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定語從句轉譯法

校園 閱讀(6.46K)

語從句是英語中最常見也最重要的句型之一,也是英譯漢的難點之一。英漢兩種語言的定語成分存在較大差異。從位置上看,漢語中的定語一般前置,且不宜過長;而英語中除單詞外的定語一般都後置。從功能上看,漢語中的定語只對中心詞起修飾和限定的作用,而英語中的定語從句除了起修飾和限定作用外,還有補充說明、交代細節、分層敘述等作用,而且可以表達條件、原因、目的、結果、讓步、轉折或假設等意義。鑑於英漢兩種語言在定語成分上的差異,譯者在將英語定語從句翻譯為漢語時需要反覆推敲,要使譯文既忠實於原文,又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定語從句轉譯法

英語定語從句包括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兩種。限制性定語從句對先行詞起限制作用,和先行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缺少了它,先行詞不能明確表示所指物件。非限制性定語從句與先行詞之間的關係不是很密切,只對先行詞進行描寫、敘述或解釋,而不加以限制。譯者在翻譯這兩種定語從句時都可以運用前置法、分譯法、融合法和轉化法等翻譯方法,但各自也有所側重,下文將做具體分析。

《瓦爾登湖》(Walden)是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書中記錄了梭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給人啟迪、引人深思。徐遲是現代散文學家和詩人,也是著名的翻譯家,其譯作包括《瓦爾登湖》、《托爾斯泰傳》、《伊利亞特》等。本文即以《瓦爾登湖》的原著以及徐遲的中譯本為例,來重點探討英語定語從句的四種譯法:前置法、分譯法、融合法和轉譯法。

  前置法

前置法通常是指將英文的定語從句譯為漢語帶“的”的定語片語,並將該片語置於被修飾詞之前,從而將英語複合句譯為漢語簡單句。前置法既適用於翻譯一些較短的限制性定語從句,也適用於翻譯一些較短的、起描述作用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我們來看幾個例句。

例1:When I wrote the following pages, or rather the bulk of them, I lived alone, in the woods, a mile from any neighbor, in a house which I had built myself,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and earned my living by the labor of my hands only.

譯文 當我寫後面那些篇頁,或者後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時候,我是在孤獨地生活著,在森林中,在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爾登湖的湖岸上,在我親手建築的木屋裡,距離任何鄰居一英里,只靠著我雙手勞動,養活我自己。

評析 原文中的定語從句which I had built myself比較短,意思也很簡單,且對先行詞house起著很強的限制作用,因此譯者採用了前置法翻譯該從句,將其譯為定語片語“我親手建築的”,並置於被修飾詞“木屋”(house)之前。整個譯文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例2:The scenery of Walden is on a humble scale, and, though very beautiful, does not approach to grandeur, nor can it much concern one who has not long frequented it or lived by its shore; yet this pond is so remarkable for its depth and purity as to merit a particular description.

譯文 瓦爾登的風景是卑微的,雖然很美,卻並不是巨集偉的,不常去遊玩的人,不住在它岸邊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但是這一個湖以深邃和清澈著稱,值得給予突出的描寫。

評析 原文中的並列定語從句與先行詞關係密切,對先行詞起限制作用。譯者將這兩個定語從句譯為帶“的”的定語片語,並置於被修飾詞“人”(one)之前,將原文的複合句譯為漢語的簡單句。

例3:Making another hole directly over it with an ice chisel which I had, and cutting down the longest birch which I could find in the neighborhood with my knife, I made a slip-noose, which I attached to its end, and, letting it down carefully, passed it over the knob of the handle, and drew it by a line along the birch, and so pulled the axe out again.

譯文 就在它的上面,用我帶來的鑿冰的鑿子,我又鑿了一個洞,又用我的刀,割下了我看到的附近最長的一條赤楊樹枝,我做了一個活結的繩圈,放在樹枝的一頭,小心地放下去,用它套住了斧柄凸出的地方,然後用赤楊枝旁邊的繩子一拉,這樣就把那柄斧頭吊了起來。

評析 原文中出現了三個定語從句,其中前兩個為限制性定語從句,與先行詞的關係都比較密切,且長度較短,因此譯者在翻譯時將這兩個從句放在被修飾詞之前,形成了帶“的”的定語片語。第三個定語從句對先行詞slip-noose起補充說明的作用,若採用前置法翻譯,譯文會顯得晦澀難懂,因此譯者將這個定語從句與先行詞割裂開來,譯為獨立的分句,這種譯法即下文要講的分譯法。

  分譯法

所謂分譯法,是指將定語從句與先行詞分開翻譯,把定語從句譯成和主句並列的分句。當英語定語從句的結構複雜,或其只對先行詞進行描寫、敘述或解釋而不加限制時,如果將其譯成漢語的前置定語,譯文很可能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此時譯者可嘗試用分譯法來翻譯。由於先行詞通常在定語從句中充當句子成分,如果單獨把定語從句翻譯出來的話,常常需要在從句中重複先行詞(或新增代詞代替先行詞)。但如果定語從句在省略先行詞的情況下能做到通順、完整,譯者可省略先行詞。分譯法對於翻譯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都適用,尤其適用於翻譯較長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句。   例1:In warm evenings I frequently sat in the boat playing the flute, and saw the perch, which I seem to have charmed, hovering around me, and the moon travelling over the ribbed bottom, which was strewed with the wrecks of the forest.

譯文 在溫和的黃昏中,我常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鱸魚游泳在我的四周,好似我的笛音迷住了它們一樣,而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還零亂地散佈著破碎的森林。

評析 原文中出現了兩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分別對先行詞perch和ribbed bottom起補充說明作用,與先行詞的關係不是很密切。譯者在翻譯這兩個定語從句時,將它們分別譯為與主句並列的分句,其中第一個分句添加了代詞“它們”來代替先行詞perch,第二個分句添加了代詞“那”來代替先行詞ribbed bottom。這兩個定語從句的譯法不僅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也使整個譯文讀來舒緩、自然,頗具美感。

例2:I also have in my mind that seemingly wealthy, but most terribly impoverished class of all, who have accumulated dross, but know not how to use it, or get rid of it, and thus have forged their own golden or silver fetters.

譯文 但我心目之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來闊綽、實際卻是所有階層中貧困得最可怕的,他們固然已積蓄了一些閒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擺脫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鑄造了一副金銀的鐐銬。

評析 原文中出現了一個由who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修飾中心詞class。該定語從句中又包含幾個短句,句子較長,結構複雜,不適合採用前置法翻譯。譯者在處理這一定語從句時,改變了其定語的性質,將其譯為與原主句並列的句子,避免了出現定語前置堆砌、邏輯關係不清的現象。

例3:The manufacturers have learned that this taste is merely whimsical. Of two patterns which differ only by a few threads more or less of a particular color, the one will be sold readily, the other lie on the shelf, though it frequently happens that after the lapse of a season the latter becomes the most fashionable.

譯文 製造商人早知道他們的趣味只是反覆無常的。兩種式樣,其不同只有幾條絲線,而顏色多少還是相似的,一件衣服立刻賣掉了,另一件卻躺在貨架上,常常在過了一個季節之後,後者又成了最時髦的式樣。

評析 原文中的定語從句較長,意義略為複雜,若將其置於修飾詞之前,會使譯文出現“頭重腳輕”的現象,所以此處比較適合採用分譯法。譯者將定語從句中包含的兩層意思分譯為兩個短句,並新增代詞“其”代替原文中的先行詞two patterns,譯文比較簡潔、通順。

  融合法

所謂融合法,是指把英語主句中的主語(或先行詞)和定語從句融合起來譯成一個獨立的句子。由於限制性定語從句與主句關係密切,所以融合法一般更適用於翻譯限制性定語從句。此外,有些英語複合句的主句極為簡單,其強調的重要資訊落在定語從句部分。在翻譯這樣的複合句時,譯者也可以嘗試把英語的主句壓縮為漢語句子的主語,把英語定語從句譯為漢語句子的謂語,從而融合成一個句子。融合法既可以避免將複雜的定語前置所造成的臃腫的句子結構,又可以使譯文在結構和意義上都顯得比較緊湊。我們來體會幾個例句。

例1:Kings and queens who wear a suit but once, though made by some tailor or dressmaker to their majesties, cannot know the comfort of wearing a suit that fits.

譯文 國王和王后的每一件衣服都只穿一次,雖然有御裁縫專司其事,他們卻不知道穿上合身衣服的愉快。

評析 原文中的定語從句who wear a suit but once修飾先行詞kings and queens (即原文主句的主語)。若採用前置法處理該定語從句和先行詞,譯文就成了“每件衣服只穿一次的國王和王后”,不僅表達不符合漢語習慣,句意也很模糊。譯者在這裡將主語kings and queens與定語從句融合起來翻譯,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句子,意思明瞭,也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例2:It is a mirror which no stone can crack, whose quicksilver will never wear off, whose gilding Nature continually repairs; no storms, no dust, can dim its surface ever fresh; —a mirror in which all impurity presented to it sinks, swept and dusted by the sun’s hazy brush—this the light dust-cloth—which retains no breath that is breathed on it, but sends its own to float as clouds high above its surface, and be reflected in its bosom still.   譯文 這一面明鏡,石子敲不碎它,它的水銀永遠擦不掉,它的外表的裝飾,大自然經常地在那裡彌補;沒有風暴,沒有塵垢,能使它常新的表面黯淡無光;——這一面鏡子,如果有任何不潔落在它面上,馬上就沉澱,太陽的霧意的刷子常在拂拭它,——這是光的拭塵布,——呵氣在上,也留不下形跡,成了雲它就從水面飄浮到高高的空中,卻又立刻把它反映在它的胸懷中了。

評析 原文突出顯示部分為兩個較長的定語從句,譯者將這兩個從句與其先行詞融合起來,將其譯為兩個連貫的句子,譯文讀來流暢、自然。

  轉譯法

英語中有些定語從句(包括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在表層結構上雖為定語,但實際上卻起著狀語的作用,這種定語從句被語法學家R. W. Zandvoort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一書的作者)稱為半狀語從句。在翻譯這類從句時,譯者要根據定語從句和先行詞以及整個主動句的內在關係,將其轉譯為相應的.狀語從句,表示原因、結果、目的、讓步等邏輯關係。我們來看幾個例句。

例1:Viewed from a hilltop it reflects the color of the sky; but near at hand it is of a yellowish tint next the shore where you can see the sand, then a light green, which gradually deepens to a uniform dark green in the body of the pond.

譯文 從山頂上看,它反映天空的顏色,可是走近了看,在你能看到近岸的細砂的地方,水色先是黃澄澄的,然後是淡綠色的了,然後逐漸地加深起來,直到水波一律地呈現了全湖一致的深綠色。

評析 原文中突出顯示的從句雖形式上為定語從句,但其對先行詞light green的限制作用較弱,只是按照時間順序對上文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說明,發揮的其實是狀語從句的作用。譯者在翻譯這一從句時,將其轉譯為時間狀語從句,增加了表時間順序的連詞“然後”,清晰地呈現了原文的時間脈絡。

例2:In the large towns and cities, where civilization especially prevails, the number of those who own a shelter is a very small fraction of the whole. The rest pay an annual tax for this outside garment of all, become indispensable summer and winter, which would buy a village of Indian wigwams, but now helps to keep them poor as long as they live.

譯文 在文明特別發達的大城市中,擁有房屋的人只是極小一部分。極大多數人若要身外有所廕庇,得每年付出一筆租金,在夏天冬天,廕庇是少不得的,可是這租金,本已足夠他買下一個印第安人的尖屋的,現在卻害得他在世上活多久也就貧困多久了。

評析 原文末尾的定語從句中包含兩個分句,意義複雜,資訊量大,必須首先採用分譯法將該定語從句譯為獨立的句子。其次,定語從句中的but一詞表達了強烈的轉折意義,可以在譯文中新增“卻”“可是”等表示轉折意義的詞來體現主從句間的轉折關係。譯者在處理該定語從句時,將其分譯為兩個短句,並使用了轉折詞“卻”來表明原文的邏輯關係,將英語定語從句轉譯為漢語的轉折狀語從句。

綜上,英語中定語從句的應用範圍很廣,其翻譯方法也很多,可以譯為定語片語、並列分句、獨立句、狀語從句等。譯者在將英語定語從句翻譯為漢語時,要注意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靈活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要使譯文既忠實於原文,又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