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瞭解我們自己》優質課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87W)

【教材簡析】這是一次實踐活動,內容是讓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對自己班級同學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應用統計的方法。這次實踐活動大致可分為四步進行。第一步是選擇課題。教材先提出一個啟發性的問題:你知道自己班裡同學的哪些情況?你還想了解自己班裡同學的哪些情況?引導學生關注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體重情況、年齡情況、生日情況以及參加興趣小組的情況等,並從中選擇一個內容作為自己實踐活動的課題。讓學生自主選擇課題,一方面能調動他們參加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讓學生體會到自己身邊有許多情況可以去了解、去研究。第二步是設計統計活動方案。為了瞭解自己班裡同學的某一種情況,為了進行自己選擇的實踐活動,思考收集、處理資訊的方法:需要到哪裡去收集資料?收集些什麼?怎樣記錄?怎樣整理……並作好必要的物質準備,如資料記錄單等。第三步是實施預案。學生按照自己的預設進行統計活動,並把統計獲得的資料在統計表裡或用條形統計圖呈現出來。教材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集體開展實踐活動,讓他們獨立設計、獨立實施,培養學生統計活動的能力。為了減少製作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時的困難,教材為學生提供了空白的表格和統計圖,供他們選用,每個小組只要用到其中的一張表或圖。第四步是相互交流。交流的內容是廣泛的,包括選擇了什麼課題,怎樣預設方案,在統計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經過統計清楚了什麼情況,以及在生活中應用統計方法的體會等。通過以上過程的教學引導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掌握統計方法的多樣,而且讓學生感受到對自己的瞭解和研究,對別人的瞭解和研究的是很有意義的。

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瞭解我們自己》優質課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段整理資料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統計觀念。

2. 使學生在活動中瞭解自己的同學,瞭解自己的班級,培養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思想意識,體會合作的意義,感受集體的力量。

【活動準備】

學生已有的《成長檔案》,成長記錄專案包括:學號、出生年月、身高、體重、個人愛好、個人願望等基本情況。

【活動過程】

一、 “瞭解誰”——產生統計需要

談話:同學們班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人員經常變動,瞧:

出示本班學生變動情況統計表:

上學期末

本學期轉入

本學期轉出

人數

45

6

2

提出要求: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啟發:同學之間要怎麼做?

小結:從表中我們可以知道,新學期我們班轉進來6位新同學,轉走了2位同學,49位同學組成了一個新的班集體。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放背景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你們是否瞭解自己班裡每一位同學的一些個人情況呢?(板書:瞭解誰)

[設計說明:從班級學生人數的變動談起,創設“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情境,引導學生產生了解同學、瞭解班級的心理需求,為確定統計物件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礎。]

二、 “瞭解什麼”——明確統計內容

提出要求:你們想了解自己班裡同學的哪些情況呢?(板書:瞭解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想到:想了解同學的身高、體重;想了解同學的出生年月;想了解同學的興趣愛好;想了解同學的家庭成員;想了解同學的家務勞動等情況。(板書:身高、體重、年齡、生日、興趣……)

引導:同學們想了解的內容真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瞭解我們自己”。(板書課題:瞭解我們自己)讓我們先了解班級同學的身高、體重、年齡、生日、參加興趣小組等情況,好嗎?(“我們”加橫線,下面板書:班級)

[設計說明:確定統計物件後,需要細化統計內容。教師通過讓學生自由發言,釋放學生基於生活的“人之常情”,然後與學生協商,縮小研究範圍,過渡到本節課的活動內容——“瞭解我們自己”,使學生經歷統計內容的產生過程。]

三、 “怎樣瞭解”——確定統計方法

1. 討論收集資料的方法。

小組討論:要統計這些內容,應該怎樣瞭解,怎樣收集這幾方面的資料呢?(板書:怎樣瞭解:收集資料)

全班交流,教師相機介紹一些收集資料的方法。(板書:個人瞭解、小組收集、查閱檔案、問卷調查……)

2. 分工合作收集資料。

要求:為了便於同學們進行統計,我們採用分類統計的形式,把身高、體重歸為第一類統計內容,把生日、年齡、興趣小組歸為第二類統計內容。(板書:第一類,第二類)每個小組在兩大類中各選一個統計內容開展統計活動。(教師協調各小組選擇的內容)

小組分工:4人負責收集資料,1人負責彙總,1人負責校對監督。(板書:分工合作)

學生分小組收集、整理資料,教師巡視,相機指導學生進行組際合作,組織相同研究內容的小組開展交流活動。

彙報:你們小組收集的是哪一方面的資料?請把你們收集的資料展示給大家。

提問:收集好資料,接下來該做什麼?(板書:怎樣呈現:統計表,統計圖)

[設計說明:收集資料對於保證統計結果的正確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收集資料方法的處理上,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例如小組合作與交流)和環境資源(例如學生已有的《成長檔案》),從而體現方法的多樣化。在統計內容的分配上,採用分類統計的形式,避免同一型別(統計表或統計圖)的統計內容學生多次重複,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鞏固分段整理資料和製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四、 “瞭解後怎樣呈現”——製作統計圖表

1. 討論統計圖表的分段方法。

找出範圍:從剛才小組的彙總中,你知道我們全班同學的身高範圍了嗎?

引導分段整理:根據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的.差距,你認為身高怎樣分段比較合理?其餘統計專案呢?

2. 各小組合作完成統計表與統計圖的製作。

3. 小組彙報與相互評價。

4. 小結:通過剛才的統計活動,大家已經瞭解了我們自己,說說你瞭解了些什麼?瞭解了我們自己這麼多的情況,有什麼用呢?(板書:有什麼用處)(學生自由回答)

[設計說明:根據資料特點將資料進行合理分段是分段整理資料的難點。教師充分利用集體討論、小組合作、彙報交流等組織形式,引導學生完成對統計資料的整理過程,讓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的統計知識完成統計表與統計圖。]

五、 “瞭解後有什麼用處”——知道統計用途

談話:統計不僅能幫助我們瞭解自己,還可以幫助別人瞭解我們,從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 訂做校服。

提出要求:學校要給同學們做校服,應該給服裝廠推薦哪一張統計表呢?

啟發:是否可以直接推薦這一張身高情況統計表呢?好不好加工和分類裁剪?

引導學生聯絡前面學過的知識,明確應該按照服裝行業的統一規定將學生的身高情況按大號(140~149 cm)、中號(130~139 cm)、小號(120~129 cm)重新分段統計。

學生按要求重新分段統計。

2. 最受歡迎的節目。

提出要求:學校舉行藝術節,最受我們班同學歡迎的會是哪一個節目呢?應提供哪張統計表?

學生交流,並說明選擇的理由。

[設計說明:統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在學生通過統計活動獲得需要的相關資料和合適的呈現方式後,教師創設兩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資訊選擇統計圖表或改造統計圖表,體會統計的作用與價值。]

六、 回顧反思,拓展延伸

總結:通過今天的統計活動,你們有什麼收穫?

延伸:如果把我們學校的同學都看作“一家人”,你想了解什麼呢?(板書:學校)課後,我們可以和自己的夥伴再次合作,收集學校同學的有關資料開展統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