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97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③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④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⑤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創設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閃光的金鑰匙”新聞釋出會。

②教師宣佈會議內容,規則及獎勵辦法

內容:

同學們將近期瞭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以新聞釋出的形式向大家作個彙報。

規則:

a.按小組選一名“新聞發言人”,“發言人”先要全面瞭解小組內各位同學蒐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b.“新聞發言人”在介紹的過程當中要接受班內“記者”們的提問。

獎勵辦法:

凡是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發言均可獎勵一把“閃光的金鑰匙”。

民主推薦

①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蒐集的資料。

②組內評選:推出“新聞發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成果釋出

①各小組依次進行介紹“發言人”介紹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②所有同學根據發言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估。

總結頒獎

佈置作業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裡的人聽。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析理解詩句的意思。

2、再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這兩首詩。

3、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5、學會藉助插圖理解古詩裡包含的意思。

6、學習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再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教學難點: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揭題《蟬》。(板書詩題:蟬)。

2、師介紹作者:虞世南,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蟬》。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欣賞蟬的“近景圖”和蟬鳴幽思圖,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瞭解《蟬》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垂緌: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嘴上的吸管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2、流響:傳出的響聲。

3、疏桐:高大的梧桐樹。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書生試著交流。

4、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1、師介紹:《詠螢》是虞世南的另一首詠物詩。

2、學生試讀《詠螢》。

3、集體誦讀《詠螢》。

4、引導學生理解難解詞語及詩的含義。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內容。

【教材分析】

本框題分為三個目:(一)傳統文化面面觀,(二)傳統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條主線,分析什麼是傳統文化,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內容與現實聯絡非常密切,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外來文化的強烈攻勢下,不少學生盲目崇尚外來文化,追捧外來文化,甚少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不瞭解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通過本框的學習,從直觀的賞析入手,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思辯中進一步明確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觀點。

同時高二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觸瞭解了不少的傳統文化,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能夠自主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為。這為教師引導他們通過分析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內容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明確傳統文化的含義、特點及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感悟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善於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從學生生活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入手,通過豐富的'圖片,音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強感性認識。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形成觀點,掌握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並且能學以致用。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體現新課改學生主體地位。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特別是紹興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和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文化的在今天的特點,

傳統文化作用的雙重性。

【教學過程】

教師設疑: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稽山中學是一所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學校,她的前身是紹興府學宮,投醪河環抱著校園,那麼有哪個同學能解釋一下“投醪河”的來歷。(來自越王句踐投醪出征的故事)

學生回答:

教師引出學校的校訓為“臥薪嚐膽”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思想,與越王句踐投醪出征有關。進一步引出學校所在的紹興市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歷史文化和山水風光為特色的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50XX年文化積澱和25XX年建城歷史,文物資源極其豐富;秀麗的江南水鄉風光,眾多的名人勝蹟,使紹興成為特色鮮明的旅遊城市。假如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學生來參加“跟著課本遊紹興活動”,請在座的同學擔任導遊,向同學們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那麼大家會把紹興哪些特色的傳統文化介紹給同學們。當然了,要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主要通過哪些形式繼承。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4

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正方觀點“傳統文化是財富”,反方觀點“傳統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組討論,準備辯論的事例和觀點。選出4位學生進行現場辯論,在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場外的提示。在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中,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使學生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形成辯證看問題的觀點,進一步生成知識。

1.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教師: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明確了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也要因時而變,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

2.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

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有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如“臥薪嚐膽”精神,“和諧理念”等,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也有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我們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無為、天神化”,和古代社會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才能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國家與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設計意圖】通過辯論,促使思維碰撞,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更全面、客觀的看問題,學會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繼承觀。

3.學生踐行,迴歸生活

【作業設計】為落實新課程生活化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體驗中生成、在體驗生成中提高,在課堂的最後環節,教師設計一個開放性作業,要同學們能走進生活,學以致用。

投影:請在課堂探討的基礎上,為紹興某旅行社設計一條紹興傳統文化經典遊線路,線路要求涵蓋傳統文化繼承的四種形式,並配好解說詞。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瞭解這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背景知識。

2、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畫菊》和《梅花》。

3、理解“疏籬”“趣無窮”“抱香死”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反覆誦讀、體會兩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5、引導學生學習菊花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品質。

教學重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畫菊》和《梅花》。理解“疏籬”“趣無窮”“抱香死”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兩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學習菊花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品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老師知道大家一定都認識菊花,你喜歡菊花嗎?為什麼?學生交流

揭題《畫菊》。(板書詩題:畫菊)。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畫菊》。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2)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瞭解《畫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疏籬:稀疏的籬笆。

2、趣味窮:趣味無窮盡。

3、抱香死:帶著芳香枯死。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學生試著交流。

4、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學生在語文課上已經都學過《梅花》,所以學生基本都能熟練誦讀。

學生根據原有的基礎交流詩的含義。

老師小結:

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教學反思

xxxxx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背誦《題畫蘭》和《庭竹》這兩首詩。

2、對照解析理解詩句的基本意思。

3、藉助插圖並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

4、領悟詩人的情懷,學習古人那種在生活中不隨波逐流,堅持操守、卓爾獨立的品質。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背誦《題畫蘭》和《庭竹》這兩首詩。對照解析理解詩句的基本意思。

教學難點:藉助插圖並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領悟詩人的情懷,學習古人那種在生活中不隨波逐流,堅持操守、卓爾獨立的品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有誰認識、知道蘭花,能不能跟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2、揭題《題蘭花》。(板書詩題:題蘭花)。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題蘭花》。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欣賞山巔蘭草之圖,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2)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瞭解《題蘭花》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貞:堅定,有節操。

2、抱:持守;奉。

3、芳:花卉。詩中的群芳泛指開在塵世間的花。

4、事:動詞,做。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學生試著交流。

4、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1、師介紹:《庭竹》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一首讚美竹子的詩。

2、學生試讀《庭竹》。

3、集體誦讀《庭竹》。

師:現在你能試著根據自己的理解,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含義嗎?學生試著解釋

4、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含義。

《庭竹》大意:經過清晨朝露的洗滌,竹節像塗了鉛粉,泛出了銀白的光。挺拔修長,似青玉般的竹枝在和煦的風中輕輕的搖曳著,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修竹就像是一位有才德的君子,無論把它種植在哪裡,都不會不適宜的。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7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本領;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辯證觀察和認識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過程:指導課前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探究中國傳統習俗、建築、文藝和思想,瞭解文化的繼承性;利用課堂時間讓個別小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師在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在學習中,繼續與學生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明確其作用的雙重性,並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2、方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傳統文化面面觀

(匯入)張岱年老先生的話引出課題——傳統文化的繼承

(多媒體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設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陶瓷)什麼瓷?——青花瓷

也許我們許多同學對青花瓷並不熟悉,但這種傳統藝術品卻與我們古老的文明的國度有著不解之緣,產於唐代,成熟於元朝,盛行於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間達到巔峰,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幾百年間,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傳,青花瓷不但沒有灰飛煙滅,卻因其珍貴而成為收藏家們的摯愛,因其繪畫裝飾清秀素雅而成為中國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選,更因其間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而讓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節晚會上,周杰倫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觀眾,歌中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國風分外動人,加上週董含糊的哼唱,一種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歌,在這之前,請大家留意:歌詞中有哪些詞彙傳神地描繪出傳世青花瓷的風采?——

(多媒體播放)《青花瓷》

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討論。

師:提問並歸納總結。“素胚”“天青色”“仕女圖”“牡丹”“潑墨山水畫”等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詞彙描摹了傳世青花瓷的風采,周杰倫的唱腔柔情而古樸,略帶江南戲曲的雛形,絕妙填詞配復古音樂,構成了一首佳作。綜觀周董的歌,幾乎每一首都在演繹著傳統——民俗、古建築、傳統樂器以及影響著中國人幾千年的“孝”都有所體現。

一言以概之,從周杰倫的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而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繼承性……

2、傳統文化在今天

(過渡)接下來我們再運用上述事例,進一步探討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1)傳統文化的民族性

當週杰倫站在春晚的舞臺上,他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對音樂的熱愛,而是一個歌唱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年輕人,一個用傳統去演繹現代、創造經典的歌手,一個黑眼睛、黃面板的“龍的傳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的認同感,我們通過歌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明顯感受到濃郁的中華民族風。這就是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的體現。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歌詞中傳達出的“孝”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本,古代人們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認為只有對長輩的絕對服從才是“孝”。而現代我們提倡的“孝”,則是周杰倫在歌詞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即在長輩與晚輩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輩對長輩的尊敬,當然還有關愛和陪伴。

設問:從“孝”的演變,我們可看出傳統文化具有什麼特點?

也就是說,“孝”這種中華傳統思想在世代相傳中仍保留著基本特徵――即尊敬長輩,但具體內涵卻因時而變――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級思想,順應社會生活,強調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與孝順。

(3)作用的雙重性

通過以上對“孝”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就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們成長的作用。(過渡)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展示)歷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特色

一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張藝謀)08奧運會開幕式之困惑

設問:面對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繼承,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學生:思考,出謀獻策。

師:總結歸納。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繼承,做到“移風易俗,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

(2)能主動參與交際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

A、儘量組織語言,大膽地與同學交流了解到的傳統文化;

B、培養專心傾聽,適當補充,積極提問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師)收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圖片或實物,製作簡單課件。

(生)在實踐活動中與夥伴一起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收集相關資料並歸類整理,準備向大家展示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各位同學,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創造了無比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一直流傳到今天。同學們,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資料。

(設計意圖:以最簡潔的匯入,使學生馬上進入互動交流中,節省時間,為下面學生間的展示交流留下充足的時間)

二、小組交流,推薦導遊。

生活中。

4、推舉心目中的最佳導遊,說出理由來。推舉者和被推舉者進行互動。

5、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播放有關傳統文化的圖片、音像資料,再次給學生以視覺和心靈的震撼,並舉例說明傳統文化並不古老,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勉勵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推舉心目中的最佳導遊時,再次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9

[內容簡介]

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情境創設匯入新課,引導學生圍繞材料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具有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對待傳統文化的能力。

[研究目的]

探索“情境問題”互動教學法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結合,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確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教學目標]

瞭解傳統文化的繼承,理解傳統文化的特徵,理解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XX年是奧運年。有一句口號是“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XX年”。

奧運會對於中國而言不僅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奧運這一大型體育賽事,更是一次充分全面展示中國燦爛文明的大好機會。中國如何向世界人民展示50XX年的傳統文化和燦爛文明。目前從一個個奧運宣傳片中我們可以看到。

觀看奧運宣傳片剪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二)新課

一、什麼是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的含義

學生活動: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傳統文化。

活動總結、概念闡釋: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學生活動:概念解析:

(1)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

(2)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

(3)具有相對穩定性

2.傳統文化的繼承

學生活動: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傳統文化(分為四個方面,即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並簡要分析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主要是在今天的變革與聯絡)。

傳統節日:火把節(圖片配樂)——感受傳統習俗

齊背《旅夜書懷》、杜甫《唐詩宋詞讀本》——感受傳統文藝

中國傳統建築:故宮和蘇州園林——感受傳統建築

徐州傳統文化介紹:(學生柳琴表演)

活動總結、教材梳理:

(1)傳統習俗的繼承

a.概念:傳統習俗是指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b.地位: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傳統建築的繼承

地位:(建築是立體的文化,凝固的藝術)中國古代建築以自己獨特的結構體系、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在世界建築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併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3)傳統文藝的繼承

──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傳統思想的繼承

a.概念: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澱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

b.地位:是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觀看錄影:奧運宣傳片剪輯:中國傳統文化

思考:傳統文化的特徵

二、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學生概括傳統文化的特徵:

1.傳統文化的特徵

(1)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