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才能學好高中的數學

校園 閱讀(2.55W)

導語:如何才能學好高中的數學呢?高中數學學習是中學階段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不少學生升入高中後,能否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是擺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除了學習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學們還應該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和改進學法。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才能學好高中的數學
  (一)如何才能學好高中的數學

1、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

高中數學是國中數學的提高和深化,國中數學在教材表達上採用形象通俗的語言,研究物件多是常量,側重於定量計算和形象思維,而高中數學語言表達抽象,邏輯嚴密,思維嚴謹,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強。

在開始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形成惡性迴圈,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要提高自我調控的“適教”能力

一般來說,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後,因自身對教學過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個性傾向、職業經歷等原因,在教學方式、方法、策略的採用上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形成自己獨特的、一貫的教學風格或特點。作為一名學生,讓老師去適應自己顯然不現實,我們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立足於自身的實際,優化學習策略,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使自己的學法逐步適應老師的教法,從而使自己學得好、學得快。

3、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靠自己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並經常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能跟著老師的慣性運轉,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和方法。

課前預習而“生疑”,“帶疑”聽課而“感疑”,通過老師的點撥、講解而“悟疑”、“解疑”,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預習也叫課前自學,預習的越充分,聽課效果就越好;聽課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預習下節內容,從而形成良性迴圈。

4、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數學題是由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構成的,拿到題目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要在已有知識和解題經驗基礎上,譯字逐句仔細審題,細心推敲,切忌題意不清,倉促上陣,審數學題有時須對題意逐句“翻譯”,隱含條件轉化為明顯條件;有時需聯絡題設與結論,前後呼應挖掘構建題設與目標的橋樑,尋找突破點,從而形成解題思路。

5、要養成良好的演算、驗算習慣,提高運算能力

學習數學離不開運算,國中老師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時間有限,運算量大,高中老師常把計算留給學生,這就要同學們多動腦,勤動手,不僅能筆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對複雜運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簡便方法。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學科。而訓練並規範解題習慣是提高用文字、符號和圖形三種數學語言表達的有效途徑,而數學語言又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要逐步夯實基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6、要養成解後反思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解完題目之後,要養成不失時機地回顧下述問題:解題過程中是如何分析聯想探索出解題途徑的?使問題獲得解決的關鍵是什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通過解題後的回顧與反思,就有利於發現解題的關鍵所在,並從中提煉出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視了對它的挖掘,解題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題後,要經常總結題目及解法的規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遠,駕馭全域性”,才能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

7、要養成善於交流的習慣,提高表達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一些典型問題,同學們應善於合作,各抒己見,互相討論,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可主動與老師交流,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老師的點撥中,他的思想方法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只有不斷交流,才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提高表達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會鑽牛角尖,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遵循認識規律,善於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注重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不滿足於現成的思路和結論,善於從多側面、多方位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勇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因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透徹明悟。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無問題狀態,就說明他思考不夠,學業也就提高不了。

8、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提高理解力

為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師補充內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筆記,一旦遺忘,無從複習鞏固,何況在做筆記和整理過程中,自己參與教學活動,加強了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總之,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數學解題的思維過程

數學解題的思維過程是指從理解問題開始,經過探索思路,轉換問題直至解決問題,進行回顧的全過程的思維活動。

對於數學解題思維過程,G . 波利亞提出了四個階段*(見附錄),即弄清問題、擬定計劃、實現計劃和回顧。這四個階段思維過程的實質,可以用下列八個字加以概括:理解、轉換、實施、反思。

第一階段:理解問題是解題思維活動的開始。

第二階段:轉換問題是解題思維活動的核心,是探索解題方向和途徑的積極的嘗試發現過程,是思維策略的選擇和調整過程。

第三階段:計劃實施是解決問題過程的實現,它包含著一系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靈活運用和思維過程的具體表達,是解題思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階段:反思問題往往容易為人們所忽視,它是發展數學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個思維活動過程的結束包含另一個新的思維活動過程的開始。

  (三)數學解題的技巧

為了使回想、聯想、猜想的方向更明確,思路更加活潑,進一步提高探索的成效,我們必須掌握一些解題的策略。

一切解題的策略的基本出發點在於“變換”,即把面臨的問題轉化為一道或幾道易於解答的新題,以通過對新題的考察,發現原題的解題思路,最終達到解決原題的目的。

基於這樣的認識,常用的解題策略有:熟悉化、簡單化、直觀化、特殊化、一般化、整體化、間接化等。

一、 熟悉化策略

所謂熟悉化策略,就是當我們面臨的是一道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陌生題目時,要設法把它化為曾經解過的或比較熟悉的題目,以便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解題模式,順利地解出原題。

一般說來,對於題目的熟悉程度,取決於對題目自身結構的認識和理解。從結構上來分析,任何一道解答題,都包含條件和結論(或問題)兩個方面。因此,要把陌生題轉化為熟悉題,可以在變換題目的條件、結論(或問題)以及它們的聯絡方式上多下功夫。

常用的途徑有:

(一)、充分聯想回憶基本知識和題型:

按照波利亞的觀點,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應充分聯想和回憶與原有問題相同或相似的知識點和題型,充分利用相似問題中的方式、方法和結論,從而解決現有的問題。

(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題意:

對於同一道數學題,常常可以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因此,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適時調整分析問題的視角,有助於更好地把握題意,找到自己熟悉的解題方向。

(三)恰當構造輔助元素:

數學中,同一素材的題目,常常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條件與結論(或問題)之間,也存在著多種聯絡方式。因此,恰當構造輔助元素,有助於改變題目的形式,溝通條件與結論(或條件與問題)的內在聯絡,把陌生題轉化為熟悉題。

數學解題中,構造的輔助元素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構造圖形(點、線、面、體),構造演算法,構造多項式,構造方程(組),構造座標系,構造數列,構造行列式,構造等價性命題,構造反例,構造數學模型等等。

二、簡單化策略

所謂簡單化策略,就是當我們面臨的是一道結構複雜、難以入手的題目時,要設法把轉化為一道或幾道比較簡單、易於解答的新題,以便通過對新題的考察,啟迪解題思路,以簡馭繁,解出原題。

簡單化是熟悉化的補充和發揮。一般說來,我們對於簡單問題往往比較熟悉或容易熟悉。

因此,在實際解題時,這兩種策略常常是結合在一起進行的,只是著眼點有所不同而已。

解題中,實施簡單化策略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常用的有: 尋求中間環節,分類考察討論,簡化已知條件,恰當分解結論等。

1、尋求中間環節,挖掘隱含條件:

在些結構複雜的綜合題,就其生成背景而論,大多是由若干比較簡單的基本題,經過適當組合抽去中間環節而構成的。

因此,從題目的因果關係入手,尋求可能的中間環節和隱含條件,把原題分解成一組相互聯絡的系列題,是實現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一條重要途徑。

2、分類考察討論:

在些數學題,解題的複雜性,主要在於它的條件、結論(或問題)包含多種不易識別的可能情形。對於這類問題,選擇恰當的分類標準,把原題分解成一組並列的`簡單題,有助於實現複雜問題簡單化。

3、簡單化已知條件:

有些數學題,條件比較抽象、複雜,不太容易入手。這時,不妨簡化題中某些已知條件,甚至暫時撇開不顧,先考慮一個簡化問題。這樣簡單化了的問題,對於解答原題,常常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4、恰當分解結論:

有些問題,解題的主要困難,來自結論的抽象概括,難以直接和條件聯絡起來,這時,不妨猜想一下,能否把結論分解為幾個比較簡單的部分,以便各個擊破,解出原題。

三、直觀化策略:

所謂直觀化策略,就是當我們面臨的是一道內容抽象,不易捉摸的題目時,要設法把它轉化為形象鮮明、直觀具體的問題,以便憑藉事物的形象把握題中所及的各物件之間的聯絡,找到原題的解題思路。

(一)、圖表直觀:

有些數學題,內容抽象,關係複雜,給理解題意增添了困難,常常會由於題目的抽象性和複雜性,使正常的思維難以進行到底。

對於這類題目,藉助圖表直觀,利用示意圖或表格分析題意,有助於抽象內容形象化,複雜關係條理化,使思維有相對具體的依託,便於深入思考,發現解題線索。

(二)、圖形直觀:

有些涉及數量關係的題目,用代數方法求解,道路崎嶇曲折,計算量偏大。這時,不妨藉助圖形直觀,給題中有關數量以恰當的幾何分析,拓寬解題思路,找出簡捷、合理的解題途徑。

(三)、圖象直觀:

不少涉及數量關係的題目,與函式的圖象密切相關,靈活運用圖象的直觀性,常常能以簡馭繁,獲取簡便,巧妙的解法。

四、特殊化策略

所謂特殊化策略,就是當我們面臨的是一道難以入手的一般性題目時,要注意從一般退到特殊,先考察包含在一般情形裡的某些比較簡單的特殊問題,以便從特殊問題的研究中,拓寬解題思路,發現解答原題的方向或途徑。

五、一般化策略

所謂一般化策略,就是當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計算比較複雜或內在聯絡不甚明顯的特殊問題時,要設法把特殊問題一般化,找出一個能夠揭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般情形的方法、技巧或結果,順利解出原題。

六、整體化策略

所謂整體化策略,就是當我們面臨的是一道按常規思路進行區域性處理難以奏效或計算冗繁的題目時,要適時調整視角,把問題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整體入手,對整體結構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改造,以便從整體特性的研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七、間接化策略

所謂間接化策略,就是當我們面臨的是一道從正面入手複雜繁難,或在特定場合甚至找不到解題依據的題目時,要隨時改變思維方向,從結論(或問題)的反面進行思考,以便化難為易解出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