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現代英語教學反思

校園 閱讀(2.98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現代英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現代英語教學反思

現代英語教學反思1

英語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之一,其作用越來越大。在我國,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本文就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學習效率低下、語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現代英語之變化以及現代網路資訊科技對英語教學提出的新挑戰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刻反思,並提出相應對策。

如果說當今生活在這個“地球村”大家庭的人們有什麼共同語言的話,那麼英語是理所當然的。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正如不少已經考入大學的學子們所說,他們在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專業上而是在外語上,但收效甚微。因此,我們對於以往陳舊的英語教學理念該認真反思一下。

一、反思原因

儘管語言的本質是工具,但人類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外語已從一種工具變為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不掌握外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十九世紀德國語言學家、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說過:“學會一門外語或許意味著在迄今為止的世界觀領域中獲得一個新的出發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一門外語,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但令人不安的是,在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從事英語教 學實踐的專業教師對語言理論和英語教學理念表現出相當程度的冷漠和無知,這對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生整體素質是極其不利的。

二、反思內容

一是英語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談起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的英語教師都有深切的體會。中國的孩子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直到大學,時間長達十年,可最終大多數收效甚微,那原因何在呢?說到底,我們中、國小的英語教學至今大多數仍隨著升學考試在轉,跳不出“應試教育”的模式,而且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語在中國只能算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這是長期以來一直被許多中、國小教師所忽視的一個問題。

二是語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地位。隨著交際教學法的興起,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受此觀點影響,語法教學曾一度在部分英語課堂消失了。然而,物極必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人們意識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語法課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語法在語言交際以及在英語課堂中的地位與作用。大多數學生在離開課堂之後並沒有多少聽說英語的機會,他們十分缺少環境英語的反覆刺激,所以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語法教學,這一現象越到高年級越普遍,越是畢業班越普遍。

三是現代英語之變化。現代英語的變化特別是口語的變化很大,在這方面的變化表現為“一字多用”,如“e-mail”,我們可以說,“Please send meane-mail.”,但更直接的說法是“Pleasee-mailme.”;還有口語不斷侵入書面語、現代英語詞彙有相當一部分是取得新義的舊詞等變化。當我們的英語教師仍在課堂上反覆教學生“How are you?”時,他們不知道現代英語中“How are you doing?”更為流行等等,他們尚不知自己的語言知識已陳舊落伍,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走向社會,他們會發現所學的英語是多麼bookish(書呆子氣)。

四是現代網路資訊科技對英語教學提出的新挑戰。當我們的英語教師還在用一支粉筆、一本書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學生讀單詞的時候,當我們的英語教師還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編寫教案的時候,他們不知道“金山詞霸”能如此輕鬆的查詢英文單詞、自動給出發音,還有中英文對照的例詞句等。當我們想查詢教案例項、想了解英語教學新動向的時候,這些都可以輕鬆地在網際網路上找到,但我們的英語教師中使用過網際網路上英語教學網站和英語教學資料的卻屈指可數。由此可見,英語教師觀念落後、教學手段陳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現實,資訊時代的到來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對策建議

一是英語教學必須“以人為本”。在各個教育領域,人們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必須研究學習主體,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一是教給學生知識,二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知識,即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是“魚”,二是“漁”,授之於魚,不如教之。

現代英語教學反思2

外語已從一種工具變為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

現在世界上說英語的人越來越多,[英語]現代英語教學理念之反思。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澳洲人、紐西蘭人、還有一部分南非人、愛爾蘭人等等,都以英語為母語。在某些國家裡,英語雖不是本國語,但是作為第二語言使用,甚至竟成為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這些國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奈及利亞、肯亞、烏干達等等。

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的作用很大。在聯合國,英語是幾種通用語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國際航空、航海和體育界,英語是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在國際貿易中,英語也是最重要的媒介,連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業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語又是國際性語言。

說英語的人遍及五大洲。

已經進入資訊時代的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全球化趨勢將在二十一世紀更為凸顯。世界已進入中國,中國已走向世界。人類彼此間的交往隨著國際網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頻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資訊交流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須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如果說當今生活在這個“地球村”大家庭的人們有什麼共同語言的話,那麼“英語”是理所當然的。外語學習、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正如不少已經考入大學的學子們所說,他們在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專業上而是在外語上。

誠然,語言的本質是工具,但人類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外語已從一種工具變為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外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一樣。多學一種外國語,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十九世紀德國語文學家,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說過:“學會一門外語或許意味著在迄今為止的世界觀領域中獲得一個新的出發點。”這話是否說得過頭,可以討論;但語言既是思想的外殼和載體,同時又確有思想模具作用的事實也毋庸置問,英語論文《[英語]現代英語教學理念之反思》。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一門外語,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從學習者的認知角度來看,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而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學習另外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在當前人們津津樂道於素質教育的話題時,我們更應當看到,外語教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必然產生重大影響。

當前世界發達國家紛紛湧入中國開辦各種各樣的外語培訓學校,打出各種各樣的誘人廣告鼓勵中國學生到國外去留學,這決不是簡單的“培養外語人才”幾個字所能解釋清楚的。

令人不安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從事外語教學實踐的外語教師對語言理論和外語教學理論表現出相當程度的冷漠和無知。這對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對提高我國外語教學的整體水平是極其不利的。

現代英語教學反思3

反思與認識 一位大學畢業生到一家公司求職,公司主管問他懂什麼語言,他一本正經地回答道,“I know English, Japanese and C plus plus”。顯然語言的定義在現代網路時代有了變化,它的內涵由於電腦技術的高速發展而擴大了。下面是一封用E-mail在網際網路上傳送的英文信。

ok, redden

u got my reply is my English name, but i'm not sure if i will continue to use it in the future. i used to be called celia,

as celia has a similar sound to... my friends played tricks on me, i changed it at last.

thank u for bringing me ‘brave heart’, but i don't have time to see it this week,cuz i went to a barbeque in the forest park and i feel extremely exhausted now.

here are my phone numbers: home tel:62151540 and my grandma's tel: u can't find me in one of the two numbers, try the other one.

wish u pleasant dreams.

CUL (See you later)

只要是英文教師都會發現這封英文信中有許多不符合英文語法和詞法之處,但這恰恰是現代網路通訊中常出現的英文chart方法,它體現了網路交流簡單、明瞭、快捷以及用符號和縮寫字母表達意思的特點,是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寫照,更是當今青年們在網上交流的“時髦”英語,這些年輕人大多是大學裡的高才生,英語並非“三腳貓”,或許這也就是現代英語變化的方向,你能說這種英語是錯的嗎?

對於網路,1994年美國的調查表明有一半的孩子認為上網是很cool的事情,到1997年持同樣看法的百分點高達八十八。對此,五十出頭的加拿大社會學家、《網路一代的成長》一書的作者坦普斯特這麼說:“伴隨著數字化媒體成長起來的網路一代,將會改變未來人類社會的觀念。現在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以廣播模式為主的世界,但是這些網路新一代的孩子們的生活、學習、娛樂、工作將會使社會的環境更開放、互動和理性。他們在孩子時所掌握的東西將會影響到一輩子的生活狀態。他們才是21世紀的主人。”

蘭達·圖恩以前是一個國小教師,她談起了一段讓她畢生難忘的經歷:“一次,我與孩子們決定搞一次野餐,但是怕下雨。當我跑到視窗看天氣的時候,沒想到孩子們早已登上了國家氣象局的網站。”蘭達·圖恩說,“這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是從來沒有過的。”是的,當我們的英語教師還在用一支粉筆、一本書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學生讀單詞的時候,當我們的英語教師還在費力地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當我們的英語教師還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編寫教案的時候,他們中多數人沒見過“金山詞霸”能如此輕鬆的查詢英文單詞,自動給出發音,中英文對照的例句及同義詞和反義詞;他們中多數人沒見過“Word”能如此奇妙的編輯文章,它可以自動查出你的英文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幫助你自動修改錯誤。在你寫完一篇英文作文之後,可以自動為你計算字數,自動顯示你的作文等級;他們中多數人沒見過“聽霸”中如此豐富的英語聽力教學功能,它能讓學生聽道地的名人演說,觀看原版好萊塢電影片段,進行有趣的聽力遊戲,在電腦上和老外面對面練習英語對話;我們的英文教師中更有相當一批人沒見過國際網際網路上如此眾多的英語教學網站和如此豐富的英語教學資料。你想寫論文嗎?你想查詢教案例項嗎?你想了解英語教學新動向嗎?你想知道英語課堂教學遊戲嗎?這些都可以輕鬆地在國際網際網路上找到。

可以想見,資訊時代的到來對我國的外語教師提出了怎樣的挑戰。國際網際網路在全球的普及使得網路英語成為現代英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英語教師觀念落後,知識老化,教學手段陳舊是擺在教育戰線面前的嚴峻現實。

反思之三:外語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談起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的英語教師都有深切的體會。中國城市的孩子們常常從國小五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直到大學,學習英語的時間近十年,而最終大多數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麼?可能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語在中國只能算是foreign language(外語)而不是second language(第二語言)。這是長期以來,一直被我國中、國小教師所忽視的一個問題。

那麼,第二語言與外語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同一概念不同風格的用語,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它對英語教學的效果會產生怎樣的作用?

其實,我們知道, second 1anguage與first language相對,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與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對的。

first language和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的共同特點是:(1)最早習得的語言,常常是在家庭環境中習;(2)熟練程度高。語言直覺強。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點是:(1)是一種雙語現象;(2)在掌握的時間順序上次於第一語言;(3)熟練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語言;(4)習得方式一般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學。

在我國,除了少數民族學習漢語和漢族入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時可以把對方的語言稱作第二語言外,中國人在中國境內學習的其它國家的語言一般情況下都應稱作外語。

首先,在語言環境方面,第二語言與外語有著根本的差別。第二語言學習者一般都有一個比較自然的語言環境。周圍有眾多的該語言的本族語使用者。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之間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聯絡。同時,由於該語言可能是“官方語言的一種(如英語、法語在加拿大,英語在印度等),新聞媒介、官方檔案、廣告等等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比較真實和自然的語言環境,而“外語”學習者一般來說則很難有這樣的語言環境。

其次,從語言輸入來看,第二語言學習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過課堂教學學習該語言,教師的語言程度、同學的語言程度等都給他提供了較理想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針對外國人的談話”(foreigner talk),“教師語”(teacher talk)、“同伴語”(peer talk)等;而外語學習者則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類的輸入,由於外語教師語言水平總體上不能與第二語言教師相比,teacher ta1k的質量和數量都不如第二語言教學課堂, 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例如,交際教學法在國外提出多年,我們應當如何看?關於這,除學術理論上的解剖和辯論外,還有個可行性問題。幾年前,北京外國語學院辦過一個中學教師進修班,用交際法教學。在結業時,一位中學教師對授課老師說,“你的方法好是好,可是回到原校,我們決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教自己的學生,原因是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高”。Peter Medgyes也說,用交際法,“教師們必須有非凡的才能:是多面手,又懂得高技術,有神仙般的魔力,同時又是個有血有肉的凡人”。據他看,匈牙利的英語教師,由於語言能力有缺陷,已經自顧不暇,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學生們除教材內容外還有什麼別的需要。(Medgyes,Peter “Queries from a Communicative Teacher”, in ELT Journal 40/2(1986):107)

再者,第二語言學習者和外語學習考在影響學習過程的情感因素方面也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第二語言學習環境中,由於第二語言在本語言社團的特殊地位,學習者往往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和動機。如由於英語在印度和一些非洲國家是一種影響擇業和晉升的重要因素,學習者的工具性學習動機就很強;再如,在美國和德國,這些國家的語言成為移民和客籍工人減少種族歧視、爭取同等社會待遇和機會的工具,因此他們學習這些語言有著強烈的綜行性動機。所有這些人與中國學生在本國學習外語有根本的差別。這並不是說中國學生缺乏學習外語的動機,但中國學生很少會有對外語學習有更大促進作用的綜合性動機,而且就整體而言,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工具性動機也不十分明確。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外語教學的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情感因素的其它方面而言,如態度、個人性格等,由於語言學習環境的制約,其潛在的對外語學習過程的促進作用也受到極大的限制。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第二語言、外語與母語之間的關係的不同,母語知識對另一種語言知識的習得的影響也不一樣。大家知道,母語交際能力在學習另一種語言時會發生正負遷移現象。在歐美國家,由於學習者所要學習的第二語言一般都是與他們母語有著同源關係的語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語言特徵使得他們語言能力的正遷移遠遠超過負遷移。與此根本不同的是,中國學生由於所學外語一般是與母語分屬不同語系,文化傳統、語言特徵,包括語音、語法和文字系統迥然相異,他們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遠遠超過歐美學生。

最後,由於以上種種原因,第二語言和外語學習者所能掌握的語言熟練程度就大不一樣。第二語言學習者往往能達到native like(與本族語者相似)的程度,特別是在言語表達方面,而外語學習者就很難達到相同的程度。

這樣看來,外語教學有著與第二語言教學完全不同的自身的特點,中國學生學習外語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我們要問:儘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越來越多,英語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然而我們的學生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對外語感興趣的,有強烈的自我動力的;他們儘管一週有4--6節的外語課,總數加起來,不過4--5個小時,這點時間的外語接觸夠嗎?在45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