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開展國小數學生活化教學

校園 閱讀(2.78W)

  1開展生活化教學

如何開展國小數學生活化教學

  教學內容生活化

知識是前人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或是揭示出的規律,而教學目標是為了掌握規律及學習發現規律的方法。我們老師如果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那就是把學生頭腦當成了知識的容器,“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因此,教學中必須讓學生了解知識發生的過程,但40分鐘畢竟有限,因此我們老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去捕促、獲取、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生活資源。我以國小數學第十冊舉三個例。例1:資料的收集,要求學生在上放學途中遇到紅燈時,數一數另一方向經過的大客車、小汽車、摩托車各是多少輛?例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要求學生模仿家庭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用硬紙板動手做一個長方體和正長體。例3: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佈置作業,想一想班上每個同學的學號是質數還是合數,並把合數分解質因數。 其次,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教學。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低年級學生數一數客廳的資磚、光碟等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中高年級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的美、結構美等。

  練習設計生活化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絡,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讓數學回歸生活,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一課後,我佈置學生回家測量家裡客廳的長和寬,求出面積,再測量一下一塊地磚的長和寬和麵積,最後算一算客廳裡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又如,我設計數學活動課,到水上樂園遊玩,教師先發給每個學生遊樂券20元,讓學生自由選擇遊樂專案(遊樂專案和價格為:過山車5元/2人次,碰碰船3元/2人次,小火車2元/人次,宇宙飛船5元/人次,參觀水族館6元/人次。)並要求學生思考探究:有多少種遊玩方案?哪一種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礎上游玩專案最多?在學生探究出上述這些問題以後,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延伸,提出下一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四年級4個班180名同學乘車去遊玩,包車有兩種選擇方式:大車有42座,每輛200元,小車有18座,每輛90元,180人可以包用幾輛車?用幾輛大車,幾輛小車比較合適?哪種包車方式最經濟合算?這一活動內容,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交流後,一定會得出多種不同的包車方案,然後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得到最佳方案,同時在學生的頭腦中滲透合理安排和最優化的思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最後獲得的不僅是最佳方案,還有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實踐能力的鍛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選擇在學生身邊發生的或學生需要了解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物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題,通過對這些事物中蘊涵的數學問題的研究,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在商業、科技、交通、工農業生產等行業的應用價值,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生活化教學模式

  教學要服務於生活

國小數學生活化教學就要服務於生活是要指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數學知識去指導生活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生活服務,體現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國小數學課的目的不僅是交給學生數學理論基礎知識,而是使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系統學習能夠提高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從而更好的規劃自己的未來人生。新課程標準要求國小數學課生活化教學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探索實踐等多方面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方位立體式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生活的現象去看生活中的本質,去看數學這一學科在生活服務中的應用價值。

例如,在吳正憲老師主編的《兒童心中的數學世界》一書中收錄了一篇數學日記《有用的數學》,日記中寫道:"學習了元、角、分,我在生活中就能幫家長付錢,自己買東西也很方便。有一天,我和奶奶去買菜,我們買了黃瓜、西紅柿,黃瓜2元,西紅柿3元5角。奶奶給賣菜的阿姨10元錢,我幫奶奶算帳:2元+3元5角=5元5角,10元-5元5角=4元5角。我還認識了鐘錶和時間,這也很有用。我知道了時間,就懂得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就不會遲到了。數學知識既有趣又有用,我們學好數學,在生活中遇到數學問題自己就能解決。我要學好數學"在短短的200字的日記中,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小同學在學習過人民幣的知識後能夠巧妙地將這一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應用數學知識的時候感覺到數學生活化的快樂,在運用鐘錶和時間上,這位小作者把它來規劃指導自己的生活,最後,顯示出自己能夠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快樂。國小數學化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然後將它應用到生活中去,為我們的生活更好的服務。

  教學要源於生活

國小數學教學從生活出發就是數學學科知識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學科知識應符合我們的日常生活邏輯,力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科理論知識緊密聯絡起來。只有在社會生活中,學生才能通過經歷牡會現象獲得對事物的基本認識和情感體驗並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才是學生獲得知識和經驗的沃土。在學習國小數學課之前,孩子們己經具備一些簡單的生活經驗,對一些社會事物和現象有了自己的基本認識和情感體驗,這些都是他們進一步接受國小數學理論知識的基礎,是非常重耍的,也為國小數學實行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可能性。如果國小數學課不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那麼數學基礎知識將會失去生命力和價值。國小生由於受年齡和思維發展特點的影響,對新鮮事物和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好奇也和探索欲很強,國小數學課教學要關注學生生理的發展特點、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重視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挖掘數學知識,養成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好習慣。

例如,在學習《面積和麵積單位》這一節內容時,可通過啟發學生認識就存在於他們身邊的數學課本的封面大小、自己的課桌面和教室的黑板面的大小,繼而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習過的四邊形和圓形等封閉圖形的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從而幫助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這樣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併發掘出其中的數學意義,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和易於學生理解接受。而在講授頗具抽象意義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時,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很有限,因此面積單位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成了這一節的教學難點,要把抽象的面積單位講的明白透徹就要從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告訴學生1平方釐米大約就是我們指甲的大小,1平方分米大約就是我們經常吃的土司麵包的大小(邊長為10釐米的正方形的大小),而一平方米是四塊邊長為50釐米的地板磚的大小並讓幾位學生站在面積為1平方米的地板磚上看看大約能夠站幾個人,通過這些存在於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具體形象的面積單位,自然就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國小數學課堂要照顧到國小生思維發展的特點,要讓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變得鮮活立體,讓學生不再感到陌生和乏味,吸引學生的探究興趣。

  3開展生活化的國小數學教學

  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開展教學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可以說,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和角落,但是國小生的生活閱歷有限,而且在生活中缺乏觀察,所以體會不到數學的用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善於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和事物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數學學習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越來越接近,他們主動學習、自覺接受知識的情緒就越高漲,學習興趣就越濃厚。所以,從學生的熟悉的生活入手,創設數學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產生親近感,他們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平時不注意的事物竟然包含著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重量的單位“千克與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在一開始並不要急於告訴學生1千克與1克的區別,以及這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而是用多媒體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

如方便麵包裝上常常會印著總量90克,麵餅80克,可以推斷出調料包和包裝袋的重量是10克;食用鹽的包裝上會印著淨含量500克±10克,所以兩袋食用鹽的重量為1000克,即1千克。這樣學生就明白了1千克和1克的差距,以及兩個重量單位的進率。之後教師再列舉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讓學生估算一下它們的重量應當使用哪個單位:一瓶水約重500( );一個蘋果約重100();一個雞蛋約重55();一袋大米約重50( )……這樣的設計和安排,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而且變成了充滿生活氣息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利用學生熟悉的現象開展教學

統計和概率方面的知識也是國小數學課本中非常中要的知識,雖然不需要學生進行精確的計算,但是對他們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國小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和自然現象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使他們能夠迅速進入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更高效地進行學習。比如,在教學三年級課本中的“可能性”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創設情境,來匯入新課:“夏季,悶熱的午後,人們都很煩躁,突然颳起了一陣大風,緊接著一大團烏雲翻湧而來,請問同學們,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什麼自然現象呢?”有的學生說:“可能會下大雨。”有的說:“可能會有冰雹。”

有的學生說:“可能天就一直陰著。”“可能烏雲被吹走了,天氣依然悶熱。”……學生說出了多種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有的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不會發生,如下雪。之後教師可以舉出幾個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判斷它們的發生情況:1.太陽從東邊升起(一定會發生);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陽(可能會發生);3.丟擲一枚一元硬幣,正面朝上(可能會發生);4.地球繞著月亮轉(一定不會發生)……通過這些熟悉的生活現象和自然現象來引入新課,使學生對“可能性”的含義有了一定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