。

它有力地加強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最主要影響)

②加強了歐洲同亞、非及美洲之間的聯絡,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③地區性的貿易開始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充套件,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④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衝擊西歐的思想文化領域,打擊了教會的威信。

(2)對歐洲:

①歐洲的貿易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歐洲富國,西歐一些國家開始進行早期殖民擴張。

③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最主要影響)

9、新航路開闢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新航路開闢後,初步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市場,西歐開始崛起;歐洲的主要商路和國際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傳統社會覆滅,但為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作出了重要貢獻;非洲成為獵獲黑人奴隸的場所;白銀大量地流入歐洲,刺激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哥倫布時代起,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人類也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

(二)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1、被稱為“海上馬車伕”的國家是:荷蘭;“日不落帝國”是指:英國

2、荷蘭能夠成為世界範圍內殖民帝國的條件:

(1)優越的地理位置。

(2)素有經商和從事手工業的傳統,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

(3)新航路開闢的影響。

(4)1581年,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

3、荷蘭建立殖民帝國的過程:

(1)組建壟斷性的貿易公司,參與殖民競爭。

(2)襲擊葡萄牙、西班牙船隻,搶掠財物。

(3)探索新的航路。

4、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是:荷蘭;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榮的商業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5、荷蘭壟斷性貿易公司的權力有:貿易壟斷權、建立武裝、管理殖民地。

6、荷蘭的殖民地範圍:非洲——從葡萄牙手裡奪取好望角;亞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據點,奪得馬六甲和錫蘭,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一帶,佔據中國的臺灣;北美洲——建立新尼德蘭等殖民地。

7、17世紀,荷蘭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帝國;17世紀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權。

8、英國早期殖民擴張的過程:

(1)英西戰爭: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國開始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

(2)組織壟斷性的貿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屬東印度公司)

(3)英荷戰爭:與荷蘭進行三次戰爭,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改名為紐約。17世紀末,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英荷戰爭的導火線:英國頒佈《航海條例》。(《航海條例》內容: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

(4)英法戰爭:與法國進行多次戰爭,其中通過七年戰爭奪得法國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紀中期,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9、英國殖民擴張的優勢:

(1)地理優勢——地處大西洋航運中心;

(2)經濟優勢——手工業發達,資源豐富;

(3)制度優勢——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4)軍事優勢——擁有歐洲最強大的海軍。

10、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塊殖民地是:弗吉尼亞。

11、導致英荷三次戰爭的直接原因是:英國頒佈《航海條例》。(《航海條例》內容: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

12、殖民擴張的影響:

(1)對世界:使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擴大的途徑:殖民擴張,掠奪、欺詐,商品輸出)

(2)對殖民國:為西歐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黑奴貿易:歐洲→非洲→美洲→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