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學生自主識字的課堂觀察活動

校園 閱讀(1.84W)

今天,我們低語組開展了以“學生自主識字”為主題的課堂觀察活動,王冬英和賈傳瓊老師同教《風娃娃》第一課時,為我們奉上了兩堂精彩的研究課。為了研究自主識字這一主題,兩位老師以識字為重點引導學生在自主、和諧、充裕的壞境中,採用各種自己喜愛的方式識記課文中12個生字。我著重以“識字教學中教師的指導行為”為觀察點來進行觀察。

學生自主識字的課堂觀察活動

我覺得兩位老師所上的課很真實,課前學生未接觸課文,所以學生在課中的知識水平,識字能力,學習狀況都是原始的真實的,兩堂課都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真實呈現。真實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課堂!真實的課堂才能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研究的資料、感性的材料、可貴的經驗……

兩節課在提倡並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識字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容忽視。教師在學生自主識字過程中相機指導,適當點撥,及時反饋,進行了巨集觀調控,使學生的自主識字變得更有效率。

一、教師注意設計一些有效環節來指導學生識字。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時劃出生字生詞,藉助提示瞭解不認識的字的讀音。兩位老師都明確規定了劃生字生詞的符號,指向性明確,同時也滲透了自學時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兩位老師都一邊巡視一邊提醒:“有些同學習慣很好,邊讀邊劃生詞。”“某某同學在注拼音了,有的在劃生字了,有的'在……”暗示學生要抓緊時間,提高效率。

(2).兩位老師都出示了帶有生字的句子,讓學生反覆讀,特別注意在句中變音的字,如風箏的“箏”在句中讀輕聲。讀句的設計給學生讀通課文提供了一個坡度,也降低了學生讀課文的難度,同時生字的再現也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3).兩位老師都設計了同桌互讀生字、互相檢查讀音的環節,發揮了同伴互助的作用,體現了學生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理念,也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是最實用最有效率的。

二、在學生自主識字過程中教師也適時進行了引導。

(1)容易記的字孩子們都樂意去記,並且用許多方法去記。但有些字稍難卻“無人問津”“沒人搭理”,王老師指著“夫”和“示”幽默地說:“有幾個生字寶寶沒人理它,它生氣了!”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們紛紛舉起了手,都爭著眷顧這些被冷落了的生字寶寶。老師機智地激發了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同情心、憐憫心,引導他們勇於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同時也避免了重複,增強了課堂時效。

(2)一名學生識記“責”,他說:“小主人撿到了一個貝殼。”賈老師問:“‘責’上面是‘主’嗎?你再看看。”那位同學又看了看“責”,但一時緊張,一時語塞,不知所云。賈老師沒有催促他,而是耐心地引導他:“可不可以用‘青’字來記,‘青’字撿到貝殼,什麼走了?”學生忙說:“‘月’字走了。”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得到充分體現,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傳授了識字方法。

三、教師都注意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樂意識字,在識字中體會樂趣。

(1)王老師抓住了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教朋友這一特點,將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寶寶”“小葉子阿姨”,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過程也隨之變成交朋友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很自然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識字興趣也被調動起來。

(2)設計遊戲環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如王老師用“撿樹葉”的遊戲來鞏固所學的生字。賈老師運用了“猜生字”“轉魔方”的方式複習生字。學生興趣濃厚,我觀察了一下課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睜大了眼睛,積極地參與,注意力空前地集中。

四、教師的及時反饋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和慾望。

兩位老師都通過語言、表情、眼神、動作對學生的識字情況進行了及時反饋。例如王老師的課堂上,學習新課前,幾位學生會認生字,並講了自己是如何認識這些生字的。王老師微笑著頻頻點頭,並讚許道:“很不錯!能從生活中識字。”這些學生眼中流露出興奮的神情,而其他學生則是羨慕的眼神,似乎有一種無聲的表態: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在生活中去識字!當一名差生第一個站起來讀句子時,讀得比較流暢,但錯了一個字,可王老師依然表揚了他:“你真勇敢!為你們組贏得了一面紅旗!”紅旗標上黑板時,那名學生頭揚得高高的,臉上流露出一種喜悅,他的信心更足了,每次讀生字時,他的聲音尤其洪亮!老師的鼓勵對學生來說多麼重要呀!在賈老師的課堂上,猜字遊戲正在激烈地進行著,一名學生猜了一次又一次,還是沒猜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但賈老師仍舊親切地說:“彆著急!”當他最終猜到時,賈老師沒有因為用時過長流露絲毫不滿反而表揚他:“你組的詞真多!”老師及時的肯定的反饋及時地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的慾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

我的一點思考,王老師如果能在課中設計整體感知課文的環節,是不是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呢?賈老師如果能把最後開火車識字這個環節改成教學生寫字,是不是更能體現識字教學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