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幹法》讀後感(通用15篇)

校園 閱讀(1.25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幹法》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幹法》讀後感(通用15篇)

《幹法》讀後感1

最近被稱為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幹法》在中國風靡一時,得益於公司領導的推薦,有幸讀到了這本被“一本洩漏天機的寶書”,聯絡一下自身的經歷和當下中國社會的現狀,體會頗深。

20xx年被稱為中國最難就業季,離畢業還有大半年,各方媒體天天就已經天天在叫囂著、渲染著,各位“專家”“教授”也在分析20xx屆的應屆生面臨著如何嚴峻的就業局面,老師、學生、家長也似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是,在這個所謂的最難就業季裡,作為人力資源圈子裡一名道行尚淺的招聘專員,我卻似乎遭遇了我短暫的HR生涯裡的“最難招聘季”。也不是說過來應聘的人太少,而是合適的的確太少。在面試應屆生的時候,我很喜歡問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工作是怎樣的?”很多剛出象牙塔的新鮮人會睜著他們純真的眼睛告訴我“錢多、假多、舒適的。”這不禁令我感到疑惑,所謂的理想就是這樣子的嗎?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呢?只是因為要取得溫飽嗎?那個人的價值呢?在《幹法》中,稻盛和夫先生指出了勞動並不是只能或只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很多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要想扭轉命運,就要通過勞動。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能夠克服人生的磨難,讓你的命運獲得轉機”這才是我們工作的真正意義所在。

那知道了為什麼要工作,但為什麼還是不想工作呢?噢,是因為你還沒愛上你的工作呢。就像戀愛中的男女,在旁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是再自然不過了。工作也是一樣,當你愛上了你的工作,無論付出多少,都不覺得累,而且能持之以恆。當然,要愛上工作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為了減輕難度,在找工作前,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樣才能奠定以後“愛上它”基礎。就像戀愛一樣,總要知道自己心儀的物件是大概樣子,才能產生心動。當下很流行一句話“先就業後擇業”,這真真的害慘了不少新鮮人走了不少冤枉路。所以,在畢業前,多尋找機會實習,想清楚自己心儀的工作是怎樣的,才能愛上自己的工作。不過,我們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日久生情”。如果不幸像稻盛和夫先生一樣,畢業時找到的工作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那麼就在日後與這份工作好好培養感情吧。如何培養感情呢?稻盛和夫先生認為需要從工作中尋找快樂,在這份工作中所取得的每一次進步,請為自己感動,並且把它當作動力,更加努力的工作。

愛上工作,努力工作就能成功了嗎?噢,當然不是,你還要“敢想”,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話就是需要設立一個高目標。其實,想想,先代就不說了,當代不少傑出的大人物都是“敢想”之人啊,例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的“喬幫主”——喬布斯,絕對是個中的代表啊。稻盛和夫先生認為當你把你的“高目標”滲透到“潛意識”的時候,是連“神”都會幫你的。當然,這裡並不是渲染封建迷信。結合成功學裡面的吸引定律,當人全神貫注地想著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發出一種腦電波給宇宙,宇宙就會按照人的這種指使,排列好相關的物質以促成這件事。再從人自身出發,當“高目標”都滲透到了“潛意識”的層面,人就會不知不覺地以這個目標為中心,所有的行為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

噢?那就是敢想就能成功,那我天天想天天想就行啦?要真是這樣,估計不是成功,而是成“瘋”了。有了“高目標”後,還需要持續不斷的行動。“持續的力量能將‘平凡’變成‘非凡’。”中國也有“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的格言。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的積累”,而成功,無非也是每天小小的進步的積累。稻盛和夫先生說“不像豹子那樣行動迅猛,而像牛一樣愚直地專注於一行一頁,這樣才能磨鍊人格,提升能力。”

讀到《幹法》的最後,稻盛和夫先生將自己一生用了這樣的公式總結: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想想,這不就是《幹法》這本書的中心,不就是稻盛和夫先生最想告訴我們成功的途徑嗎?要是我們能在其中一個因素下功夫,相信產生的效應雖及不上稻盛和夫先生的作用大,對於我們小小的人生,也是能帶來意向不到的收穫的。

《幹法》讀後感2

讀完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藉此機會和朋友們分享一下。主要內容有:

理解熱愛的力量,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弄明白工作的意義,為什麼要工作?同時要了解工作可以養心智,健全人格;

熱愛自己的工作,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成為一個自燃型的人,點燃自己,照亮他人;

要以高目標高績效為方向,而且要有我一定能成功的執念併為之努力;

要持之以恆的努力,保持著每日進步的狀態,不畏困難,發覺自己的潛能,變不可能為可能;

對於工作要有近乎嚴苛的要求,力求完美。把握細節,從能遇見的工作結果倒推過程改進,精益求精,直至完美;

埋頭趕路的同時也要抬頭看看方向,要時常思考,在經驗的基礎上創新,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創新過程中要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執行。

以下是詳細內容

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著名的企業家,在京瓷發展和日本航空重組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關於管理的思想也被國內很多人追捧,在國內有很多擁躉(dun三生)。

感覺《幹法》這本書是稻盛和夫老先生人生的一個真實寫照吧。平凡的學習生涯、不太滿意的第一份工作、步入社會之後矛盾的他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在這樣的處境下,他把京瓷做成功了,還創立了第二電信,出任重組的日本航空CEO,應該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本人的傳奇經歷和他在《幹法》中講到的內容密切相關。閒話少說,上乾貨。

首先,你應該想明白樹立一個正確的勞動觀,是的老先生開篇就講了關於勞動觀的問題。這裡的勞動是泛指工作,而不是無所事事的閒著。

第二,你要弄明白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人活著要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過有價值的人生。為了自己的風光體面、為了娶個美嬌娘閤家美滿、為了孝順父母亦或是其他原因,你都得弄明白為什麼工作。除了這些,工作還是培養自己的心智,提升個人的修養,健全人格(我覺得這些都需要悟性)。

第三,你弄明白了工作的意義之後,你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熱愛自己的工作(如果不熱愛,你工作可能僅僅是為了謀生,別浪費時間了。如果沒得選,就熱愛上你現在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就如同稻盛先生在京瓷一樣,成為一個"抱著產品"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發揮熱愛的力量,釋放自己的激情和潛能,在工作中做得更好。

第四,以高目標為動力,持續努力。人生是有一條有長度的旅程,一個高遠的目標能決定你究竟能走多遠。把實現目標的願望融入到骨子裡,變成潛意識,然後把高遠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的小的階段目標,持之以恆的努力奮鬥,自然會得到迴應。京瓷在開拓客戶的就是稻盛先生就是抱定決心要把京瓷做大的,雖然大家都不相信。

弄明白了工作的意義,你也學會了熱愛工作,給自己樹立了高目標。就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就工作而言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工作中遇到挫折困難是常有的事情,這一切都是一場考驗,通過目標倒逼自己提升能力、挖掘潛力,變不可能為可能。

注意細節,力求完美。我覺得所謂的日本匠人精神,應該就是類似於稻盛和夫先生這樣的想法吧。錯了改一下就好了大概很難做出好的產品,真的只有凹槽裡的粉末都用刷子一點一點的刷乾淨,做出來的陶瓷品質才是雜質更少的。所以有時候,我們要以現狀來推演結果,根據結果來調整現在的工作狀態,不斷提升自己對完美品質的感知度。

工作要有創造性。複雜的工作簡單做,簡單的工作長期做。這本身就包含了創造性的思維,複雜的工作如何變得簡單?但是工作質量又不打折扣?這都是需要思考的,需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造改變,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來。同時創新的想法要實現,就要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積極去幹。

最後,稻盛和夫先生講了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 x 熱情 x 能力,裡頭感觸最深的是稻盛先生在日本航空其實是不領工資的,同時為了工作以退休高齡長期住酒店,上班時間從約定的三天變成了四五天、五六天。所以我們是普通的人,想成功真的就只有多學習、多思考、多踐行。

祝各位人生職場順遂,芝麻開花節節高!

《幹法》讀後感3

來到深圳進行公司內部培訓的第一天,我有幸拿到了稻盛和夫所著的《幹法》一書,公司以此書作為見面禮送給了我們這些新員工,感謝公司關懷。

在四天時間內我通讀完了稻盛先生的這本書。在本書的開篇第一頁就是馬雲、季羨林、松下幸之助等顯赫的人物給予稻盛先生的各種讚譽,當時我半信半疑(這個稻盛和夫有這麼傳奇麼?),直到我漸入佳境的拜讀此書,我的激情和熱情在此過程中也一次次被調動起來,對稻盛先生的敬仰和欽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對即將到來的職場生涯已迫不及待。

通讀此書後,個人認為稻盛先生成功的奧祕總結起來就是“正確的態度+超越常人的努力+持續追求完美+創造性思維”。

 正確的態度

在本書的前言部分,作者著重講了當代年輕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我們應該發自內心的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工作,而不是被動的厭惡工作。稻盛先生也以自己人生開始階段的諸多不順告誡我們要正視挫折,勇於克服人生中的磨難。 另外我們要以對待“愛情”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的工作,迷戀上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主動的出擊,才能成為“漩渦中心的人”。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乃是成功的第一步。

 超越常人的努

有了端正的工作態度,其次我們就必須設定一個“高目標”,併為之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京瓷集團起初的發展階段實力有限,而接收的IBM訂單對質量的要求又異常苛刻,可以說給了京瓷一個看似不能達到的“高目標”,但京瓷在稻盛先生的帶領下,克服了種種困難,達到了客戶的滿意目標,同時也給京瓷注入了強大自信。但在我看來,這種高目標的追求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至少對於我來說。我認為人不應該把目標定得遙不可及,要定的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即可,像稻盛先生的這種冒險式的目標設定,我不敢苟同,但真的不得不佩服稻盛先生的魄力和勇氣。

稻盛先生成功了,但前提是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我認為這一點是此書的核心部分。這讓我想起了李巍總“十萬個小時”的觀點,按照常人的工作強度,我們能夠三十年完成這十萬小時的積累,但我們如果把這個工作強度增加一倍,我們就可以提前十五年達到目標。這個雖然達不到稻盛先生說的“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但精髓是一樣的,就是要想成功必須要比別人更努力!

持續追求完美

我很認同作者在書中的這段話:“在成功之前,要絕不罷休,不屈不撓,堅忍不拔;不能給自己設定界限,要不厭其煩,持續挑戰。在勝利和挫折的考驗中, 每一天都拼命努力,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種子。”“持續”二字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實踐並堅持下去並不容易。稻盛先生在書中提到,每每自己感到絕望的時候,總是有神的眷顧,並引導自己走向成功。但這並不是偶然,這是建立在稻盛先生持續的鑽研、不懈追求的基礎上的。因為,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

稻盛先生也用自己的“完美”觀點說服了詹恩-裡夫先生的“最佳”觀點,對此我深表贊同。完美需要100%的努力,成敗取決於最後1%的努力。注重細節是其中最關鍵的方面,就像京瓷用陶瓷製作半導體封裝產品一樣,外觀的純白鮮亮就是最後的1%。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一定能達到最佳,這就是我的解讀。

 創造性思維

書中講到的多個例項都是看似外行的最終要比內行的更成功,這就是思維的問題,外行的思維更大膽更發散,通往成功的路徑就更加多樣。而內行往往被自己的專業困住腳步,思維受限。

即使是平凡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斷地鑽研創新,也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每天一小步,日積月累就是一大步。

此時再翻到開篇看那些各方讚譽,心裡沒有了懷疑,有的只是認同。《幹法》教會了怎麼幹,怎麼幹好,怎麼持續的幹好。感謝稻盛先生,感謝《幹法》,感謝華潤建築。

《幹法》是本好書,需要若干遍的閱讀才能真正領會稻盛先生的經營哲學。

《幹法》讀後感4

我剛讀完稻盛和夫寫的《活法》。咱們經常看的是《活法1》,還有一本是活法2。我這次看的是活法1。從昨天晚上6點鐘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到今天下午四點半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懷著虔誠的心,我記錄了我第一遍閱讀此書的感受。正如封面所說,此書需誦讀三遍。當下記錄,僅為記錄思維之過程,以便後來的審視和分析。於是我帶著這樣的心情寫下後面的文字。

個人認為《活法1》分兩部分內容。

大都是作者自己的親身體會,而且又是說不清楚道理的東西。但是主題的思想都是教人用普遍的哲學來引導我們做事和做人。比如他提到的真誠,不麻煩人,做事比所有人都努力等等。這裡面突出體現讓他命運轉折的原因。稻盛和夫根據自己的經歷,認為這一切歸於心想事成。或者說內心的軟弱的思想招來不幸的種子,正確的思想為人帶來好運。而那些好的思想就是普遍的哲學和道德倫理。這點和《祕密》一書的思想不謀而合。不同的是《祕密》系統介紹了原理,而稻盛和夫自己說不清楚罷了。

《活法》後面的內容從宇宙和佛學的觀點解釋了很多關於生命和人生意義方面的事情。其中作者強調命運存在,並影響人類。這裡的命運不是消極的迷信,而是對宇宙精神和因果規律的敬畏和尊重。然後稻盛和夫接著說,人的自由意志和努力也可以改變命運,讓一切走向更美好的方向。完整的說,命運存在,因果迴圈,宇宙精神不可抗拒,我們應有一顆虔誠和踏實的心,同時,人心應積極向善,為他人著想,為了人類和社會的發展努力,讓一切走向好的方面。

我讀完,內心很震撼。但是這不代表我就會了,正如稻盛和夫說的知道不代表會。我們還需要多次的閱讀,來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其中很多都需要身體力行才可以領會,所以我只能懷著虔誠的心去付諸行動。

前言說,深處混沌時代,更該省思“活法”。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讓在迷霧中左右搖擺的人停止下來,安定內心,繼續前行。稻盛和夫說,我們需要普遍意義上的哲學,讓我們安身立命。

第一章: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當松下幸之助籍籍無名的時候,我們對於他的管理觀念不以為然。當稻盛和夫盛名之下時,我們對於他的觀念也不能過於神化。這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和體驗。這一章,稻盛和夫教導我們用心渴望才可以達成目標。這和斯蒂芬柯維說的由內向外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的內心需要調整到和行動一致的狀態上,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能量。相對論說,世界處於波動的世界。思想是一種特殊的頻率,它吸引同頻的東西。當你心情愉悅,好運即將來臨。當你焦慮不安,不幸的種子也開始萌發。這一切雖然介於科學和神祕主義,但是它確實是自然之規律,宇宙之精神。

第二章關於思考的方式。

稻盛和夫說,應依據簡單有效的原則去做事。他得到人生的公式: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思維方式決定方向,熱情決定了能力放大的倍數,能力是基礎。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節:拿出百分之百的認真。要努力到連老天爺都想伸手相助的地步。要努力到自己都被感動。俞敏洪說,如果人的一輩子沒有回憶起來讓人淚流滿面的片段,那就白活了。

第三章:磨鍊心智,提升心性。

深沉厚重,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第三等資質。首重人格,次為勇氣,最後為才能。心智和心性永遠都要排到修煉的第一位。

第四章,以利他之心生活和工作。

以帶著一個比呱呱入世時更美好的心離開的心態,來以利他之心生活和工作。超越了物質生活層面上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是人生意義之所在。生而為人,除去物質代謝過程,剩下的只是靈魂。靈魂飄蕩在宇宙中,永不消散。

第五章,與宇宙和諧。

支配人生中的兩大力量:命運和因果迴圈。然而命運的力量並不是大到無法改變,超越之上的力量更是個人的努力,只要你心存善念,多行善事,一定能超越命運的安排。

《幹法》讀後感5

幾天來利用晚間仔細閱讀了公司推薦的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深深觸動了我,我是一名70後,在公司是年齡較長的一位,而且是新員工。在我工作的時間裡,正是社會發展變化巨大的階段,自十八歲參加工作至今,無論是接受企業的職工教育還是參加社會上的實踐培訓,回想起來,都有《幹法》書中所蘊含的工作哲學。《幹法》用文字把潛藏在我腦海中的思想用通俗的語言表述,使我原本模糊的認識清晰起來,才真正把這種人與工作的關係有了明確的認知,人與工作的各種疑慮尋找到了較為明確的答案,現將我讀完《幹法》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由於本人文筆粗糙,領悟有限,望公司領導和工友們給予指導和補充。

我領悟到的首先是我們工作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支出,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提升自己的素養,提高自己的心智,也一定是我們價值觀地體現,就我所在班組而言,通過積極主動和同事們業務交流、請教學習,較快的熟練了業務,加上努力的工作,不就是在不斷提升自己嗎,再把這樣的工作狀態成為一種自覺努力適應新的環境,長此以往,其實就是在不斷學習工作中體現了自身價值。

再有工作真是要講究方法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去工作呢?我覺得書中的講述和我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相通的,我剛招工的時候,在崗前培訓的時候,職教辦的老師就要求我們要愛崗敬業,要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但是怎樣才能做到,其實多少年來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雖然我一直都認可這樣一段話,也一直朝這樣的方向摸索,一路走來確實很辛苦,某些時候也差點放棄,但是讀了《幹法》我領悟到了明確且淺顯易懂的答案,那就是要改變自己的心態,時刻努力說服自己,清除自己的負能量,熱愛自己的工作,要幾年如一日的無怨無悔,而這就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自我約束能力,自己管自己很難的,因為人是有惰性的,但是隻要你做到了,你就提高了自己的心智。

能做到這一步是很不容易的,能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我太有親身體會了,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從事氬弧焊了,二保焊也有十多年的工作經歷,由於經歷了生活的不平坦,期間迷茫過,也試圖放棄,但內心一直沒有忘記“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這句話,隨著艱難的堅持,我是真心喜歡上了我的工作,因為我發現工作的過程是有樂趣的,讓我身心愉悅,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更鞏固了我的工作技能,而且還拓展了其他領域,如今在秋實經過一段時間的環境適應,我已可以較圓滿的完成領導安排的工作,我知道這就是多年來自我管束和不斷業務鍛鍊的結果,今後我仍要保持謙虛的心態,高壓約束自己,使工作技能再次得到提升,使轉入下個工序的半成品都是合格的,相信我能做到,因為我熱愛我的工作。

《幹法》還有非常觸動我的一點,就是隻有熱愛自己的工作、努力工作、發現工作的樂趣,就可以清除人生在世少不了的“三毒”:慾望、惱怒、愚痴,因為有了工作的樂趣就抑制了自身的慾望,發牢騷的念頭也隨拋到腦後,長此以往人格得到的提升,心靈得以淨化,使人變得聰慧,從愚痴蛻變成明智,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使人得到這樣的昇華。

經過多年從未停止的工作和期間領導同事們的幫助,還有自身不間斷的學習、反省、約束,加上幾天來對《幹法》的閱讀理解,我認為我仍處在工作的黃金期和成熟期,是《幹法》讓我更加堅定了我要努力的去工作,要幸福的快樂的工作,如今的我很自信。

最後我還想說,幾天來再當我背誦秋實的二十二條軍規和公司文化的時候,就會發現《幹法》裡有《軍規》和《公司文化》的影子,《幹法》所論述的觀點都能從《軍規》和《公司文化》中尋到相應的條款。學習了《幹法》也更讓我理解了秋實的《軍規》和《公司文化》的內涵,我是秋實的新員工,一定會成為秋實的優秀員工。

《幹法》讀後感6

以前經常聽人說起稻盛和夫,他的傳奇經歷讓人熱血沸騰,也讓人開始相信,按照他的哲學,或許能夠創造奇蹟。所以一直對他很是仰慕,在心裡念念不忘,直到最近開始讀他的書——《幹法》。

實話,讀完之後感覺挺失望的。不是對稻盛和夫本人失望,而是對我自己失望,因為稻盛和夫的哲學非常的簡單,但是我去無法執行。比如稻盛和夫說,在工作中,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是一件顯而易見的,通往成功的道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能夠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憑心而問,我做到這一點了嗎?自然是沒有,雖然工作比大多數人都要認真,但也僅限於此。這就相當於曾今聽說有一份獨步天下的武林祕籍放在那裡,你苦苦尋求,最終終於得到了,但是發現上面只寫了四個字“日拱一卒”。

“日拱一卒”,其實這就是很多人成功的道理,也是世界上最為正確的道理,萬事萬物都是如此,你認為有捷徑,但是實際上真的有捷徑嗎?至少在我的人生經歷中,發現沒有捷徑。就好像身邊的朋友羨慕我每週都能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我的這種習慣是從每天讀一萬字開始的,到現在我每天能靜下心來讀兩個小時了。而寫日記和讀後感這件事,剛開始每讀完一本書我只能寫幾句,到現在能寫上千字,雖然質量不怎麼樣,但是這也確確實實是一種進步。而這些進步都是每天的堅持,等到堅持到一定程度以後,就發現閱讀已經成為我的一個習慣,然後又發現,心裡有些想法,不寫下來就覺得心裡不舒服。

或許這就是稻盛和夫成功的原因吧。只不過他的成功在於將工作和事業結合起來,然後重複了幾十年。而我們大多數人所喜愛的事情跟工作毫無關聯,或者說,我們沒有及時的培養自己在工作上的愛好。

那麼如何愛上自己的工作呢?書中說了不少作者的經歷,總結起來就那麼幾點,首先是讓生活和工作彼此融合。在我看來,這是讓自己一直處在工作的狀態,盡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這一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哪怕是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也不會願意這樣活著。因為大多數人都將工作視為不得不做的“必要之惡”。這樣理解並不能說錯,但是這必然錯過最佳的成長時機,因為你在工作上所付出的時間,必然就少了很多。所以我的建議是,雖然你做不到“抱著產品睡覺”,那麼儘量的在上班的時候不要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吧。以此為起點,執行起來會更容易。

其次要做一個“自燃型”的人。什麼叫自燃型?總結來說,就是能夠自我驅動的人,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整天抱怨的人,也不是總是跟別人比較的人,更不是總想找一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的人。只有自燃型的人,才能不斷的向中作中投入自己的熱情,我想,這應該從為自己的成績喝彩開始。將自己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蒐集起來,每次看到的時候必然有一種成就感。

然後是面對困難,“日拱一卒”,每天都一樣的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無論遇上任何困難的事情,日拱一卒,每天都有進展。要知道人生的道路是一次長跑,我們要做的是始終保持不慢的速度,每天進步。

再次是創造出“劃破手的產品”。對於這一點,其實我是不太贊同的,完美主義確實沒錯,但是很多時候,做事要先完成,再完善。但是現在很多人所做的只是完成,完成之後很少有人想著主動去完善,乃至完美。同時,這也是現在很多人的通病,包括我在內,需要以此為戒。

最後是創造性,也就是每天不停的改進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思考一件事情,所做的工作,那個地方還可以改進,還可以做到更好。某些難點為什麼難,需要注意什麼地方,反覆思考,反覆總結。

所以,在這條路上沒有終點,一旦走上去,要麼放棄,要麼不停的走下去。當然這也是一條自我修煉之路,每個人都能在踐行當中變得越來越從容,越來越明白自己的方向,變得不再焦慮,未來的道路清晰可見。

這就是我通過稻盛和夫的《幹法》總結出的幾條原則,相信只要做到這幾點,一定可以讓任何人適應任何工作。只是道理易得,執行卻很艱難,讓我們共勉吧。

同時,希望大家在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後,就馬上去踐行,不要成為那個“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

《幹法》讀後感7

乍一看書名,還以為《幹法》是稻盛先生對自己漫長職業生涯中工作方法、管理經驗和"幹活"技巧的總結。

通讀全篇,才知道該書告訴我們更多的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純樸的勞動觀。所謂大道至簡、稻盛先生的"工作觀"以樸素道理示人:要想好好地活,就得好好地幹。他為我們設計了實現事業成功和圓滿人生的路徑和通道:選擇正確的工作觀――熱愛、專注、迷戀於自己的工作――以極度認真的態度,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抓好今天,日復一日,不斷積累--創造性地、出色完成工作--從量變走向質變,由平凡變為非凡。

與普通人"工作是苦役"、"工作是必要之惡"的觀念不同,稻盛先生對工作意義的感悟和見解讓人頗為驚嗟。他認為,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是鍛鍊人性、磨礪人格、提升心志、實現自我價值、走向美好人生和彼岸世界的修行。古今中外,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也造就了自己的完美人格。

苦難常與人生相隨相伴。稻盛先生早年命運多舛,25歲以前的人生並不如意,也曾有過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但當他下了決斷,毅然留在那個叫作"松風工業"的衰敗企業,"開始發自內心並用格鬥的氣魄、積極的態度,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面對自己的工作"時,其中的樂趣和成就感便不約而至,以至產生"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簡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的狂喜,他的工作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扭轉並得以終身確立。稻盛先生深信,"工作隱藏著一種偉大的力量",只要你的身體、靈魂與它融為一體,它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意想不到的收穫和不可思議的好運。工作還是療治苦痛的良劑。在突如其來、接踵而至的苦難面前,稻盛先生把工作作為慰藉心靈、經受考驗、攻破難關的仙丹妙藥。通過努力工作、拼命勞動,使其一直在苦難和挫折方向上運轉的命運齒輪不知不覺地朝著幸運的方向轉動,讓人生時來運轉,進入煥然一新的階段和精彩美妙的狀態,充滿無限希望和光明,從而不斷取得成功,最終走向人生的"王道"。

《幹法》作為稻盛哲學的寶典祕籍,闡釋了工作觀、工作技巧及二者的關係。稻盛先生在《幹法》一書結語部分給出我們這樣一個公式:工作(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其中熱情、能力的分值區間都設定在0-100分,唯有思維方式的分值設計為-100-100分。在稻盛先生看來,"不厭辛勞,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憤世嫉俗、損人利己,否定真誠的人生態度,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負值"。顯然,稻盛先生所說的"思維方式"其實就是人生觀、價值觀、工作觀。工作觀正確,工作的結果就會是一個更大的正值;工作觀錯誤,工作的結果就會是一個負值,而且能力越強、熱情越高,給工作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特意把工作觀放在主體的位置,將熱情和能力視作工作技巧以客體待之,突出工作觀對於工作結果的決定性作用,可見稻盛先生對工作觀的關注和倚重。

工作造就完美人格,純潔心靈為神聖事業而準備。回首在金明國小教學的這一年多的時間,工作上有諸多不順心,每每此時,都會產生抱怨,從而感覺自己疲憊不堪。從來沒有一個正確的教學心態,自從看了幹法這本書後,覺得自己找到了方向,甚至看到了希望。既然從事了教學這個行業,就該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畢生之追求,埋頭苦幹,總結經驗,紮實努力,堅持不懈,把教學當成樂趣,一生與孩子相伴,與書本相伴,當看到自己桃李滿天下之時,想想自己在工作之中遇到的困難又算的了什麼。

《幹法》讀後感8

《幹法》是稻盛和夫以78歲高齡出任日航CEO之後推出的第一本書,也是稻盛和夫首次與讀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該書在日本一經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銷量最高達到20萬冊。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般會選擇逃避或另闢蹊徑,但稻盛和夫卻並不那麼消極。在一家連年虧損的公司,在同伴都陸續選擇離開的情況下,在被分配到研究陶瓷新材料的冷門部門後,他並沒有抱怨,而是選擇了主動面對,於是他抓住了機會,通過勤奮的工作,發明了一種新型絕緣體,這個製造電視機映象管必不可少的部件,從而獲得松下公司的大訂單,使所在企業起死回生。從此,自己的命運也同時被改變。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讀者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為身在職場的讀者點燃了指路明燈,同時,這些思想對企業管理者也有借鑑意義。這是他不可動搖的“信念”,也是他被實踐所證明了的正確的“工作哲學”。 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告訴我們,工作不僅僅是養家餬口的手段,更是對心靈的一種磨礪,對人生的一種經歷,對人格的一種錘鍊!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工作,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道選擇題,可以選擇腳踏實地、忘我奉獻,也可以選擇投機取巧、消極怠工,更可以選擇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當面對這道選擇題時,我們必須明白,這不僅僅只是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態度,更決定了你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我們每個人處在這個社會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承擔了不同的責任。

整本書從“為什麼要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以“高目標”為動力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持續就是力量:抓緊今天這一天”幾個章節去闡述的。 如何才能讓工作做出成績?在稻盛和夫看來,首先就是運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去喜歡我們的工作,熱愛我們的工作,痴迷我們的工作,把工作當成我們的愛人一樣去呵護。正如我們不能輕易地拋棄我們的愛人一樣,我們也不能輕易對我們現有的工作說“不”,所以我們就能長期堅持工作。做到像上述那樣,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遇到一些我們不能控制的外力影響時,我們很難用我們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在我看來,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工作,持續努力,不愧對教師的神聖職責,這才是最重要的。並且對每天做過的事情,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敗,並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感謝,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這個崗位,就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隨時感謝心態非常重要。

“人為什麼要工作?”許多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得毫無意義,他們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想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理解工作的意義,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度過幸福的人生。工作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要將工作當做一種提升自己心志、造自己人格的修行。不要畏懼工作,不要因為自己眼前的工作不如意而喪失信心,要將自己的工作當做是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人生任務,要用一種將自己逼入絕境的方法來工作,即“極度認真”的工作。

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人生?工作的結果 =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即使是平凡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斷鑽研和創新,也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時刻思考這樣做是否可行,作為教師,除了把每節課認真備好,每節課後最重要的是認真總結這節課的成敗得失,記錄在案,向同事們請教或探討怎樣解決,持續不斷一定能對工作進行改善和改良,最終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通過《幹法》的研讀,讓我明白在工作中困難時無處不在的,看你如何去面對困難;在工作中機會也是無處不在的,看你是否發現機會,抓住機會;在工作中成績和失敗也是無處不在的,看你如何處理成功的驕傲心態和失敗時的心灰意冷。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竭盡所能,才不會後悔!

《幹法》讀後感9

第一次接觸稻盛和夫的作品是《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那會兒是去年9月份,到這會兒剛滿一年。契機是總經理說要在全院大會上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內容,所以讓我給他做一個PPT,那我想既然要做PPT的人,不能不知道這麼書是說什麼的吧,所以搞突擊,快快地看完了這本書。有一段話至今印象深刻,和大家共勉:不理解、不贊同公司的哲學,而表面上又裝出理解贊同的樣子,彼此都不愉快,既然如此,你就應該去與你的思想哲學一致的企業。我認為這一點必須明確,沒有任何餘地。

那個時候包括我在內的眾多華美人還不認識這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但是現在整個華美他知名度應該和總經理持平了。這也得益於總經理的大力推崇稻盛爺爺的企業經營哲學,不然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日本還有這樣一個影響巨大的企業家,畢竟我們每天更多的時候都淹沒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當中。還記得某一天葛經理在辦公室提起自己當晚回家要讀《幹法》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想,這名字怎麼那麼奇怪,稻盛和夫還有一本這樣名字的書?一直到真正閱讀完這本書,才明白沒有比《幹法》更貼切的書名了。

通常情況下,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做一件事,就會導致同一件事最終呈現的效果,閱讀也是一樣。如果看完《幹法》,你只是淺顯地以為稻盛爺爺是為了告訴我們:不論你現在身處多麼平凡的崗位,多麼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只管埋頭苦幹,日積月累總會鳳凰涅槃。那麼,我想你可能還要回去再多讀一遍、兩遍、三遍甚至更多。

馬雲如果現在還在教書,那不會成就現在的淘寶;俞敏洪如果當時堅持出國搞學術,那就不會成就現在的新東方;如果稻盛和夫一直在松風工業幹科研,那又怎麼可能建立自己的京瓷和DDI呢?

在一個個看似不同的選擇中,我們唯一不能放棄的是自己對自己人生應付的責任。這是最基本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其他所有事情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一定這樣,也不是一定那樣,不要走極端,更不要道聽途說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很多成功看似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實際上是成功者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了某種平衡。

我想起20xx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實習生》,電影講述的是曾經的精明強幹,事業有成的商人Ben(羅伯特德尼羅飾)在年近七旬的時候,因為無法忍受平淡的退休生活而重回職場,進入自己從未接觸過的網際網路行業從事實習生的工作的故事。Ben大可以輕鬆自在地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他為什麼還要重返職場,去瞎折騰呢?是因為缺錢麼,如果不是,那麼他在工作當中尋求的是什麼呢?我想,是因為他不甘就此老去,他確實還有可以發揮和貢獻的餘溫,那就是他幾十年下來積累的工作經驗及他的過往的經歷,他在對自己有限的人生負責。他在這份看似簡單的實習生工作中絲毫沒有倚老賣來,也沒有打任何馬虎眼,反而比所有其他的實習生都更用心,更在意細節,更瞭解老闆想要怎樣的結果。

再看Ben的實習生涯,和二十歲的我們剛開始實習時區別很大嗎?認識新公司,交到新朋友,慢慢上手自己的工作,贏得上司的信任……甚至,在公司裡譜寫了新的戀曲。這就好像是我們剛踏入社會時所經歷的一樣啊,一切都是新的、未知的,和他是否年老沒有關係,他對生活的熱忱,讓他仍似一名年輕人一樣在探索新世界。這就是人生應該有的態度啊!

稻盛和夫對於工作的迷戀讓他能夠“抱著產品睡”,能夠始終“以百米賽的速度奔跑”。他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懷有的無比強烈的持續不斷的內部驅動力,是因為他堅信“自利利他,敬天愛人”,是因為他一直在思考:作為人,何謂正確。他無比確信自己走在一條踐行正確價值觀的道路上,所以並不覺得辛苦,所謂“苦”,只會發生在自己在不情願的事情上。

稻盛和夫最讓我感到佩服的就是他對工作的痴迷與熱愛,但是對工作的痴迷與熱愛又豈是看本書能學來的呢?

正確的做法,還是回到本初,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敬天愛人,自利利他,而工作正是這種人生態度的最重要的實踐和體現方式之一。

知行合一。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正確的,那麼跟隨你的夢想與直覺,去探險。

《幹法》讀後感10

整整用了三個晚上,看完了稻盛先生的《幹法》,感觸良多。這是稻盛和夫以78歲高齡出任日航CEO之後推出的第一本書,也是稻盛和夫首次與讀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該書一經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銷量最高達到20萬冊。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我們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為身在職場的我們點燃了指路明燈。

一個人白手起家一生能夠創立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就足以贏得世人的尊敬了,稻盛和夫在42年的經營生涯中,一手創造了兩家世界500強,卻在退休時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自己皈依佛門,轉而去追求至高財富--提煉心智。他認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過程。有了這樣的超脫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擁有了俯瞰人生的視野,這讓人十分的敬佩。

這本書給我最深的體會是讓我真正明白了,“人為什麼要工作?”在現如今這個充滿浮躁和功利的就業、職場環境中,很多人總是憤恨自己的懷才不遇,在工作中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他們只看到別人成功、光鮮的一面,卻往往看不到別人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他們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得毫無意義,追求和夢想著不勞而獲、一夜成名。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而稻盛先生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有理解了工作的意義,全心全意的去投入工作,你就能度過幸福的人生。

稻盛先生在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工作是一種修煉。”工作能夠造就人格,努力認真的工作能夠扭轉人生。作為一名金明國小的老師,我非常的熱愛這份工作,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但有時工作中的勞累、孩子們的頑皮、家長們的不理解,也讓我非常想發發牢騷。有時候想想,既然有個別孩子的家長都不在意自己孩子的學習,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如此執著的幫助這些孩子提升不太理想的學習成績呢?我的努力和辛勞又能得到什麼呢?但是在看完《幹法》這本書以後,讓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稻盛先生教會了我們,工作真正的“幹法”。

稻盛先生教會了我,首先要堅持“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投身於自己的工作,長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慾望。熱衷於工作,還能鎮住憤怒之心,也會無暇發牢騷,而且日復一日努力工作,還能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人格。一心一意投身於工作,聚精會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這本身就是磨練人格的修行,這樣做就能磨練我們的心志,促進我們成長。而通過這種心志的提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價值也能隨之提升。

對於每天的工作,我們要老老實實地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認真改進。這樣度過反省的每一天,我們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敗,而且有利於在人生中提升心志。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歡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強制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對待自己的工作,要像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精益求精,永遠高標準的要求自己。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多樸素的觀點啊,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辭辛苦地工作,不只是為了滿足物質上的需要,更是為了磨礪個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個人境界。

當工作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放棄;當工作進展順利時,就要直率地表達出工作中體驗到的快樂;當工作成果受到別人的褒獎時,就要誠摯地表示感謝。繼而將這種快樂和感動當作精神食糧,然後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當成是一個生命體,傾聽來自工作的聲音,和工作談心,對工作進行仔細的審視和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問題的所在,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稻盛先生曾總結過一條成功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或稱努力)×能力。可理解為要度過幸福的人生,把工作做到最好,必須具備正面的思維方式、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能力三種因素。它們不是簡單的相加關係,而是相乘關係。相乘就意味著結果可能會是負值或零,如思維方式不正確,結果就是負值,如意志和能力不足,則結果可能是零。能力基本由上天賦予,熱情則完全由後天培養。全書圍繞這一公式,娓娓道來,令我們領悟到許多。

《幹法》讀後感11

在公司組織學習下,我閱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通過閱讀作者自己工作經歷和工作心得,是我領悟到了工作的偉大。這本書對於像我這種剛踏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來講,有著非常重大意義。 “人工作是為了度過有價值的人生”。

在閱讀此書的一開始,稻盛先生便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工作?我的答案則是為了賺錢,為了生存。稻盛先生的答案則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為了度過有價值的人生。

對於工作,我一直以為工作是公司的,只要按時完成工作就可以了。而作者在書中提出的卻是: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完成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這句話使我深深的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因為我從未想過工作不僅僅可以鍛鍊人的工作能力,也可以提升人的品質。試想一下,個人對待工作態度是積極地,那麼對待生活的態度也肯定是積極地。就像作者在書中寫到: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所以想做一個有價值的人就要先好好的工作。想要度過美好的人生更要努力的工作。

“讓自己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先生畢業後在瀕臨破產的“松風產業”研究絕緣瓷瓶,這份工作內容並不是他在大學時所學的課程,並且公司很窮。但是,即便是面對如此惡劣的條件,稻盛先生依舊做到了熱愛自己的工作並取得了成功。

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的工作, 也不是每個人對待工作都能非常的熱情,那麼就應該像書中所寫:“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熱愛工作,但至少“厭惡工作”這種負面情緒必須從心中排除”。人不是神,即便是神也不可能無所不能,所以面對任何一項工作時,我們都應該努力去工作,對待工作的熱情就如同對待戀人的愛情一樣,感情慢慢的培養,這樣就會慢慢的喜歡上現在的工作。聯想到自己,剛開始接觸環保工作正是政府對環保要求最嚴格的時候,我對環保工作一無所知,無從下手甚至牴觸,身邊也有許多人讓我換工作,而我沒有聽,而是努力學習,認真聽取領導和同事的指導,從剛開始對環保工作的不瞭解到現在喜歡上環保這項工作,這個過程對於我自己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有的.意義。

成為“自燃型”的人。

工作可能是別人給的,但是時間和想法都是自己的,“自燃型”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人。對待工作,要把“要我做”轉變成“我要做”,領導也對我說過:不要什麼事情都要等著安排,要自己去找事幹。“我要做”體現了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我要做”更能鍛鍊自己的思維,鍛鍊自己工作的安排的能力。當能達到“我要做”時,就可以帶動身邊人的積極性,就像快樂能傳染一樣,工作的積極性也可以傳染。當自己成為“自燃型”人時,幹工作就會越來越順利,生活也會越來越豐富。

“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先生在書中所說,“只有付出非同尋常的“不亞於任何人的

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驕人的成績”。在中國也有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也很好的說明了只有努力的工作,人生才會取得成功。縱觀歷史,無論哪個偉人,無不是付出了高於平常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獲得成功,早五晚九的工作,聞雞起舞的辛勤。

越努力越幸運,當我們努力工作時,殊不知幸運也悄悄降臨在我們的身上。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麼這個有準備的人一定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只要努力的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才能在機會出現的時候牢牢地抓住。

“持續就是力量,追求完美主義”

將平凡變成非凡,靠的就是持續的力量,把每一項工作都要看作像馬拉松比賽,靠耐力和意志力,在找準成功方向的前提下,不斷地向前走,一步一個腳印的持續前進,最終就會走到成功的彼岸。

“不做則已,作則致全,時不待我,切勿止步”。對於工作做得完美了就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工作要麼不做,要麼做好,做就做完,在工作中最怕就是拖拉、散漫。所以無論怎樣的工作,哪怕很簡單的工作,也要抱著積極的態度去做,認真做。這樣才是對工作最大的尊敬。

對於之後的工作,我會以稻盛先生的為榜樣,以稻盛先生的言論為信條,結合自己的工作,在做好工作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品格。讓自己不斷進步,走向成功。

《幹法》讀後感12

彈指一揮間,六年的歲月就在繪聲繪色的講課聲中,就在埋頭批改作業的筆尖,就在上課鈴與下課鈴的交替聲中滑過。

我也一直都在自己工作的道路上用各種書籍充實著自我,但最近我讀到一本使我和我的工作態度產生很大共鳴的一本書,是稻盛和夫的《幹法》。書中稻盛和夫現身說法,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向讀者講述工作的意義,尤其是告訴大家在工作和創造性勞動中找到成功與幸福的方法和路徑。而曾經我也是正是從作者筆下的《活著》懂得了什麼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義何在以及人生應有的狀態是什麼。

《幹法》一書是日本稻盛和夫經營之聖又一力作,這本書體現的工作觀和《活法》完全相反,但並不矛盾,東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別。讀完整本書是我感觸最大的是本書前言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當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體驗,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收穫,讓我每一天的生活充滿價值,同時工作又是萬病良藥,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和考驗,工作中體會樂趣,就向人們常說的樂在工作。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會把工作僅僅當作滿足自己物質需求的必要條件,是不得已而為之,人們工作就是為了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幹法》則告訴我們,若只把工作當“飯碗”,這個飯碗就會越來越“破”;如果不顧一切地愛上工作,工作就不但會變成一隻“金飯碗”,而且這隻“金飯碗”會盛滿成功、盛滿幸福、盛滿健康的生活態度,源源不斷地回饋給你。

從頭到尾,《幹法》講的主要就是一種精神,一種完美的敬業精神。它深刻的揭示了工作的意義,我們要喜歡並愛上自己的工作

就像我們喜歡上一個東西一個人一樣改變自己原有的心態、不管工作差異、職位高低,都必須喜歡上。,愛上了,就無可取代。如果我們都擁有了這樣敬業精神,真正理解工作的意義,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不但可以給自己工作的單位創造更大的利益同時自己的身價也與日俱增,為自己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

作為一名年輕的人民教師,我常常在想敬業與實現自我價值的現實意義有何聯絡?怎樣才能體現出來?我不停的思索,終於找到了答案:新時代的年輕教師首先要擁有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只有有了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才會成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一面旗幟。但它並不抽象,我們應把它融入到我的全部工作當中。樂業敬業精神,強烈的事業心、榮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這是一名優秀教師的人生價值之體現。敬業愛崗就是要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拼搏奉獻。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敬業精神,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是絕不可能有所作為的。我們要更加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的學生。教育事業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它是教師的基本道德規範,教育事業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青少年息息相關。教師的勞動是一種複雜而繁重的腦力勞動,教師經常不得不突破空間、時間的界限,耗費巨大的精力和心血,我們要盡職盡責,但更要把教師作為自己熱愛的職業。

孔子之所以為萬世師表,在於他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當代教師的自我修養,也應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為主要內容,學而不厭,不僅展示了孜孜好學的精神境界,而且還開創了終生教育之先河,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傳播者,理所當然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既是教師必須的師德規範,又完美地體現了教師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誨人不倦”要求教師正確理解和對待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問題和困難,百折不撓地肩負起培育“四有”新人的歷史使命,而不是一遇挫折,遭受一點打擊,碰到一點難題便自暴自棄,灰心沮喪,退避畏縮。

我很慶幸自己選擇的教師的職業,來到現在的集體,老師們的團結互助,勤勉敬業給了我自信,激發了我的無窮的工作熱情和靈感,給了我責任感,讓我學會用廣博、寬厚的師愛包容所有孩子。同時,他們也給了我快樂和幸福,讓我由衷地發出對生活更深層的熱愛,給了我慎重的使命感,讓我知道我的事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我很慶幸自己每天能夠為自己喜愛的職業努力著,我相信以後的我也會傾自己全力做好這份令人尊敬的職業。

《幹法》讀後感13

提起櫻花、富士山、佳能、三星、三菱、索尼、東芝等等這些詞彙,立即會讓人們聯想起我們的鄰國——一個雖說只有彈丸大小之地的國家,但卻是世界上公認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二戰中日本政府曾對中國人作出了很多不好的事情,讓廣大的同胞不僅流了淚也流了血,但拋開一切的民族仇恨,我們今天單單來看某些方面的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日本精神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戰後的日本經濟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但是日本人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xx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迅速崛起成為了世界經濟強國。我想,這其中除去政府的大力支援之外,還和日本擁有許多像稻盛和夫這樣的人有關吧。走近稻盛和夫始於我們學校讓大家同讀一本書活動,這次推薦的是他的《幹法》一書。看到關於稻盛和夫的個人簡介以及他的成功史又一次印證了一個至理名言:態度決定高度。

首先來看看他的勞動觀,人為什麼要工作?不是單單的為了穿衣吃飯,而是擁有更高層次的追求,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磨礪了心志,才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但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呢?來看看我們的現狀吧,名和利日漸成為多數人追逐的物件,工作中錢掙的不多的就想弄個一官半職乾乾,也算工作小有成就,接下來就想把官做的更大更大,這大概也是這些人工作的動力吧;有些人無緣功名,那咱就來點實惠的吧,多多掙錢,不管這錢來自何道,良心上會不會受到譴責。真真想踏踏實實工作,不求名利的人越來越少,就連20多歲的少男少女,都寧願在街頭擺攤做小生意,也不願做那種辛苦的工作,那種受約束的工作。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去參加工作,因為工作對於他們來說吸引力太小了,勤勤懇懇,辛辛苦苦,一個月千百塊錢。低微的收入無法與殘酷的現實去比拼,生活成本太高,理想和現實之間大多數人選擇了現實。而那些所謂的正式工作,除了在申請銀行貸款和擔保時能感受到優越性外,其他的還能給那些勞動者什麼呢?誰又真的對他們的勞動價值做出肯定呢?再來讓我們去看看日本的現狀和企業文化吧,日本的企業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制並存。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僱主不會隨意解僱員工,即使員工的工作效不高或者不能勝任某職位,除非員工本身有離職的意願,我想稻盛和夫當時所在的松風工業應該就是這種制度吧。而日本企業十分注重感情投入,給予職工家庭式關心。

員工對企業盡職盡忠,反過來企業並不虧待員工本身。員工的福利制度、養老醫療、獎金津貼等等,方方面面的優勢與便利條件都由企業替員工著想,這使得上層管理人員同所有僱員之間形成一種同甘苦、共命運的情感。我想這種企業文化勢必也會給稻盛和夫一個希望的支點,他的成功才會實現,當然這和他本人的認真工作的態度,對事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他對勞動的傾情奉獻分不開的。所以他的態度就決定了他工作事業的高度,而他的成功也是理所當然,這也就是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一份付出,一分收穫“,上天的神明都是很公平公正的。

稻盛和夫的書語言樸實精闢,給人一種樸實無華的質感,讀完之後,心靈有如如沐春風,枯木逢甘露,給那些工作仍然迷茫的我們以靈魂的碰撞,也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今後我們該如何面對工作,而我們的社會也會深深的思考,面對別人成功的經驗,你又學到了什麼?只有社會給勞動者提供了良好的社會保障,我想喜歡勞動的人才會多起來,而能夠從工作中昇華的人才會更多,都不來參加工作,何談昇華。我想我們尊敬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本意也不是要把勞苦大眾變成資本家們賺取剩餘價值時只會工作不會說話的工具,而是希望每一個用真心勞動的人,都能獲得勞動的快樂和幸福,用新的態度去改變新的高度,在勞動中實現自我的價值吧。以上僅是個人的讀後觀點,如有不當,還望指正!

《幹法》讀後感14

在日本經濟界,稻盛和夫稱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本土派傳奇人物,也是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締造者和重要的見證者之一。他1932年出生於日本偏遠的鹿兒島縣。技術員出身的他,最終成就了兩家名列全球500強的大企業----京瓷集團和日本的第二大電信公司“KDDI”。

與其他一些名人出書不同的是,一是因為其作者稻盛和夫的個人成就,二是他並沒有想象般像教科書似的講大道理,而是運用一些顯而易見的,樸素的觀點和具體的實踐方法,結合自己幾十年事業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人們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我們能夠從字裡行間感覺到作者是發自真心的來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經驗,不是東拼西湊,將不同人的成功的經驗彙總到一塊。

仔細想來我好像沒有認真的思考過為什麼要工作,只是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有的人說“為了錢工作”,對此我不敢苟同,因為看到了太多因錢產生的悲劇,當然“沒有錢”也有很悲劇,但無論如何以錢為最終目的任何行為終究是悲劇一場,難道我們工作就為了悲劇,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有的人說“為了美好生活而工作”,這個觀點被很多人認同,認為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過上美好的生活,什麼是美好的生活?很難界定,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富足而安逸的生活。看完《幹法》一書,給了我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多樸素的觀點啊,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辭辛苦地工作,不只是為了滿足物質上的需要,更是為了磨礪個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個人境界。

稻盛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機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艱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經說過說:“除非喜歡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則永遠無法成功。”在我們周圍,聽到的多是報怨和無奈,談得最少的是工作的開心和樂趣。其實不管自己處在何種境遇,都要抱著積極的心態朝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這才是最重要的。並且對每天做過的事情,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敗,並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懂得感恩,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這個崗位,就必須認認真真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隨時感恩心態非常重要。

當然對於書中的部分章節,我並不完全認同。比如稻盛和夫先生斷然拒絕“積極的妥協”的做法在受西方文化影響比較深的現代日本或許可行,但在講究中庸之道的中國未必就行得通。事實證明處世圓滑的人在中國還是比較吃開啟,長輩、領導、書籍等都有意無意的在灌輸這樣的思想。不必責怪任何人,大環境如此,畢竟大家不是“聖人”,要做到像稻盛和夫那樣在現今的中國不僅太難了,更會讓自己無生存之地。

曾經在一次電視節目中看到過對稻盛和夫的採訪,得知他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貧寒,在家裡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賣鹽、賣肥皂、替人加工紙袋度日。稻盛和夫的前半生挫折連連,幼時患肺結核,險些喪命,青少年時期,中學、大學、就職考試一路落第,但是他沒有在那種不得志的情況下沒有自暴自棄、走上邪路,而是拼命努力。他內心一直認為,只要去努力,幸運之神總會朝他微笑的。人生就是這樣,個人也好,國家也好,社會也好,總會遇到困境。要把這種困境當作是上天賜予的困難和磨練,去直面考驗,不懈努力。從少年時代到大學畢業期間經歷了許多磨難,但是上天是公平的,由於此後他拼命努力,上天也對他的努力作了回報。看完了訪談節目,再度去細細品味《幹法》這本書,對書中所講的內容就會體會更加深刻。

稻盛和夫,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確實很多。《幹法》,這確實是本如推薦者所說的是一本“不合時宜的書”、“切中時弊的書”和“洩露天機的書”。

《幹法》讀後感15

《幹法》一書讀了一遍,還想再讀第二遍、第三遍。每次都有更深的理解,更大的收穫。我認為這是一本勵志的書,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書,是一本教人如何通往成功,通往人生巔峰的聖經。我的理解,《幹法》主要告訴了我們下面的道理,通向成功的四部:一、調整心態;二、喜歡上你的工作;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克服困難;四、必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和幸福的人生。

結合我們的實際工作,詳細談一下以上四步的內容。

其實在我們身邊,如書上講的一樣,一些員工,特別是一些剛畢業的新員工,受到社會或一些宣傳的影響,要工資高,勞動強度小,假期多,甚至搞投機,不勞而獲的思想很多很多。有些老員工隨著入職時間的加長,隨著收入的增長,漸漸忘記工作的方向,不再努力工作,不再願意吃苦。從稻盛和夫先生的講解中,我們應該懂得,“人工作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思想決定行為,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工作的價值,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就是先想清楚。

不是人人都會碰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使碰到喜歡的工作,你不努力,不培養,照樣幹不好。喜歡上你的工作,愛上你的工作,你才會做的最優秀,像對待你的愛人一樣,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你的工作,神都會顯靈的,沒有做不好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喜歡上你現在的工作,而不是去漫無天際的找你喜歡的工作,那是理想化的,永遠沒有結果的事情。

稻盛先生畢業後加入了一個日益衰敗、連發工資都困難的工業公司,很多同事都陸續辭職了,最後只剩下稻盛先生。他決定先認真工作,不再抱怨,積極、正向對待工作。這一想法成就了他。我們有東易日盛這樣一個好的舞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付出,不去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呢?有了決心,就要付出行動,不怕任何困難。楊總經常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是的,再遠大的理想,都需要腳踏實地,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工作就從今天開始,“抓緊今天一天”,每一天都認真對待,日積月累,我們將釋放巨大能量。

如何面對困難,《幹法》中說,“無論苦難或成功都是對我們的考驗”,“在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可能稻盛和夫先生經歷的困難,挫折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如果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沒有正確對待人生,沒有正向對待工作的態度,可能世上將缺少兩個世界500強企業,他的工作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傾聽產品的哭泣,抱著研製的產品睡覺,這一切你不能不被感動。

我們在一個國內家裝行業第一品牌的平臺上,優勢勿用多說,但往往優勢卻不被看見,不被珍惜,身邊有幾個能達到瘋狂、極度的工作程度呢,肯定很少,鳳毛麟角。但也有勤勤懇懇的員工,溫州的樂清店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開業,20xx年元旦,店面經理劉超舟勇於承擔,當時的店面只有他一個人,從選店、裝修、招聘、市場開拓等等,難度可想而知,裝修與工人同幹,搬運材料,無論酷暑嚴寒跑小區,搞活動、談單到半夜是常事。如此艱苦的努力,當年實現了總產值550萬。取得了優異成績!若我們大部分人能達到或接近工作狂,那我們的平臺會更大,東易亦將更強大。

楊總說過多次,東易不要求人是最聰明的,但一定是最勤奮的。這與《幹法》中講到的不謀而合。稻盛和夫先生舉過一個例子:一位普通員工,國中學歷。工作從無牢騷,從無怨言,兢兢業業,孜孜不倦,持續從事著單純而枯燥的工作。20年後,這位員工當上了事業部長。努力真正使他從“平凡”變成了“非凡”。專心致志一行一業,持續努力,不屈服任何困難,堅持不懈,沒有任何事情辦不了。

我們身邊也有勤奮的員工,溫州原創店面經理馬旭光,作為一名女性,很是敬業堅強,20xx年3月7日當上了媽媽,但她一直工作到3月6日中午才請假,當時感動了很多同事。在月子期間仍不停的電話指導店面工作,不時的關心公司的事情,在月子不到40天就回到公司繼續工作。

有了努力,結果不想自有,其實成績的取得,幸福的人生,都不與生俱來的,但是,依《幹法》的指引,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都會到來的。東易人行動起來,為我們的百年夢想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