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第一學期八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習題

校園 閱讀(1.9W)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第一學期八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習題

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yàn)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hóu)知識。

B.到處呈現一片衰(shuāi)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zài)途的寒冬。

C.魚類換核技術的成熟(shú)和兩棲(qī)類換核的成功,使一批從事良種培育工作的科學家激動不已。

D.日落確實很美,色彩絢(xuàn)麗,變化多端(duān)。

【解析】選A。“候”應讀hòu。

2.找出錯別字,並依次改正在表格內。(2分)

日薄西山 束手無策 無動於中 物竟天擇

草長鶯飛 翩然歸來 冰雪溶化 周爾復始

錯別字

改 正

答案:

錯別字 中 竟 溶 爾

改 正 衷 競 融 而

3.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運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這裡沒有棕樹蛇的天敵,一旦它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B.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還在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話。可是當看到嚴厲的班主任時,都銷聲匿跡了。

C.運動會開幕式上,我們班代表隊每人手裡拿著一面小紅旗,五彩斑斕,煞是好看。

D.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合身,簡直是天衣無縫。

【解析】選A。B項中“銷聲匿跡”原意是不公開講話,不公開露面。而這裡學生只是不說話,並沒有隱藏起來。C項前後矛盾,小紅旗只是一種顏色,不能說“五彩斑斕”。D項不合語境,“天衣無縫”形容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嚴密,沒有一點兒破綻。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國式過馬路”,無疑不是對中國人的安全意識、文明意識的一種諷刺。

B.網路時代,我們即使親近了鍵盤,而疏遠了親情。

C.完善食品安全法規,規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提高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一個人找準了人生的起點,就等於降低了與成功的距離。

【解析】選C。A項否定不當,可把“不”刪去;B項關聯詞不當,“即使……而……”可以換為“因為……所以……”;D項搭配不當,可把“降低”換為“縮短”。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大自然的語言”這個題目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貼切風趣,富有吸引力。

B.《奇妙的克隆》向我們介紹了關於克隆的科學知識,同時提醒我們要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

C.《恐龍無處不在》用科學研究中的一則例項,有力地說明了“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的道理。

D.《生物入侵者》不僅使我們明白了一些生態環境知識,而且可以培養我們關注身邊生活的科學意識,是一篇事理性說明文。

【解析】選D。《生物入侵者》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而不是有關生態環境的知識。

6.有同學說,現在是快餐文化時代,讀流行作品更有利於我們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學校準備就此問題開展一場辯論賽。(6分)

(1)假如你班是反方代表,你方觀點是:

(3分)

(2)假如你是反方代表的主辯人,請簡要陳述支撐你方觀點的理由。至少寫出兩條。(3分)

你方觀點的理由是:

答案:(1)示例:閱讀經典名著更利於提升我們的素養。

(2)示例:①經典名著是一個民族傳統美德與文化的不朽之作,有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為人處世觀、價值觀。如《論語》《孟子》等。②經典名著有勵志作用,看後使人們振奮、堅強,有助於塑造我們健全的人格。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等。

 二、閱讀品悟(40分)

(一)閱讀《大自然的語言(節選)》,完成7~10題。(13分)

①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③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因為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④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⑤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7.選文運用了“       ”的結構,採用的說明順序是     。(2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說明結構和順序的把握能力。第①段是一個設問段,總領下文四個物候現象來臨因素的說明;在說明四個因素時,則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的邏輯順序。

答案:總—分 邏輯順序

8.第②段畫線句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4分)

答:

【解析】此題考查對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答題時可先抓住“如”及一些數字判斷語句運用的說明方法,然後聯絡緯度對我國氣候的影響體會其作用。

答案:這個句子使用了舉例子、做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地說明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使文章真實可信。

9.第④段中“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的“常”字用得好,說說好在哪裡。(4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品析能力。先理解“常”的意思,然後結合語句內容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常”是“經常”的意思,表明這種現象是經常發生的,但並不是肯定發生的,也有例外的情況。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0.閱讀下面兩首詩,對其中的物候現象做簡要概括,並聯繫上文指出詩中這種物候現象的決定因素。(3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塞下曲六首(其一)(節選)

李 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1)《大林寺桃花》:

(2)《塞下曲》:

【解析】本題考查綜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詩句提到的物候現象,然後結合選文內容對照分析。

答案:(1)大林寺地勢高花開遲。高下差異。

(2)天山到了五月仍沒有花。高下差異或南北(緯度)差異。

(二)(2013•大理會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題。(14分)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稱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內各種腺體所分泌的黏稠狀液體。大的唾液腺有三對: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小的有脣腺、舌腺、頰腺、顎腺等。唾液腺雖小,卻是個很勤快的器官,一個成年人,一晝夜間可以分泌出1 000~1 500毫升唾液。唾液實際上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們的口腔裡假如沒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說的,就連嘴巴恐怕也張不開。因為我們的舌頭之所以能在口腔裡“運轉自如”,完全是因為有唾液在裡面起“潤滑油”的作用。而這種“潤滑油”一旦失去的話,舌頭就會和上顎或者下顎的表皮粘在一起,於是我們口腔內的一整套“機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閣”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裡的傷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齦手術後很少發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於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殺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內細菌大量繁殖。美國科學家發現,唾液中有一種特殊的化學特質——唾液生長因子,它能顯著地縮短傷口的癒合時間,並可以止血。

④近年來,醫學家們發現唾液對汙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學專家研究發現,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對食物中的異常蛋白質有極高的凝聚力,可增強人體的防衛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對強烈致癌的黃麴黴素、苯並芘、亞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說,唾液相當於一種天然防癌劑,具有令致癌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功能。它將發黴食物中的致癌物質黃麴黴素與自己混合,再作用於動物體內細胞,使原來具有較強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質幾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醫說:“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長年。”意思是說,常嚥唾液可以健康長壽。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唾液中還含有一種能使人保持年輕的激素,這種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稱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輕,是因為它能強化肌肉、血管、結締組織、骨骼及軟骨、牙齒的活力,尤其能增強血管的彈性和結締組織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組織(疏鬆結締組織)的作用就會加強,面板的彈性就會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觸發了化妝品製造商的靈感,他們開發出“唾液化妝品”——抗皺霜、洗面奶等。

11.唾液有哪些作用?(4分)

答:

【解析】此題考查對說明內容的概括。文中主要介紹了唾液的奇妙作用,據此從②~⑤段中概括即可。

答案:口腔“潤滑油”(潤滑口腔),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對汙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使人健康長壽(使人保持年輕)。(答出兩點即可)

12.第③段畫線句子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畫線句通過口腔裡的傷口和其他地方的傷口癒合時間的不同的對比,突出說明唾液的作用,使人印象深刻。

答案:做比較。將口腔內傷口與其他地方傷口的癒合時間進行比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

13.第④段“使原來具有較強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質幾乎全部消失”句中加點詞“幾乎”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文的語言。根據上下文判斷能否刪去,然後回答“幾乎”一詞在句中的作用,最後回答刪後造成的影響。

答案:不能。“幾乎”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較強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質大部分消失,並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幾乎”就成了全部消失,與事實不符,“幾乎”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所以不能刪去。

14.你還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奇妙的現象?請舉出兩例。(4分)

答:

答案(示例):含羞草受到觸控就會閉合;癢癢樹受到觸控時,樹枝會搖擺;豬囊草會捕捉小昆蟲;變色龍會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色等。(寫出兩點即可)

(三)(2014•徐匯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5~19題。(13分)

霧  霾

①霧霾是霧和霾的統稱,是將兩種相似且難以區分的天氣現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說法。

②霧是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導致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 000米以內的天氣現象;水平能見度在1 000~10 000米時則被稱為輕霧。由於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光的波長關係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並導致能見度小於10 000米的現象。由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呈灰色。

④霧和霾常常相伴出現。區別霧和霾,空氣相對溼度是重要依據。一般相對溼度小於80%時的空氣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人們習慣上稱此天氣為霾天;相對溼度大於90%時的空氣能見度惡化主要是霧造成的,通常被稱為霧天;相對溼度介於80%~90%之間時的空氣能見度惡化是霧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統稱為霧霾天。

⑤在霧霾天氣中,PM2.5是“罪魁禍首”。其主要來源有多個:一是道路揚塵和建築施工揚塵;二是汽車尾氣;三是工廠製造出的廢氣汙染;四是冬季取暖時燃燒煤炭低空排放的汙染物;五是生物質(秸稈、木柴)的燃燒以及垃圾焚燒產生的煙塵。

⑥這些汙染顆粒和細菌、病毒等一起在水滴上,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可能會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國倫敦大霧一週不散,煙塵廢氣在低空聚積,期間有4 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於非命,霧散後,還有8 000多人因霧死亡,“霧都劫難”震驚世界,人們將倫敦霧災列為20世紀世界十大自然災害之一,這是顯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況是霧霾在不知不覺中危害著人的健康。

⑦霧霾天應減少開窗,減少外出,外出時避免騎車,戴正規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潤肺食品。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從源頭上採取“減排消塵”的措施。此法既能減少由溫室氣體引發的空中水汽,又能減少空中的凝結核,從而達到控制霧霾頻發的現象。這方面倫敦做出了榜樣:1956年英國頒佈了《清潔空氣法》,在“減排消塵”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見成效,原來每年有幾十個霧霾天,現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霧都”已名不副實。

15.第⑦段中加點詞語“名不副實”在文中具體含義是指

和         不相符。(2分)

答案:由霧霾天多而得名的“霧都” 現在少霧霾而清潔的天氣狀況

16.第④段中加點詞語“常常”能否去掉?請闡述理由。(3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文的語言。解答此題首先回答能還是不能,然後結合語境解釋“常常”的意思,體會“常常”一詞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最後點明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答案:不能。“常常”的意思是通常,大多數情況,霧和霾大多數情況下相伴出現,實際中也有霧和霾不同時出現的情況,這裡在範圍上做了限制,符合實際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17.第⑥段畫線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是    、列數字,其作用是  。(3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說明方法的判斷及其作用的分析。由畫線句結尾的“這是顯性危害的例子”可判斷用的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從霧霾的危害方面分析作用。

答案:舉例子 具體準確地說明了霧霾會危害人的健康

18.根據文章第①至④段內容,結合下列兩個圖表,判斷徐彙區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氣,將相應的選項填在橫線上。(2分)

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13日

A.霧天    B.霾天    C.霧霾天

答案:A C B

19.本文⑤至⑦段依次說明了      、霧霾的危害、       ,其說明順序是      。(3分)

答案:霧霾的來源 霧霾的預防 邏輯順序

 三、寫作(40分)

20.(2013•宜昌會考)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行走的過程。行走不僅是雙腿走路,也是一種人生姿態,一種精神歷程。正處青春年少的我們,常常行走在自然風景內,行走在街頭巷道中,行走在藝術長廊裡,行走在茫茫書海中,行走在仁愛溫馨裡……我們或快樂,或感動,或徘徊……這些豐富多彩的行走歷程,讓我們頓悟,催我們奮進,促我們成長。

請你以“行走在    ”為題,寫一篇文章。寫出自己的行走經歷、獨特體驗和感悟。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③字數在600字左右。

【寫作提示】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審題方面,認真閱讀提示語,可以用其中的短語把題目補充完整,也可以自己另闢新徑、另選短語,把題目補充完整,如“行走在秋天裡”“行走在記憶中”“行走在青春的路上”“行走在真情中”等。題目中“行走”的含義豐富,可以理解為“行走”的本義,但更要寫出其深層的含義,即自己經歷的某種歷程。立意方面,不但要寫出“行走”的歷程,更要著重寫出在這個歷程中的感受和獨特體驗,這才是寫作的重點和要表現的主題。選材方面,一定要圍繞填寫在橫線上的詞語(短語)選取素材,所選素材要貼近生活,有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材料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