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牆上的斑點課文賞析

校園 閱讀(6.49K)

導語;《牆上的斑點》是2002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弗吉尼亞·沃爾夫,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在一個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間,抬頭看見牆上的斑點,由此引發意識的飄逸流動,產生一系列幻覺和遐想。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牆上的斑點課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牆上的斑點課文賞析
  《牆上的斑點》賞析

《牆上的斑點》,被認為是伍爾夫第一篇純正的意識流小說。作為一篇純正的意識流代表作享譽中外文壇。它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隨即就以其全新的面貌征服了讀者,征服了世界。

正因為它的新穎、它對傳統的反動,讓批評介面對它啞然失語,找不到評論的語彙與概念。即使在今天,它的那份紛亂與雜糅,飄忽的意識的無定向、無軌跡,仍然使人感到歸納與概括的困難。尤其對情節的梳理與複述,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牆上的斑點》情節梳理的立足點,在於敘述者幾次都從思緒漫遊的終端又回到斑點,再重新依新的設想出徵,這幾個往復的軌跡,成了這篇小說所能把握得到的脈絡。

然而,敘述者“我”的每一次思緒的漫遊則是無軌跡可循的,有時讓人感到如同幻覺般天馬行空,跳躍式地向前躍進,一件事與一件事之間,一個物件與另一個物件之間,既無必然的聯絡,也無偶然的關聯,甚至也沒有提供必要的過渡。它基本上撇開了現實中客觀存在物與外在的東西,除了偶爾回到斑點這一依託物之外,幾乎完全任人物的意識自在地、任意地、無需限制也無需依附地作純精神性的流動。

伍爾夫讓讀者看到,人的主觀的意識的寶藏有多麼的豐富,將牆上的斑點作一個稍微不同的假設,就會引出無窮多的互不相同的繽紛的思緒,真如伍爾夫所說的千萬個印象像原子一樣落入心頭。

矯枉必然過正,女作家對此大概有所領悟,她對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強力推行,對客觀外界因素的大刀闊斧的棄絕,使她將人物的意識流的動感與美感表現到了極致,這份真實、這份迷人,不能不令讀者折服,不能不讓批評家們承認,因此,它才一舉奠定了現代小說在英國的地位。

英國現代小說能迅速地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基本上沒有與傳統勢力打過多的拉鋸仗,與《牆上的斑點》等實驗小說的成功的鋪墊是不無關係的。幾個年輕人能快速而又成功地顛覆自古希臘以來長達兩千多年的“模仿說”“鏡子說”等正統的文學觀念與文學規矩,應該說,《牆上的斑點》作為英國意識流小說打響的第一炮,是功不可沒的。

《牆上的斑點》一舉成功是非常不易的,首先難在它的變革性,它是一篇拓荒之作,無規可循,無矩可蹈。

與傳統小說比起來,它更大的難度還在於其純精神性。應該說,講故事或編故事本身並不太難,何況還有多少代前人可以參照與借鑑。描摹現實也相對便於駕

馭,因為畢竟有生活做藍本,畢竟有人物做原型。而純意識與純精神的東西,則看不見摸不著,無從效仿,也無所憑附,應該說,現代小說在難度上是要勝於傳統小說的,難怪伍爾夫曾表白過自己對祖先在陰涼裡拿著書消磨時間的逍遙自在的豔羨。

《牆上的斑點》所表現的最大的難點在於它的雜糅。一般的人或許還能當上傳統作家,但很難勝任意識流作家這樣型別的作家。因為它的雜糅需要作家有豐富的積累與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是單方面的才能。

如敘述才能,也就是講故事的才能,或結構才能,也就是組織材料的才能,或思想的深刻,或題材的獨特,這些單方面的才能,都有可能樹立起一個傳統作家,然而,這些在現代作家那裡都變得沒有那麼重要。

意識流作家不關心敘事,也不關心所謂題材,他只關注人物的精神、人物的意識與人物的心靈印象。而純精神性世界的建構必須以破碎、雜糅來完成。這種雜糅完全脫離外部事件,因而需要作家的多方面的功力。

在《牆上的斑點》中,隨著敘事者“我”的意識的流動,既雜糅進了作者的淵博的知識與文化,又雜糅進了作家對世界、對人生的'領悟與對社會的認識,如對男權等社會秩序的反感,還雜糅進作者對自然景色,如由一棵樹所聯想的風景的體驗。如果只存留著某一方面,都會導致一種單調,同時它的定向性,自然也會產生一定的邏輯性、理性與清晰性,而不能構成一種真正的無主導性的意識流的風格。

伍爾夫對於歷史、文化都有很好的修養,就是那“古冢”的想像,英國人偏愛憂傷的說法,都足見作家本人的那份文化底蘊。從星期日午後的散步,星期日的午餐,想到一定的規矩,再想到標準的制定,男人的標準,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足見女作家於細微處見真諦,對社會的本質有著深刻的洞悉。

在小說的後邊部分,女作家對一棵樹以及樹的相關景色的那份體驗性的、細膩、準確而生動的描繪,滿載著作家本人那份愉悅歡快的心情,又是那樣富於感染力,讓人心醉。

如果作家沒有這些能力,沒有豐富的積累與自己的見識,意識何以流動,又怎能流動!作家的內涵,多方面的能力與修養,才是真正使意識得以流動的河床。

因此,我認為,意識流小說遠遠不只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只是一種技巧,只是一種敘述視角上的花樣翻新,它是非常需要超常的各方面的功力的,既需知識文化

的,又需思想觀念的,還需情感體驗的,當然也離不開文學藝術的感悟力與智慧。同樣可以說,讀意識流小說,讀現代小說也是需要讀者具備多方面的功力的,否則難以讀懂,至少是讀不出它的韻味與深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