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31W)

一、教學目標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1、知識目標

  通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

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發展的消極作用。

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能力目標

感受中國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和傳統思想等在現實生活中的深遠影響,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通過對“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作用”,以及“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的分析,嘗試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三、教學難點

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影響

四、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讓學生課前預習教材並發現問題,蒐集有關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和文化的由來及特點的相關資料。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動”

(二)匯入新課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關於文化傳播的相關內容,瞭解到文化傳播在促進中外文化繼承與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不僅要傳播,而且要繼承和發展

在進入新課之前讓同學們看幾幅圖片,看看有沒有同學瞭解這些傳統文化的來源,知道它有哪些特點。

問題探究一:

(1)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

(2)你能列舉出傳統文化的哪些特點?

一、傳統文化面面觀

展示圖片:鍼灸 京劇 書法和繪畫

師問:我們能否運用以上事例,進一步探討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

傳統文化是:

1、歷史上沿傳下來的民族文化,產生於過去,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2、本土文化,是人們長期共同生活的積澱,帶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3、既存在於歷史中,也存在於現實中;

4、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師設問:通過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傳統文化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探討,可以分小組討論)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並保留在一個民族的現實生活中。其形成過程說明文化具有繼承性。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從傳統文化的多方面影響,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繼承性。

結論:文化具有繼承性。

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是廣泛的,下面我們從以下方面,一起來感受我們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1、傳統習俗

師問:我國傳統習俗你知多少?你知它們的由來和演變嗎?

學生舉例: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

師設問: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中秋節的由來呢?(學生髮言)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節。時在夏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與元宵節、端午節並稱三大傳統佳節。兩漢時已具雛形,時在立秋日。唐朝時出現觀月、賞月、飲酒對月等活動。北宋太宗年間,始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八月是作物收穫季節,慶豐收、賀團圓,“花好月圓人壽”便成了中秋節的主題。中秋節闔家團圓,月亮升起時,獻月餅、瓜果以祭月,這一習俗延續至今。

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總是在潛移默化感染和薰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問題探究二

設問:你能說說這些傳統習俗為什麼能夠保留至今嗎?(學生討論)

通過大家的探討和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兩點。

第一,傳統習俗是指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第二,傳統習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習俗具有相對穩定性;習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2、傳統建築

請同學們看圖片:北京的四合院和菊兒衚衕,故宮,福建的客家土樓,陝北的窯洞,江南的水鄉,蒙古的氈房等。

問題探究三:

在西安的繁華地段,比如西大街和書院門,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傳統民居,政府在拆遷的過程中對這些民居進行保護,你怎麼看待這些事情。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有些傳統民居確實佔地過多,但傳統建築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予以適度保留,不可全部拋棄。

3、傳統文藝

展示圖片:《詩經》、四大名著、京劇、傳統書法和繪畫等。點明,傳統文藝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

4、傳統思想

師設問: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影響深遠的傳統思想?

學生討論舉例:儒家思想中的“和”、民本思想、誠信、中庸、“大同思想”等。

師歸納總結:儒家思想等中國傳統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師:既然傳統文化存在於現實中,那麼,今天的傳統文化是怎樣的呢?

二、傳統文化在今天

請同學們看圖片

問題探究四

山東的孔廟和臺北的孔廟在建築風格上大同小異,這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的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

老師歸納以上內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啟發,你能說說還有哪些內容嗎?(自由發言)

在臺灣建孔子廟,從傳統思想、建築藝術的角度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由此我們得出傳統文化在今天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徵

(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我們說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但是,也應看到這種穩定是相對的,它的具體內容也會因時而變。

(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民族性的特點,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會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請同學們看兩則圖片: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成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

問題探究五:

(1)這幾幅圖反映一個什麼問題?這符合人們清明祭奠活動的初衷麼?

(2)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自由發言)

師:(總結)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就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 反之,促進社會的發展。

既然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呢?如何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呢?

以傳統思想“孝”為例。

教師啟發:“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孝”裡包含了尊老、敬老、養老等積極的一面,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大孝子,有很多孝的典故,如臥冰求鯉、為母埋兒等。我們在被他們的孝心感動的同時,在繼承他們孝的思想的同時,是否還有其他一些的感觸、思考呢?或者說傳統道德里的“孝”有沒有不符合我們時代要求的一面呢?

問題探究六

請問:在今天,我們應如何認識“孝”道呢?

郭巨的孝是愚孝,他的精神可嘉,但是行為是值得商榷的。

在現代社會中也湧現了許多的孝子,他們可能沒有臥冰,沒有埋兒,但一樣感人肺腑。如湖北“一女養xx”的劉春枝。

所以,對待包括“孝”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才能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國家與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課堂小結:

設問: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你能夠歸納出我們今天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這一框,應該形成哪些基本理念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在瞭解傳統文化形成的基礎上,感受文化的繼承性。

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在現實生活中,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與時俱進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們成長的消極作用。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如何讓傳統文化在繼承過程中得到發展,是我們下一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課堂練習:

1、下列關於傳統文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傳統文化打上歷史的烙印

B、傳統文化帶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C、傳統文化只存在於歷史中

D、傳統文化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2、“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這句話主要強調了文化的( )

A、繼承性 B、積累性 C、穩定性 D、民族性

3、下列屬於傳統文化的特點的是( )

A.具有民族特色

B.一旦形成永不變

C.具有強大的繼承性

D.在本民族有廣泛的認同感

4.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傳統習俗

B、傳統建築

C、傳統文藝

D、傳統思想

課後思考:

文化需要繼承,需要發展,如何繼承如何發展?

課後反思:

文化內容重在感受,結合基本內容我準備了大量的感受性材料。特別是裡面關於清明祭祖和《郭巨埋兒》的啟發性材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啟發作用。通過學習,達到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確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的研究目的。

當然學生進行探究的時候對於時間的把握還不夠,造成最後課堂延遲了下課才能完成教學任務,這反映出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有時學生生成的知識應該及時給予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