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老師好》讀後感

校園 閱讀(3.0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師好》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師好》讀後感

《老師好》讀後感1

本人文筆有限,可以說這是第一篇比較規矩的讀後感,還望大家多多包涵。

在我們從小打大的印象裡,老師像一位園丁,辛勤地培育著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他們無私,總想把全部知識教授給我們;他們耐心,一次又一次地反覆講解習題,直到我們清楚明瞭;他們也想一位知己,我們煩悶時可以向他們傾訴。一位好的老師是我們一生的指明燈。當一位正值青春朝氣蓬勃的男學生,遇到一位風韻猶存、耐心可親的女老師,誰又能責怪他們生出一段不倫之情。

一段師生三角戀,一位是家境貧寒、充滿詩意的學霸邵天一,一位是假裝成熟單純的富家弟子劉暢,還有一位耐心和藹,美麗動人的離異女教師丁佳心。邵天一由於家境貧寒,內心情感過於早熟,以至他眼中對同齡人失去了那種愛情,眼裡心裡只有理解他的丁老師,他的心兒。劉暢從小沒能得到父母的陪伴,父母給予他太多的物質,可他缺的是愛,他需要一個母親一樣的愛,他自然戀上了給他愛的丁老師,他的心兒。那丁老師呢?早點離異,獨自帶著女兒生活,她的感情生活是缺失的。同樣,她也渴望有一個愛她的人。如果光從感情方面看,他們仨都沒有錯。假如他們都是十八歲,他們可能會成為最好的夥伴,可現實是殘酷的,她丁佳心不是十八歲,是三十七歲,她不是他們的夥伴,是他們的老師,是他們的班主任。那她就犯下了大錯。她錯在沒能正確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沒有給學生引導一個正確的戀愛觀。她確實沒有,,但她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去幫助失眠的學生,帶他去治病;她對班上每一位學生都盡心盡力,她為每一位學生的問題都傾力而為,她是學生中最好的老師,她也是學校認可的優秀教師。

我們腦中師生戀的印象似乎修成正果的例子很少,大多都是半路夭折,而且社會上大多數發生的師生戀大多都在大學裡,如果是在高中,那它將被無數人唾棄,社會會指責那位老師,在一些國家地區還有法律在監督。高中的師生戀確實為人不齒,一方面高中生大多未成年,心智不成熟,與老師的地位不一樣,另一方面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務是大學聯考,戀愛本就是不被允許的,同齡人之間都不被允許,更何況與老師。一個悲劇的誕生,它的源頭就是一個悲劇。

一個女人有個男人愛她,她是幸福的,有兩個男人一起愛她,她一定有特別的魅力,但有兩個男學生愛上他們的班主任,那註定是悲劇。最愛丁佳心的兩個男人,一個死了一個等死,最親愛的女兒被前夫帶去了東歐,她沒了房子車子,幸好還有一個父母的家給她留著,讓她完成最後的救贖。當重陽節那天她不再選擇求救,我看的時候是真的揪心,有時候我會問自己她到底幹了什麼,她是優秀教師呀,她為學生付出了一切,可她為什麼最後毀在學生裡。她最大的錯是沒能處理好這兩段感情,她或許是貪婪的,可她應該更是太善良,她不願傷害兩個單純年輕的男學生,可這善良正是造成悲劇的罪魁禍首。

感謝大家的閱讀!!

《老師好》讀後感2

看片之前,對《老師·好》並不抱什麼期待,看完之後,意外覺得挺好。關於師生關係的電影,在此之前看過不少,也大致能猜到它的套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試圖挑戰僵化的教育體制,無論結果成敗,他都成功改變了一撥學生的觀念和人生軌跡。這些電影往往是為了製造話題吸引觀眾,卻弱化了這類電影原本該有的內涵。相比之下,《老師·好》就很不一樣。他不容許女生抹口紅、塗指甲,不容許男生抽菸、遲到、頂撞,不容許一切有違應試目標的行為出現,他甚至直接喊出:“從今天開始,這個班只有一個規矩,它姓苗!”看到這一連串情節,原本癱在座位上的我,立馬坐直了。

我意識到,這個老師和我從前看過的都不一樣,我很納悶電影要怎麼拍下去。出乎意料的是他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影片也展現了他溫情的一面。比如幫身患重病的學生募捐,騎車送學生去醫院探病,對後進學生不離不棄,以及無償為窮困學生補習……可是,他的溫情並不氾濫,而是有著一道決絕的邊界,那就是不允許任何事威脅到“大學聯考”這件事。

為什麼會這樣?看到最後,我知曉了答案。

原來在1965年,年輕的苗宛秋曾經考上過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到手後不久,文革就爆發了,他也因家庭成分不好被取消了入學資格。這是埋藏在他心裡多年的一道傷疤,難以痊癒,並隨著時間慢慢腐爛,流出燙人的膿水。這傷疤折磨著他,每當看到趕上好時候卻不知珍惜的年輕人,就會無比憤恨,傷口也愈發疼痛。最終,在他溫厚的另一面,惡魔已悄悄長成,而喚醒惡魔的咒語只有兩個字:大學聯考。一提到“大學聯考”,苗宛秋就會不自覺地惡魔上身。那惡魔,正是文革的陰魂,是荒唐的歷史在個人心裡烙下的羞辱的刺青。於是,苗宛秋的結局,也就不可能像其他影片中的老師一樣,用自己的失敗證明自己的勝利。他只可能在經歷了自身的失敗之後,又將這種失敗生出的惡果毫不自知地傳遞給下一代。

因為,一段沒有被妥善處理的歷史,像瘟疫一樣,會自動傳播。

因為,一個人的恨意,會催生出報復性的補償心理,使得恨無法消失的同時,還會滋生出更多的恨。儘管在影片的最後階段,導演試圖用畢業時刻告別的傷感,來消解掉批判的尖銳性和瀰漫全片的悲情氣氛。可是,還是能明顯感覺到,苗宛秋這個人物的一生,已徹底灰敗。

至於被不斷叨唸的金句“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而是遇見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溫情的偽裝。那真的是他們最好的時光嗎?我深刻地懷疑這一點。不信你看最後,當一切煽情的氣氛都已備好,畢業照的位置留下了,同學們站好了,可苗宛秋卻選擇獨自離開。這種離開是帶著悔意的,彷彿在說:哪怕那真的是最好的時光,哪怕學生們獻上的是最誠摯的道別,我也不配留下。

《老師好》讀後感3

這個不到一個月的寒假,我終於把嚴歌苓女士的新作《老師好美》看完了,“終於”因為故事描述的如此痛心,不忍心看下去,但同時也不得不歎服作者平和的心境、非常的耐心和細膩的筆觸。

“我想寫‘世界所缺的那本書’”作家嚴歌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道。“好像這不是第一次用顛覆這個詞來宣傳我的`新小說了。上次是《陸犯焉識》,也在書的封面上印了“轉型之作”之類的字樣。所謂轉型和顛覆,都不是作為作家的我考慮的因素,我只求有所突破。在我決定寫每一部小說之前,我總是要想寫它的意義何在。記得我在哥倫比亞藝術學院讀書的時候,教我們歐洲小說經典的老師——一個俄國人問我們:什麼讓你們認為世界單就缺你們寫的這本書?每天印刷機會印出成千上萬的書籍,很多都默默登上書店書架,不幾天又被默默撤下,什麼使你們認為有必要把你們的書寫出來呢?”他這個提問我記住了,在以後寫每一本書的時候,我都會問自己,世界單缺你這本書嗎?假如我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是的,缺我這本書。”那麼我就會著手去寫。顛覆也好,轉型也好,無非是人們認為它不完全在我過去的題材或創作形式系統裡。”

故事其實並不複雜:36歲的優秀而負責的語文老師丁佳心,擔任了1班的班主任,班上轉來一個富二代學生劉暢,他和本班一個貧困而優秀的學生邵天一都濃烈而真誠地愛上了自己的丁老師;愛不能分享,愛難以自抑,於是前者手刃了後者;一時輿論譁然,丁老師成了眾矢之的,她受人報復後放棄了自救。情節並不複雜,但作者卻鋪衍成235千字的長篇,且富有層次而饒有情趣。

我格外喜歡其中的兩個詞:“膨脹”和“迷醉感”,這是屬於青少年和成年之間那段模糊的時期,生理和心理都在成熟,但是缺乏正確引導,他們不能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感,打架,甚至像劉暢殺了邵天一那樣,那個時刻他不能清醒的認識到他在做多麼嚴重的事情,他只是在找一個宣洩情感的方式。在劉暢的世界裡,那個時期,就是最重要的,丁佳心就是天大的事,他無法忍受邵天一糾纏她,霸佔她,言語侮辱她,那也算一種語言暴力吧。還有“模擬”,並不是說他遊戲世界和現實世界不分,我感覺更多是迷茫,不確定,尋找退路。但和生活都沒有模擬或彩排的機會。

大概是三百頁左右,有一處情節是丁佳心帶女兒吃快餐,女兒提出下去買東西,她問女兒有錢麼,女兒站在樓梯口說有。她看著只有小小的女兒長相清秀,氣質不群,覺得當媽的是不配有這麼個女兒的。簡單的一處,看哭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