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通用6篇)

校園 閱讀(1.7W)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通用6篇)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5-6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情景匯入

1.揭示課題課件出現:摩天輪、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旋轉,並感知旋轉現象觀察物體的旋轉,並感知旋轉現象由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知旋轉現象,建立旋轉的表象。 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師:剛才,同學們反覆地提到“旋轉”,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旋轉”(板書課題)用語言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旋轉的。還可以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這些物體的旋轉。體驗旋轉現象,初步認識旋轉。

2.聯絡生活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師: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很多,那到底什麼是旋轉呢?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概括出旋轉含義,並板書。師:今天咱們就從與我們日常生活關係最密切地鐘錶和風車開始研究吧!風扇、陀螺、旋轉木馬、鐘錶、車輪……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旋轉變換。 把學生的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內化為學生的知識。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讀懂一些用來表示數量關係的圖表,能從圖表中獲取有關資訊,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瞭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體會數學圖形語言簡潔、明瞭的特點,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經歷運用圖表描述事件或行為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確密切聯絡,體會數學圖形語言直觀、簡明的確特點,增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與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圖表,並能從圖表中獲取資訊。

學難點:怎樣看圖,如何用語言去描述事件發生的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互動遊戲、揭示課題

1、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兩個小小的遊戲:

遊戲一:考聽力(出示幻燈二)請你用語言把你聽到的描述一下。

遊戲二:考眼力(出示幻燈三)請你用語言把你看到的描述一下。

2、剛才,同學們分別利用聽覺和視覺描述了公交車的運動過程,表現得很好。不過,在數學上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更簡潔直觀的方法來表示公交車的運動過程,通過預習,你知道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示嗎?(圖表)(出示幻燈四:觀察)

3、這張圖表示哪兩個數量間的關係?(時間和速度)

你是從圖上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點幻燈四:介紹橫軸、縱軸和折線)

4、觀察這張圖,速度隨著時間的變化呈怎樣的變化。(板書:看圖找關係)

二、讀懂圖表,獲取資訊

1、學生看圖找資訊,自由發表,教師適時插問,如“你從哪裡看出汽車的速度在上升、在下降或汽車速度不變?線往上畫往下畫分別表示什麼?”“縱軸上的400表示什麼意思?”“橫軸上的3表示什麼意思?”“速度最快達到多少?” “為什麼圖的上面是平的?” “第4分鐘時,速度降為0表示什麼意思?”等。

2、大家從圖上發現了這麼多有價值的資訊,這些資訊其實是時間和速度存在著的聯絡,在數學上我們稱之為二者的關係。(板書:關係

(1)、現在誰來比較完整地對著這張圖來說一說時間和速度間的變化關係?(請學生回答)

(2)、大家來看一下老師是怎樣用語言來敘述這張圖所表示的事件:公共汽車從解放路車站到商場站共行了4分鐘,從0分到1分,汽車的速度從0提高到400米/分,1到3分,汽車的速度保持400米/分不變,3到4分,汽車的速度在下降,第4分鐘,汽車的速度降到0,汽車在商場站停下。

(3)、讓學生觀察圖表和文字敘述表達的是同一事件,但圖表更直觀、簡明。圖表敘述則顯得抽象、繁雜。從中感受到用圖表來描述的好處——直觀、簡明。

3、現在請同學們利用瞭解到的資訊,完成書本61面的的填空。(點幻燈五:我會填)

(1)公共汽車從解放路站到商場站之間共行駛了___分。

(2)在第1分鐘內,汽車行駛速度從0提高到____米/分。

(3)從___分到___分,汽車行駛速度在增加。

(4)從___分到___分,汽車行駛速度在減少。

(5)從___分到___分,汽車行駛速度保持不變,是____米/分。

4、深化理解:一般情況下,公共汽車從解放路站到商場站只要4分鐘的時間,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天的交通都這麼順暢,比如今天早上……(出示幻燈六:我來說),哪位小司機來介紹一下這次公共汽車的執行情況呢?

(1)從0到第一分鐘,汽車從解放路車站出發,速度從0提高到400米/分,從第1分鐘到第2分鐘汽車以400米/分的速度前進,從第二分鐘到二分半鐘汽車的速度從400米/分下降到0,第3分鐘又開始行使,到第4分鐘汽車從0又提高到400米/分,第4到第5分鐘汽車以400米/分的速度前進,第5到第6分鐘汽車速度減少到0,第6分鐘汽車到達商場站,停下來。

(2)、為什麼會中途停車?可能是遇到紅燈,教師順勢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三、結合情境,學會分析

1、提供資訊: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門散步,走到讀報欄後,小明的母親獨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親看了一會兒報後回家。下面的兩幅圖,哪幅圖描述的是小明父親的行為,哪幅圖描述的是小明母親的行為,說說你的理由。(出示幻燈七:試一試1)

在觀察圖時,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兩張圖表示的是哪兩個數量間的變化關係。(離家的距離和時間的變化關係)

第一副圖,離家的距離變遠,再變近,符合小明母親到讀報欄後直接回家的行為。

第二副圖,中間有一段時間離家的距離是不變的,這和父親在中途讀報的行為相一致。

2、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

3、適當拓展:

(1)、仔細看圖,(出示幻燈八:

老師對剛才反映父親和母親行為的兩副圖做了些修改。大家仔細觀察,兩副圖有哪些區別?說明了什麼?(父親回家的線段圖坡度放緩了,是因為父親回家用的時間比母親長。)

(2)、大家再看圖,現在請同學來分別說說父親和母親離家的距離是怎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3)、小結:所以我們在觀察圖表是一定要認真,仔細。要能看到圖表的細微差別。

四、練習鞏固,思維訓練

1、閱讀書62面試一試2,獨立思考:學校教學樓有四層。五(1)班的同學第一節課到三樓上數學課,第二節課到二樓上美術課,第三節課到四樓上音樂課,第四節課回到三樓上語文課,中午到一樓食堂吃飯。下面哪一幅圖比較準確地描述了這一過程?(出示幻燈九:試一試2)

集體反饋,說說排除另外兩幅圖的理由。

為了看起來方便,老師可以給這張圖加些輔助線。這樣,可以更直觀的反映樓層的變化。

五、實踐應用,總結評價

1、(出示幻燈十一:實踐應用):

(1)登山活動一共用了多少時間?

(2)登到山頂一共用了多少時間?中途休息了幾分?

(3)下山用了多少時間?

2、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事件或行為可以用圖表來表述?

3、總結評價:今天我們學了什麼?你覺得用圖表來描述事情有什麼好處?(簡潔、直觀)生活中有很多用圖表描述的情況,只要用你的慧眼去觀察,你會發現很多圖表的美,數學的美。

4、欣賞生活中各類圖表:(出示幻燈11-17:欣賞)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83-84頁。

教學目標:

1.掌握看圖找關係的方法。能根據給定的事件或行為從圖表中選取相關的資訊,進行有根有據地思考與分析;能根據圖表中呈現的資訊進行合理想像,想到圖背後的事件或行為。

2.感受圖表簡潔、直觀的特點,感受數學課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1.掌握看圖找關係的方法。

2.能夠根據需要選取相關資訊,進行有根有據的分析。

教學過程:

一、看圖

師:同學們,找相同遊戲好玩嗎?

生:好玩。

師:如果給你四幅圖,讓你找相同,還會嗎?

生:會

師:那就開始吧。

生1:它們都是折線統計圖。

師:沒錯,我們就用折線統計圖的眼光來看看它們。還有什麼相同?

生2:我看到都有橫軸和縱軸

師:眼力不錯,看出都有兩條軸。(畫出兩條軸)還有嗎?

生3:我看到都有時間和速度。

師:的確,它們都有兩個量。(貼出卡片:速度、時間。呈現如下板書:)還有嗎?

生4:它們都有向上的或向下的線。

師:你真會觀察。這樣吧,先給你所說的這些線起個名字——折線。四幅圖都有折線。(板書:折線)還有別的相同嗎?

生:沒有了。

師(指著圖問):看看這兩個量,應該擺在什麼位置上?(指名操作,學生將板書修正如下:)

師:瞧,他這麼一擺,又擺出了一處相同,橫軸都表示什麼?(生齊:時間。)縱軸呢?(生齊:速度。)

師:看來,找相同難不倒大家,我們換個遊戲——找不同。

生1:它們的折線都不相同。

師:真厲害!一眼就看出折線不同。大家想一想,在這些圖中,折線都表示出了誰和誰的關係?

生齊:速度和時間的關係。

【教學意圖】將本課的生長點立於折線統計圖,並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遊戲拉開本課的序幕,讓學生一下子以飽滿的情緒投入了看圖方法的探索中,既複習了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經歷“看什麼——怎麼看——看到了什麼”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

二、找關係

㈠創設情境

師:講到速度與時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昨天,我乘車從“久久厝邊超市”來到我們晉江三實小。這段時間,汽車的速度是怎麼變化的呢,想知道嗎?

生:想。

師:不告訴你們。給段聲音,看誰能聽出來。(播放汽車行駛的聲音)

師:聽出來了?

生1:我聽到汽車一開始是越來越快。然後就越來越慢。

師:聽力不錯。你說的越來越快,我們如果稱它為速度增加,那麼越來越慢就稱為——

生1:速度減小。

師:聰明。只是,速度增加後馬上就減小嗎?

生2:不是,中間的一段速度是保持不變的。

師:很好,就用你的這個詞——保持不變。

師:原來,汽車的速度經歷了這樣的變化過程:先是——(生:速度增加),接著——(生:保持不變),然後——(生:速度減小)。

師:想一想,剛才的.四幅圖,哪一幅能表示出汽車的速度變化情況?

生1:圖三。

師:都選圖三嗎?

生2:圖四。

師:瞧,

師:商量商量,是讓我把答案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生:自己研究。

師:有志氣,我就喜歡這樣的孩子!現在請大家拿出抽屜裡的探究單,選一幅自圖進行研究,你可以選圖三,也可以選四圖四。開始吧。

㈡自主探究

㈢反饋交流圖三

1.交流第一題

(1)體會函式一一對應的思想,滲透動態過程

(指名彙報第一題表中的資料)

師:有誰和他填的不一樣的嗎?

生:沒有。

師:看來,每個時間點只有一個速度和它相對應。

【教學意圖】本節課上,學生答案都一致。其實,我更希望學生出現不同的答案。如果不同的答案,則可根據生成引導學生比較,誰對誰錯?怎麼看出來?這樣既複習了用數對知識看點的方法,還可使函式一一對應的思想讓學生體會得更深刻。正因為每個時間點都對應著的速度,因此可將這無數個點彙集成折線,才表示出了汽車的行駛速度變化情況。

(2)完善圖中的資訊。

師:看著你們填的資料,我注意到第一個空格是的速度是0,最後一個空格的速度也是0。那麼這兩個0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生1:第一個0是第0分的速度,最後一個0是第四分的速度。

師:時間不同。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1:從表上看出來的。

師:圖上看得出來嗎?

生1:圖上也看得出來。

師:還有不同嗎?

生2:第一個0是汽車起動時速度為0,第二個0是汽車停止時的速度為0。

師:真了不起,他聯絡了生活實際,想到汽車的運動狀態。還有不同嗎?

生3:第一個0,汽車在“久久厝邊超市”,第二個0,汽車在三實小。

師:同意嗎?

生齊:同意。

師:那我把這兩條資訊填到圖中。(在探究單上補上兩個地點的詞語)

這麼一交流,我們發現,原來表格中藏著這麼多知識!同學們,交流快樂嗎?(生:快樂)。讓我們繼續交流第二題。

2.交流第二題

(指名學生交流)

(1)師生互動

師:我們來看看他填寫的第一句話。“從第0分到第1分”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1:從橫軸看出來的。

師:哦,橫看看,看出了時間的變化。(板書:橫看)那麼速度從0增加到400米/分又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

生2:從縱軸上看出來的。

師:豎看看,看出了速度的變化。(板書:豎看)

師:結合橫看、豎看得到的資訊想一想(板書:想一想):時間在變,速度在(生:增加),所以這段折線表示速度增加。

師:我們這麼一交流,不僅知道了這一段為什麼表示出速度增加,還知道了看圖的方法。

(2)生生互動

師:我們就像這樣繼續交流第二句話和第三句話好嗎?

生齊:好。

師:那麼下面的交流活動就交給同桌進行了,開始交流吧。

3.描述汽車的行駛情況。

師:汽車的行駛情況現在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

師:誰能完整地描述一下汽車這段時間的速度變化情況?

生:(略)

師:說得怎樣?

生(齊):很好!

師:那就把掌聲送給他。現在,你們對汽車的行駛情況還有問題嗎?

生:沒有了。

4.數*想

師:我有個問題,想請大家回答:從第一分到第三分,汽車行駛的路程是多少米?

生1:1200米。

生2:800米。

師:你怎麼知道是800的?

生2,從第一分到第三分,時間是兩分鐘,每分鐘速度是400米,所以路程是800米。

師:你怎麼卻說是1200米呢?

生1:我把時間看成了三分鐘。

師:你也是橫看,看出時間,豎看,看出速度後算出來的吧?

生2點點頭。

師:原來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得用到看圖找關係的方法。現在,你們會看圖找關係了嗎?

㈣反饋交流圖四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圖四(在黑板上用小棒擺出圖四的圖),剛才誰是研究圖四的?現在你還認為它能表示出速度的變化情況嗎?

生:不能。因為汽車不可能一下子把速度從0增加到400米/分。

師:你說的一下子是指它的時間——(生:很短),從圖上來看,邊很短的時間都沒變,都在0分這一時刻。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什麼問題?

生:沒有時間,速度是不可能變化的。

師:說得多好啊,那麼你認為第一段的折線要怎麼擺放才合適?(指名上臺調整第一段折線)

師:這樣可以了嗎?

生1:不行,第三段不對,要這樣擺。(學生上臺操作)

師:這麼一擺,不就是圖三了嗎?

三、拓展延伸

㈠離家的距離與時間的關係圖

師:同學們,我們用看圖找關係的方法排除了錯誤的圖,留下了正確的圖。你們覺得這樣的學習好玩嗎?

生(齊)好玩

師:還想不想看看別的圖?

生(齊):想

師:瞧,圖來了。

師:這兩幅圖中有一幅表示的是林老師出門散步,走到讀報欄,在那兒看了一會兒報紙後回家。請問:是哪幅?說說你的理由。

生答略

師:如果是圖A,林老師的散步情況又是怎樣的?

生答略。

師:看來,簡單的看圖找關係已經難不倒大家了。我想請來一幅難度很大的圖,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生(齊):有。

師:好的,一起來看看。

師:這幅圖描述的是誰和誰的關係?

生1:是足球場的音量和時間的關係。

師:是的,這是我看過的一場足球比賽,從音量和時間的關係來看,你覺得精彩嗎?

生:精彩。

師:精彩的球賽還需要有精彩的解說員。現在我們就開展優秀解說員評比活動。誰能解說得精彩就評他為“優秀解說員”。

師:同學們,要當好優秀解說員,解說時應該注意什麼?

生1:要說清楚時間的變化和音量的變化。

師:也就是說要用上這節課學到的本領——看圖找關係。這個要求很重要。還有補充嗎?

生2:要關注場上的變化,說清楚比賽的情況。

師:也就是要根據圖想像賽場的情況。這個建議不錯。還有嗎?

生3:要說的大聲些,要有感染力,能帶動觀眾。

師:這是個高標準,我覺得能做到這兩點就已經很不錯了。

師:解說標準制定好了,我們就開始PK吧,

(指名同學解說,其餘學生點評,教師給學生頒發“優秀解說員”證。過程略)

【設計意圖】出示足球場的音量變化圖時,課已進入尾聲。這幅圖如果只讓學生看圖說出時間與音量的關係,顯然膚淺了;如果只讓學生進行數學計算,說出上下半場各用時多少,中場休息用時多少,顯然片面了;如果要完成以上所有任務,時間不允許,且有重複教學的嫌疑。此時,應如何延續本節課的坡度與梯度?如何將學生的思維標杆立於點?我想到了評選優秀解說員的數學活動,因為PK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熱情。PK前約定評比標準,使學生明確看圖的要求:既要看出音量與時間的關係,還要合理地想像圖背後隱藏的故事。PK過程與學生的評價,使學生提升看圖找關係的能力,也感受到本課與生活的聯絡,體驗到數學課的樂趣。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與摺疊的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相對位置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6個表面的展開與摺疊。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6個表面的展開與摺疊。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正方體的盒子。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教師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盒子並沿著稜剪開,把正方體展開成6個面和把6個面折疊成正方體。複習上節課學習的有關內容。

二、課堂練習:

1、學生做課本17頁第1題。

教師把正方體盒子6個面分別按照題目中的要求標上1、2、3、4、5、6個數字,讓學生找一找每個數字相對的面哪一個?

2、學生做課本17頁第2題。

讓學生把長方體盒子的6個面展開標上數字,然後找出每個數字所對應的面上是多少?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展開與摺疊每個面相對的面上的數字是多少。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平面圖上使用數對確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學習重難點:

1.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的物體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提高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確定位置的重要性,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學法指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學習過程:

課前

【學案導學】

課前激趣匯入課題 板書:確定位置

(一)自學課本例1、

1.認識“列”和“行”

你知道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用幾個資料嗎?什麼是“列”,什麼是“行”?( ) 著的一排是列,( )著的一排是行。

2.用“列”和“行”來確定位置

現在你能用“列”和“行”來描述一下小麗和小軍的位置嗎?

3.用數對來確定位置

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 )個數據。你能把“第二列第三行”換成一種更簡潔的方法嗎?( )

現在你能用簡潔的方法來表示小麗和小軍的位置嗎?(請表示出來)

這兩組數對的兩個數字一樣嗎?它們的先後順序相同嗎?兩個數的位置能隨意調換嗎?為什麼?

4.確定第幾列一般從( )往( )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 )往( )數。

(二)學生獨立完成例2

組內交流,班級展示。

課中

【小組合作】

合作要求:

由組長對小組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每個題有中心發言人,其他人補充,自學中出現錯誤的人在組內學會。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劃下來。

【班級展示】

小組合作交流後,組長整理,確定每一題的中心發言人,展示自學體會、好的見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教師適時點撥)

【質疑探究】你還有什麼疑惑請提出來,大家來共同探討。

【自悟自得】

【測評反饋】

1.填空

(1)豎排叫做( ),橫排叫做( )。

(2)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 ),第二個數表示( );兩個數之間用( )隔開,兩個數的外面用( )括起來。

(3)小紅坐在第3列第5行的位置,用數對錶示是( )。

(4)(1,3)表示第( )列第( )行;(3,1)表示第( )列第( )行。

(5)在電影票上表示座位用( )和( )表示。

2.選擇

(1)在平面內確定一個點的位置一般需要的資料是( )個。

A.1 B.2 C.3 D.4

2.判斷。

(1)點(3,2)與點(2,3)是 同一個點。( )

(2)小明在班上的位置是(4,5),表示他坐在第4行第五列。( )

(3)(4,5)和(5,4)位置上坐的是同一個人。( )

【遊戲昇華課題】

利用所學知識學生互送禮物。

課後

練習三第五題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6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

1、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知識的有效建構。

本節課通過營造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呈現複式統計表和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既複習、啟用學生已有的對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認知,又為後繼的學習提供準備材料。接著通過提出對統計圖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才能作答的問題,讓學生先遇到具體問題,再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資料來解釋,並讓學生嘗試運用,從而切實經歷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過程,這對培養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和敏銳性是大有好處的,這也恰恰是統計觀念的精髓所在。由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為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反映更豐富的資訊的需要,又能體會到複式條形統計圖是由單式條形統計圖發展而來的,初步感悟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結構。

2、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引導學生從統計圖中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楷紙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1、我們學過哪些統計圖?這些統計圖表示資料的方法和特點各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2、匯入新課: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對統計知識經歷一個再認識的過程,並且通過比較明確各種統計圖的特點,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引導學生進行猜測。

師:在體育課上你們玩過投球遊戲嗎?根據你的經驗猜一猜:投球時單手投得遠,還是雙手投得遠?結果與什麼有關?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已有經驗進行猜測,大多數學生認為單手投得遠)

2、探究驗證,引出複式條形統計圖。

(課件出示第一活動小組同學的投球情況統計表)

(1)引導發問:①根據上面的表格能比較出結果嗎?

(能,但是比較困難)

②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比較?(應該畫統計圖來比較)

③畫什麼統計圖來比較更合適呢?(條形統計圖)

(2)討論:怎樣用條形統計圖表示上面兩組資料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預設

生1:用兩個條形統計圖分別表示出第一活動小組單手投球和雙手投球的情況。

生2:在一個統計圖裡將這兩種投球情況表示出來。

(3)引導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

①學生動手製作並進行展示。(情況一:製成兩個統計圖;情況二:製成一個統計圖)

②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哪種統計圖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結果。

(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發現在一個統計圖裡表示出兩種投球情況,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結果)

(4)明確將兩組資料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裡表示出來的統計圖叫複式條形統計圖。

3、教學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

(課件出示表示上面兩組資料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第一活動小組同學的投球情況統計圖

(1)小組討論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各部分組成。

(2)討論、總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

小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圖例表示不同組的資料。

4、探究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複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

①小組合作探究,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②彙報探究結果。

(2)總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