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混合學習下的口語課程教學設計論文

校園 閱讀(2.62W)

內容摘要】混合學習是目前教育技術領域的一個流行術語,它是把課堂教學和線上學習兩種模式有機整合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以混合學習理論為基礎,對新疆預科漢語口語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探索提高預科學生口語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

混合學習下的口語課程教學設計論文

關鍵詞】混合學習;口語課程;教學設計

學習一門語言必須掌握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口語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語言交際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它一直是預科漢語教學的薄弱環節。以下以X學院為例,闡述基於混合學習理論的漢語口語課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原則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課程注重大量聽力材料、口語語料的輸入,重視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理解材料並快速反應的能力。把課內練習、課外練習、課外語言實踐看作重要的教學環節。以訓練為中心,通過典型示範、具體講解、學生反饋、課後鞏固等方法在反覆實踐中提高學生使用漢語的能力。(二)聽說法。以大量真實交際情境中的對話、話題錄音為教學內容是本課的特點。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聽力水平;在理解口語材料基礎上訓練學生有層次、有內容地進行開放式表達。通過聽說結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提高漢語聽說水平。

二、教學目標分析

鑑於漢語聽說技能很難分開單獨訓練,X學院預科階段開設的是“漢語聽說”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大學漢語聽說》(第1冊)。《漢語聽說》課程是為少數民族學生一年預科漢語開設的重要課程之一,是一門技能訓練課,即兼聽力訓練和口語訓練為一體的雙項言語交際技能訓練課。《漢語聽說》的教學目標是:少數民族預科學生通過漢語聽說雙項技能的專門訓練,大量接觸漢語言語材料,由聽匯入,聽帶動說,並運用於實際交際活動中,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漢語聽力理解水平和漢語口語表達能力,為順利通過預科階段漢語學習,並能夠在專業課程中用漢語聽懂並在使用專業漢語詞彙、句式、語段進行表達等方面打下基礎。學生的學習目標:通過聽力訓練,培養學生辨音能力、辨別語句重音和語調的能力、對句法結構形式及其意義的領會能力、記憶儲存、捕捉主要資訊的能力及聯想、預測、快速反饋的能力,使學生在真實的交際場合中能聽懂語速為每分鐘180~220個音節的普通話,基本具備聽其他課程漢語授課的能力。在日常交際中,能夠大致聽懂語速正常的一般性會話及一定範圍內的工作用語。通過口語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漢語口語進行較高層次口頭交際的能力,根據各種社交活動的相關話題和交談物件及場合的不同,用每分鐘130~150字以上的語速及較標準的普通話連貫地進行較完整的、用詞較恰當的成段表達、論述或交談,恰當得體地開展口頭交際活動。

三、教學內容、教學課時與教學方式

《大學漢語聽說》(第1冊)全冊教材共15課,每課分兩部分,每部分又包括“聽力理解練習”和“口語表達練習”;每課後附有“課後練習”。“聽力理解練習”包括“語音練習”、“聽句子,回答問題並複述原句”以及“聽對話或短文,做練習”等三項內容。“口語表達練習”圍繞一個或幾個功能專案進行練習,每課第一部分的課文是這些功能專案在具體語境中的體現。第一部分的“功能表達練習”,第二部分的“按功能要求完成對話”、“情景會話練習”等是對這些功能專案的操練。“課後練習”是對每課所學內容的一個複習。按照教材的安排順序,口語類話題分別是介紹和詢問、問候和邀請、請別人介紹和給別人介紹、打聽、評價和表示同意/不同意、勸說、商量、請求幫助和道歉、轉告和提醒、埋怨和否認、懷疑和假設、可能/不可能、比較和選擇及列舉、解釋和插話及結束談話等內容。依據“X學院預科教育培養方案(本科)”,《漢語聽說》課程總學時為78(第一學期)+72(第二學期)=150課時,周學時為6(第一學期)/4(第二學期)學時,共31周。

四、學生學習特徵分析

漢語口語課程是一門重要的.漢語單項技能訓練課程,與聽力教學結合進行,授課學期為預科一學年。預科學生入校前都經歷了國小、中學的漢語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漢語基礎。儘管如此,預科學生在語音方面仍有不規範現象,詞彙量不足,語法偏誤較多。在進行漢語成段表達時,因為語音、詞彙、語法、個人緊張等多方面原因導致表達不流暢或者出現錯誤。同時,儘管學生均認識到漢語口語能力是衡量漢語水平的重要指標,對提高漢語聽說能力的願望十分迫切,但僅靠課堂有限時間進行口語訓練顯然不夠,課下又以母語交際為主,並沒有積極主動地使用漢語進行言語交際,語言實踐不足,導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緩慢,成效不顯著。學生的MHK成績也顯示,部分學生口語成績偏低是導致MHK等級不達標或不高的重要原因。

五、教學策略分析

通過教師問卷可以知道:X學院多媒體硬體的配置情況是:各教室均有投影儀、幻燈片機和電視,但沒有電腦,需要教師/學生自備。教師們的觀點如下:第一,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低,網上相關資源少,學校相應裝置不具備,學生不配合,教材內容不適合,課時少。第二,教學資源嚴重短缺,配備不足,學生的學習資源配備不足;教學實踐中,督導科嚴禁播放視訊,教學活動一定程度會受影響。第三,教學工作量太大,身體欠佳,教師使用教育技術能力有限。第四,學校硬體建設與網路亟待加強等。針對問卷結果,設計如下教學策略:第一,課堂面授環節,教師重點針對激發動機、重難點講解、主題討論、個別指導部分進行教學設計。正式上課前,先將班級分為包括好中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選定組長。組長負責協助教師完成組員的漢語基本情況調查,學習風格和學習訴求意見彙總等,組員配合組長開展各項學習任務。上課後的5分鐘,通過朗誦、講笑話、播新聞等形式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正式上課時,通過圖片、PPT、音視訊播放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提出該學習活動的目標。在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之後,教師通過提問檢查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對於重點生詞、句型、語法等內容集中面授講解。課文學習部分可通過提問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內容,並展開深度討論。根據情況,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充套件訓練。教師做好引導和幫助工作,如果遇到學習小組無法形成統一認識的問題時,教師與學生共同達成一個最佳解決方案。注意及時對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歸納,加深理解記憶。由於目前預科漢語教學沒有現成的網路教學平臺,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課堂面授環節,設計並引導學生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第二,遠端線上學習部分可通過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e-mail等方式開展公告發布、教學視訊播放、互動評價等活動。比如:教師可對即將講授的內容進行資源分享和訊息釋出,讓學生隨時隨地瞭解教師最新的課程安排以便做好下一次課堂活動的準備;提供重難點內容的教學視訊,供學生回顧和複習;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課堂上沒有時間涉及的較簡單的知識點;或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課堂以外擴充套件知識;佈置相關練習要求學生完成或及時提交;師生對課堂表現或網路學習進行評價。隨著教師教育技術學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不斷增長,特別是在教育技術學相關專業教師的幫助下,構建適合預科漢語教學實際需要的網路教學平臺是必然趨勢。

六、教學活動及教學步驟設計

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口語和寫作均屬於輸出技能,但口語具有即時性,要求在言語交際中,少數民族學生用第二語言漢語快速概括主要內容、闡述中心思想、發表個人觀點。在口語實踐教學過程中,主要採取學生朗讀、提問,教師答疑、提問的方式,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型學習”。通過小組協作,分話題討論對重難點問題集中學習,教師加以指導;學生通過填空、回答問題、2人(多人)表演等形式展示口語輸出技能,評價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互評的形式。具體的教學步驟為:第一,講評作業(教師)。一是朗讀前一次學生口語表達中的流暢對話和成段表達,並進行點評;二是展示前一次學生作業中錯誤較多的詞、句等,集體/個人修改;三是結合視訊、音訊材料要求學生回聽、回看,更有針對性。第二,學習理論。一是學生朗讀、理解口語的重點詞彙和常用句式;二是教師答疑,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聽一遍,回答問題;讀三遍加深印象;小組模擬對話將內容上升為個人頭腦中的知識。教師為主導,答疑、提問,強化理解、記憶);三是教師提問,強化理解。第三,課堂練習口語實踐。一是朗讀對話,相互提問;二是表演對話/成段表達,分析優劣(重點詞語、句式是否使用;發音、用詞、語法是否符合規範;是否符合真實交際原則。教師點評,並在黑板、PPT中展示表達的重點內容和基本順序)。第四,完成作業形成能力。一是佈置作業(課後完成);二是完成對話或進行成段表達(以錄音文件等形式發到郵箱或者論壇,下節課再次表演或成段表達)。

七、教學環境分析

從資訊到教學內容,從技能評估到支援工具,從訓練到協作環境,一切圍繞提高學生漢語口語表達能力展開。考慮到預科師生多媒體技術均需提高,建議學院的多媒體網路機房應該對預科學生開放,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進行上機操作;教師需要花費時間對網路課程、網頁設計製作、資源填充等進行前期準備,這需要資訊保安工程系(教授計算機課程)教師和語言系教師通力合作,逐步充實完善教學資源。資訊保安工程系教師培訓師生如何使用瀏覽器、搜尋引擎、e-mail、BBS論壇、微信群等,方便網路學習。

八、學習評價

注重學習過程評價,重視學生平時和期中的診斷式測試情況,及時反饋調整教學。課程成績評定採用百分制,平時成績佔60%,期末成績佔40%。平時成績包括考勤、作業、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課堂表現(參與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網路學習(登入次數、作業完成情況、參與話題討論次數和內容深度、小組協作和自我探究實現情況)等。較之傳統的學習模式,混合學習模式無論是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都有較大優勢。混合學習模式下的學生學習,要摒棄完全等待教師教授的教學模式,要通過網路自學,帶著一定問題和討論主題進入課堂面授學習,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重難點,同時進行擴充套件練習,鞏固知識點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能對知識點進行有層次、有深度、個性化的反思和闡釋,與學習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和總結,逐步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混合學習模式下的學生學習對學生的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也有一定要求,這是預科學生亟需提高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趙楊.基於績效技術的混合學習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J].軟體導刊,2013,5

[2]王永花.深度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混合學習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遠端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